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夫曼蒸餾器
㈠ 什麼是可燃燃料
20世紀,任何人的有生之年,煤都是一種不會枯竭的資源。20世紀最後10年中,煤的資源基礎可以滿足未來400年的需要,以每年消耗增長為26%計,1980年世界能源委員會公布的估算探明儲量可持續近80年(注5)。如果優先考慮能源供應充足與否,就不能忽視煤這種資源;如果優先考慮環保,則對煤的開發一定要謹慎。後者與本章內容關系尤為密切,因為將一種資源轉換成儲量離不開成本和技術,而使用原始能源卻造成環境污染,這樣的決策勢必會阻礙煤儲量的擴大。
成煤
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我們可以不間斷地追蹤煤的整個演化過程。煤的形成需要諸多條件,但一般都由沼澤底部腐爛的植物殘骸形成,樹木及其他沼澤植物死亡後,落入其周圍的水中,盡管一些動物如白蟻會吞噬死亡植物,死亡植物在空氣中還會氧化,但由於水的掩埋,這些過程變緩,因此二者均不能將全部死亡植物消耗殆盡。經過數千年,大量的死亡植物不斷積累,下面的物質被上覆的物質壓實,這些積累物被稱為泥炭沼,可見,泥煤是最近消亡物質形成的一種植物燃料,當泥炭沼經地質運動被埋在岩石沉積以下時,成煤過程就開始了。
沼澤演變過程中,海平面上升淹沒了沼澤,海平面下降則使沼澤乾枯,地質學家將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分別稱為「海進」和「海退」。沼澤區更像一片滯水區,時而淹沒,時而乾枯,植被也隨之經受這一周期性的緩慢過程。古生態學家通過觀察某一地區的煤層分布,就能研究這種由陸地和水引導而使植被跟進的演化規律及其結果。
煤的形成和進化過程中有壓實階段,即將流體擠出,擠出的大部分流體是水,因此壓實過程中,一定體積或質量情況下,剩下的富含碳的固體物質越來越多。碳化合物是煤的化學能的來源,因此可以說,壓實作用提高了一定體積的煤所含有的能量。
等級與質量
年代早、壓實程度高的煤,其化學能的密度(即單位質量所含的能量)通常高於年代晚的煤。能量密度高、成熟度高的煤,在能量一定的情況下,需采出的煤量少,因此更易於運輸。煤的成熟度就是其等級,附錄中給出了不同等級的煤及其特點。褐煤的成煤時間最短,通常是海退之後埋藏在沉積物之下的泥煤;接下來是瀝青煤,瀝青煤這一大類中又有許多不同的分級,反映出隨著埋藏深度加深,埋藏時間加長,其濕度和揮發性物質(如甲烷)含量越來越低;無煙煤成煤時間最早,與其原始植物狀態相比變化程度也最大,基本沒有濕度,也不含揮發性物質。煤的級別越高,所含能量也越高,硬度也越強,因此對煤最簡單的分類莫過於將其分為「硬煤」(hard coal)和軟煤(soft coal),硬煤的能量含量為10260英熱單位/磅以上,軟煤的熱值則低。煤在壓實過程中,流體被擠出,一些揮發性物質,通常是甲烷也隨之流失,影響了煤的能量含量。煤的等級高,灰的含量也隨之增加,有些人最初看到這一現象時很吃驚,其實,壓實過程中擠出的大部分物質是水,灰的含量(無論是按體積還是按重量比)隨碳含量的增高而增加。如果這樣,是不是等級高的煤燃燒起來煙更大呢?並非如此。這個問題要把能量含量和灰含量聯系起來看,等級可以通過化驗來確定,有意思的是,等級試驗結果表明,煤的等級並不直接與其熱值或埋藏深度有關,更多的卻與其亮度有關。地質學家和地球化學家們給該試驗取了一個極為響亮的名稱:鏡質體反射(vitrinite reflectance)。它只是意味著鏡質體組分(大部分是碳)有閃光性,隨年頭增多,等級升高,閃光性也更強。岩石收藏者應該能注意到無煙煤就像黑曜岩一樣色澤光亮,而瀝青煤則是暗黑色,褐煤之所以叫褐煤,就是因為其外表毫無光澤,而泥煤就和從堆肥底部撈上來的東西差不多。
還有許多試驗,包括測定煤的凝結特性和自由膨脹指數,與煤在或慢或快的氧化過程中的表現有關。這些參數可以說明哪種煤最適合的用途。
通過液化或氣化,煤可以轉換成液態燃料——合成燃料。這種潛力是偶然發現的。合成燃料克服了煤不方便的缺點,某種程度上也克服了其環保方面的障礙,比如像硫化合物這樣的污染物在合成過程中可以脫除掉。但合成過程要消耗能量,因此存在效率方面的代價,這使得煤產品的成本過高,目前,煤的合成燃料仍無法與油氣產品競爭。
表1.1給出了世界各地已知煤資源量的探明儲量和熱當量值。應該注意的是,表中某些地區資源量很小,但這些地區的勘探程度也低,例如,美國地質普查局目前正在撒哈拉以南的中部非洲地區普查,預計那裡可能有大量的、但迄今為止仍是未知的低等級煤資源。
表1.2世界不同地區的油氣儲量誇特資料來源:Derived from data in the Oil Gas Journal, Dec. 25, 1989, pp. 44-45. 非常規油氣資源
許多作者將瀝青砂、緻密含氣砂岩和地壓含水層(含氣)看成是單獨的資源,本書中將其劃歸為一大類,只是代表了常規油氣的極端情況。瀝青砂也是油藏,不同的是,它不含較輕的烴分子,因此油無法流動,地質年代中,這種油藏一度可能是常規的油藏,但由於侵蝕作用,逐漸暴露於地表,經過不知多少世代,幾乎所有的較輕分子蒸發殆盡。加拿大的瀝青砂非常聞名,尤其以阿薩巴斯卡廣闊無垠的瀝青砂著名。
緻密含氣砂岩是頁岩含量很高的氣藏,基本上沒有滲透性,因此流體很難通過。氣體由於分子極小,幾乎沒什麼粘度,因此從這種氣藏中獲得一定產量是可能的,下一章要討論的油氣藏增產技術可以用於這種氣藏。本書給出的資源量和儲量數字包括了這里所說的非常規資源量,但對緻密含氣砂岩的資源量很可能估計不足,因為常規勘探中,常常忽略緻密含氣砂岩所處的頁岩油藏。
地壓含水層是100%水飽和的砂岩地層,但水中有溶解氣,就像飲料中的碳酸飽和一樣。從技術角度講,所有地層都在地壓作用之下,即每一地層都要承受其上覆地層的壓力,地壓含水層的特殊之處在於,極高的地壓之下,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氣。如果價格有保證的話,有可能會開發這些含水地層以獲得其中的氣。
