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超聲輔助減壓蒸餾
Ⅰ 山東省執業葯師繼續教育
我這里有一份。
共享吧。今年的試題確實太難了。
可是怎麼上傳文件啊,我不會。我是新手不好意思的說.整個太多了,先貼其中一門吧。
2007年山東省執業葯師繼續教育
中葯學知識答題
科目:葯事法規試題
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B B A E D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B A A A E D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共20題,備選答案在前,試題在後。每組題對應同一組備選答案,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重復選用,也可不選用)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A B D C A C A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D A A B C C C
三、X型題(多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有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BCD ABCDE ABDE ABCD ABC ABCD AB ABCDE ABCDE ABC
四、簡答題
1.答:葯師應當對處方用葯適宜性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包括:
(一)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葯品,處方醫師是否註明過敏試驗及結果的判定;
(二)處方用葯與臨床診斷的相符性;
(三)劑量、用法的正確性;
(四)選用劑型與給葯途徑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復給葯現象;
(六)是否有潛在臨床意義的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七)其它用葯不適宜情況。
2.答:用葯人應用葯品,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應用假葯、劣葯;
(二)違反葯物禁忌或者配伍禁忌應用葯品;
(三)應用明顯超出治療疾病所需種類和數量的葯品;
(四)無正當理由未按照葯品使用說明書應用葯品;
(五)以非葯品充當葯品治療疾病;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五、研討專題(任選一)
53.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關注健康,加上信息渠道的暢通更使人們在保健和生活方式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有關數據表明,到葯店買葯的消費者中,僅有三成具備正確的非處方葯使用知識,大部分百姓吃葯憑經驗。很多人在自我用葯時,對耐葯性、服葯時間等明顯認識不足,在用葯習慣上盲目加大服葯劑量,甚至頻繁更換葯物等。這些行為和認識直接危害了用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安全合理用葯就是應該做到:根據病情、病人體質和葯物的全面情況適當選擇葯物,真正做到「對症下葯」,同時以適當的方法、劑量、時間准確用葯。注意該葯物的禁忌、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並且還要注意盡量少花錢。這樣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經濟用葯了。
要做到安全合理選用葯品,首先應當確診患者得的是什麼病,然後對症下葯,不能只憑患者自我感覺就隨便用葯。比如發燒、頭痛,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症狀,不能簡單地服一些止痛退燒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狀,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止痛葯,就會掩蓋一些急腹症的症狀,貽誤病情而造成嚴重後果。
其實,了解葯物的性質、特點、適應症、不良反應等,要選用療效好、毒性低的葯物,醫師常常講的「首選葯」和「二線葯」就是這個道理。
(一)加強葯品零售企業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櫃擺放情況和專有標識的規范情況的檢查,積極促進葯品零售企業達到葯品分類管理要求。
(二)加強駐店執業葯師配備及在崗情況,以及處方審核制度的落實情況的檢查。結合GSP認證工作,進一步完善駐店執業葯師配備制度和處方審核制度。
(三)對已明確葯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的葯品,要加強監督檢查。對違規經營的,按《葯品管理法》、《葯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理。
(四)對已經明確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葯品,要加強對葯品零售企業執行憑處方銷售規定情況的檢查。對葯品零售企業違規銷售處方葯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並按規定處罰。
