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蒸餾除垢 » 減壓蒸餾能夠獲得多糖嗎

減壓蒸餾能夠獲得多糖嗎

發布時間: 2021-03-26 00:44:31

㈠ 減壓蒸干是不是減壓蒸餾

減壓蒸餾通常是不蒸乾的,因為減壓蒸餾的目的是獲得不同沸點的物質,因此內要在不同沸點程內收集不同的成容分。當然如果混合物中有較多固體溶解,要想獲得其中所有的液體,則可採用分布減壓蒸餾,提取其中的各種液體成分,最後可能就是蒸幹了(剩少量液體時應不再加熱)

㈡ 多糖的作用是什麼

臨床作用
免疫調節
Hosono Akira等將雙岐桿菌屬細菌的細胞超聲粉碎提取後,用超濾設備和陰離子交換樹脂、凝膠色譜純化出具有免疫增強活性的多糖。Oka Shuichi等從紫蘇(Perilla)中分離得到的多糖具有抗變態反應作用。Fujimiy hjaki從蘑菇屬(Agr/cus)植物的子實體中提取出的多糖具有免疫抑製作用,它能減少我們通常使用的免疫抑制劑的諸如細胞毒性、機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對骨髓造血細胞的繁殖抑制等副作用,此多糖可以做成口服或注射用葯物,也可製成一種功能性食品。
抗病毒及抗癌
大多數多糖的抗病毒機制是抑制病毒對細胞的吸附,這可能是由於多糖大分子機械性或化學性地結合到HW—I的Gp120分子上,遮蓋了病毒與細胞的結合位點,從而競爭性地封鎖了病毒感染細胞。Hara Masahiko等從第一季和第二季採收的茶葉中得到一種植物病毒抑制劑,它是一種含有鞣酸的單糖或多糖類成分,不僅可抑制病毒的致病作用,而且可抑制病毒的傳播。據報道,從蘑菇屬(Agr/cus)植物的培養物中也能分離得到大量的具有抗癌活性成分的水溶性物質,包括從蘑菇屬植物的子實體中分離出的酸性多糖、水溶性中性多糖和水溶性蛋白多糖。NodaKiyoshiC和Kato Toshimitsu等分別從小球藻和螺旋藻中分離出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糖和硫酸酯化多糖,可抑制腫瘤轉移,安全性優於傳統的手術治療和化療。Nakano Masa hi從
美洲山核桃樹的堅果、杜仲以及豆科植物Aspa/athus linearis中提取出一種抗氧化酸性多糖,它不僅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等逆轉錄酶病毒的復制,而且能起到免疫調節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替代傳統的價格昂貴且副作用較大的抗病毒葯物。
降血糖
Ukai Shigeo等從一種銀耳(KINJI)的子實體或菌絲體中提取出抗高血糖的酸性多糖。FujiiMakoto等從海藻類植物中提取出一種能夠降低血糖水平的藻類多糖,並製成了以岩藻依聚糖(Fucoidan)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它可以顯著提高人們的免疫功能[2]。
治療
Kanou Kokuki等從丹參中分離出的丹參多糖能夠抑制尿蛋白的分泌,緩解肝腎疾病症狀,可製成口服或肌注制劑,減少由於長期服用雙嘧達莫等類固醇或血小板抑制劑造成的不良反應。ShibatHideyuki等發明了一種含有硫酸化岩藻依聚糖活性成分的多糖制劑,它能減少諸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消炎鎮痛劑的副作用。
美容
Honda Yasuki等從西洋櫻草屬(Polyanthus)植物中獲得一種具有良好的保濕、抗皺等作用的酸性雜多糖。Sawai Yasuko等從石菖蒲(Acorusgram/neus)的根莖中分離得到的多糖可抑制黑色素的產生,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用於黑變病的治療,且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濕作用,故又可作為化妝品的有效成分。Shimomura K~nji等從甲殼類動物的肉類降解產物中得到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酸性多糖。實驗證明,此酸性多糖可抑制延緩衰老的透明質酸的分解,減少皮膚細紋和乾裂,因而可作為美容食品和化妝品的有效成分。
乳化
Keiichi等從禾本科(Gramineae)羊茅屬(Festuca)植物(如大麥)的體細胞壁提取得到具有乳化作用的多糖,可作為乳化劑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且安全、無污染。KuraneRyuichiro等通過培養廣泛產鹼菌B一16(~3ca//geneshuus B一16),得到並分離出一種由海藻糖和甘露糖組成的多糖,此多糖在水中溶解性好,有良好的穩定性,可作為研磨劑、乳化劑的穩定劑和增稠劑。
其它用途
Sakata Shigenobu等通過對多種單糖、多糖及其衍生化糖類(如醛糖、黏多糖、多糖酵解後的糖)進行發酵或提取,得到一類穩定、安全的試劑,它可減少典型的有害物(如二氧芑、氰基化合物、多氯聯苯等)對環境和人體的侵害,是極有意義的環保試劑。Watanabe Sa J用一種以吸附多糖(如澱粉)的羥磷灰石作載體的培養基質培養造骨細胞。此載體的特點在於不用加入血清、細胞生長因子等物質就可刺激造骨細胞生長因子受體,而且它可避免在培養某種造骨細胞時,由於血清種類的特異性而必須篩選最適血清所耗費的大量人力、財力,因而此項發明的問世無疑大大地降低了造骨細胞的培養費用,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㈢ 人類可以通過攝入澱粉類多糖獲得能源物質葡萄糖,為什麼不能像牛那樣攝入纖維素多糖獲得葡萄糖