乾酪根
乾酪根就像煤一樣,是一種原始能量來源,其資源基礎量巨大,但目前還沒有證實在經濟上具有可行性,因此沒有儲量估算,有些項目,如在科羅拉多州西北部,UNOCAL公司(美國加利福尼亞聯合油公司)在傘溪(Parachute Creek)現場已生產了一定量的頁岩油(shale oil),但這種生產有一定的項目補助費用,如價格保證等等。從乾酪根中生產合成原油,目前技術上還存在著一系列障礙,從長遠看,成本效率比還不夠理想。如果油氣資源衰竭,能源價格又回升到能源危機期間的水平,就有可能對這種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不過能源價格真要高到那種程度,也可能引發其他資源的商業化生產。
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是最新消亡的生物化學能,這種原始能量來源評價起來較為復雜。某些作者堅持不考慮「農業廢產品」的應用而誇大生物燃料的資源基礎,另外一些作者則無視過去及當前生物燃料對人類所作的貢獻。其實,1880年煤出現以前,生物燃料一直是人類的主要燃料(注13),目前仍有一半左右的人口依靠生物燃料滿足能量需求,但這些人大部分是窮人,能量需求很低,以至於很多能源分析家們忽視了生物燃料的貢獻。而另有一些專家認為所有生物燃料的總能量是人類目前工業化生產出的能源量的15到20倍,「他們還指出,生物燃料中只有一小部分具備提供能量的潛力」,如果要保證可持續性,生物燃料的年消耗量必須低於年生長量(這是必須的,因為除用作燃料外,這些生物還有許多其他用途,其中包括給人類、牲畜和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據估計,地球上植物生長總量的能量含量約為3000× 1015英熱單位,其中23%在沼澤、草地、苔原地帶;29%在森林中,10%在莊稼地中,38%來自於水生植物系統。
有幾種邏輯假設可以說明生物能量的產量,進而判定生物燃料是否真的具有可持續性。國際應用系統分析協會(IIASA)的一項研究表明:陸地上生長的植物,可「謹慎栽植」的最多可達40%,其結果是可獲取750誇特的能量;但莊稼和木材佔了其中56%。剩下330誇特能量,另外還有60誇特可以從農業和木材業的廢棄物中獲得。考慮到能量轉換效率一般低於50%,假如管理和生產工藝到位(注14),也只能從中獲得180誇特的能量。由於基礎資源量可以不考慮可復原性或效率,則年度總的資源基礎應該是390誇特。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栽培方法的改進會提高年產出,但讓農業獲得高產的一些作法本身也非常耗能,在計算植物燃料的總儲量時,應該考慮收割和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再者,即使在森林中,這種生物量中也有一大部分不是木質燃料,其中包括野生動物、小的植物、微生物等。如果進行徹底採伐,意味著將陸地剝光,對環保極為不利。
如果將大量的生物燃料的資源基礎轉換成儲量,再來討論這一問題,則必須考慮土地的最佳利用(best use)和生物資源。社會各界已經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環境問題,IIASA的研究也表明60%的陸地植物不適用於能量生產,這也可能是基於地域原因(北極苔原植物分布零散,難以有效採集)或環保考慮(保留一部分原始森林),無論出於哪種原因,各種數據都表明,可用的生物燃料已動用了一半以上。還有一點應該注意的是,將所有農業廢棄物和森林生長生物收割殆盡對環境極為不利,田間及森林地表的殘渣和斷茬必不可少,可以防止土壤受侵蝕,支撐那些消化有機物的小的生命形式,對土壤極為有利。
㈡ 威士忌的來歷
威士忌whisky
威士忌的由來說來也是一項意外-中世紀的煉金術士們在煉金的同時,
偶然發現製造蒸餾酒的技術,
隨之並把這種可以煥發激情的酒味以拉丁語命名為Aqua-Vitae
(生命之水).
隨著蒸餾技術傳遍歐洲各地,
Aqua
viate
被譯成各地語言,其意指蒸餾酒。
生命之水輾轉飄洋過海流傳至古愛爾蘭,
將當地的麥酒蒸餾之後,
生產出強烈的酒性飲料,
並將之稱之為Visge-beatha,
這是公認為威士忌的起源,
也是名稱的由來。所有威士忌都具有相同的特徵:略帶微妙的煙草味。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威士忌分別是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類。
威士忌的分類:
威士忌是以麥芽或穀物為原料,
經糖化、發酵之後,
再進行蒸餾,
最後在橡木桶中進行熟成使之呈現琥珀色,
這是威士忌有別於其它蒸餾酒的最基本的不同。隨著威士忌的普遍,
現今世界上已發展成五各主要威士忌生產區域:
1〉蘇格蘭威士忌
Scotch
Whisky
2〉愛爾蘭威士忌
Irish
Whisky
3〉美國威士忌
American
Whisky
4〉加拿大威士忌
Canadian
Whisky
5〉日本威士忌
Japanese
Whisky,
蘇格蘭威士忌:
根據國際法,只有在蘇格蘭境內蒸餾和醇化的才能配你蘇格蘭威士忌。所有蘇格蘭威士忌均以三種天然原料釀制而成:穀物、水和醇母,需經歷最少3年的醇化過程。由於威士忌酒液經蒸餾後,會被注入橡木桶等後醇化;經過時間的洗禮,穀物的特點和橡木的色澤使每瓶威士忌均別具特色。
威士忌瓶上的印有年份,表明了酒液在橡木桶中醇化的時間。對手「
真正的威士忌年份」,賣酒商店的口頭承諾未必可信,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查證了威士忌瓶上標識所印的年份。
市場上也會有一些沒有年份標示的威士忌,有人問,這種酒的品質如何?
