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餾時先出來的是什麼
❶ 蒸餾碘時先出來的是ccl4還是碘
碘: 熔點113.5℃,沸點184.35℃。
四氯化碳: 熔點-22.8℃,沸點76~77℃。
所以是 四氯化碳...
❷ 高中化學蒸餾實驗里為什麼要棄去最先蒸餾出的液體
因為最先出來的液體不純
裡面含有其他雜質
是不需要的餾分
而最後等蒸餾溫度穩定之後的內容是純凈物
是我們需要的餾分
❸ 蒸餾實驗開始時,應先開什麼,後什麼,結束時呢
1、蒸餾前的檢驗。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自來水,滴加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
2、裝配冷凝裝置。檢查氣密性。
3、蒸餾。在燒瓶中加入約1/2體積的自來水,再加幾粒沸石(或碎瓷片),重新連接好裝置。加熱,錐形瓶中收集到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4、蒸餾後的檢驗。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蒸餾出的液體,滴加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
搜到的。
❹ 蒸餾時的冷凝管是干什麼用的啊 為啥下進上出 進的是什麼出的是什麼
使蒸餾出來的氣體冷卻,變為液體
冷凝水從下口進上口出是為了使冷水與熱水專蒸氣的接觸面積屬大,接觸時間長。如果冷凝水是從上口進的話,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順著管壁一下子就流出去了,跟水蒸氣幾乎沒有熱交換;而從下口進的話,冷凝水是慢慢充滿冷凝管的,這樣冷水可以在冷凝管內停留最長的時間,同時冷水和熱氣的熱交換主要是通過冷凝管壁進行,冷凝管中充滿了水,熱交換效率也比較高。
進的出的都是水,
❺ 為什麼蒸餾時要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
蒸餾時要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的原因:
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回,溫答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
蒸餾是慢慢升溫的過程,而產品的沸點是一個固定的值,在到達那個固定值前可能有雜質隨溫度升高被蒸出去了,那一部分要棄去。
蒸餾設備中含有許多雜質,剛出來的水起到了清洗作用.
蒸餾水的制備方法:
搭設裝置。
加熱水蒸汽發生器,同時添加葯品於三口瓶中。
T形夾冒蒸汽後關閉T形夾,同時打開水源,放冷凝水。
三口瓶中澄清後,蒸餾結束,打開T形夾,關閉熱源,關閉冷凝水水源。
❻ 蒸餾時為什麼冷凝水要從下口進上口出
冷凝水從下部口引入上口,以使冷水和熱水蒸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大,並且接觸時間長。 如果冷凝水從上口供給,則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流出,幾乎沒有與水蒸氣的熱交換。
從下部埠進入時,冷凝水緩慢充滿冷凝管。 因此,冷水可以在冷凝管中停留最長時間,冷水與熱氣之間的熱交換主要通過冷凝管壁進行,冷凝管充滿水, 換熱效率比較高。
(6)蒸餾時先出來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蒸餾操作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控制好加熱溫度。如果採用加熱浴,加熱浴的溫度應當比
蒸餾液體的沸點高出若干度,否則難以將被蒸餾物蒸餾出來。加熱浴溫度比蒸餾液體沸點高出的越多,蒸餾速度越快。但是,加熱浴的溫度也不能過高。
否則會導致蒸餾瓶和冷凝器
上部的蒸氣壓超過大氣壓,有可能產生事故,特別是在蒸餾
低沸點物質時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熱浴的溫度不能比蒸
餾物質的沸點高出 30 ℃。整個蒸餾過程要隨時添加浴液,以
保持浴液液面超過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蒸餾高沸點物質時,由於易被冷凝,往往蒸氣未到達蒸餾
燒瓶的側管處即已經被冷凝而滴回蒸餾瓶中。因此,應選用
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
3、 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
蒸氣壓,以決定何時(即在什麼溫度時)收集餾分。
4、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沸點在 40-150℃的液體可采
用 150℃以上的液體,或沸點雖在 150℃以下,對熱不穩常
