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系統和水垢
1. 魚缸建立硝化系統能凈化水質么需要多久才能建立
這樣一個氮循環的過程有時需要幾周,甚至更長的時間,大致可能是這樣一種經歷:
第1天,放入闖缸魚,投放硝化細菌等。此時氨和亞硝酸鹽濃度幾乎為0,水是非常清澈的,象水晶一般。魚兒歡快。
第3天,水開始發白,氨的濃度上升到一個危險水平,硝化細菌開始繁殖生長,魚類開始窘迫,拒食。
第5天,氨的濃度達到高峰,硝化細菌開始把氨轉換為亞硝酸鹽,魚出現明顯不適,有些魚可能在這一段時間死去。不必驚慌,這是必須要經過的正常現象。所以,為避免損失過大,在投放闖缸小魚時,最好選擇一般的、比較便宜的魚類,如燈科魚、燕尾神仙魚等。
第8天,氨已被轉換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濃度上升,魚的狀態開始好轉。
第14天,亞硝酸鹽的濃度又開始上升到新的高峰,魚再次陷入窘境,一些強壯的魚,可以挺過這一時期!
第20天左右,亞硝酸鹽開始下降,氮循環第2階段開始,魚類狀態好轉,水質也開始穩定。
第25天,亞硝酸鹽被轉換成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濃度迅速降低。
第30天左右,氨和亞硝酸鹽已經檢測不出,水族箱完成了氮循環。
2. 為什麼我使用了硝化細菌,可是魚缸上面還是出現了黃色的污垢斑點,難道我買的是假的嗎
產生黃色的污垢斑點主要原因不是細菌,過濾系統不好,還有魚缸里的營養太高,魚糧魚吃不完就給魚缸里的微生物提供就養分,魚排出的糞便,是魚缸就有污垢斑點,不是一天一個樣就行了
3. 硝化細菌倒出來發現有水垢,還能用嗎
你養的是什麼魚?貴魚下就不好用了
滿意請採納
4. 魚缸里建立硝化系統是否能用於救嗎能放在水裡
什麼意思?你如果是新缸的話,可以用硝化細菌,效果好。
5. 水清與硝化系統(硝化細菌)有關系嗎
養魚是一門科學。隨著科學養魚理念的普及,人們對魚缸生態系統、生化過濾、生物濾材、硝化菌等越來越重視,都在努力的為魚兒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使其能把最美麗的一面展現給我們。但是在論壇待久了,發現很多魚友對硝化菌的認識存在誤區,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答:清洗濾材後硝化系統受到破壞,硝化菌大量死亡,所以水會變混。 答:這是因為硝化系統還不健全,硝化菌的數量比較少,所以水不清,等硝化系統健全後水自然就清澈了。 以上的兩個案例都是在講水的澄清度與硝化系統(硝化菌)的關系,如果您認為以上的回答都是正確的話,那麼請一定把這篇文章讀完,因為這兩個答案都是錯誤的。 其實應該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什麼是硝化系統,因為在網路上都查不到硝化系統的定義,所以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也就有了很多對硝化系統的錯誤認識,那麼硝化系統應該怎麼定義、硝化系統的組成和作用是什麼?我先講一下這個問題。先看一下我給硝化系統的定義:以生物濾材做為載體培養硝化菌的水循環過濾系統叫做硝化系統。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硝化系統是由水泵、生物濾材和硝化菌這三大要素構成。其實硝化系統就是一個培養硝化菌的平台,生物濾材給硝化菌提供了棲息繁殖的場所,水循環系統為硝化菌帶來了氧氣和食物(氨和亞硝酸鹽),這就是硝化系統,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硝化菌來清除水中的毒素。 理解了什麼是硝化系統,再來看一下它和水的澄清度的關系。大家都知道硝化系統(硝化菌)的功能是凈水,但是很多人都錯誤的理解了凈水的含意,把凈水理解成了清水,總是把水的清澈與否和硝化系統(硝化菌)掛鉤,所以就有了上面的這兩個錯誤答案。 硝化菌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毒素(氨和亞硝酸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而不是清潔水體。如果氨和亞硝酸鹽的存在會引起水混濁,硝化菌將它們去除後水就會變的清澈,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硝化系統(硝化菌)就具有清水功能,但會是這樣嗎? 學過初中化學的人都知道氨和亞硝酸鹽是無機物,它們的存在並不改變水的澄清度,就像鹽撒進水裡不會使水變混一個道理。水決不會因為有了氨和亞硝酸鹽的存在而變的混濁,也不會隨著氨和亞硝酸鹽的去除而變的清澈。因此,硝化系統(硝化菌)和水的清澈混濁沒有關系。 上面這段話一定會對不少魚友的知識體系造成沖擊,我經歷過很多次這樣的辯論,當我提出硝化菌和水的清澈混濁沒有關系的理論時,很多人一開始是堅決不認同的,但是經過細致的討論,決大多數魚友都會認同這個觀點。其實要說清楚水清與硝化菌的關系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下面我會充分的論證我的觀點。 我們魚缸的水為什麼會混濁,這個問題我在「生物性混濁的危害及控制」這篇文章里已經充分的論述過了。