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蒸餾塔
A. 地溝油制備生物柴油在節能減排方面有何效益
、「地溝油」制生物柴油工藝簡介 1、反應原理 利用甲醇或乙醇等醇類物質與地溝油中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酸酯發生酯交換反應,利用甲 (乙)氧基取代長鏈脂肪酸上的甘油基,將甘油三酸酯斷裂為三個長鏈脂肪酸甲(乙)酯,酸化油中脂肪酸的分子式可表示為ROOH,其中R的含義為含16、18或20個碳的直鏈烷烴,通常R還含有1到2個雙鍵,酸化油加工生物柴油的反應方程式為: 由脂肪酸到生物柴油的反應式為: RCOOH + CH3OH = RCOOCH3 + H2O 由甘油三酯到生物柴油的反應式為: C3H5(RCOO)3 + 3CH3OH = RCOOCH3 + C3H5(OH)3 2、工藝過程 生產生物柴油的普遍方法化學法生產:植物和動物油脂與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酯化反應生成脂肪酸酯生物柴油。該項目以廢油脂(或地溝油)和甲醇為原料,利用自主研發的一次性復合催化劑生產生物柴油。生產工藝分四步進行:預處理、酯化、甘油精製、生物柴油精餾。(1)預處理 將廢棄油脂加入到脫油罐中,通入加90~95℃熱水,並不斷攪拌,使油脂中的磷脂等溶解在水中形成分液層。磷脂和水的混合物由罐底排出,作為副產品皂腳。脫膠油後的油脂通過凹凸棒土吸附,去除色素以及惡臭雜質。棒土每10天更換一次,更換下來的棒土經過擠壓釋放出濾帶的油脂,油脂送到脫油罐再次使用。棒土作為廢棄物。 脫色後經過加熱去除原料中水分,然後用泵打入脫酸罐,升溫分離出遊離酸。最後經過過率去除植物蠟,得到標准原料油。 預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磷脂、游離酸以及植物蠟等作為副產品皂腳出售。 (2)酯化反應 標准原料油與甲醇經靜態混合器充分混合後再與催化劑混合,然後進入合成反應器。混合物料在反應器內經加熱盤管通蒸汽加熱並控制反應壓力(正壓),在甲醇大量迴流,攪拌器充分攪拌混合的環境下,反應時間控制3.5-4h。經化驗分析合格後,結束合成反應,向盤管內注入循環冷水,迅速冷卻並停止攪拌。 酯化反應主要是動植物酸與甲醇反應生成甲酯和水;甘油酯中丙三醇被甲醇取代,生成低碳鏈甲酯和甘油。 反應混合物沉降分為甘油相和甲酯相,經離心機分離。甘油相(粗甘油、水、鹼)去鹼液分離罐;粗柴油到高位粗柴油中間罐。 (3)柴油精餾 粗柴油由柴油中間罐自流(自動液位控制)到柴油水洗塔(塔頂壓力0.1MPa、溫度45℃),被來自中和塔飽和鹽水充分洗滌。混合液自流到柴油分液罐,上層精製柴油乾燥後經泵打至精餾系統,下層富含甲醇、鹼液的飽和鹽水的混合液經泵送至甲醇精餾塔。 精餾系統由減壓分子精餾塔1、減壓分子精餾塔2和精餾塔3組成。精製柴油首先進入減壓分子精餾塔1,塔頂壓力保持低0.001MPa,控制溫度,在大迴流比(15:1)情況下,塔頂餾出富含維生素E 和胡蘿卜素的柴油進入減壓分子精餾塔2(占進料30%左右);塔底餾出富含植物瀝青的柴油進入柴油精餾塔3(塔頂壓力0.002MPa,溫度80℃)進一步精餾,分離出生物柴油,直接出裝置至罐區。 