(五)各級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要結合醫療和葯品廣告的整頓工作,加強對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廣告的監督和檢查,特別要加大處方葯在大眾媒體違規發布廣告和非處方葯在大眾媒體擴大宣傳的檢查力度。
(六)非處方葯的生產企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批準的產品標簽、說明書和專有標識等規定改換包裝。
另外,有人認為價錢貴的葯就是好葯,其實不然。因為葯物的價格是由其本身的來源、成本、生產的產量以及生產的廠家來決定的,合資葯廠生產的葯就比國內葯廠生產的貴,進口葯就更貴了。貴不等於好,關鍵在於要對症。
科目:生理學試題
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B E A A D C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D B E D B D A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共20題,備選答案在前,試題在後。每組題對應同一組備選答案,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重復選用,也可不選用)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D E A D D B E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C D B A A C B C
三、X型題(多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有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BC ABCD BCDE DE ADE ABCD BCD AC BCE ABC
四、簡答題
1、答: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是當動脈血壓升高時,動脈管
壁被牽張的程度增加,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興奮,發放神經沖動增多,經竇神經和主動脈神經傳入到延髓心血管中樞,使心迷走神經緊張性活動加強,心交感和交感縮血管神經緊張性活動減弱,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心率減慢,心輸出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故動脈血壓下降。反之,當動脈血壓降低時,壓力感受器傳入沖動減少,使迷走神經緊張減弱,交感神經緊張加強,於是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回升。壓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種經典的負反饋調節機制,其感受器感受血壓變化的范圍為60-80mmHg,其中對100mmHg動脈血壓的快速變化最為敏感,因此,該反射的生理意義是對動脈血壓快速變化進行精細調節,從而維持人體正常動脈血壓的相對穩定。
2.答:甲狀腺激素對集機體的正常發育成熟是必需的,甲狀腺激素能刺激骨化中心發育,軟骨骨化,促進長骨的生長;還通過促進某些生長因子合成,促進神經元分裂,軸、樹突形成,以及髓鞘及膠質細胞的生長。因此,在缺乏甲狀腺激素分泌的情況下,大腦發育和骨骼成熟全部受損,導致呆小症。甲狀腺激素加速肌肉、骨骼、肝、腎等組織蛋白質合成,尿氮減少,表現為負氮平衡,有利於幼年時期機體的生長發育。但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則又加速組織蛋白質分解,特別是骨骼肌蛋白質分解,故甲亢時出現肌肉消瘦乏力,生長發育停滯。
五、研討專題
答:當突觸前神經元的興奮(動作電位)傳到神經末梢時,突觸前膜去極化,使前膜電壓門控Ca2+通道開放,細胞外Ca2+內流入突觸前末梢內。進入前末梢的Ca2+促使突觸小泡與前膜融合和胞裂,引起突觸小胞內遞質的量子式釋放。進入突觸間隙的遞質,經擴散到達突觸後膜,作用於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引起突觸後膜上某些離子通道通透性改變,使帶電離子進出後膜,結果在突觸後膜上發生一定程度的去極化或超極化,即突觸後電位。如突觸前膜興奮,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作用於突出後膜,使後膜尤其是對Na+通透性增大, Na+內流在突出後膜上產生局部去極化電位(興奮性突出後電位,EPSP)。當EPSP達閾電位,觸發突觸後神經元軸突始暴發動作電位,即完成了突出傳遞的過程。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指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使突出後膜發生的去極化電位。
科目:醫學微生物和免疫學試題
