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粗粉蒸餾
1. 蒸餾冷凝在鍋內頂部冷凝好還是把蒸汽拉出來冷凝好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蒸餾冷凝在鍋內頂部冷凝好,當然可能有不同見解
2. 如何粉碎麻黃粉碎方法及粉碎機械
看你要多細了,如果要80目,自己家用的,買個搖擺機,幾百塊錢就可以了。
如果是制葯廠用的,需要300目以上,用FL系列風離式纖維性物料粉碎機
3. 用水蒸氣蒸餾法怎麼才能得到麻黃總鹼
熱水一網路,將手放進去。
4. 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升華法三種方法各具什麼特點用途
溶劑提取法一般指從中草葯中提取有效部位的方法,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叫溶劑提取法。當溶劑加到中草葯原料中時,溶劑由於擴散。滲透作用通過細胞壁透入細胞內,溶解可溶性物質,而造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細胞內的濃溶液不斷向外擴散,溶劑又不斷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多次往返,直到細胞內外溶液濃度達到動態平衡時,將此飽和溶液濾出,再加入新溶劑,可把所需成分大部分溶出。
溶劑的選擇
常見的溶劑可以分為三大類:
①水是強極性溶劑。
②親水性有機溶劑。
③親脂性有機溶劑。
常見溶劑的親脂性的強弱順序為(親水性則相反):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
選擇適當溶劑是溶劑提取法的關鍵。
①溶劑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雜質溶解度小。
②溶劑不能與中葯成分起化學變化。
③溶劑要經濟、易得、使用安全等。常用的提取法有浸漬法、滲濾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提取法。
溶劑提取法分類:
溶劑提取法分冷提法和熱提法兩種。
1.冷提法
(1)浸漬法
本法簡單可行, 但浸出率低,如用水注意防腐。
(2)滲漉法
上、下形成濃度差,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
2.熱提法
(1)煎煮法
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浸出方法,適用於水提取。
(2) 迴流法
適用於有機溶劑提取,過濾回收溶劑。
(3) 連續提取法
中途不需過濾, 溶劑用量少。
水蒸氣蒸餾法系指將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葯材與水共蒸餾,使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一並餾出,經冷凝分取揮發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該法適用於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在水中穩定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葯材成分的浸提。水蒸氣蒸餾法可分為共水蒸餾法、通水蒸氣蒸餾法、水上蒸餾法。為提高餾出液的濃度,一般需將餾出液進行重蒸餾或加鹽重蒸餾。常用設備為多能提取罐、揮發油提取罐,它在生產活動中被廣泛使用。
水蒸氣蒸餾法是指將含揮發性成分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濕潤後,直火加熱蒸餾或通入水蒸汽蒸餾,也可在多能式中葯提取罐中對葯材邊煎煮邊蒸餾,葯材中的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蒸餾而帶出,經冷凝後收集餾出液,一般需再蒸餾1次,以提高餾出液的純度和濃度,最後收集一定體積的蒸餾液;但蒸餾次數不宜過多,以免揮發油中某些成分氧化或分解。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道爾頓定律,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學作用的液體混合物的蒸汽總壓,等於該溫度下各組分飽和蒸氣壓(即分壓)之和。因此盡管各組分本身的沸點高於混合液的沸點,但當分壓總和等於大氣壓時,液體混合物即開始沸騰並被蒸餾出來。