專家給您的指點是:唯有產自信譽昭著的蒸餾廠的威士忌才可保證其質量。
威士忌的價格與「年份」成正比。威士忌年份所表示的「時間投資」,是威士忌定價的一個重要因素,年份越是久遠,越是醇化,售價也越高。
㈢ 威士忌是如何釀造的
生產麥芽威士忌的原材料是大麥、水和酵母,它的製作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發芽(Malting)
大麥經過浸泡、發芽、烘乾後,澱粉逐漸轉換成糖份。整個過程會受以下因素的制約:大麥中可發酵物質(麥精)的多少、澱粉酶的活性、麥芽的流失率。
磨碎(Mashing)
將發芽後的大麥進行加工磨碎,使其更易溶解,同時也會釋出一種甜味的液體,稱之為麥芽汁。在磨碎過程中所需的材料是水和經過發芽的大麥。水質在這整個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決定了最後生產出的酒。
發酵(Fermentation)
酵母是一種單細胞的微生物,這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個體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觀察出來的活的生物。它是植物王國里的一員, 真菌的一種。
酵母有許多不同的種類,但是在蒸餾和釀造業中最常見的則是一種叫做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釀酒酵母。給這種極小的微生物一個形象的概念吧!把3個成熟的酵母細胞首尾相連,它的長度是1英寸的千分之一,而1磅的酵母中最多有70億個細胞。
蒸餾(Distillation)
蒸餾是在幾對帶有鵝頸彎頭的銅壺里進行的。通常一個比另一個大,但是在不同的酒廠,它們的形狀、高度和尺寸都是不同的。蒸餾器的壽命取決於它的使用情況,通常是在15到30年左右。
兩個主要的蒸餾操作是將液體轉化蒸汽,再將蒸汽轉化成液體,即蒸發和冷凝。蒸餾其實就是通過這些操作來起到分離的作用。液體可以從固體中分離出來,或者從一種液體到另一種液體。蒸餾物和殘渣總有一樣會被留下來。
醇化(Maturation)
如果說到這里就結束了,那麼就不用談什麼威士忌的生產了,這是因為這種酒只有在橡木桶里保存至少三年以上,才能被合法地稱作是蘇格蘭威士忌。如果麥芽酒要作為單一麥芽威士忌銷售,那麼它至少要經過8年,最好10到12年的醇化。
㈣ 威士忌是由什麼東西釀造出來的求大神幫助
威士忌 Whisky 是以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之後,在橡木桶中成熟的酒。回 在穀物發酵、蒸餾答方面,威士忌 Whisky和無色透明之琴酒、伏特加可說是別 無二致,但是在橡木桶醞釀的必要條件下,就和無色透明之琴酒、伏特加有決定性之不同;呈現琥珀色的酒也是因橡木桶醞釀而產生的。自古於中世紀初拜煉金術之賜,偶然發現在煉金術用之坩鍋(溶爐)中放入某種發酵液會產生酒精度強烈的液體,這便是人類初次獲得蒸餾酒之經驗。煉金術師把這種酒用拉丁語稱作 Aquavitae 【生命之水】,認為這是長生不老之 方。之後,這種【生命之水】的製法越過海洋傳到愛爾蘭,他們把當地之啤酒蒸餾後,產生了強烈的酒。 本地的人,把出產的酒 -【生命之水】用自己的語言直接譯為 Visge-beatha,這便是威士忌 Whisky之起源,也被認定 威士忌 Whisky 名稱之由來。
麻煩採納,謝謝!
㈤ 化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樓上的有毛病?宇宙大統一,物理包含化學.
物理中著重研究物體的化因素,簡稱化學.
此「物理」是廣義. 任何狹義的說法都犯了很嚴重的錯誤.
㈥ 什麼是威士忌 威士忌起源與發展史(2)
公元1494年的蘇格蘭文獻「財政簿冊」上,曾記載過蘇格蘭人蒸餾威士忌的歷史。19世紀,英國連續式蒸餾器的出現,使蘇格蘭威士忌進入了商業化的生產。 公元1700年以後,居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愛爾蘭和蘇格蘭移民,開始在那裡建立起家庭式的釀酒作坊,從事蒸餾威士忌酒。隨著美國人向西遷移,1789年,歐洲大陸移民來到了肯塔基州的波本鎮(Bourbon County),開始蒸餾威士忌。這種後來被稱為「肯塔基波本威士忌」(Kentucky Bourbon Whiskey),以其優異的質量和獨特的風格成為美國威士忌的代名詞。 歐洲移民把蒸餾技術帶到了美國,同時也傳到了加拿大。1857年,家庭式的「施格蘭」(Seagram)釀酒作坊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從事威士忌的生產。1920年,山姆?布朗夫曼(Samuel Bronfman)接掌「施格蘭」的業務,創建了施格蘭酒廠(House of Seagram)。他利用當地豐富的穀物原料及柔和的淡水資源,生產出優質的威士忌,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如今,加拿大威士忌以其酒體輕盈的特點,成為世界上配製混合酒的重要基酒。 19世紀下半葉,日本受西方蒸餾酒工藝的影響,開始進口原料酒進行調配威士忌。1933年,日本三得利(Suntory)公司的創始人烏井信治郎開始在京都郊外的山崎縣建立了第一座生產麥芽威士忌的工廠。從那時候起,日本威士忌逐漸發展起來,並成為國內大宗的飲品之一。 威士忌不僅釀造歷史悠久,釀造工藝精良,而且產量大,市場銷售旺,深受消費者的歡迎,是世界最著名的蒸餾酒品之一,同時也是酒吧單杯「純飲」銷售量最大的酒水品種之一。 歷史淵源 威士忌-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歷史淵源 Bushmill釀酒廠位於愛爾蘭北部沿岸的Antrim市,與蘇格蘭的Kindred半島只有十七英里。實際上,蘇格蘭威士忌的產地堪布爾頓(Camp Belton)距離Bushmill要比在愛拉島上的釀酒廠更近一些。傳說中在愛爾蘭和蘇格蘭赫布里底群島之間有一個水下長橋,而離Bushkill僅兩英里的阿爾斯特(Ulster)岸邊的巨大玄武岩石堤就是這個長橋的最南端。這個傳說似乎印證了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歷史淵源,當然這也體現在威士忌酒上。 愛爾蘭的修道士們是在十二世紀前往地中海國家朝覲時學會了如何從啤酒和葡萄酒中蒸餾的。雖然,蒸餾最初只局限在葯用方面,但是這畢竟不能阻擋它的「娛樂」功能。而這些僧侶們所掌握的蒸餾知識就構成了愛爾蘭和蘇格蘭威士忌的共同基礎。 十八世紀愛爾蘭的貴族們其實更偏愛法國的干邑白蘭地,而愛爾蘭威士忌則被認為是低檔次的東西。但是很快,愛爾蘭威士忌被賦予了農村和城市這樣的分別,農民喝的酒叫做Poi tin(私釀劣質威士忌),而城市人的酒被稱作eaux-de-vie(法語生命之水)。