減壓分子精餾塔2 進一步將富含維生素E 和胡蘿卜素的柴油在大迴流比30:1 情況下提純。塔底分離的生物柴油至罐區;塔頂餾出高含維生素E 和胡蘿卜素的柴油進入塔3 精餾,塔3分離出的柴油裝罐。 精餾過程中在減壓分子精餾塔3和柴油精餾塔產生精餾殘液,作為副產品皂腳外售。 經甲醇精餾塔精餾後的甲醇循環使用,甲醇精餾塔塔底液經泵至中和塔(塔頂壓力0.1MPa,溫度45℃)。 (4)甘油精製 粗甘油及生成水進入鹼液分離罐分離後,再經過乾燥後得到甘油產品。鹼液分離罐分離的鹼液多次循環使用後與甲醇精餾塔塔底液一起打入中和塔。中和塔混合液經過H2SO4 中和後部分循環使用,多餘部分回用於原料油預處理——水化脫膠油工序。 3、廢水、廢渣和過量原料及副產物等的處理 (1)廢水 廢水→ 沉降 → 過濾 → 脫色、絮凝、中和 → 過濾 排放 ← 生化處理 ← 爆氣 廢渣 (另外處理) (2)廢渣 廢渣 → 發酵 → 混合 → 有機復合肥 (3)副產品 反應混合物 →分離→ 副產物 → 蒸餾、分離 → 再分離→粗甲酯(重油替代品) 生物柴油 甲醇(回收再利用) 粗甘油(純度90%) 經濟效益估算
B. 純乳酸進行空氣消毒用量如何計算
乳酸空氣滅菌者用量為2ml/m3,每立方米使用2ml的乳酸。
乳酸常用於空氣消毒,100m3空間用10g乳酸薰蒸30分鍾,即可殺死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乳酸進行空氣消毒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來達到滅菌的目的。
(2)酯化蒸餾塔擴展閱讀:
乳酸的合成方法:
1、發酵法
發酵法的主要途徑是糖在乳酸菌作用下,調節pH值5左右,保持大約50或60dm;C發酵三到五天粗乳酸。
發酵法的原料一般是玉米、大米、甘薯等澱粉質原料(也有以苜蓿、纖維素等作原料,有研究提出廚房垃圾及魚體廢料循環利用生產乳酸的)。乳酸發酵階段能夠產酸的乳酸菌很多,但產酸質量較高的卻不多,主要是根黴菌和乳酸桿菌等菌系。不同菌系其發酵途徑不同,可分同型發酵和異型發酵,實際由於存在微生物其它生理活動,可能不是單純某一種發酵途徑。
發酵法分同型發酵和異型發酵。
2、合成法
合成方法制備乳酸有乳腈法、丙烯腈法、丙酸法、丙烯法等,用於工業生產的僅乳腈法(也叫乙醛氫氰酸法)和丙烯腈法。
乳腈法:
乳腈法是將乙醛和冷的氫氰酸連續送入反應器生成乳腈(或直接用乳腈作原料),用泵將乳腈打入水解釜,注入硫酸和水,使乳腈水解得到粗乳酸。然後再將粗乳酸送人酯化釜,加入乙醇酯化,經精餾、濃縮、分解得精乳酸。美國斯特林化學公司及日本的武藏野化學公司均採用此法合成乳酸。
丙烯腈法:
丙烯腈法是將丙烯腈和硫酸送入反應器中水解,再把水解物送人酯化反應器中與甲醇反應;然後把硫酸氫銨分出後,粗酯送入蒸餾塔,塔底獲精酯;再將精酯送入第二蒸餾塔,加熱分解,塔底乳酸,經真空濃縮產品。
C. 精餾中新戊二醇(CAS號126-30-7)與水的氣液平衡與溫度的關系數據,精餾塔塔頂壓強 25kp
新南二春?