人類通過糖酵解 缺乏纖維素霉

㈣ 多糖是什麼多糖有什麼用

多糖(英語:Polysaccharide)由多個單糖分子脫水聚合,以糖苷鍵連接而成,可形成直鏈或者有分支的長鏈,水解後得到相應的單糖和寡糖。例如用來儲存能量的澱粉和糖原,以及用來組成生物結構的纖維素和甲殼素。

多糖常常由略帶修飾的重復單元構成。由於結構不同,多糖高分子和構成它的單糖分子性質迥異,可能無定形,甚至不溶於水。

多糖的作用:

1、免疫調節:從蘑菇屬(Agr/cus)植物的子實體中提取出的多糖具有免疫抑製作用,它能減少我們通常使用的免疫抑制劑的諸如細胞毒性、機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對骨髓造血細胞的繁殖抑制等副作用,此多糖可以做成口服或注射用葯物,也可製成一種功能性食品。

2、抗病毒及抗癌:據報道,從蘑菇屬(Agr/cus)植物的培養物中也能分離得到大量的具有抗癌活性成分的水溶性物質,包括從蘑菇屬植物的子實體中分離出的酸性多糖、水溶性中性多糖和水溶性蛋白多糖。

3、乳化:Keiichi等從禾本科(Gramineae)羊茅屬(Festuca)植物(如大麥)的體細胞壁提取得到具有乳化作用的多糖,可作為乳化劑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且安全、無污染。

4、美容:Honda Yasuki等從西洋櫻草屬(Polyanthus)植物中獲得一種具有良好的保濕、抗皺等作用的酸性雜多糖。

5、降血糖:Ukai Shigeo等從一種銀耳(KINJI)的子實體或菌絲體中提取出抗高血糖的酸性多糖。FujiiMakoto等從海藻類植物中提取出一種能夠降低血糖水平的藻類多糖,並製成了以岩藻依聚糖(Fucoidan)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它可以顯著提高人們的免疫功能 。

(4)減壓蒸餾能夠獲得多糖嗎擴展閱讀

多糖是一種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在生物中有儲存能量和組成結構的作用。澱粉(包括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是葡萄糖的聚合物,在植物中用來儲存能量。動物將能量儲存在糖原(也叫動物澱粉)中。糖原也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但分子中支鏈更多。動物更活躍,所以利用的是代謝更快的糖原。

纖維素和甲殼素是兩種組成生物結構的多糖。纖維素構成植物的細胞壁,可謂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有機分子。纖維素應用廣泛,不僅在造紙業和紡織業中舉足輕重,而且是生產人造絲、醋酸纖維素、賽璐珞、硝化纖維等的原料。甲殼素結構和纖維素類似,但支鏈中含有氮,所以強度更高。其存在於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和真菌的細胞壁中。甲殼素也有很多作用,比如可用作手術縫合線。

某些多糖,如纖維素和幾丁質(CHITIN),可構成植物骨架。澱粉和糖原等多糖可作為生物體儲存能量的物質。不均一多糖,如氨基葡萄糖,出現於幾丁質是昆蟲和節肢動物外殼的主要成分。

㈤ 求一種多糖的分離和葯物活性

2.1 概述
 在自然科學,尤其是生命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蛋白質、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是探求生命奧秘的中心課題,而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必須首先解決生物大分子的制備問題,有能夠達到足夠純度的生物大分子的制備工作為前題,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就無從談起。然而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與制備是一件十分細致而困難的工作。

 與化學產品的分離制備相比較,生物大分子的制備有以下主要特點:
 ⑴生物材料的組成極其復雜,常常包含有數百種乃至幾千種化合物。
 ⑵許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極微,分離純化的步驟繁多,流程長。
 ⑶許多生物大分子一旦離開了生物體內的環境時就極易失活,因此分離過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大分子提取制備最困難之處。
 ⑷生物大分子的制備幾乎都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溫度、pH值、離子強度等各種參數對溶液中各種組成的綜合影響,很難准確估計和判斷。

 生物大分子的制備通常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 ①確定要制備的生物大分子的目的和要求,是進行科研、開發還是要發現新的物質。
 ②建立相應的可靠的分析測定方法,這是制備生物大分子的關鍵。
 ③通過文獻調研和預備性實驗,掌握生物大分子目的產物的物理化學性質。
 ④生物材料的破碎和預處理。
 ⑤分離純化方案的選擇和探索,這是最困難的過程。
 ⑥生物大分子制備物的均一性(即純度)的鑒定,要求達到一維電泳一條帶,二維電泳一個點,或HPLC和毛細管電泳都是一個峰。
 ⑦產物的濃縮,乾燥和保存。


 分析測定的方法主要有兩類:
 即生物學和物理、化學的測定方法。
 生物學的測定法主要有:酶的各種測活方法、蛋白質含量的各種測定法、免疫化學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等;
 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法、光譜法(紫外/可見、紅外和熒光等分光光度法)、電泳法、以及核磁共振等。
 實際操作中盡可能多用儀器分析方法,以使分析測定更加快速、簡便。

要了解的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學性質主要有:
 ①在水和各種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性。
 ②在不同溫度、pH 值和各種緩沖液中生物大分子的穩定性。
 ③固態時對溫度、含水量和凍干時的穩定性。
 ④各種物理性質:如分子的大小、穿膜的能力、帶電的情況、在電場中的行為、離心沉降的表現、在各種凝膠、樹脂等填料中的分配系數。
 ⑤其他化學性質:如對各種蛋白酶、水解酶的穩定性和對各種化學試劑的穩定性。
 ⑥對其他生物分子的特殊親和力。