城市人的威士忌還加入了一些草葯植物調味,甚至在巴黎也大受歡迎。到了十八世紀末,在愛爾蘭估計有兩千家威士忌蒸餾廠。1779年,政府出台了一個新法案要對每個蒸餾器都征稅。開始的時候稅率比較低沒有多大影響。但等到第二年大幅提高的時候,那些小型威士忌釀酒者受到了沖擊。愛爾蘭四分之一的釀酒廠倒閉或轉入地下。到十八世紀末,愛爾蘭只剩下不到15%的蒸餾廠了。征稅的惡性循環使愛爾蘭威士忌行業受到了巨大影響,而且這種政策的直接結果就是威士忌釀造向少數廠家集中。到了1823年,整個威士忌行業都集中在幾個大蒸餾商手中,比如:都柏林的John Jameson 和John Power。 我們現在很難想像,在十九世紀初愛爾蘭生產的罐餾威士忌比它的蘇格蘭親戚還要受到歡迎和尊重。但是,幾個因素又使愛爾蘭威士忌喪失了它應有的優勢地位。當愛爾蘭稅務官Aeneas Coffey完善了柱餾器並申請了專利後。愛爾蘭人認為這種蒸餾器生產的是劣質威士忌,根本不值得評判。但是低地的蘇格蘭威士忌同行們卻率先使用了這種新工藝。他們很快就嘗到了規模生產的甜頭,向世界范圍出口勾兌威士忌。1945-1948年愛爾蘭的「大飢荒」(The Great Famine)使愛爾蘭的農村人口驟減10%,用來釀造威士忌的穀物也大幅減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布了愛爾蘭威士忌的死刑。與蘇格蘭同行不同的是,人家還可以使用柱餾器大量生產高含量的工業酒精生存下來,而愛爾蘭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1922年,當愛爾蘭宣布脫離英國統治時,愛爾蘭威士忌又經歷了一次重大打擊。英國議會決定在所有大英帝國的范圍內禁止銷售愛爾蘭威士忌,當然由阿爾斯特地區(Ulster,北愛爾蘭)生產的威士忌除外。在美國頒布《禁酒法案》後,愛爾蘭威士忌又失去了最後一個大市場。當美國重新開放市場的時候,蘇格蘭和加拿大的威士忌又蜂擁而至。就這樣,愛爾蘭政府在二戰後不得不關閉了所有的蒸餾廠。 愛爾蘭威士忌的前景是非常暗淡的。1960年,整個愛爾蘭只剩下四家蒸餾廠還在運轉:Bushmills、Jameson、Powers和Cork Distillers。1966年,除Bush mills之外的另外三家決定抗議世界對愛爾蘭威士忌的漠視。他們組成了愛爾蘭制酒公司(Irish Distillers,ID),要生產最好的愛爾蘭威士忌。最後,在1973年Bush mills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但是保留了它在Antrim的蒸餾廠。現在,全世界只有一家在生產愛爾蘭威士忌了。1988年,法國Period – Ricardo公司在經過與另外一隻大鱷Grand Metropolitan爭斗之後收購了ID。 在解決了產權歸屬問題之後,愛爾蘭威士忌好像就要蓄勢待發,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市場份額但也仍足以讓人高興。1989年復活節那天,一家新的蒸餾廠誕生了。一些愛爾蘭企業家為了希望看到威士忌行業能夠重現競爭,在聯合參股後成立了庫力制酒公司(Cooley』s Distillers,CD)。當ID希望收購CD向愛爾蘭政府提出標的時,愛爾蘭政府以反壟斷競爭為由拒絕兼並,就這樣,CD生存了下來。
㈦ 白蘭地的主要產區
干邑(Cognac)
干邑,音譯為「科涅克」,位於法國西南部,是波爾多北部夏朗德省境內的一個小鎮。它是一座古鎮,面積約10萬公頃。科涅克地區土壤非常適宜葡萄的生長和成熟,但由於氣候較冷,葡萄的糖度含量較低(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八、十九左右),故此,其葡萄酒產品很難與南方的波爾多地區生產的葡萄酒相比擬。在十七世紀隨著蒸餾技術的引進,特別是十九世紀在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庇護下,科涅克地區一躍成為釀制葡萄蒸餾酒的著名產地。公元1909年,法國政府頒布酒法明文規定,只有在夏朗德省境內,干邑鎮周圍的36個縣市所生產的白蘭地方可命名為干邑(Cognac),除此以外的任何地區不能用「Cognac」一詞來命名,而只能用其他指定的名稱命名。這一規定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立了「干邑」白蘭地的生產地位。正如英語的一句話:「All Cognac is brandy,but not all brandy is Cognac。」(所有的干邑都是白蘭地,但並非所有的白蘭地都是干邑)這也就說明了干邑的權威性,干邑不愧為「白蘭地之王」。
1938年,法國原產地名協會和科涅克同業管理局根據AOC法(法國原產地名稱管製法)和科涅克地區內的土質及生產的白蘭地的質量和特點,將COGNAC分為六個酒區:
GRANDE CHAMPAGNE 大香檳區
PETITE CHAMPAGNE 小香檳區
BORDERIES 波魯特利區(邊林區)
FIN BOIS 芳波亞區(優質林區)
BON BOIS 邦波亞區(良質林區)
BOIS ORDINAIRES 波亞·奧地那瑞斯區(普通林區)
其中大香檳區僅占總面積的3%,小香檳區約佔6%,兩個地區的葡萄產量特別少。根據法國政府規定只有用大、小香檳區的葡萄蒸餾而成的干邑,才可稱為「特優香檳干邑」(FINE CHAMPAGNE COGNAC),而且大香檳區葡萄所佔的比例必須在50%以上。如果採用干邑地區最精華的大香檳區所生產的干邑白蘭地,可冠以「GRANDE CHAMPAGNE COGNAC」字樣。這種白蘭地均屬於干邑的極品。
科涅克釀酒用的葡萄原料一般不使用釀制紅葡萄酒的葡萄,而是選用具有強烈耐病性、成熟期長、酸度較高的聖·迪米里翁(Saint Emilion)、可倫巴爾(Colombar)、佛爾·布朗休(Folle Branehe)等三個著名的白葡萄品種。這是因為釀制紅葡萄酒的葡萄由於其果皮中含有大量的高級脂肪酸,所以蒸餾出來的白蘭地酒中也就含有不少的脂肪酸,影響了酒的口味,消費者的評價普遍不高,因此,多數生產商不使用這些葡萄來釀造白蘭地酒。
科涅克酒的特點:從口味上來講科涅克白蘭地酒具有柔和、芳醇的復合香味,口味精細講究。酒體呈琥珀色,清亮透明,酒度一般在43度左右。
①干邑酒標簽上的貯存年限和生產地點表示方法
法國政府為了確保干邑白蘭地的品質,對白蘭地,特別是科涅克白蘭地的等級有著嚴格的規定。該規定是以干邑白蘭地原酒的釀藏年數來設定標准,並以此為干邑白蘭地劃分等級的依據。有關科涅克白蘭地酒的法定標示及釀藏期規定具體如下:
1、V·S(Very Superior)
V.S.又叫三星白蘭地,屬於普通型白蘭地。法國政府規定,干邑地區生產的最年輕的白蘭地只需要18個月的酒齡。但廠商為保證酒的質量,規定在橡木桶中必須釀藏兩年半以上。