確實需要查閱足夠資料了,
等待幾分鍾可以嗎
D. 只有做運動後才會產生乳酸如何去除
合成方法制備乳酸有乳腈法、丙烯腈法、丙酸法、丙烯法等,用於工業生產的僅乳腈法(也叫乙醛氫氰酸法)和丙烯腈法。
(1)乳腈法
乳腈法是將乙醛和冷的氫氰酸連續送入反應器生成乳腈(或直接用乳腈作原料),用泵將乳腈打入水解釜,注入硫酸和水,使乳腈水解得到粗乳酸。然後再將粗乳酸送人酯化釜,加入乙醇酯化,經精餾、濃縮、分解得精乳酸。美國斯特林化學公司及日本的武藏野化學公司均採用此法合成乳酸。
(2)丙烯腈法
丙烯腈法是將丙烯腈和硫酸送入反應器中水解,再把水解物送人酯化反應器中與甲醇反應;然後把硫酸氫銨分出後,粗酯送入蒸餾塔,塔底獲精酯;再將精酯送入第二蒸餾塔,加熱分解,塔底得稀乳酸,經真空濃縮得產品。
(3)丙酸法
丙酸法以丙酸為原料,經過氯化、水解得粗乳酸;再經酯化、精餾、水解得產品。該法原料價格較貴,僅日本大賽路公司等少數廠家採用。反應如下:
CH3CH2COOH Cl2-→CH3CHClCOOH NaOH—→CH3CH(OH)COOH NaCl
如果要加速乳酸的排泄,一個是持續有氧運動,促使乳酸隨著能量的代謝加速排出體外,再一個就是用熱水熏蒸(如桑拿之類的)也是可以達到加速乳酸排泄的目的。
E. 反應精餾塔內的溫度分布有何特點,為什麼
加工空氣由下塔底部進入,已達到了所處壓力下的飽和溫度.進入下塔的空氣溫度約為100K.空氣在下塔進行預精餾,隨蒸氣逐漸上升,其含氮量逐板增加,在下塔頂為純氣氮(含氮99.99%~99.999%),在冷凝蒸發器中全部冷凝成液氮,所對應的飽和溫度為94~95K.因為冷凝蒸發器的溫差為1~2K.因而上塔底(主冷液氧側)的飽和溫度為92~93K.精餾塔的上塔仍然是自下而上含氮量逐板增加,塔板的溫度逐漸下降.在液空進料口處,下塔富氧液空(含氧38%)節流後的溫度約為87~88K.在污氮出口處,污氮的純度為94%~96%,其相應的飽和溫度為80~80.5K.在上塔的輔塔頂純氮取出口處,相對應壓力約為0.12MPa,對應的純氮氣(含氮99.99%~99.999%)的飽和溫度為77.78K.精餾塔各處的溫度是隨著塔板上的氣、液組成而變化的.由於氮是低沸點組分,它的含量增加,溫度就下降.反之,含氧量增多,溫度就會升高.
總之,雙級精餾塔的各截面溫度是自下而上降低的.下塔底的壓力為0.6MPa溫度約為100K;下塔頂為94~95K;上塔的溫度也是自下而上降低,下部溫度范圍為92~94K,頂部溫度為77.78K.
F. 乙酸乙酯的工業合成方法
一、1.直接酯化法是國內工業生產醋酸乙酯的主要工藝路線。以醋酸和乙醇為原料,硫酸為催化劑直接酯化得醋酸乙酯,再經脫水、分餾精製得成品。
2.乙醛縮合法:以烷基鋁為催化劑,將乙醛進行縮合反應生成醋酸乙酯。國外工業生產大多採用此工藝。
3.乙烯與醋酸直接酯化生成醋酸乙酯。乙酸乙酯也可由乙酸、乙酐或乙烯酮與乙醇反應製得;也可在乙醇鋁催化下,由兩分子乙醛反應生成。此外,工業上由丁烷氧化制乙酸時也副產乙酸乙酯。
二、1.酯化法
由乙酸與乙醇在硫酸存在下直接酯化而得。
生產工藝上有連續與間歇之分。
(1)間隙工藝。將乙酸、乙醇和少量的硫酸加入反應釜,加熱迴流5-6h。然後蒸出乙酸乙酯,並用5%的食鹽水洗滌,氫氧化鈉和氯化鈉混合溶液中和至PH=8。再用氧化鈣溶液洗滌,加無水碳酸鉀乾燥。最後蒸餾,收集76-77℃的餾分,即得產品。