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D D B A C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A A D A B B C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共20題,備選答案在前,試題在後。每組題對應同一組備選答案,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重復選用,也可不選用)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E C C C C C A D D B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E F C B E C D A B B
三、X型題(多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有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D CD AC BD CE BE BC ACD AE BC
題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CDE ABC ACE ABCD ACE ABCE ABC ABD ADE ABDE
四、簡答題
1、答:生物拮抗:病原菌要侵入宿主機體,首先要突破皮膚和粘膜的屏障,而寄居於這些部位的正常菌群通過營養競爭、代謝產物等方式拮抗病原菌入侵。
促進消化:腸道中正常菌群可將腸道中不溶性蛋白質、糖類轉為可溶狀態,促進人體消化和吸收。
營養作用:正常菌群中大腸埃希菌、乳鏈球菌等能合成維生素B、C、K
等,雙歧桿菌產酸造成的酸環境,促進機體對維生素D和鈣、鐵的吸收。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一方面可促進機體免疫器官的發育和成熟,另一方面正常菌群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作用和佐劑作用,可持續刺激宿主免疫系統發生免疫應答。
此外,腸道正常菌群與機體抗衰老有關;還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2.答:在自然條件下,皮膚和粘膜是病毒入侵機體的重要門戶。病毒感染在人群個體之間的傳播,也包括由媒介動物參與的傳播,稱為水平傳播;病毒從親代直接傳給子代稱為垂直傳播。
一、水平傳播
1、通過粘膜表面傳播 多數病毒可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侵
入機體,粘膜表面上的上皮細胞為某些病毒最先增殖的部位。如流感病人通過咳嗽的飛沫等將流感病毒傳至周圍人群,浸入呼吸道在纖毛柱狀上皮細胞內增殖,並沿細胞擴散引起呼吸道疾病。甲型肝炎病毒經糞-口途徑入侵機體,先在腸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後經血流到達肝臟,在靶細胞內增殖引起肝病變。還有些病毒可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播,如直接接觸眼結膜引起角膜結膜炎,通過性接觸,病毒經泌尿生殖道粘膜感染引起性傳播疾病。
2.通過皮膚傳播 有些病毒可通過昆蟲叮咬或動物咬傷從皮膚傷口侵入機體而致病。如流行性乙腦炎病毒,狂犬病病毒。
3.醫源性傳播 經注射、輸血、拔牙等口齒科處理、手術、器官移植等,病毒經血感染,如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等。
二、垂直傳播
1、通過胎盤傳播 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皰疹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十餘種病毒均可通過胎盤傳播。
2、分娩時婦女產道的病毒感染新生兒 如皰疹病毒2型、HIV等通過產道感染新生兒,並可成為病毒的終身攜帶者。
病毒感染分為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急性感染和持續性感染。
五、研討專題
答: 在抗體生成過程中,對td抗原的應答已證明是由mφ、t系細胞和b
系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那麼mφ直接呈遞抗原的對象是t細胞還是b細胞?或者二者都是?就現有資料分析,它們可能存在著mφ與t的相互作用,t與b的相互作用以及mφ與b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巨噬細胞與th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th細胞必須由靜止狀態的th轉變活化為th才能輔助b細胞產生抗體。關於th細胞活化的機制,根據現有實驗資料提出一個雙信號假說。
近年的實驗證明在抗原呈遞細胞(apc)表面至少有二種分子與th細胞的活化相關。一種是抗原呈遞分子,它是由mhc分子組成,它可與外源性或內源性抗原肽片段結合,然後運送至細胞表面並呈遞給t細胞,通過tcr/ce3刺激產生第1活化信號。另一種分子即所謂協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ing molecules,cm),它是由一組粘附分子組成,它不僅能促進apc與t細胞的直接接觸,而且也具有誘導信號傳遞的功能。這組分子可與t細胞上的協同刺激分子受體(costimulatory molecules recptor,cmr)結合,刺激其產生協同激信號,即所謂第2信號。