水蒸氣蒸餾法只適用於具有揮發性的,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與水不發生反應,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成分的提取。此類成分的沸點多在100℃以上,與水不相混溶或僅微溶,並在100℃左右有一定的蒸氣壓。當與水在一起加熱時,其蒸氣壓和水的蒸氣壓總和為一個大氣壓時,液體就開始沸騰,水蒸氣將揮發性物質一並帶出。例如中草葯中的揮發油,某些小分子生物鹼一麻黃鹼、蕭鹼、檳榔鹼,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質。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應用本法提取。有些揮發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將蒸餾液重新蒸餾,在最先蒸餾出的部分,分出揮發油層,或在蒸餾液水層經鹽析法並用低沸點溶劑將成分提取出來。
1、水蒸氣蒸餾法原理。
香料與水構成精油與水的互不相溶體系,加熱時,隨著溫度的增高,精油和水均要加快蒸發,產生混合體蒸氣,其蒸氣經鍋頂鵝頸導入冷凝器中得到水與精油的液體混合物,經過油水分離後即可得到精油產品。
2、 蒸餾方式。
水中蒸餾 :原料置於篩板或直接放入蒸餾鍋,鍋內加水浸過料層,鍋底進行加熱。
水上蒸餾:(隔水蒸餾)原料置於篩板,鍋內加入水量要滿足蒸餾要求,但水面不得高於篩板,並能保證水沸騰至蒸發時不濺濕料層,一般採用迴流水,保持鍋內水量恆定以滿足蒸氣操作所需的足夠飽和蒸汽,因此可在鍋底安裝窺鏡,觀察水面高度。
直接蒸氣蒸餾:在篩板下安裝一條帶孔環行管,由外來蒸氣通過小孔直接噴出,進入篩孔對原料進行加熱,但水散作用不充分,應預先在鍋外進行水散,鍋內蒸餾快且易於改為加壓蒸餾。
水擴散蒸氣蒸餾:這是國外應用的一種新穎的蒸餾技術。水蒸氣由鍋頂進入,蒸氣至上而下逐漸向料層滲透,同時將料層內的空氣推出,其水散和傳質出的精油無須全部氣化即可進入鍋底冷凝器。蒸氣為滲濾型,蒸餾均勻、一致、完全,而且水油冷凝液較快進入冷凝器,因此所得精油質量較好、得率較高、能耗較低、蒸餾時間短、設備簡單。
蒸餾是分離、純化液態混合物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測定液態化合物的沸點,因此對鑒定純液態化合物有一定的意義。
與水共沸的物質應該用水蒸氣蒸餾法。
升華法是固態物質不經過液態階段直接變為氣體.樟腦、碘、萘等都容易升華。
常溫下如碘單質等熔點沸點的克拉白龍曲線的交點比較接近原點的物質,換句話說就是在同壓強下溫度對其物態影響較為急促。
若是超低溫下,如工業上的乾冰提純,就用固態空氣升溫升華得到。
升華時要注意溫度的控製得當,且接收裝置要有一定的冷凝作用,並能及時排出冷凝物.
若是實驗室製法,只需用加冷水的圓底燒瓶底部收集,還要注意升華容器口要適中,最好用水浴加熱進行實驗。
5. 麻黃草的蒸餾水是什麼有什麼用如何完成
這是個好東西,這又不是個好東西
6. 麻黃粉是幹嘛的
麻黃粉是一種支氣管哮喘的粉劑中葯。
7. 麻黃(草麻黃)有哪些特徵
(朱蔚華)
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 f.)別名川麻黃。為麻黃科草本狀小灌木。主產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區。以綠色莖枝和根入葯。全草含多種生物鹼,主要為麻黃鹼、偽麻黃鹼,此外尚含微量的甲基麻黃鹼、甲基偽麻黃鹼、去甲基麻黃鹼、去甲基偽麻黃鹼、麻黃定鹼、麻根素、麻黃唑酮、α-松油醇以及鹽基苄基甲胺等。葯理試驗認為麻黃能興奮中樞神經,對於大腦、中腦及延腦、呼吸與循環中樞,均有興奮作用;還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內服麻黃制劑後,表現全身溫暖,心跳加快,末梢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緩解支氣管和胃痙攣;促進膀胱內括約肌緊張或痙攣;抗過敏,可用於蕁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故可用治療鼻炎。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亞洲甲型,AR8)有抑製作用,麻黃揮發油乳劑有解熱作用,有鎮靜作用及引起肌肉癱瘓現象,對蟾蜍心臟有抑製作用。麻黃定鹼能降低血壓,增加豚鼠的離體子宮及離體兔腸的收縮。偽麻黃鹼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地上部分味辛、微苦、性溫;有發汗、平喘、利尿功能;主治風寒感冒、發熱無汗、咳喘水腫。根:味甘、澀,性平;有止汗作用;主治自汗、盜汗。