(2)連續工藝。1:1.15(質量比)的乙醇和乙酸連續進入酯化塔釜,在硫酸的催化下於105-110℃下進行酯化反應。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以共沸物的形式從塔頂餾出,經冷凝分層後,上層酯部分迴流,其餘進入粗品槽,下層水經回收乙酸乙酯後放棄。粗酯經脫低沸物塔脫去少量的水後再入精製塔,塔頂可得產品。此工藝較間隙法好。
2.乙醛法
乙醛在乙醇鋁催化下生成乙酸乙酯。將乙醛、乙醇鋁等連續加入兩個串聯的反應器,於0-20℃下進行反應,第二反應器的出口轉化率可達99.5%以上,然後經蒸餾得乙酸乙酯。收率達95%-96%,此工藝比較經濟。
三、乙酸和乙醇在硫酸存在下加熱酯化後,經磺酸鈉中和脫水,再精餾而得。乙酸鈉或乙酸鉀和乙醇在硫酸存在下蒸餾而得。乙醛在催化劑乙醇鉛或乙酸鉛存在下聚合而成。精製方法:乙酸乙酯常含有水、游離乙酸和乙醇等雜質。精製時先用碳酸氫鈉或碳酸鈉的飽和水溶液洗滌,再用飽和食鹽水溶液洗滌,經固體碳酸鉀乾燥後蒸餾,收集中間餾分,常溫下用五氧化二磷(10~20g/kg)乾燥後再行蒸餾。蒸餾時應採取防潮措施。收集中間餾分,棄去少量後餾分。也可以在乙酸乙酯中加入乙酸酐進行迴流、蒸餾,餾出物用碳酸鉀處理後再用蒸餾的方法精製,純度可達99.5%以上。氯化鈣與乙酸乙酯形成結晶性復合物,不宜用作乾燥劑。
四、在1000L搪瓷罐中加入醋酸、乙醇、硫酸(發煙硫酸和濃硫酸各一半),加熱迴流。
然後將乙酸乙酯粗品蒸出,用5%氯化鈉溶液洗滌,再用氫氧化鈉和氯化鈉混合液進行中和至ph=8為止。將中和好的粗品再用氯化鈣溶液洗滌,然後加無水碳酸鉀乾燥。最後分餾為成品。
五、乙醇被乙酸酐乙醯化製得
(CH3CO)2O + CH3CH2OH → CH3CO2CH2CH3 + CH3CO2H
反應生成乙酸與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餾後可得較純的乙酸乙酯。其中,分餾溫度約為77℃。
G. 正丁烯的合成方法
1.天然氣、煉廠氣及石油餾分催化裂化、石油烴裂解所得C4餾分均含有丁烯的各種異構體,經過分離,可得1丁烯、順2丁烯、反2丁烯、異丁烯等。採用50%硫酸抽提C4餾分中的異丁烯。首先將C4餾分與硫酸混合,酯化成硫酸氫叔丁酯,加熱水解得到異丁烯和叔丁醇。異丁烯再經鹼洗、水洗、壓縮、精餾得純度為98%以上的異丁烯。叔丁醇在加熱下脫水,也得異丁烯此外,採用正丁醇、異丁醇脫水或正丁烷、異丁烷脫氫,叔丁醇脫水等可製得相應的1-丁烯,順、反2-丁烯,異丁烯等。
2.甲基叔丁基醚分解法是目前生產異丁烯的主要方法。
利用混合C4中的異丁烯在催化劑作用下與甲醇選擇性醚化生成甲基叔丁基醚,再經分解可獲得高純度異丁烯。
3.以工業1-丁烯(含量97%)為原料,經硅膠乾燥後送入低溫精餾塔。原料氣在蒸餾釜內被液氮製冷劑冷凝液化後進行分餾。用間歇精餾法提純即可。
H. 酯化蒸餾塔直徑與分水速度成正比
分水速度與汽化量成正比,別外反應溫度高,反應速度加快,但是不會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