為什麼蒸餾前先通水後加熱
1. 為什麼在蒸餾實驗中,要先接通冷凝水,再加熱
先通冷凝水,如果等蒸汽通過冷凝管時才通冷凝水,極易造成冷凝管破裂。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
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
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
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1)為什麼蒸餾前先通水後加熱擴展閱讀
純粹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一定的沸點,但是具有固定沸點的液體不一定都是純粹的化合物,因為某些有機化合物常和其它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們也有一定的沸點。
不純物質的沸點則要取決於雜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它和純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假如雜質是不揮發的,則溶液的沸點比純物質的沸點略有提高(但在蒸餾時,實際上測量的並不是不純溶液的沸點,而是逸出蒸氣與其冷凝平衡時的溫度,即是餾出液的沸點而不是瓶中蒸餾液的沸點)。
若雜質是揮發性的,則蒸餾時液體的沸點會逐漸升高或者由於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了共沸點混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溫度可保持不變,停留在某一范圍內。因此,沸點的恆定,並不意味著它是純粹的化合物。
蒸餾沸點差別較大的混合液體時,沸點較低者先蒸出,沸點較高的隨後蒸出,不揮發的留在蒸餾器內,這樣,可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
故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液態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熟練掌握。但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
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所以,蒸餾可以利用來測定沸點。用蒸餾法測定沸點的方法為常量法,此法樣品用量較大,要10 mL以上,若樣品不多時,應採用微量法。
2. 蒸餾時,為什麼要先通水,再加熱
如果先加熱,燒瓶里的物質會被加熱,從而導致揮發,就不能得到需要的物質了。
所以要先通水,使體系冷下來,再加熱的話,熱的揮發物遇到冷的水管壁就會冷凝下來了。
3. 蒸餾時為什麼先通冷凝水後加熱
說簡單點就和燒水一樣,先要把水壺加上水才能放到火上燒.
4. 蒸餾時,為什麼要先通水,再加熱 是實驗開始之前...
如果先加熱,燒瓶里的物質會被加熱,從而導致揮發,就不能得到需要的物質了.
所以要先通水,使體系冷下來,再加熱的話,熱的揮發物遇到冷的水管壁就會冷凝下來了.
5. 為什麼實驗室製取蒸餾水要先通水再加熱
加熱用的玻璃器皿中高溫的情況下,碰到冷水,因為熱脹冷縮會發生爆炸。非常危險。
6. 蒸餾時為什麼先通冷凝水然後加熱
小心試管破裂,因為溫度不會馬上就降下來的。
所以
蒸餾時為什麼停止通冷凝水
保准正確,採納吧
7. 蒸餾時為什麼要先通水後加熱
防止蒸餾器炸裂
8. 高一化學:蒸餾操作開始時,為什麼要先加熱後通冷卻水,而停止時,為什麼要先停止加熱再停止通冷卻水
比如說蒸餾水,開始先加熱可以使水蒸氣把原先儀器里的空氣排干凈,通冷卻水是為了讓水蒸氣凝結成蒸餾水。停止時,如果先停止加熱,相對溫度較低的液體會倒吸進儀器中,冷熱不均勻可能使儀器爆炸。特別是蒸餾用的圓底燒瓶,玻璃比較厚,更容易爆炸。還有什麼問題不?
9. 蒸餾前為什麼先通水後加熱
預防加熱出來的餾分沒被冷卻而釋放出來
10. 蒸餾開始時為什麼先通冷水冷凝再加熱
如果先加熱,燒瓶里的物質會被加熱,從而導致揮發,就不能得到需要的物質了,造成物質的浪費。所以要先通水,使冷凝管冷下來,再加熱的話,熱的揮發物遇到冷的水管壁就會冷凝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