水混濁的主要原因是魚便殘餌等過多的有機物引發異營菌的大量繁殖造成的,要想控制這種生物性混濁有兩條途經:1、殺滅過度繁殖的異營菌,2、清除過多的有機物。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硝化系統(硝化菌)具有這樣的功能嗎? 1、硝化系統(硝化菌)能殺菌嗎? 答案是絕無可能。硝化系統是用來培養硝化菌的,硝化菌分解的是毒素,毒素是異營菌的代謝產物,通俗的說就是異營菌的糞便,硝化菌分解的是異營菌的糞便而不是異營菌本身,所以不會對異營菌造成任何威脅,沒有殺菌功能。可能有人會問硝化系統會不會除了培養硝化菌之外還能培養一些能殺菌的細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我是學微生物的,我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病毒以細菌為食,比如「噬菌體」還有很多細菌會分泌抗生素、溶菌酶來抑止其他細菌的生長,但是它們和硝化系統沒有關系,它們不需要依附於生物濾材來生長繁殖,也不需要水循環系統,也不是硝化系統培養出來的,所以和硝化系統沒有任何關系。 2、硝化系統(硝化菌)能清除有機物嗎? 答案是更不可能。硝化菌不能分解有機物這是常識,有機物是硝化菌的天敵,被有機物侵佔的濾材硝化菌就無法在上面生長繁殖,因此有機物可以消滅硝化菌讓它無處棲身,清除有機物是異營菌的工作,硝化菌幹不了這粗活。 從上面的分析應該可以看出硝化系統(硝化菌)與水的澄清度沒有關系。為了更加說明問題,我再舉兩個實例:實例一: 我在外資葯企工作,早年我在廠里微生物實驗室做檢驗的時候,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隻染菌變渾濁的液體培養基試管,放置一段時間後會變的很清澈,為什麼? 大家看在這個案例里液體培養基本身營養豐富,如果接種上異營菌後就會大量繁殖,所以就變渾濁了。為什麼又會變清澈呢?是因為異營菌大量繁殖後耗盡了試管內所有的資源,最後養分耗盡了,異營菌就開始大量的死亡,所以液體培養基就開始變的澄清了。這個案例里沒有硝化系統(硝化菌),液體培養基變混和最後的澄清與硝化系統(硝化菌)沒有一點關系,其實這和我們魚缸里的情況是一樣的,在魚缸里有沒有硝化系統(硝化菌)都與水的澄清度沒有關系。 實例二: 我在一個著名水族論壇看到一個「高手」介紹自己如何快速培養硝化菌的經驗,他的方法是直接在魚缸里漂洗濾棉,這時候魚缸的水會變的極度混濁,但是經過一夜的時間就會變的清澈無比,而且屢試不爽。他認為水由混濁變清澈說明硝化系統(硝化菌)健全了,在魚缸里漂洗濾棉是為了給硝化菌提供大量的食物,促使硝化系統快速建立。 看到這個案例的時候把我「雷」到了。先不去評判這位「高手」無知的理論,我們先看看他說的這個現象是否會存在,極度混濁的水一夜時間會變的清澈無比,這樣可能嗎?答案是完全可能。去網路一下就知道了這種水叫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因為水中微生物含量太多,將水族箱里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嗜氧性細菌的死亡,使水變成清澈無比。這種水裡沒有氧氣而是含有大量嗜氧性有害細菌屍體的死水。 在這個案例里水的混濁是因為突然加入了大量有機物(魚便)引發暴菌造成的,水的清澈是因為氧氣消耗殆盡菌體死亡的結果,與硝化系統(硝化菌)還是沒有任何關系。最後總結: 通過上面的理論分析和實例操作,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水的澄清度與硝化系統(硝化菌)沒有任何關系。希望有更多的魚友能走出水清與硝化系統(硝化菌)有關的誤區,使養魚更加科學。
6. 硝化系統是做什麼用,
硝化系統是硝化反應系統的簡稱,指硝化細菌將氨(NH3)氧化為亞硝酸鹽(NO2-),或將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NO3-)的反應系統。負責執行這項任務的硝化細菌,分別是「亞硝酸菌」及「硝酸菌」:在有氧氣存在時,首先由亞硝酸菌把氨氧化為亞硝酸鹽,其次由硝酸菌再把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
氨是養魚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因為氨有劇毒性,只需在極低濃度之下,可能就對健康的魚只產生足以致命的威脅,而氨可藉由硝化系統將之消除,因此若能藉由硝化細菌的硝化作用,不斷地把氨給消除掉,將能使養殖魚類之健康與安全獲得更大的保障。
若能在純養魚缸的過濾器中提供足夠的生物濾材供硝化細菌著床,以及能讓富含氧氣的循環水充分且不斷地流經過濾系統,硝化系統自然就能自動建立,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而已。
7. 清洗魚缸對硝化系統有影響嗎
要麼你就每天換水,不要太勤快洗缸,一般影響不大。而且,看你養的什麼魚,像...地培養硝化菌是可以保持水體穩定和清晰的,使魚健康而少生病,並可根除魚缸長青苔
8. 魚缸硝化系統是怎樣建立的水質清澈就代表水質沒問題嗎
魚缸硝化系統是通過循環過濾及生物濾材的配置,硝化菌逐步在生物濾材表面繁殖生長,慢慢建立起來的。過程中添加硝化菌制劑,提供適合的環境等有利加速建立。
水質清澈不代表沒問題。但相對於渾濁更有利觀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