t細胞上的cmr或稱為輔助分子(accessory molecules)也是由一組粘附分子組成。對cmr及其配體的分子結構與功能及信號傳導途徑有待深入研究,但對其中的cd28分子和ctla-4分子及其配體b7/bb1分子被認為是產生協同刺激信號的主要分子。在這二種信號的作用下,才能使t細胞活化並合成和分泌il-2和表達il-2r,最終導致細胞分裂和克隆擴增。如無第2信號存在則t細胞不被活化也不引起克隆擴增,處於克隆不應答狀態(clonol aneergy)。阻斷或給予第2信號,可以人為調節免疫應答使之增強或或抑制,對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如阻斷第2信號的產生可使t細胞處於免疫耐受狀態,降低機體的免疫應答,這對防止移植排斥的發生和對超敏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是有利的。如將b7基因導入一定的腫瘤細胞則可增強機體的抗腫瘤免疫應答,目前這方面的實驗研究已有較多的報道。
二、th細胞與b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b細胞對t細胞依賴抗原的應答
一般情況下當大量抗原進入未經免疫的機體後,誘發初次免疫應答時其抗原呈遞細胞多由巨噬細胞完成。經mφ活化th細胞後再由活化的th細胞輔助b細胞產生抗體和形成記憶b細胞。但當再次免疫應答發生時,抗原呈遞細胞則主要由已擴增的b細胞克隆承擔。由於其膜ig受體親和力增高故對少量抗原也能攝取,故可取代巨噬細胞的抗原呈遞作用。
過去曾認為b細胞與th細胞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抗原的橋聯作用使之發生接觸,即b細胞的抗原受體可識別抗原分子的半抗原部分,而th細胞的抗原受體可識別抗原分子的載體部分。但近年的實驗證明b細胞與mφ相同,也是通過抗原呈遞作用與th細胞相互作用。即b細胞可通過其膜ig受體蛋白質抗原,即t依賴性抗原結合,經內化作用將抗原攝入。然後經過加工處理,使t細胞決定簇與mhcⅱ類分子結合,形成mhc-肽分子復合物並運送至b細胞表面,將其呈遞給th細胞,所以b細胞與th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也是mhc限制性的。
b細胞和th細胞通過其粘附分子及抗原呈遞作用可彼此直接接觸,並能相互誘導使之活化。活化b細胞在th細胞的輔助下,b細胞最終增殖分化為合成和分泌各類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漿細胞。
b細胞可通過其抗原呈遞作用刺激t細胞抗原受體(tcr/cd3)產生活化信號1,並通過其表面b7及其它協同刺激分子與t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分子如cd28、ifa-1等相結合,可激發產生協同刺激信號(即信號2),在雙信號作用下可使th細胞活化。
b細胞要通過其bcr即表面ig受體與抗原結合,iga和igβ鏈與cd3分子相當,可傳遞活化信號1。近年證明在b細胞表面表達的cd40分子可與t細胞表面的相應配體分子gp39(即cd40配體分子,cd40l)結合可激發其產生活化信號2,在此雙信號作用下可使b細胞活化。
活化的b細胞在活化的th細胞分泌的多種細胞因子作用下,可增殖分化為分泌抗體的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在再次應答時可發生ig類別轉換及抗體親和力成熟等一系列變化。
(二)b細胞對非t細胞依賴抗原的應答
b細胞對非細胞依賴抗原(t1)的活化機制與t細胞依賴抗原完全不同。對ⅰ型t1抗原,例如細菌脂多糖抗原,在高濃度時,它是b細胞的多克隆活化劑。這類抗原的決定簇部分可與b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結合,另外它具有促分裂素(mitogen)的結構,可與其相應受體結合。在這兩部分結構的結合作用下,使b細胞多克隆活化。
而型t1抗原的結構特點是具有多個重復出現的抗原決定簇呈線性排列,在體內不易降解,例如肺炎球菌等多糖抗原。這些抗原決定簇對b細胞抗原受體親和力強,由於受體交聯而使b細胞活化。
a.ⅰ型t1抗原是多克隆活化劑 b.ⅱ型t1抗原有多個重復排的 抗原決定簇使受體交聯
t1抗原雖可被apc攝取,但不能被加工處理,所以不能與mhcⅱ類分子結合,故b細胞對t1抗原的應答無th細胞參予,只表現初次應答的特性而不出現次應答的一系列變化。
三、巨噬細胞與b細胞的相互作用
這二種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尚不能肯定。但由於b細胞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有th的協同,所以b細胞活化至少是間接的需要mφ對b細胞的活化有直接作用,其分泌的il-1對b細胞活化有促進作用。
科目:中醫學基礎試題
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C D A D E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B E B E E D
二、B型題(配伍選擇題,共20題,備選答案在前,試題在後。每組題對應同一組備選答案,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重復選用,也可不選用)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D B A C B C A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B D C A C B D A C