 制備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是利用它們之間特異性的差異,如分子的大小、形狀、酸鹼性、溶解性、溶解度、極性、電荷和與其他分子的親和性等。
 各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
 ①利用混合物中幾個組分分配系數的差異,把它們分配到兩個或幾個相中,如鹽析、有機溶劑沉澱、層析和結晶等;
 ②將混合物置於某一物相(大多數是液相)中,通過物理力場的作用,使各組分分配於不同的區域,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如電泳、離心、超濾等。
 目前純化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關鍵技術是電泳、層析和高速與超速離心。

 2.2 生物大分子制備的前處理
 2.2.1 生物材料的選擇
 制備生物大分子,首先要選擇適當的生物材料。材料的來源無非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
 選擇的材料應含量高、來源豐富、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盡可能保持新鮮,盡快加工處理。
 動物組織要先除去結締組織、脂肪等非活性部分,絞碎後在適當的溶劑中提取,如果所要求的成分在細胞內,則要先破碎細胞。
 植物要先去殼、除脂。
 微生物材料要及時將菌體與發酵液分開。
 生物材料如暫不提取,應冰凍保存。動物材料則需深度冷凍保存。

 2.2.2 細胞的破碎
 不同的生物體或同一生物體的不同部位的組織,其細胞破碎的難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如動物臟器的細胞膜較脆弱,容易破碎,植物和微生物由於具有較堅固的纖維素、半纖維素組成的細胞壁,要採取專門的細胞破碎方法。
 (1)機械法:
 1) 研磨:將剪碎的動物組織置於研缽或勻漿器中,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或勻漿。
 2) 組織搗碎器:這是一種較劇烈的破碎細胞的方法,通常可先用家用食品加工機將組織打碎,然後再用10000r/min~20000r/min的內刀式組織搗碎機(即高速分散器)將組織的細胞打碎。

 (2)物理法:
 1) 反復凍融法:將待破碎的細胞冷至-15℃到-20℃,然後放於室溫(或40℃)迅速融化,如此反復凍融多次,由於細胞內形成冰粒使剩餘胞液的鹽濃度增高而引起細胞溶脹破碎。
 2) 超聲波處理法:此法是藉助超聲波的振動力破碎細胞壁和細胞器。破碎微生物細菌和酵母菌時,時間要長一些。
 3) 壓榨法:這是一種溫和的、徹底破碎細胞的方法。在1000×105Pa~2000×105Pa 的高壓下使細胞懸液通過一個小孔突然釋放至常壓,細胞將徹底破碎。
 4) 冷熱交替法:從細菌或病毒中提取蛋白質和核酸時可用此法。在90℃左右維持數分鍾,立即放入冰浴中使之冷卻,如此反復多次,絕大部分細胞可以被破碎。

 (3)化學與生物化學方法:
 1) 自溶法:將新鮮的生物材料存放於一定的pH和適當的溫度下,細胞結構在自身所具有的各種水解酶(如蛋白酶和酯酶等)的作用下發生溶解,使細胞內含物釋放出來。
 2) 溶脹法:細胞膜為天然的半透膜,在低滲溶液和低濃度的稀鹽溶液中,由於存在滲透壓差,溶劑分子大量進入細胞,將細胞膜脹破釋放出細胞內含物。
 3) 酶解法:利用各種水解酶,如溶菌酶、纖維素酶、蝸牛酶和酯酶等,於37℃,pH8,處理15分鍾,可以專一性地將細胞壁分解。
 4) 有機溶劑處理法:利用氯仿、甲苯、丙酮等脂溶性溶劑或SDS(十二烷基硫酸鈉)等表面活性劑處理細胞,可將細胞膜溶解,從而使細胞破裂,此法也可以與研磨法聯合使用。


 2.2.3 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 「提取」是在分離純化之前將經過預處理或破碎的細胞置於溶劑中,使被分離的生物大分子充分地釋放到溶劑中,並盡可能保持原來的天然狀態不丟失生物活性的過程。
 影響提取的因素主要有:
 目的產物在提取的溶劑中溶解度的大小;
 由固相擴散到液相的難易;
 溶劑的pH值和提取時間等。
 通常:
 極性物質易溶於極性溶劑,非極性物質易溶於非極性溶劑;
 鹼性物質易溶於酸性溶劑,酸性物質易溶於鹼性溶劑;
 溫度升高,溶解度加大;
 遠離等電點的pH值,溶解度增加。
 提取時所選擇的條件應有利於目的產物溶解度的增加和保持其生物活性。

 ⑴ 水溶液提取:
 蛋白質和酶的提取一般以水溶液為主。稀鹽溶液和緩沖液對蛋白質的穩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質和酶最常用的溶劑。用水溶液提取生物大分子應注意的幾個主要影響因素是:
 1) 鹽濃度(即離子強度):
 離子強度對生物大分子的溶解度有極大的影響,有些物質,如DNA-蛋白復合物,在高離子強度下溶解度增加。
 絕大多數蛋白質和酶,在低離子強度的溶液中都有較大的溶解度,如在純水中加入少量中性鹽,蛋白質的溶解度比在純水時大大增加,稱為「鹽溶」現象。鹽溶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少量離子的活動,減少了偶極分子之間極性基團的靜電吸引力,增加了溶質和溶劑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結果。
 為了提高提取效率,有時需要降低或提高溶劑的極性。向水溶液中加入蔗糖或甘油可使其極性降低,增加離子強度(如加入KCl、NaCl、NH4Cl或(NH4)2SO4)可以增加溶液的極性。