其同屬植物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ge),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等省區;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主產於甘肅、新疆、青海等省區,亦供葯用。
一、形態特徵
株高20—40cm。木質莖匍匐橫卧土中,似根莖狀,外皮褐色或褐紅色,有須根。小枝圓,具淺縱槽,對生或輪生,直或微曲,節明顯。葉膜質鞘狀,生於節上,下部合生,上部2裂,裂片銳三角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球花黃色,常有數個雄花序組成穗狀;雌球花單生枝頂,具苞片4對,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長方卵形或近圓形。種子2粒,卵形(圖16—33)。
圖16—34 紫蘇形態圖
1.果枝 2.花 3.花冠剖開 4.果實
作紫蘇用的除上述種外,還有回回蘇(雞冠蘇)〔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nb.)Hand.-Mazz。〕主要區別為葉皺曲,全部深紫色,邊緣流蘇狀或條裂狀,形如公雞,故名雞冠紫蘇,惟植株較矮小,因此產量不及紫蘇。
與紫蘇形態相似的還有白蘇〔P.frutescens(L.)Britt.〕和野蘇〔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白蘇的全株密被白毛,莖葉淡綠色,花冠白色,小堅果褐色或灰色,較紫蘇大。野蘇葉較小,卵形,長4.5—7.5cm,寬2.8—5cm。該二種的種子在部分省區以蘇子入葯。
二、生物學特性
紫蘇對氣候條件適應性較強,但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生長旺盛產量較高。土壤以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為好。在重粘性或乾燥、瘠薄的砂土上都生長不良。前茬以小麥、蔬菜為好。紫蘇需要充足的陽光,因此可在田邊地角或壟埂上種植,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種子發芽的適溫25℃左右,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3—4天可發芽。白蘇種子發芽所需溫度較低,15—18℃即可發芽。紫蘇屬短命種子,常溫下貯藏1—2年後發芽率驟減,因此種子採收後宜在低溫處存放。紫蘇生長要求較高的溫度,因此前期生長緩慢,6月以後氣溫高,光照強,生長旺盛。當株高15—20cm時,基部第一對葉子的腋間萌發幼芽,開始了側枝的生長。7月底以後陸續開花,從開花到種子成熟約需一個月,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選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疏鬆肥沃的壤土種植為好。4月上旬整地,每畝施廄肥或堆肥2000—3000kg作基肥,耕翻土地深25cm左右,整細耙平。
(二)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直播生長快,收獲早,並可節省移栽勞力,但要注意及時間苗,掌握好株行距,過稀過密都影響產量。移栽紫蘇可利用油菜或麥茬地,也可栽於未成熟的玉米行間,只要加強管理,產量也高。
1.直播
播種期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下旬。條播、穴播均可,條播按行距50cm,開0.5—1cm淺溝,播後覆薄土並稍壓實,有利於出苗。每畝用種子0.75kg左右。穴播按株行距30×50cm挖穴,播後覆薄土。南方播後在穴內施稀薄人畜糞尿,每畝1500kg左右。或每畝用種子約150g,草木灰150kg及人畜糞尿30—40kg,拌成種子與灰糞的混合物,播種時每穴施一把混合物,不必覆土。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快慢與溫度有關,播種早溫度低出苗慢,反之則快。在適溫(約25℃)下5天左右可出苗。
2.育苗移栽
在乾旱地區沒有灌溉條件或種子缺乏,或前茬作物尚未收獲等,都可用育苗移栽法。苗床宜選向陽溫暖的地方,床土要施足廄肥或堆肥,並加入適量的過磷酸鈣或草木灰。育苗期南方3月北方4月。播前先澆透水,待適耕時再翻土作苗床,將種子均勻撒於床面,蓋細土0.5cm即可,保持床面濕潤,一般7—8天可出苗。早春氣溫低,可在苗床上貼地覆塑料薄膜,待幼苗頂土後再揭去薄膜,採取如此措施,5月上旬即可移栽。苗高15—20cm時可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移栽。挖苗前一天,將苗床澆透,以保證挖苗時不傷根。苗子要隨挖隨栽。在整好的地上,先按50cm行距開溝,深約15cm,將苗按30cm的株距排列在溝內一側,然後覆土,澆水。1—2天後鬆土保墒,乾旱時澆2—3水即可成活。以後減少澆水,使根系入土較深,有利於吸收深層肥水,促進生長發育。