三、X型題(多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有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C ADCDE ADCD BCE ADCD ADCDE ADCD ADCD DCDE ADCDE
四、簡答題
1、答:辨病論治,是在確立疾病的診斷之後,根據疾病確定治療原則。對於比較簡單的疾病來說,辨病論治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是,多數疾病都是比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病理變化不盡相同,很難確定劃一的治療方法。因此,只能根據疾病發展過程中每一階段的病理概括來確定治療方針,也就是說,不是根據辨病,而是根據辯證來確定治療方法。這就是為什麼中醫辨證論治比辨病論治用的多的道理。在同一疾病當中,由於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病理變化不同,即證不相同,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治法也就不同,這種情況稱為「同病異治」。與此相反,有時在不同的疾病中,卻會出現相同或相近的病理變化,即出現相同或相近的證。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證相同治療也相同,因而,出現不同疾病採用相同治法的情況,這稱為「異病同治」。
事實上,「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其意義是相同的,總的來說,都是在強調的辨證論治的重要性。所以,中醫治療過程,一般是先辨病後辨證,以辯證為主,以辨病為輔;選葯時,辯證施治,兼顧辨病。
臨床上,在辨病論治或辨證論治的前提下,在總的治療方案中,有時針對病人的症狀,來用一些以及時減輕病人痛苦為目的的對症治療方法,也是必要的。但是必須明白,對症治療只能減輕病人一時的痛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且有時還能掩蓋一些主要症狀,造成辨證論治或辨病論治的困難,所以,對症治療可以用,但要謹慎使用,不可用作主要治療方法。
2.答: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季節、地理環境、患者體質差異等。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不同的季節氣候、地理環境、個體體質差異等因素考慮進去,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選擇適宜的葯物。
1、因時制宜: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病理均會產生一定的
影響。一般來說,春夏氣候由溫轉熱,陽氣升發,人體腠里疏鬆開泄,此時即使外感風寒,也不宜過用辛溫發散之品,以免開泄太過,耗其傷津。秋冬季節氣候由涼轉寒,陰寒漸盛,人體腠里緻密,陽氣內斂,此時若感風寒,辛溫發散之品無礙,但若非大熱之證,應當慎用寒涼之品,以免損傷陽氣。
2、因地制宜:不同的地理環境,由於氣候特點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各不相同,所以其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亦各有特點,治療用葯亦有差異。如我國江南一帶,氣候溫暖潮濕,人們腠里開泄,感受風邪而感冒,以風熱為多,常用辛涼解表葯;西北地區,天寒地燥,人們腠里緻密,感受風邪而感冒,以風寒居多,常用辛溫發汗解表葯。即使相同的病證,治療用葯時亦當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如外感風寒表證,西北地區,天氣寒冷,可以用重劑麻黃、桂枝等辛溫發散之品;而江南地區,天氣溫熱,即使使用麻黃、桂枝辛溫發汗,用量則宜稍輕,或改用荊芥、防風等辛溫發散力輕之品。
3、因人制宜
(1)年齡:不同的年齡,其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均不一樣,故治療用葯時,
必須考慮年齡因素。
(2)性別:男女性別不同,各有其生理病理特點,治療用葯亦各有不同。
(3)體質:在體質方面,由於每個人的先天稟賦和後天調養不同,個體素質不僅有強弱之分,而且還有偏寒偏熱以及素有某種慢性疾病等不同情況,所以雖患同一疾病,治療用葯亦當有所區別。如,陽旺之軀慎用溫熱,陰盛之體慎用寒涼。
此外,不同的職業和工作環境,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也有一定影響,治療用葯也應考慮。
綜上所述,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療原則,充分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實際運用中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只有全面的看待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達到辨證論治的目的。
五、研討專題
答: 治則是治療疾病原則,在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精神指導下制定的,對臨床立法、處方選葯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治療規律。