 2) pH值:蛋白質、酶與核酸的溶解度和穩定性與pH值有關。過酸、過鹼均應盡量避免,一般控制在pH=6~8范圍內,提取溶劑的pH應在蛋白質和酶的穩定范圍內,通常選擇偏離等電點的兩側。
 3) 溫度:為防止變性和降解,制備具有活性的蛋白質和酶,提取時一般在0℃~5℃的低溫操作。
 4) 防止蛋白酶或核酸酶的降解作用:加入抑制劑或調節提取液的pH、離子強度或極性等方法使相應的水解酶失去活性,防止它們對欲提純的蛋白質、酶及核酸的降解作用。

 5) 攪拌與氧化:攪拌能促使被提取物的溶解,一般採用溫和攪拌為宜,速度太快容易產生大量泡沫,增大了與空氣的接觸面,會引起酶等物質的變性失活。因為一般蛋白質都含有相當數量的巰基,有些巰基常常是活性部位的必需基團,若提取液中有氧化劑或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過多都會使巰基氧化為分子內或分子間的二硫鍵,導致酶活性的喪失。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巰基乙醇或半胱氨酸以防止巰基氧化。

 ⑵ 有機溶劑提取
 一些和脂類結合比較牢固或分子中非極性側鏈較多的蛋白質和酶難溶於水、稀鹽、稀酸、或稀鹼中,常用不同比例的有機溶劑提取。
 常用的有機溶劑有乙醇、丙酮、異丙醇、正丁酮等,這些溶劑可以與水互溶或部分互溶,同時具有親水性和親脂性。
 有些蛋白質和酶既溶於稀酸、稀鹼,又能溶於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機溶劑的水溶液中,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稀的有機溶液提取常常可以防止水解酶的破壞,並兼有除去雜質提高純化效果的作用。
例如,胰島素(見講義p36)。

 2.3 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
 由於生物體的組成成分是如此復雜,數千種乃至上萬種生物分子又處於同一體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個適合於各類分子的固定的分離程序,但多數分離工作關鍵部分的基本手段是相同的。
 為了避免盲目性,節省實驗探索時間,要認真參考和借鑒前人的經驗,少走彎路。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和技術有:
 沉澱法(包括:鹽析、有機溶劑沉澱、選擇性沉澱等)、離心、吸附層析、凝膠過濾層析、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層析、快速制備型液相色譜以及等電聚焦制備電泳等。本章以介紹沉澱法為主。

 2.3.1 沉澱法
 沉澱是溶液中的溶質由液相變成固相析出的過程。沉澱法(即溶解度法)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不僅用於實驗室中,也用於某些生產目的的制備過程,是分離純化生物大分子,特別是制備蛋白質和酶時最常用的方法。通過沉澱,將目的生物大分子轉入固相沉澱或留在液相,而與雜質得到初步的分離。
 其基本原理是根據不同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而達到分離的目的,不同溶解度的產生是由於溶質分子之間及溶質與溶劑分子之間親和力的差異而引起的,溶解度的大小與溶質和溶劑的化學性質及結構有關,溶劑組分的改變或加入某些沉澱劑以及改變溶液的pH值、離子強度和極性都會使溶質的溶解度產生明顯的改變。

 在生物大分子制備中最常用的幾種沉澱方法是:
 ⑴中性鹽沉澱(鹽析法):多用於各種蛋白質和酶的分離純化。
 ⑵有機溶劑沉澱:多用於蛋白質和酶、多糖、核酸以及生物小分子的分離純化。
 ⑶選擇性沉澱(熱變性沉澱和酸鹼變性沉澱):多用於除去某些不耐熱的和在一定pH值下易變性的雜蛋白。
 ⑷等電點沉澱:用於氨基酸、蛋白質及其他兩性物質的沉澱,但此法單獨應用較少,多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
 ⑸有機聚合物沉澱: 是發展較快的一種新方法, 主要使用PEG聚乙二醇(Polyethyene glycol)作為沉澱劑。

 2.3.1.1 中性鹽沉澱(鹽析法)
 在溶液中加入中性鹽使生物大分子沉澱析出的過程稱為「鹽析」。除了蛋白質和酶以外,多肽、多糖和核酸等都可以用鹽析法進行沉澱分離。
 鹽析法應用最廣的還是在蛋白質領域,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其突出的優點是:
 ①成本低,不需要特別昂貴的設備。
 ②操作簡單、安全。
 ③對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具有穩定作用。

 ⑴ 中性鹽沉澱蛋白質的基本原理
 蛋白質和酶均易溶於水,因為該分子的-COOH、-NH2和-OH都是親水基團,這些基團與極性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化層,包圍於蛋白質分子周圍形成1nm~100nm顆粒的親水膠體,削弱了蛋白質分子之間的作用力,蛋白質分子表面極性基團越多,水化層越厚,蛋白質分子與溶劑分子之間的親和力越大,因而溶解度也越大。親水膠體在水中的穩定因素有兩個:即電荷和水膜。因為中性鹽的親水性大於蛋白質和酶分子的親水性,所以加入大量中性鹽後,奪走了水分子,破壞了水膜,暴露出疏水區域,同時又中和了電荷,破壞了親水膠體,蛋白質分子即形成沉澱。鹽析示意圖如下頁「圖 4」所示。

 ⑵ 中性鹽的選擇
 常用的中性鹽中最重要的是(NH4)2SO4,因為它與其他常用鹽類相比有十分突出的優點:
 1) 溶解度大:尤其是在低溫時仍有相當高的溶解度,這是其他鹽類所不具備的。由於酶和各種蛋白質通常是在低溫下穩定,因而鹽析操作也要求在低溫下(0~4℃)進行。由下表可以看到, 硫銨在0℃時的溶解度,遠遠高於其它鹽類:
 表2-1 幾種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克/100毫升水)
 0℃ 20℃ 80℃ 100 ℃
(NH4)2SO4 70.6 75.4 95.3 103
 Na2SO4 4.9 18.9 43.3 42.2
 NaH2PO4 1.6 7.8 93.8 101