2、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
屬於中檔干邑白蘭地,享有這種標志的干邑至少需要4年半的酒齡。然而,許多釀造廠商在裝瓶勾兌時,為提高酒的品質,適當加入了一定成分的10-15年的陳釀干邑白蘭地原酒。
3、Luxury Cognac 屬於精品干邑。
法國干邑多數大作坊都生產質量卓越的白蘭地,這些名品有其特別的名稱,如:Napoleon(拿破崙)、Cordon Blue(藍帶) 、XO(Extra Old特陳)、Extra(極品)等等。依據法國政府規定此類干邑白蘭地原酒在橡木桶中必須釀藏六年半以上,才能裝瓶銷售。
②干邑白蘭地的著名商標與產品
1. Augier奧吉爾。又稱愛之喜;是由創立於1643年的奧吉·弗雷爾公司生產的干邑名品。該公司由皮耶爾·奧吉創立,是干邑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干邑釀造廠商之一,其酒瓶商標上均注有「The Oldest House in Cognac」詞句,意為「這是科涅克老店」,以表明其歷史的悠久。等級品種分類有散發濃郁橡木香味的「三星」奧吉爾,還有用釀藏十二年以上原酒調和勾兌的「VSOP」奧吉爾。
2. Bisquit百事吉。始創於1819年,經過一百八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蒸餾酒釀造廠之一。品種有「三星」、「VSOP」(陳釀)、「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Bisquit Bubonche VSOP」百事吉·杜邦遜最佳陳年、「Extra Bisquit」百事吉遠年干邑以及現在在全球限量發售的「百事吉世紀珍藏」。
3. Camus卡慕。又稱金花干邑或甘武士;由法國CAMUS公司出品,該公司創立於1863年,是法國著名的干邑白蘭地生產企業。Camus卡慕所產干邑白蘭地均採用自家果園栽種的聖·迪米里翁(Saint emilion)優質葡萄作為原料加以釀制混合而成,等級品種分類除「VSOP」(陳釀)、「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以外,還包括「Camus Napoleon Extra」卡慕特級拿破崙、「Camus Silver Baccarat」 卡慕嵌銀百家樂水晶瓶干邑「Camus Limoges Book」卡慕瓷書(又分為Blue book藍瓷書 和Burgundy Book紅瓷書兩種)、「Camus Limoges Drum」卡慕瓷鼓、「Camus Baccarat Crystal Decanter」卡慕百家樂水晶瓶、「Camus Josephine」約瑟芬以及巴雷爾、等多個系列品種。
4. Courvosier拿破崙。音譯為「庫瓦齊埃」、 又稱康福壽。庫瓦齊埃公司創立於1790年,該公司在拿破崙一世在位時,由於獻上自己公司釀制的優質白蘭地而受到贊賞。在拿破崙三世時,它被指定為白蘭地酒的承辦商。是法國著名干邑白蘭地。等級品種分類除三星、「VSOP」(陳釀)、「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以外,還包括Courvoisier Imperiale庫瓦齊埃高級干邑白蘭地、Courvoisier Napoleon Cognac庫瓦齊埃拿破崙干邑、Courvoisier Extra庫瓦齊埃特級以及「VOC迪坎特」和限量發售的「耶爾迪」等。從1988年起,該公司將法國繪畫大師伊德的7幅作品分別投影在干邑白蘭地酒瓶上。第一幅是有關葡萄園的,名為「葡萄樹」;第二幅名為「豐收」,以少女手持葡萄在祥和的陽光下祝福,呈現一片富饒景象;第三幅名為「精練」,描述了蒸餾白蘭地酒的過程;第四幅名為「陳釀」,以人們凝視橡木桶的陳年白蘭地酒為畫面,來表現拿破崙白蘭地酒嚴格的熟化工藝;第五幅名為「品嘗」等。這7幅畫是伊德出於對拿破崙白蘭地酒的熱愛而特別為拿破崙干邑白蘭地酒設計的。
5. F.O.V長頸。由法國狄莫酒廠出產的F.O.V是干邑白蘭地的著名品牌,憑著獨特優良的酒質和其匠心獨運的樽型,更成為人所共知的標記,因而得享「長頸」之名。長頸F.O.V.採用上佳葡萄釀制,清冽甘香,帶有怡人的原野香草氣息。
6. Hennessy軒尼詩。是由愛爾蘭人Richard Hennessy軒尼詩·李察於1765年創立的釀酒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干邑白蘭地品牌之一。1860年,該公司首家以玻璃瓶為包裝出口乾邑白蘭地,在拿破崙三世時,該公司已經使用能夠證明白蘭地酒級別的星號,「軒尼詩」這個名字已經幾乎成為白蘭地酒的一個代名詞。「軒尼詩」家族經過六代的努力,其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生產量不斷擴大,已成為干邑地區最大的三家釀酒公司之一。名品有:「軒尼詩VSOP」、「拿破崙軒尼詩」、「軒尼詩XO」、Richard Hennessy軒尼詩·李察以及Hennessy Paradis軒尼詩杯莫停等。150多年前,軒尼詩家族在科涅克地區首先推出XO干邑白蘭地品牌,並於1872年運抵中國上海,從而開始了軒尼詩公司在亞洲的貿易。
7. Hine御鹿。以釀酒公司名命名。該公司創建於1763年。由於該釀酒公司一直由英國的海因家族經營和管理,因此,在1962年被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指定為英國王室酒類承辦商。在該公司的產品中,「古董」是圓潤可口的陳釀;「珍品」是採用海因家族秘藏的古酒製成。
8. Larsen拉珊。拉珊公司是由挪威籍的詹姆士·拉森於1926年創立。該品牌干邑產品,除一般玻璃瓶裝的拉珊 「VSOP」(陳釀)、「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和Extra等多個類型以外,還有享譽全球的以維京帆船為包裝造型的玻璃瓶和瓷瓶系列。拉珊干邑白蘭地全部產品均採用大、小香檳區所產原酒加以調和勾兌釀制而成,具有圓潤可口的風味,為科涅克地區所產干邑白蘭地的上品。
9. Martell馬爹利。馬爹利以釀酒公司名命名。該公司創建於1715年,創始人尚·馬爹利,自公司創建以來一直由馬爹利家族經營和管理,並獲得「稀世罕見的美酒」之美譽。該公司的「三星」使顧客領略到芬芳甘醇的美酒及大眾化的價格;該公司的「VSOP」(陳釀)長時間以「Medaillon」(獎章)的別名問世,具有輕柔口感,是世界上酒迷喜愛的產品;「Cordon ruby」(紅帶)是釀酒師們從酒庫中挑選各種具全的白蘭地酒混合而成;Napoleon(拿破崙)被人們稱為是「拿破崙中的拿破崙」,是白蘭地酒中的極品;「Cordon Blue」(藍帶)品味圓潤、氣味芳香。