治則是用以指導治療方法的總則,而治法是在治則指導下制定的治療疾病的具體方法,它從屬於一定治療原則。例如,各種疾病從邪正關系來說,不外乎邪正斗爭、消長、盛衰的變化。因此,在治療上,扶正祛邪就成為治療的基本原則。在這一總的原則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所採取的益氣、養血、滋陰、補陽等方法,就是扶正的具體方法,而發汗、吐下等方法,則是祛邪的具體方法。
(一)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首要原則。任何疾病的發生,總是通過若干症狀而表現出來的,但是這些症狀只是疾病的表面現象,只有通過這些表面現象,進行綜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邪證關系,才能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選擇相應的葯物進行治療。
標與治本,及其對葯物選擇的指導作用
在復雜多變的病症中,應仔細分辨其標本緩急,來確定治療上的先後主次,
合理的選擇葯物。
(1)緩則治本:是在治病求本治則指導下,針對標病不急的病證,抓住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緩則治本的原則,一般適用於慢性疾病,或當病勢向愈,正氣已虛,邪尚未盡之際。
(2)急則治標:是在標病緊急的情況下,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後發之標病影響到先發之本病的治療時,採用首先治標的方法,待標病緩解後,再來治本。急則治標的原則,一般適用於卒病且病情非常嚴重,或疾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危及生命的某些癥候時。如治暴病不宜緩,初病邪未深入,當急治以去其邪,邪去則正氣不傷,病人易於恢復。又如大失血病變,出血為標,出血之因為本,但其勢危急,故常以止血治標為首務,待血止後再治出血之因以圖本。
必須指出,所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不能絕對化。急的時候也未嘗不須治本,如亡陽虛脫時,急用回陽救逆的方法,就是治本;大出血之後,氣隨血脫時,急用獨參湯益氣固脫也是治本。不論標本,急者先治是一條根本原則。同時,緩的時候也不是不可治標,脾虛氣滯病人,用理氣葯兼治其標更有別於單純補脾。
(3)標本同治:也就是標本兼顧。標本同治適用於標病和本病俱急之時。如痢疾患者,飲食不進是正氣虛(本),下痢不止是邪氣盛(標)。此時標本俱急,須以扶正葯與清化濕熱葯同時並用,這就是標本同治。又如脾虛氣滯病人,脾虛為本,氣滯為標,既用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等健脾益氣以治本,又配伍木香、砂仁、陳皮等理氣行滯以治標。標本兼治的原則,運用非常廣泛,諸如補散並用之參蘇飲,消補兼行之枳術丸,攻補兼施之增液承氣湯等等。根據病情的需要,標本同治,不但並行不悖,更可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一般來說,凡病勢發展緩慢的,當從本治;發病急劇的,首先治標;標本俱急的,又當標本同治。總之,臨床上必須以「動」的觀點來處理疾病,善於抓住主要矛盾,藉以確定治療的先後緩急。
2、正治與反治,及其對葯物選擇的指導作用
(1)正治:就是逆其證候性質而治的一種治療法則,故又稱「逆治」。它適用於疾病的本質和現象相一致的病證。正治是臨床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法則。如「寒者熱之」就是指寒性病變出現寒象,用溫熱葯治療,即以熱治寒。如表寒證用辛溫解表法,「熱者寒之」就是指熱證現熱象,要用寒涼的葯物治療?如表熱證用辛涼解表法,里熱證用苦寒清熱法。「虛者補之」就是指虛證見虛象,用補益的葯物補其虛。如陽虛證用壯陽法,陰虛證用滋陰法。「實者瀉之」就是指實證見實象,則用瀉法,瀉其邪。如食積之證用消導法,水飲停聚證用逐水法,血瘀證用活血化瘀法,蟲積證用驅蟲法等。
(2)反治:是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法則。即採用方葯或措施的性質順從疾病的假象,與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故又稱「從治」。它適用於疾病的徵象與本質不完全一致的病證。究其實質,是在治病求本法則指導下,針對疾病的本質而進行治療的方法,故仍然是「治病求本」。如「熱因熱用」是指用熱性葯物治療具有假熱症狀的病證之法。「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葯物治療具有假寒症狀的病證之法。「塞因塞用」是用補益的葯物治療具有閉塞不通症狀的病證之法。適用於因虛而致閉塞不通的真虛假實證。如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司所致的脘腹脹滿等症,治療時應採取補脾益胃的方法,恢復脾升胃降之職,氣機
Ⅱ 甘草10克,桂枝15芍葯15克,乾薑20克 茯苓15克,澤瀉15克
這是桂枝湯,主治營衛不和,經典方,使用的葯量很大,尤其是桂枝和乾薑,而護陰的白芍用量略少了點,這樣的配備確有鼻出血的可能,但不會因為葯性有溫熱的桂枝和乾薑而導致中暑,中醫里有無汗麻黃汗出桂枝之說,出虛汗用此方是沒錯的,在這個處方里的桂枝是起著通脈的作用,不是用於外感風寒的解表作用,故建議把桂枝用量減少到10克,乾薑10克,試用三帖,以觀其效.