 2) 分離效果好:有的提取液加入適量硫酸銨
鹽析,一步就可以除去75%的雜蛋白,純
度提高了四倍。
 3) 不易引起變性,有穩定酶與蛋白質結構的
作用。有的酶或蛋白質用2~3mol/L濃度的
(NH4)2SO4保存可達數年之久。
 4) 價格便宜,廢液不污染環境。

 ⑶ 鹽析的操作方法
 最常用的是固體硫酸銨加入法。將其研成細粉,在攪拌下緩慢均勻少量多次地加入,接近計劃飽和度時,加鹽的速度更要慢一些,盡量避免局部硫酸銨濃度過大而造成不應有的蛋白質沉澱。鹽析後要在冰浴中放置一段時間,待沉澱完全後再離心與過濾。
 在低濃度硫酸銨中鹽析可採用離心分離,高濃度硫酸銨常用過濾方法。
 各種飽和度下需加固體硫酸銨的量可由附錄中查出。

 ⑷ 鹽析曲線的製作
 如果要分離一種新的蛋白質和酶,沒有文獻數據可以借鑒,則應先確定沉澱該物質的硫酸銨飽和度。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講義p39):

蛋白質量(mg)或酶活力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硫銨飽
和度%

 ⑸鹽析的影響因素
 1) 蛋白質的濃度:高濃度的蛋白質用稍低的硫酸銨飽和度沉澱,若蛋白質濃度過高,易產生各種蛋白質的共沉澱作用。低濃度的蛋白質,共沉澱作用小,但回收率降低。較適中的蛋白質濃度是2.5%~3.0%,相當於25 mg/mL~30mg/mL。
 2) pH值對鹽析的影響:在等電點處溶解度小,pH值常選在該蛋白質的等電點附近。
 3) 溫度的影響:對於蛋白質、酶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在高離子強度溶液中,溫度升高,它們的溶解度反而減小。在低離子強度溶液或純水中蛋白質的溶解度大多數還是隨濃度升高而增加的。一般情況下,可在室溫下進行。但對於某些對溫度敏感的酶,要求在0℃~4℃下操作,以避免活力喪失。


 2.3.1.2 有機溶劑沉澱法
 ⑴基本原理
 有機溶劑對於許多蛋白質(酶)、核酸、多糖和小分子生化物質都能發生沉澱作用,是較早使用的沉澱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是:
 ①降低水溶液的介電常數,向溶液中加入有機溶劑能降低溶液的介電常數,減小溶劑的極性,從而削弱了溶劑分子與蛋白質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導致蛋白質溶解度降低而沉澱。
 ②由於使用的有機溶劑與水互溶,它們在溶解於水的同時從蛋白質分子周圍的水化層中奪走了水分子,破壞了蛋白質分子的水膜,因而發生沉澱作用。


 有機溶劑沉澱法的優點是:
 ①分辨能力比鹽析法高,即一種蛋白質或其他溶質只在一個比較窄的有機溶劑濃度范圍內沉澱。
 ②沉澱不用脫鹽,過濾比較容易(如有必要,可用透析袋脫有機溶劑)。因而在生化制備中有廣泛的應用。
 其缺點是對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容易引起變性失活,操作需在低溫下進行。
 ⑵有機溶劑的選擇和濃度的計算
 用於生化制備的有機溶劑的選擇首先是要能與水互溶。沉澱蛋白質和酶常用的是乙醇、甲醇和丙酮。
 為了獲得沉澱而不著重於進行分離,可用溶液體積的倍數:如加入一倍、二倍、三倍原溶液體積的有機溶劑,來進行有機溶劑沉澱。

 ⑶有機溶劑沉澱的影響因素
 1) 溫度:多數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酶和核酸在有機溶劑中對溫度特別敏感,溫度稍高就會引起變性,且有機溶劑與水混合時產生放熱反應,因此必須預冷,操作要在冰鹽浴中進行,加入有機溶劑時必須緩慢且不斷攪拌以免局部過濃。
 一般規律是溫度越低,得到的蛋白質活性越高。
 2) 樣品濃度:低濃度樣品回收率低,要使用比例更大的有機溶劑進行沉澱。高濃度樣品,可以節省有機溶劑,減少變性的危險,但雜蛋白的共沉澱作用大。
 通常使用5mg/mL~20mg/mL的蛋白質初濃度為宜。


 3) pH值:選擇在樣品穩定的pH值范圍內,通常是選在等電點附近,從而提高此沉澱法的分辨能力。
 4) 離子強度:鹽濃度太大或太小都有不利影響,通常鹽濃度以不超過5%為宜,使用乙醇的量也以不超過原蛋白質水溶液的2倍體積為宜,少量的中性鹽對蛋白質變性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但鹽濃度過高會增加蛋白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了沉澱效果,通常是在低濃度緩沖液中沉澱蛋白質。
 沉澱所得的固體樣品,如果不是立即溶解進行下一步的分離,則應盡可能抽干沉澱,減少其中有機溶劑的含量,如若必要可以裝透析袋透析脫有機溶劑,以免影響樣品的生物活性。

 2.3.1.3 選擇性變性沉澱法
 這一方法是利用生物大分子與非目的生物大分子在物理化學性質等方面的差異,選擇一定的條件使雜蛋白等非目的物變性沉澱而得到分離提純。
 ⑴ 熱變性
 利用生物大分子對熱的穩定性不同,加熱升高溫度使非目的生物大分子變性沉澱而保留目的物在溶液中。
 ⑵ 表面活性劑和有機溶劑變性
 使那些對表面活性劑和有機溶劑敏感性強的雜蛋白變性沉澱。通常在冰浴或冷室中進行。
 ⑶ 選擇性酸鹼變性
 利用對pH值的穩定性不同而使雜蛋白變性沉澱。通常是在分離純化流程中附帶進行的分離純化步驟。