10. Remy Martin人頭馬。以釀酒公司名命名。「人頭馬」是以其酒標上人頭馬身的希臘神話人物造型為標志而得名的。該公司創建於1724年,是著名的、具有悠久歷史的釀酒公司,創始人為雷米·馬丁。該公司選用大小香檳區的葡萄為原料,以傳統的小蒸餾器進行蒸餾,品質優秀,因此被法國政府冠以特別榮譽名稱Fine Champagne Cognac(特優香檳區干邑)。該公司的拿破崙不是以白蘭地酒的級別出現的,而是以商標出現,酒味剛強。「Remy Martain Special」(人頭馬卓越非凡)口感輕柔、口味豐富,採用六年以上的陳酒混合而成。「Remy Martain Club」(人頭馬俱樂部)有著淡雅和清香的味道。「XO」(特別陳釀)具有濃郁芬芳的特點。另外還有干邑白蘭地中高品質的代表「Louis XIII路易十三」 ,該酒是用275年到75年前的存酒精釀而成。做一瓶酒要歷經三代釀酒師。酒的原料採用法國最好的葡萄產區「大香檳區」最上等的葡萄;而「路易十三」的酒瓶,則是以純手工製作的水晶瓶,據稱「世界上絕對沒有兩只完全一樣的路易十三酒瓶」。
11. Otard豪達。由英國流亡法國的約翰·安東尼瓦努·奧達爾家族釀制生產的著名法國干邑白蘭地。品種有三星、「VSOP」(陳釀)、「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Otard France Cognac豪達法蘭西干邑、Otard Cognac Napoleon豪達干邑拿破崙和馬利亞居以及Otard豪達干邑白蘭地的極品法蘭梭瓦一世·羅伊爾·巴斯特等多種類型。
12. Louis Royer路易老爺。又稱路易·魯瓦耶;1853年由路易·魯瓦耶在雅爾納克的夏朗德河畔建立,其先後歷經四代。到了1989年,公司被日本三得利(Suntory)所收購。商標的標示是一隻蜜蜂。幾乎所有產品都是供出口的(法國只佔1%),主要銷往歐洲、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和韓國。
13.LOUIS VAINQUEUR X.O EXTRA COGNAC 路易·王X.O特級干邑白蘭地
法國路易·王酒庄,始創於1708年,位於法國干邑心臟的大香檳地區。他的XO被贏為「白蘭地之魂」,採用精心挑選的葡萄,古老獨特的釀造工藝蒸餾而成的生命之水,在橡木桶中儲藏超過20年之久。2009年由海偉酒類交易市場引入中國,深受廣大消費者的熱衷,在國內已經小有名氣。
此外,還有A·Hardy阿迪、Alain Fougerat阿蘭·富熱拉、A·Riffaud安·利佛、A·E·Audry奧德里、Charpentron夏爾龐特隆(也稱耶羅)、Chateau Montifaud芒蒂佛城堡、Croizet克魯瓦澤、Deau迪奧、Delamain德拉曼(得萬利)、Dompierre杜皮埃爾、Duboigalant多布瓦加蘭、Exshaw 愛克蕭、Gaston de Largrance加斯頓·德·拉格朗熱(醇金馬)Louis Royer路易老爺、Maison Guerbe鬱金香、Meukow繆克、Moyet 慕瓦耶、J·Normandin-Mercier諾曼丁·梅西耶、Planat普拉納、P·Frapin弗拉潘、Pierre Ferrand皮埃爾·費朗等眾多干邑品牌。
阿曼涅克(Armagnac)
在我國南方和香港、台灣等地區人們習慣上稱之為「雅文邑」,是法國出產的白蘭地酒中僅次於康涅克的白蘭地酒產地。根據記載法國阿曼涅克地區早在1411年就開始蒸餾白蘭地酒了,阿曼涅克位於法國加斯克涅地區(GASCONY),在波爾多地區以南100英里處,根據法國政府頒布的原產地名稱法的規定,只有產自法國西南部的阿曼涅克(ARMANAC)、吉爾斯縣(GERS)以及蘭德斯縣、羅耶加倫等法定生產區域外,一律不得在商標上標注阿曼涅克的名稱,而只能標注白蘭地。
(一)阿曼涅克的生產工藝及特點
阿曼涅克酒在釀制時,也大多採用聖·迪米里翁(Saint emilion)、佛爾·布朗休(folle Branehe)等著名的葡萄品種。採用獨特的半連續式蒸餾器蒸餾一次,蒸餾出的阿曼涅克白蘭地酒象水一樣清澈,並具有較高的酒精含量,同時含有揮發性物質,這些物質構成了阿曼涅克白蘭地酒獨特的口味。但是從1972年起,阿曼涅克白蘭地酒的蒸餾技術開始引進二次蒸餾法的夏朗德式蒸餾器,使得阿曼涅克白蘭地酒的酒質變的輕柔了許多。
阿曼涅克白蘭地酒的釀藏採用的是當地卡斯可尼出產的黑橡木製作的橡木桶。釀藏期間一般將橡木酒桶堆放在陰冷黑暗的酒窖中,釀酒商根據市場銷售的需要勾兌出各種等級的阿曼涅克白蘭地酒。根據法國政府的規定,阿曼涅克白蘭地酒至少要釀藏兩年以上才可以冠以「VO」和「VSOP」的等級標志,「EXTAR」表示釀藏五年,而「NAPOLEON」則表示釀藏了六年以上。一般上市銷售的阿曼涅克白蘭地酒的酒精度為40度左右。
同康涅克白蘭地酒相比,阿曼涅克白蘭地酒的香氣較強,味道也比較新鮮有勁具有剛陽風格。其酒色大多呈琥珀色,色澤度深暗而帶有光澤。
(二)阿爾瑪涅克的主要品牌
1.Chabot夏博。產自阿爾瑪涅克地區加斯科尼省的法國著名的阿爾瑪涅克白蘭地酒,在阿爾瑪涅克白蘭地當中,夏博(Chabot)的銷售量始終居於首位。種類有「VSOP」(陳釀)、「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以及Chabot Blason D』or夏博金色徽章和Chabot Extra Old特級夏博陳阿爾瑪涅克。
2.Saint—Vivant聖·畢旁。其以釀酒公司名命名。創建於1947年,生產規模排名在阿爾瑪涅克地區的第四位。該公司「V·S·O·P」(陳釀)、「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等銷往世界許多國家均受到好評。該酒酒瓶較為與眾不同,其設計採用十六世紀左右吹玻璃的獨特造型而著名,瓶頸呈傾斜狀,在各種酒瓶中顯得非常特殊。
3.Sauval索法爾。以釀酒公司名命名。該產品以著名白蘭地酒生產區(泰那雷斯)生產的原酒製成,品質優秀,其中拿破崙級產品混合了5 年以上的原酒,屬於該公司的高級產品。
4.Caussade庫沙達。商標全名為Marquis de Caussade,因其酒瓶上會有藍色蝴蝶圖案,故又名藍蝶阿爾瑪涅克,該酒的分類等級除了「V·S·O·P」(陳釀)和「X·O」(特釀)以外,還以酒齡來劃分為Caussade 12年、Caussade 17年、Caussade 21年和Caussade 30年等多個種類。
5. Carbonel卡爾波尼。由位於阿爾瑪涅克地區諾卡羅城的CGA公司出品,該公司創立於1880年,在1884年以瓶裝酒的形式開始上市銷售。一般的阿爾瑪涅克只經過一次蒸餾出酒,而該酒則採取兩次蒸餾,因此該酒的口味較為細膩、豐富。常見的級別類型有:「Napoleon」(拿破崙)和「X·O」(特釀)等。