Ⅲ 茶多酚的提取過程中怎樣才能減少誤差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目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劑提取法、離子沉澱法、微波浸提法、超聲波浸提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法、樹脂吸附分離法6種[2-3] 。 2.1 溶劑提取法 溶劑提取法利用茶葉中多酚物質和咖啡鹼等有機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度的差異進行分離,利用能與溶劑不互溶的茶多酚萃取劑將茶多酚萃取提純。其工藝路線為: 茶葉粉碎--浸提--有機溶劑脫色、脫咖啡鹼--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劑乾燥--茶多酚[4] 常用的浸提劑為水或者水與其他有機溶劑互用,並得出水與有機溶劑互用比純水用作浸提劑效果要好。溶劑萃取法優點是:(1)容易實現工業化,整個操作工藝流程可以為間歇或者連續生產且穩定可靠;(2)有機溶劑可以回收利用。缺點主要有:(1)得率較低,往往採用其他手段來提高其得率;(2)較高溫度的浸提條件使得產品在提取過程中易氧化,產品純度也比較低;(3)茶多酚中咖啡鹼的含量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氯仿在工藝中用作咖啡鹼的脫除,氯仿等有毒的有機溶劑的使用影響到茶多酚的質量和應用范圍(如不能用於食品工業),同時大量有毒、易燃的有機溶劑對生產安全產生一定隱患;(4)萃取工藝一般採用多級萃取操作,溶劑回收需要進行多級蒸餾,工藝操作復雜,能耗大。 2.2離子沉澱法 離子沉澱法是利用茶多酚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可以跟跟金屬離子Al3+ 、Bi3+ 、Ca2+ 、Ag+ 、Hg2+ 等產生絡 合沉澱的特點,使其從浸提液中分離出來,從而與水溶液中的咖啡鹼、單糖、氨基酸等組分分離,得到純度較高的茶多酚[5] 。其一般工藝路線為: 茶葉原料—乙醇提取—減壓過濾—金屬離子沉澱--酸溶—乙酸乙酯萃取--濃縮—真空乾燥—精製茶多酚 [6] 採用茶多酚與沉澱劑絡合沉澱從而純化茶多酚的優點在於:(1)產品純度高;(2)減少了大量有機萃取劑的使用,減少一定量的能耗;(3)工藝流程上來看,包含了有機溶劑以及沉澱劑的回收利用,工藝簡單易實現,沉澱劑等輔料成本較低。缺點在於:(1)金屬離子的使用限制了茶多酚的應用范圍,某些殘留在茶多酚中有毒金屬離子含量較高,其產品不能為醫葯行業所接受;(2)在生產過程中大量廢渣的產生無疑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3)轉溶過程中程序較為繁瑣,導致部分多酚被氧化,降低得率; (4)生產設備條件要求苛刻,對生產裝臵,輔助設備以及管路的耐腐蝕性有較高的要求。 2.3微波浸提法 該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分子在微波場中發生高頻的運動,擴散速率增大,從而將茶多酚等浸提物在微波的作用下快速浸取出來。使用微波萃取的優化條件為80o C,固液比為1:15,時間1.5min[7] 。王瑩採用微波輔助萃取技術提取日照綠茶中的茶多酚,提取率高達14.21%[8] 。Ezzohra Nkhili等比較了微波輔助水提取(MWE)和傳統的加熱輔助水提取(CWE)兩種方法對茶多酚提取的影響,結果表明,用MWE方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高於CWE 方法,特別是EGCG的含量達到77.14 mg/g,高於用CWE方法的64.18 mg [9] 。 利用微波輔助浸提,可縮短浸提時間,避免了茶多酚的氧化,有效地保護原料中的活性成分;提取率高,節約了溶劑,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避免使用有毒溶劑、產品安全。微波輔助萃取技術節省能源,省工、省時、對環境友好、宜於批量浸提、便於推廣等優點,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技術。 2.4超聲波浸提法 超聲波輔助提取茶多酚,最佳條件為70o C,lOOW超聲輻射下用80%乙醇按料液比1:10提取20min [10—11] 。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較高,防止茶多酚被氧化,保持高品質。工藝過程為: 茶葉+乙醇—超聲提取—過濾—蒸發濃縮—氯仿萃取—乙酸乙酯萃取—蒸發回收酯—烘乾的粗茶多酚 --純化[12] 超聲波提取茶多酚的工藝簡單,尤其是結合溶劑法、沉澱法和樹脂吸附法用於提取制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該方法具有提取溫度低、減少浸提所需時間,提高浸提效果,避免茶多酚在長時間高溫下氧化的可能,回收率高、氧化損耗小,節時、節能、提取率高等優點,同時避免了有毒溶劑的使用,提取工藝成本低,綜合經濟效益顯著,具有良好的工業推廣價值 。 