 2.3.1.4 等電點沉澱法
 利用具有不同等電點的兩性電解質,在達到電中性時溶解度最低,易發生沉澱,從而實現分離的方法。氨基酸、蛋白質、酶和核酸都是兩性電解質,可以利用此法進行初步的沉澱分離。
 由於許多蛋白質的等電點十分接近,而且帶有水膜的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仍有一定的溶解度,不能完全沉澱析出,因此,單獨使用此法解析度較低,因而此法常與鹽析法、有機溶劑沉澱法或其他沉澱劑一起配合使用,以提高沉澱能力和分離效果。
 此法主要用於在分離純化流程中去除雜蛋白,而不用於沉澱目的物。

 2.3.1.5 有機聚合物沉澱法
 有機聚合物是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類重要的沉澱劑,最早應用於提純免疫球蛋白和沉澱一些細菌和病毒。近年來廣泛用於核酸和酶的純化。其中應用最多的是
「聚乙二醇」【HOCH2(CH2OCH2)nCH2OH (n >4)】( Polyethylene Glycol 簡寫為 PEG ),它的親水性強,溶干水和許多有機溶劑,對熱穩定,有廣泛圍的分子量,在生物大分子制備中,用的較多的是分子量為6000~20000的 PEG。
 本方法的優點是:
 ①操作條件溫和,不易引起生物大分子變性。
 ②沉澱效能高,使用很少量的P「EG即可以沉澱相當多
的生物大分子。
 ③沉澱後有機聚合物容易去除。

 2.3.2 透析
 自Thomas Graham 1861年發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透析已成為生物化學實驗室最簡便最常用的分離純化技術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備過程中,除鹽、除少量有機溶劑、除去生物小分子雜質和濃縮樣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術。
 透析只需要使用專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保留在透析袋內未透析出的樣品溶液稱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稱為「滲出液」或「透析液」。截留分子量MwCO通常為1萬左右。
 用1% BaCl2檢查(NH4)2SO4,用1% AgNO3 檢查NaCl、KCl等。

 2.3.3 超濾
 超過濾即超濾,自20年代問世後,直至6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很快由實驗室規模的分離手段發展成重要的工業單元操作技術。超濾現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化實驗技術,廣泛用於含有各種小分子溶質的各種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酶、核酸等)的濃縮、分離和純化。
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

 超濾根據所加的操作壓力和所用膜的平均孔徑的不同,可分為微孔過濾、超濾和反滲透三種。
 微孔過濾所用的操作壓通常小於4×104Pa,膜的平均孔徑為500埃~14微米(1微米=104埃),用於分離較大的微粒、細菌和污染物等。
 超濾所用操作壓為4×104Pa~7×105Pa,膜的平均孔徑為10—100埃,用於分離大分子溶質。
 反滲透所用的操作壓比超濾更大,常達到35×105Pa~140×105Pa,膜的平均孔徑最小,一般為10埃以下,用於分離小分子溶質,如海水脫鹽,制高純水等。

 超濾技術的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學試劑,尤其是超濾技術的實驗條件溫和,與蒸發、冰凍乾燥相比沒有相的變化,而且不引起溫度、pH的變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變性、失活和自溶。
 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備技術中,超濾主要用於生物大分子的脫鹽、脫水和濃縮等。
 超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乾粉制劑。對於蛋白質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濃度。

 超濾技術的關鍵是膜。
 常用的膜是由乙酸纖維或硝酸纖維或此二者的混合物製成。近年來發展了非纖維型的各向異性膜,例如聚碸膜、聚碸醯胺膜和聚丙烯腈膜等。這種膜在pH 1~14都是穩定的,且能在90℃下正常工作。超濾膜通常是比較穩定的,能連續用1~2年。
 超濾膜的基本性能指標:水通量(cm3/(cm2•h));截留率(以百分率%表示);化學物理穩定性(包括機械強度)等。
 超濾裝置由若干超濾組件構成。分為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纖維式四種主要類型。
 由於超濾法處理的液體多數是含有水溶性生物大分子、有機膠體、多糖及微生物等。這些物質極易粘附和沉積於膜表面上,造成嚴重的濃差極化和堵塞,這是超濾法最關鍵的問題,要克服濃差極化,通常可加大液體流量,加強湍流和加強攪拌。

 2.3.4 冰凍乾燥
 冰凍乾燥機是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必備的儀器之一,因為大多數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後的最終產品多數是水溶液,要從水溶液中得到固體產品,最好的辦法就是冰凍乾燥

㈥ 如何測定多糖組分用什麼方法可以測定多糖組分,測定出來的是組成多糖的單糖,還是多糖混合物中的某一多

第一,我認為你把「提取
」和"測定"搞混了。提取是獲得目標物,測定是測定目標物的純度和活性。
第二。測定的化是單糖還是多糖?這當然取決你的目的物!! 單糖有單糖的方法,多糖有多糖的方法,除非你把多糖水解,否則不可能因為測定把多糖變成單糖。那算是測定嗎?成分都變了,那是測雜質?
第三。下面的是多糖的測定方法。
1.蒽酮硫酸比色法。根據糖類脫水生成糠醛或者衍生物。糠醛能夠與蒽酮發生藍綠色顏色反應。直接620nm測一下就好。
2.DNS比色法測定還原糖
3.苯酚硫酸比色法
4.葡萄糖氧化酶測定葡萄糖
5.Nelson法
直接復制名字去網路。
如果想要知道多糖是由什麼單糖組成的。可以酶解掉然後跑色譜,根據吸收峰找相應單糖。不過你不做化學合成做這個幹嘛,有活性的是多糖。

㈦ 多糖還原能力的計算方法

多糖含量是使用化學或者物理的方法對固體或者液體物料中多糖多少進行測定;根據物料中多糖的含量計算出處理前的總多糖,然後使用處理後獲得的多糖除以處理前的總多糖就是多糖的得率.