(三)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
條播者應在苗高15cm左右時按30cm株距定苗,穴播者,每穴留苗2—3株,如有缺株應補上。育苗移栽者,栽後一周左右,如有死亡,也應及時補栽。
2.中耕除草
植株封壟前必須勤鋤,特別是直播容易滋生雜草,作到有草即除。澆水或雨後土壤易板結,應及時鬆土,但不宜過深,以防傷根,也可將中耕與施肥培土結合進行。
3.施肥
紫蘇施肥量大則枝葉繁茂,如果土壤貧瘠或未施底肥,出苗後可隔周施一次化肥,每次畝施13—20kg,全生育期用量100—130kg,應N、P、K俱全,按成分計算全生育期N10kg,P 10kg,K 6.7kg。若用人畜糞尿追施,6—8月每月一次,每次1500kg左右,第一次由於苗嫩施肥宜淡,最後一次追肥後要培土。
4.排灌
紫蘇在幼苗和花期需水較多,乾旱應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排澇,以免爛根死亡。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紫蘇斑枯病
(Septoria perillae Miyake)
6月以後開始發生,初期葉面出現褐色或黑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為近圓形大病斑,病斑乾枯後形成穿孔。高溫多濕種植過密透光和通風不良易染此病。防治方法:不要種植過密,雨季注意排水,不用病株種子,發病初期用代森錳鋅70%膠懸劑乾粉噴粉防治,每隔一周一次,連噴2—3次,也可用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採收前20天停止用葯。
2.銹病
7月以後發生(四川)。開始時植株基部的葉背發生黃色斑點,濕度越大傳播越快,嚴重時病葉枯黃反卷脫落。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栽種密度適宜;發病初期可用2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防治。
3.歐洲菟絲子
(Cuscuta australis R.Br.)
又稱南方菟絲子、金絲藤,為高等寄生種子植物。6—9月在紫蘇莖上寄生,7—8月為害最重。防治方法:水旱輪作或深翻土地使寄生植物不能出土。用生物制劑「魯保一號」工業用品0.25—0.4kg或土製品0.75—1kg對水100kg,肥皂0.1kg噴霧防治。
4.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4—5月為害,從地面咬斷幼苗。防治方法參見人參。
5.銀紋夜蛾
(Plusia sp.)
7—9月幼蟲咬食蘇葉,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倍液噴霧防治。
6.紫蘇野螟
(Pyrausta phoenicealis Hübner)
幼蟲咬食葉片和枝梢,常造成枝梢折斷。北京7—9月為害。一年3代以老熟幼蟲在殘葉或土縫內滯育越冬。防治方法:清園,處理殘株;收獲後翻耕土地,減少越冬蟲源。
其它尚有紫蘇隱蚜(Cryptaphis siniperillae Zhang)等。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紫蘇的採收期因用途及氣候不同而異。一般認為枝葉繁茂時揮發油含量高,即花穗剛抽出1.5—3cm時含油率最高,因此上海一帶,作蒸餾紫蘇油的紫蘇全草,在8—9月花序初現時收割。作葯用的蘇葉、蘇梗多在枝葉繁茂時採收。南方7—8月,北方8—9月。蘇葉、蘇梗、蘇子兼用的全蘇一般在9—10月份,等種子部分成熟後選晴天全株割下運回加工。
(二)加工
紫蘇收回後,攤在地上或懸掛通風處陰干,干後連葉捆好稱全蘇。如摘下葉子,揀出碎枝、雜物,則為蘇葉;抖出種子即為蘇子;其餘莖稈枝條即成蘇梗。有的地區在紫蘇開花前收獲凈葉或帶葉的嫩枝時,將全株割下,用其下部粗梗入葯,稱為嫩蘇粳;紫蘇子收獲後,將植株下部無葉粗梗入葯,稱為老蘇梗。全草收割以後,去掉無葉粗梗,將枝葉攤曬一天即入鍋蒸餾,曬過一天的枝葉225kg一般可出紫蘇油0.2—0.25kg。
五、留種
留種的紫蘇宜稀植,以行株距各0.5m為宜,加強水肥管理,使之生長健壯。當果穗下部2/3長一段的果萼已經變褐色時可收割,因種子壽命短,宜在乾燥低溫處保存。
8. 麻黃打粉銷售屬有毒有害食品嗎
應該是屬於有毒食品
9. 如果是麻黃粉 我用%0.5鹽酸水溶液和8倍水浸漬24小時..不加熱.這樣是不是可以減少鹼的揮發
揮發可以不計
只是超過72度會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