6. Castagnon卡斯塔奴。又稱騎士阿爾瑪涅克,是卡爾波尼的姊妹品,也是由位於阿爾瑪涅克地區諾卡羅城的CGA公司出品的,Castagnon卡斯塔奴採用阿爾瑪涅克各地區的原酒混合配製而成。分為水晶瓶「X·O」(特釀)、Castagnon Black Bottle黑騎士、Castagnon White Bottle白騎士等多種。
除此之外,還有Castelfort卡斯蒂爾佛特、Sempe尚佩、Marouis De Montesquiou孟德斯鳩、De Malliac迪·馬利克、Francis Darroze法蘭西斯·達羅茲等眾多品牌。
㈧ 化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課本上有
追問:
追答:就是填寫這個,空比較小
追答:讓我看看
追答:化學一般定義為「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變化和性質的自然科學」,所以它的研究對象就是物質的組成、結構、變化和性質
㈨ 帝亞吉歐的產品介紹
-蘇格蘭威士忌
蘇格蘭威士忌是指蘇格蘭出產的,以谷類、水和酵母為原料的一種蒸餾酒。「whisky」一詞源於蓋爾語「uisgebeatha」或者「usquebaugh」,含義是「生命之水」。
根據傳統慣例,蘇格蘭威士忌分為單一麥芽威士忌、單一穀物威士忌、調配型麥芽威士忌、調配型穀物威士忌和調配型威士忌。
1.尊尼獲加(JohnnieWalker):帝亞吉歐旗下大名鼎鼎的世界銷量第一威士忌品牌尊尼獲加誕生於1805年的蘇格蘭小鎮。在200年時光交錯更替中一直保持其經典工藝與口感。尊尼獲加「黑牌」威士。忌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高級蘇格蘭威士忌。憑借Walker家族的天才、熱情、超凡創意及一貫堅持的KeepWalking品牌精神,將其不斷完美並傳世至今;尊尼獲加「紅牌」威士忌的口感濃郁圓潤,深受消費者喜愛。這款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威士忌是煙熏麥芽、柔滑香草和辛辣的完美融合;而如「綠牌」、「藍牌」等高端威士忌則各具特色,給飲用者帶去經典的品味享受。
尊尼獲加品牌史:
1934年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向約翰·獲加及其子孫頒發特許,授權尊尼獲加為英國皇室供應威士忌-這份殊榮歷經各個朝代,延續至今。尊尼獲加不僅是F1車隊邁凱輪-梅賽德斯的贊助商,同時也是一系列高影響力體育活動的主辦者,其中包括:亞太地區舉辦時間最長的豪華高爾夫賽事-尊尼獲加高爾夫精英賽,以及在蘇格蘭百年球場Gleneagles舉辦的尊尼獲加高爾夫錦標賽。
1820年
約翰·獲加在蘇格蘭家族經營的雜貨店中將調配混合茶葉的經驗運用到了威士忌的調配之中,創造出了更加醇厚而且品質如一的威士忌。
1909年
漫畫家湯姆·布朗在一張菜單後面勾畫出「向前邁步的紳士」形象。
至1920年
尊尼獲加已經成為暢銷全球的國際性威士忌品牌,開始向120多個國家出口。
1970年
JohnWalker&Sons舉辦了150年慶典。
2000年
尊尼獲加發起其首個全球性品牌活動-「KeepWalking永遠前行」宣傳活動。
2.溫莎(Windsor):溫莎是英格蘭最具影響力的家族名字。溫莎調配型蘇格蘭威士忌具有無與倫比的高尚品質,含有獨家特選的上乘穀物威士忌和來自溫莎威士忌的品牌故鄉——蘇格蘭皇家藍勛釀酒廠的珍貴麥芽威士忌。溫莎蘇格蘭威士忌無與倫比的順滑口感來自於在橡木桶中的長年陳釀。它的順滑口感和精緻享受最為適合亞洲人品嘗。
1945年,JohnBegg買下了藍勛蒸餾廠。1848年,維多利亞女王對酒廠進行了一次皇家訪問,對該場所生產的威士忌的品質和口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並因此向JohnBegg先生賜封並授予「皇家認證」稱號,該酒廠也因此正式更名為皇家藍勛酒廠。
3.單一麥芽威士忌(Singlemaltwhisky)
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是指完全由同一家蒸餾廠里只用發芽大麥為原料製造,並且在蘇格蘭境內以橡木桶熟成超過三年以上的威士忌。帝亞吉歐在蘇格蘭擁有28家威士忌酒廠,總產量占整體產業的1/3。公司擁有業界無人能出其右的全系列單一麥芽威士忌,產品涵蓋四大主要產區:低地區(Lowlands),高地區(Highlands),斯佩塞區(Speyside)和島嶼區(Islands)。
主要產品包括:蘇格登(Singleton)、格蘭昆奇(Glenkinchie)、格蘭-愛琴(Glenelgin)、皇家藍勛(Royallochnagarl)、泰斯卡(Talisker)、克里尼利基(Clynelish)、卡爾里拉(Caolila)等。
1.翰格●藍爵(HaigClub):翰格·藍爵是來自蘇格蘭最古老的穀物威士忌釀造世家——翰格家族的創新單一穀物蘇格蘭威士忌。翰格家族的威士忌釀造史可追溯到17世紀,世代傳承超多400年。
翰格·藍爵有著獨特的精釀工藝,調配需要用到來自三種不同橡木桶的穀物威士忌。這一獨特工藝呈現出的酒體風格清新醇凈,有著奶油糖果般的極致絲滑,漫溢著熱帶水果的馥郁芬芳,易於入口又獨具風味,既被威士忌愛好者所鍾愛,也適宜那些心心嚮往威士忌的人士作初次品鑒。
-伏特加
伏特加酒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在各種調制雞尾酒的基酒之中,伏特加酒是最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變通性的一種酒。伏特加酒分兩大類,一類是無色無雜味的上等伏特加;另一類是加入各種香料的伏特加。
a.斯米諾(Smirnoff):斯米諾是在伏特加市場上當仁不讓的銷量冠軍。斯米諾在全球130多個國家銷售,堪稱全球第一伏特加。占烈酒消費的第二位,每6秒中就有一瓶斯米諾售出。斯米諾對品質嚴格把關,有著極其嚴格的釀制要求,致力於釀造世界上最好的伏特加。其挑選最好的穀物為原料,經悠遠傳統的銅質蒸餾器釀造工藝3次蒸餾,再經10層過濾以達到最平滑、純凈的極品。每滴酒精都需至少八小時才通過一萬四千磅活化木炭。其獨特的徹底過濾法和四十七種質量控制標準是伏特加酒工業中無可匹比的特點。可以說,斯米諾是純凈,完美的伏特加的典型代表。
-力嬌酒
力嬌酒是一種具有水果,香草,堅果,香料或者奶油香味,並添加糖份再灌裝的酒精飲料。它的基酒包括:白蘭地、金酒、朗姆酒、威士忌以及其它的蒸餾酒和香料,還含有2.5%以上的糖漿。另外,力嬌酒可以在烹調、烘烙、冰淇淋、布丁以及一些水果拼盤、甜點上起調味作用。
2.百利甜酒(Baileys):世界第一的力嬌酒,自1974年在愛爾蘭生產以來,在短短三十年間,風靡全球,在130個國家銷售,年銷達四百多萬箱,成為單一品味力嬌酒之冠。