㈧ 多糖含量的計算公式。用苯酚硫酸法測定粗多糖糖含量,已經獲得吸光度值,怎樣計算多糖含量,帶入回歸方

多糖含量的測定粗多糖中的總糖含量使用苯酚-硫酸法進行測定,還原糖用3,5-二硝基水楊酸(DNS)法測定,多糖含量=總糖-還原糖。/link?url=具體方法見網路文庫

㈨ 百分求助:一道生物化學題:根據生物化學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原則,闡述多糖的研究前景

先闡述多糖的化學結構,然後說明其在生物體內的意義和功能作用,接著將二者聯系起來
資料的話太久了記不得了,你可以用「多糖的化學結構」「多糖的功能」這類的關鍵詞搜索一下

㈩ 跪求 植物多糖的深加工工藝 概述方面的內容 (包括概念,結構,理化性質,動能性,發展狀況等等)參考文獻

植物多糖的分離純化
一、植物多糖的提取
1 溶劑提取法
1.1 水提法
水對植物組織的穿透力強,提取效率高,在生產上使用安全、經濟。用水作溶劑來提取多糖時,可以用熱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一般植物多糖提取採用熱水浸提法,該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離心除去小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於高濃度乙醇的性質,沉澱提純多糖;但

由於不同性質或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的多糖沉澱所需乙醇濃度不同,它也可以用於樣品中不同多糖組分的分級分離;還可按多糖不同性質在粗分階段利用混合溶劑提取法對植物中不同的多糖進行分離;其中,以乙醇沉澱最為普遍。但以根莖為主的植物體,細胞壁多糖含量高,熱水直接提取率不高。此時為破壞細胞壁,增加多糖的溶出,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為酶解,二為弱鹼溶解。
1.2酸鹼提法
有些多糖適合用稀酸提取,並且能得到更高的提取率。但酸提法只在一些特定的植物多糖提取中佔有優勢,目前報道的並不多。而且即使有優勢,在操作上還應嚴格控制酸度,因為酸性條件下可能引起多糖中糖苷鍵的斷裂。有些多糖在鹼液中有更高的提取率,尤其是提取含有糖醛酸的多糖及酸性多糖。採用的稀鹼多位為0.1mol/L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為防止多糖降解,常通以氮氣或加入硼氫化鈉或硼氫化鉀。同樣,鹼提優勢也是因多糖類的不同而異。與酸提類似,鹼提中鹼的濃度也應得到有效控制,因為有些多糖在鹼性較強時會水解。另外,稀酸、稀鹼提取液應迅速中和或迅速透析,濃縮與醇析而獲得多糖沉澱。
1.4 生物酶提取法
酶技術是近年來廣泛應用到有效成份提取中的一項生物技術,在多糖的提取過程中,使用酶可降低提取條件,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中分解植物組織,加速多糖的釋放或提取。此外,使用酶還可分解提取液中澱粉、果膠、蛋白質等的產物,常用的酶有蛋白酶,纖維素酶,果膠酶等。
1.5 超聲提取法
超聲波是一種高頻率的機械波,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超聲波產生的「空化作用」對細胞膜的破壞,有利用植物有效成分的釋放,而且超聲波能形成強大的沖擊波或高速射流,有效地減小、消除與水相之間的阻滯層,加大了傳質效率,有助於溶質的擴散。另外,超聲波的熱效應使水溫基

本在57℃,對原料有水浴作用。超聲波提取與傳統的提取方法相比,有提取效率高、時間短、耗能低等優點。超聲提取的影響因素有:超聲時間、超聲頻率(一般低頻中提取效率高,但也有例外)、料液比和溫度等。
1.6 微波提取
微波是頻率介於300MHz和300GHz之間的非電離電磁波,微波提取的原理是微射線輻射於溶劑並透過細胞壁到達細胞內部,由於溶劑及細胞液吸收微波能 細胞內部溫度升高,壓力增大,當壓力超過細胞壁的承受能力時,細胞壁破裂,位於細胞內部的有效成份從細胞中釋放出來,傳遞轉移到溶劑周圍被溶劑溶解。微波技術應用於植物細胞破壁,有效地提高了收率。具有穿透力強、選擇性高、加熱效率高等特點。影響微波浸提的主要因素為浸提時間、樣品和提取溶劑的含水量,溶劑的介電常數和電導率(介電常數和電導率的溶劑對微波的吸收較好)、微波功率等。

但是由於微波泄漏對操作者影響很大,因而對設備的要求較高,這對微波的研究及應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植物多糖的分離純化
在多糖提取物中,常會有無機鹽、蛋白質、色素及小分子物質等雜質,必須分別除去.一般是先脫除非多糖組分,再對多糖組分進行分級.