2.5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是一種新型分離方法,利用溫度和壓力略超過或靠近臨界的介於氣體和液體之間的流體作為萃取劑,從固體或液體中萃取某種高沸點和熱敏性成分,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 [13] 。工藝過程為: 茶葉--茶汁--濃縮--超臨界CO2萃取--有機溶劑萃取--酯相濃縮乾燥--超臨界C02萃取--茶多酚[4] 。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提取茶多酚與其他的提取分離技術相比較,其主要的優點是:(1)採用CO2:作為萃取劑,大大降低了工藝對環境的污染,產品中幾乎沒有毒金屬或者有機溶劑的殘留,目前超臨界流體是唯一能取代毒性較大的有機溶劑對咖啡鹼等進行萃取的物質;(2)萃取條件溫和,有效地防止茶多酚的氧化。其主要的缺點是: (1)兒茶素等在非極性的超臨界CO2 流體中溶解度很低,往往需要用到醇類溶液作為夾帶劑,提取率和純度不高;(2)萃取設備條件比較嚴格,往往需要特定設計,工藝投資額大,生產成本比較高,目前工業化只能小規模生產,萃取物要經過多次精製才能提純。 2.6樹脂吸附分離法 樹脂吸附法分離原理是根據吸附樹脂對多酚類有選擇性吸附、解吸作用的特性來實現茶多酚與其它浸提物組分之間的分離。樹脂吸附法對樹脂的種類以及結構有較高要求,多孔樹脂的比表面積、孔隙率以及樹脂的極性都影響了對茶多酚的吸附容量。極性多酚易與極性樹脂以氫鍵等方式進行締合,再將吸附了茶多酚的樹脂用合適的有機溶劑進行洗脫,然後用乙酸乙酯等將洗脫液進行萃取,從而有選擇性地將茶多酚從其浸提液中分離。其工藝流程為: 茶葉--熱水提取--濃縮--吸附柱吸附--解脫劑洗脫--茶多酚洗脫液減壓蒸餾回收溶劑--真空乾燥--粉狀粗茶多酚--水溶解成溶液--乙酸乙酯提取--減壓蒸餾回收溶劑--真空乾燥--粉晶態茶多酚[4] 。 樹脂吸附法分離茶多酚的優點為:(1)選擇茶多酚產物中一種或幾種的兒茶素目標性強,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吸附分離目標兒茶素; (2)純度高,同時對咖啡鹼的脫除率高;(3)產品的應用范圍廣;(4)樹脂吸附一解吸過程一般都在比較溫和的溫度下進行,避免了茶多酚的損失;(5)過程中避免了有毒有機溶劑的使用並且容易回收,此方法是目前茶多酚清潔化生產的主要研究趨勢。主要的缺點為:(1)樹脂再生的重復使用率限制了樹脂吸附法生產茶多酚的規模,因此往往只能適合小規模的生產;(2)樹脂的價格昂貴給生產成本造成了壓力;(3)整個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機溶劑,脫附過程往往較繁瑣。 6結論與展望 茶多酚作為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在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應用領域的需求逐步的擴大。目前部分已經工業化的提取純化工藝相對比較落後,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有毒有機溶劑以及某些重金屬離子都會限制茶多酚製品在食品或者醫葯方面的應用;大孔徑樹脂吸附法以及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是比較熱門的方法,但是巨額成本及操作費用限制了茶多酚生產的規模化。理想的茶多酚提取純化工藝技術應該滿足工藝過程簡單,操作方便,且安全性好,提取率高,產品純度好,無毒性或毒性小,適應工業生產需要等要求,所以新型茶多酚提取純化工藝有待於進一步開發研究。 (1)新型萃取劑的開發應用到茶多酚的提取中。雙水相萃取技術是新出現的一種極有前景的新型分離技術,與離子液體、超臨界流體並稱為21世紀3大綠色溶劑。與傳統的有機溶劑萃取劑相比,雙水相萃取技術分相時間短,有助於活性物質在兩相中的質量傳遞,幾乎沒有溶劑殘留問題,產品對人體無害,工藝易於放大和連續操作,能夠為生物活性物質提供一種溫和的環境,不易使茶多酚氧化失活。雙水相的種類以及組成,茶多酚、咖啡鹼等在雙水相中的分配關系是雙水相萃取茶多酚今後研究的重點。 (2)超大孔連續床用於茶多酚的純化。超大孔連續床內有許多尺寸達數微米至數百微米的超大孔隙,並可在孔隙內進行化學修飾,使其可以與茶多酚形成氫鍵,使原料液中細胞碎片等固相順利通過,並可實現與目標物進行締合,從而有效分離出目標茶多酚,且成本較低,可以將離心、過濾、濃縮和層析分離多個步驟集於一體,目標物在床內的停留時間短,選擇性強。超大孔連續床的制備以及孔隙內的化學修飾一直是新型生物分離的關鍵,床體的強度、尺寸以及再生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