眾所周知,在通常情況下,酒精和奶油不會彼此融合。帝亞吉歐卻創造出了二者的完美結合。將奶油均質成最小的分子結構,然後覆蓋上一層酒精分子,從而使奶油保持純天然的新鮮狀態。而諸如糖、巧克力等其它原料的加入則為百利增添了不少獨特風味。
-朗姆酒
朗姆酒使用甘蔗壓榨出來的糖汁,經過發酵、蒸餾而成。根據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釀制方法,酒液有琥珀色、棕色,也有無色的。
3.摩根船長(CaptainMorgan):這款富有強烈島國風味的朗姆酒,這款酒的名字由來可謂傳奇色彩十足:一名早年闖盪加勒比海域的海盜,後來擔任了牙買加的總督,這款酒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三款富有強烈島國風味的朗姆酒,各具特色:摩根船長金朗姆酒酒味香甜;摩根船長白朗姆酒以軟化見稱;摩根船長黑朗姆則醇厚馥郁。黑朗姆酒度為40~43度,是經過3年以上陳釀的陳酒,酒液呈橡木色。美麗而晶瑩,酒香濃醇而優雅,口味精細、圓正,回味甘潤,極富風味。
4.薩凱帕(Zacapa):薩凱帕朗姆酒的歷史源自於瓜地馬拉的氣候與土地,因為該國肥沃的火山泥是世界上最適合種植甘蔗的地方之一。蒸餾大師LorenaVasquez在海拔2300公尺以上的廠區釀制朗姆酒,該處被稱為「雲頂之屋」。在這么高海拔的地區平均溫度為華氏62度(16.7℃),因此釀制時不易受到溫度劇烈變化的影響,同時能讓朗姆酒散發出其深沉、豐厚的口感。
-金酒
金酒又稱杜松子酒。在1660年,由荷蘭的萊頓大學一位名叫西爾維斯的教授製造成功。其香氣和諧、口味協調、醇和溫雅、酒體潔凈,具有凈、爽的自然風格,很快就被人們作為正式的酒精飲料飲用。金酒的怡人香氣主要來自杜松子。
1.添加利(Tanqueray):是金酒中的極品名釀,渾厚干冽,具有獨特的杜松子酒的香味及其他香草配料,現為美國最著名進口金酒之一,並廣受世界各地人士贊譽。
1769年,亞歷山大哥頓在倫敦創辦其金酒廠,將經過多重蒸餾之酒精配以杜松子和多種香草,調配出獨特的哥頓金酒。1898年,哥頓公司與查爾斯·添加利合作,成立添加利哥頓公司。爾後,帝亞吉歐集團又將這一品牌收攏到自己旗下。
2.哥頓(Gordon』s):哥頓金酒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倫敦干金酒,採用神秘的原創配方悉心蒸餾而成。哥頓金酒由杜松子、柑橘及其他珍稀草本和香料精心調和製成,賦予消費者獨特的清爽口感與芬芳體驗。1858年,人們採用哥頓倫敦干金酒及湯力水製成了全球第一款雞尾酒飲料。
-黑啤
黑啤色深,麥芽味重,較甜,酒花較多數酒濃。黑啤起源於200多年前的愛爾蘭,成名在德國的慕尼黑。釀造黑啤主要原料除使用一般的淡色麥芽外,還要加入一定量的黑色麥芽和焦香麥芽,因而酒液有濃郁的麥芽焦香味。其原料選用優質大麥芽、酒花、酵母,對工藝要求也比普通的釀造嚴格,發酵期為16天。黑啤酒液呈紅褐色,含有豐富的二氧化碳,有明顯的麥芽焦香味,令人陶醉。
1.健力士(Guinness)
作為聞名世界的啤酒產品,健力士的配方對外嚴格保密。盡管流傳著不少傳說,但健力士的原料只是水、大麥、麥芽、蛇麻草和啤酒酵母。其中,水來自威克洛山區的Lady』sWell,大麥則產自愛爾蘭本土。取部分大麥進行碾碎、烘烤,直至呈現深紅寶石色和標志性的麥芽焦香味。隨後用巴氏法殺菌並過濾。獨特的氮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製造出酒液漩渦,劇烈波動後分為兩層:黑色的酒體及頂部順滑的乳脂狀泡沫。啤酒氣泡的上升和下降是秘密配方的核心,也是健力士的關鍵魅力所在。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城鄉隨處可以見到被稱為Pop的小酒吧,裡面只出售健力士啤酒。每當夜色降臨,人們便聚集在這類酒館中,一杯健力士在手,海闊天空胡侃,什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是世界最快的,……。1955年8月27日,以健力士黑啤啤酒公司的執行董事休·比佛爵士的偶然想法為基礎的第一本《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誕生了(吉尼斯是GUINNESS的另一種譯法)。這部僅有198頁的小冊子,當年聖誕節前即榮登英國暢銷書榜首。
-龍舌蘭
龍舌蘭酒又稱「特基拉酒」,是墨西哥的特產,被稱為墨西哥的靈魂。特基拉是墨西哥的一個小鎮,此酒以產地得名。此酒以龍舌蘭為原料。龍舌蘭是一種仙人掌科的植物,通常要生長12年,成熟後割下送至酒廠,再被割成兩半後泡洗24小時,然後榨出汁來,汁水加糖送入發酵櫃中發酵兩天至兩天半,經兩次蒸餾後放入橡木桶陳釀,陳釀時間不同,顏色和口味差異很大,白色者未經陳釀,銀白色貯存期最多3年,金黃色酒貯存至少2至4年,特級龍舌蘭需要更長的貯存期。龍舌蘭酒口感強勁,香氣獨特,是墨西哥的國酒,墨西哥人對它情有獨鍾,飲酒方式也很獨特,常用於凈飲。每當飲酒時,墨西哥人總先在手背上倒些海鹽末來享用。
1.唐胡里奧(DonJulio):唐·胡里奧龍舌蘭酒以創始人JulioGonzalezEstrada先生命名。他徹底革新了墨西哥龍舌蘭酒的釀制工藝,使唐·胡里奧龍舌蘭酒成為了墨西哥龍舌蘭酒鑒賞家們的首選品牌。
-水井坊:
水井酒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408年,直至1998年才得以被考古發現。酒坊遺址歷經元明清三代,以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留存完整而被譽為「中國白酒第一坊」。其盛世傳奇,完整保留了中國源遠流長的白酒釀造技藝,成為備受尊崇的國寶級文化遺產。
水井坊傳承六百年釀酒智慧,旨在呈現至臻至醇的尚品白酒。幾百年來,歷代釀酒大師更秉承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改良工藝,精心醇釀,得以成就一系列致雅奢華的白酒珍品。
水井酒坊源自公元1408年。當時一位王姓釀酒大師為釀造傳世尚品,苦研而得一酒質與酒味超凡脫俗的白酒秘方。為了尋求最適合釀制此上等佳釀所必需的穀物與水源,他走遍神州大地,最終來到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成都。此地四季溫度適宜,雨量充沛,物產豐富,四周又有名山環繞,水源清澈甘洌。於是王大師在成都老東門大橋外兩河交匯之處鑿井開坊,創建了自己的釀酒作坊—水井酒坊。
帝亞吉歐一直致力於將中國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帶入更多的國際市場。目前水井坊已經進駐40多個國際機場免稅店,2條國際航線,以及7個海外當地付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