2.1 除蛋白
除蛋白質時一般選擇能使蛋白質沉澱而不使多糖沉澱的試劑來處理,如酚、三氯乙酸、鞣酸等。但必須處理時間短,溫度低,避免多糖降解。Sevage法(氯仿:戊醇/丁醇=4:1)和三氟三氯乙烷法在避免降解上有較好效果但要達到除盡游離蛋白質的目的仍需反復處理。

如能加入蛋白質水解酶,使蛋白質大分子進行一定程度的降解,再用Sevage法處理,一般效果更好。為了避免使用有機溶劑也可採用反復凍融的方法除蛋白,將多糖液濃縮後,一20℃室溫反復凍融7~8次,離心除去蛋白質。另外,蛋白質在等電點時溶解度最小,用氫氧化鈣飽和液調pH10~pH11可除去偏鹼性的蛋白質,然後再用硫酸調pH5~pH6,可除去偏酸性的蛋白質。凍融和等電點沉澱除蛋白質操作簡單,但多糖液里往往有低濃度的蛋白質殘留,應與其它方法結合使用。
2.2 脫色
植物多糖提取物中含有酚類化合物而使其顏色較深,可用吸附劑(纖維素、硅藻土、活性炭等)、離子交換柱(DEAE一纖維素)、氧化劑(H2O2)等脫除。活性炭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在進行當歸多糖的提取時只向多糖液中加入了0.1%左右的活性炭,煮沸後濾過即完成了

脫色操作。此法成本低廉,適合工業化生產。
2.3 除小分子雜質
小分子雜質如低聚寡糖的殘留往往影響多糖的生物活性,需要進一步脫除,提高純度。傳統的方法是透析法,該法操作簡單、技術成熟,但周期長,往往需要2一3天,常溫下操作有可能造成多糖的霉變,必要時需加入少量防腐劑或需在低溫條件下進行。隨著膜分離技術的發展,纖維濾器透析法已經發展起來了,它利用不同孔徑的膜使大小不同的分子分級,這種方式可縮短生產周期,而且條件溫和,無疑是多糖脫除雜質的一條新途徑。
2.4 多糖的分級純化
採用一般方法提取的多糖通常是多糖的混合物,分級的方法可達到純化的目的.可按溶解性不同進行分級、按分子大小和形狀分級(如分級沉澱、超濾、分子篩、層析等),也可按分子所帶基團的性質分級.
2.4.1按溶解性不同分離
2.4.1.1分步沉澱法
分步沉澱法是根據不同多糖在不同濃度低級醇、酮中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質,從小到大按比例加入甲醇或乙醇或丙酮進行分步沉澱.
2.4.1.2 鹽析法
鹽析法是根據不同多糖在不同鹽濃度中溶解度不同而將其分離的一種方法。常用的鹽析劑有氯化鈉、氯化鉀、硫酸銨等,其中以硫酸銨最佳。
2.4.2 按電離性質不同分離
2.4.2.1季胺鹽沉澱法
季胺氫氧化物是一類乳化劑,能與酸性多糖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季銨絡合物,此絡合物在低離子強度的水溶液中不溶解而產生沉澱。若提高多糖

液pH值或加入硼砂緩沖液,也可使中性多糖沉澱分離。常用季銨鹽有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銨鹽的溴化物及其氫氧化物和十六烷基吡啶。
2.4.3 柱層析法
2.4.3.1凝膠柱層析法
凝膠柱層析法常用的凝膠有葡聚糖凝膠(Sephadex)和瓊脂糖凝膠(Sepharose),以不同濃度的鹽溶液和緩沖溶液作為洗脫劑,從而使不同大小的多糖分子得到分離純化,但不適宜粘多糖的分離。
2.4.3.2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劑柱層析法
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劑柱層析法常用的交換劑為DEAE一纖維素和ECTEOLA一纖維素,分類硼砂型和鹼型兩種,洗脫劑可用不同濃度鹼溶液、硼砂溶液、鹽溶液,其優點可吸附雜質、純化多糖,並適用於分離各種酸性、中性多糖和粘多糖。如百合多糖、北沙參多糖、太子參多糖等。
2.4.3.3 活性炭柱層析法
活性炭吸附量大、效率高,是分離水溶性物質的常用吸附劑。柱層析時活性炭中常拌入等量的硅藻土作稀釋劑,以增加溶液的流速。糖溶液上柱後先用水洗脫無機鹽、單糖等再依次增加乙醇濃度進行洗脫。
2.4.3.4 離子交換柱層析和普通凝膠柱層析聯用法
有些植物的多糖成分復雜, 除中性多糖外,還含有糖醛酸等,因此往往兩種不同性質的色譜柱聯用才能得到單一多糖組分。
2.4.3.5 三種層析柱聯用
採用離子交換葡聚糖凝膠柱、丙烯葡聚糖凝膠柱和葡聚糖凝膠柱三者聯用,即先進行DEAE—SephadexA柱層析,用蒸餾水洗脫。水洗組分進一步

用SephacrylS柱層析,得到主要組分再用SephadexG一100柱層析,有時會有較高的得率。
三、多糖的純度鑒定
經過分級純化的多糖在測定結構前須進行純度鑒定.而且多糖的純度不能用通常化合物的純度標准來衡量,因為即便是多糖純品,其微觀也並不均一,僅代表相似鏈長的多糖分子的平均分布,通常所謂的多糖純品也只是一定相對分子質量范圍的多糖的均一組分.目前常用於多糖純度

的鑒定方法有:高效液相、 凝膠層析法、電泳法、色譜法、旋光度法等.
四、常見問題
多糖制備過程中蛋白質的脫除是目前分離純化多糖的難點。Sevag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機溶劑,且操作煩瑣;三氟三氯乙烷的沸點較低(bp56℃

,)易揮發,不宜大量應用;三氯乙酸可引起多糖的降解,從而影響其生理活性;酶價格昂貴,不適合工業化生產。可以借鑒其它蛋白質脫除的方法,例如用天然澄清劑能簡化提取工藝,提高多糖純度。 脫色也是多糖提取純化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題。活性炭會吸附多糖而造成多糖的損失。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