壓的簡單蒸餾。對於沸點在定、易熱分解的液體,可以採用
減壓蒸餾和水蒸汽蒸餾。
❼ 水蒸氣蒸餾時如何預先判斷在混合溶液中蒸餾出來的物質與沒有被蒸出來的物質各是什麼
根據各個物質的沸點就可以知道
❽ 在原油冶煉過程中最先蒸餾出來的是什麼
各裝置生產的油品一般還不能直接作為商品,為滿足商品要求,除需進行調合、添加添加劑外,往往還需要進一步精製,除去雜質,改善性能以滿足實際要求。常見的雜質有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混在油中的蠟和膠質等不理想成分。它們可使油品有臭味,色澤深,腐蝕機械設備,不易保存。除去雜質常用的方法有酸鹼精製、脫臭、加氫、溶劑精製、白土精製、脫蠟等。酸精製是用硫酸處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膠質。鹼精製是用燒鹼水溶液處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並可除去酸精製時殘留的 硫酸。酸精製與鹼精製常聯合應用,故稱酸鹼精製。脫臭是針對含硫高的 原油製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產生惡臭。硫醇含量高時會引起油品生膠質,不易保存。可採用催化劑存在下,先用鹼液處理,再用空氣氧化。加氫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300~425℃, 1.5兆帕壓力下加氫,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屬雜質,改進油品的 儲存性能和腐蝕性、燃燒性,可用於各種油品。脫蠟主要用於精製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蠟,在低溫下形成蠟的結晶,影響流動性能,並易於堵塞管道。脫蠟對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脫蠟可用分子篩吸附。潤滑油的精製常採用溶劑精製脫除不理想成分, 以改善組成和顏色。有時需要脫蠟。白土精製一般放在精製工序的 最後, 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組成)吸附有害的物質。
酸精製
是用硫酸處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膠質。
鹼精製
是用燒鹼水溶液處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並可除去酸精製時殘留的硫酸。酸精製與鹼精製常聯合應用, 故稱酸鹼精製。
脫臭
是針對含硫高的原油製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產生惡臭,硫醇含量高時會引起油品生膠質,不易保存。可採用催化劑存在下,先用鹼液處理,再用空氣氧化。
加氫
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300~425℃,1.5兆帕壓力下加氫,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屬雜質,改進油品的 儲存性能和腐蝕性、燃燒性,可用於各種油品。
脫蠟
主要用於精製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蠟,在低溫下形成蠟的結晶,影響流動性能,並易於堵塞管道。脫 蠟對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脫蠟可用分子篩吸附。潤滑油的 精製常採用溶劑精製脫除不理想成分,以改善組成和顏色。有時需要脫蠟。
白土精製
一般放在精製工序的最後,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組成)吸附有害的物質。
潤滑油
原料主要來自原油的蒸餾,潤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安定性和潤滑性。生產潤滑油的基本過程實質上是除去原料油中的不理想組分,主要是膠質、瀝青質和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蠟、多環芳香烴,這些組分主要影響粘度、安定性、色澤。方法有溶劑精製、脫蠟和脫瀝青、加氫和白土精製。
溶劑精製
是利用溶劑對不同組分的溶解度不同達到精製的目的,為絕大多數的潤滑油生產過程所採用。常用溶劑有糠醛和苯酚。生產過程與重整裝置的芳香烴抽提相似。
溶劑脫蠟
是除去潤滑油原料中易在低溫下產生結晶的組分,主要指石蠟,脫蠟採用冷結晶法,為克服低溫下粘度過大,石蠟結晶太小不便過濾,常加入對蠟無溶解作用的混合溶劑,如甲苯- 甲基乙基酮,故脫蠟常稱為酮苯脫蠟。
❾ 苯和碘蒸餾是哪個先出來
苯先出來,苯的沸點只有80.1℃,碘的三相點為110.4℃。80.1℃時碘不會變成氣態。
❿ 蒸餾原理是什麼
液體的沸點,是指它的飽和蒸氣壓等於外界壓力時的溫度,因此液體的沸點是隨外界壓力的變化而變化的,如果藉助於真空泵降低系統內壓力,就可以降低液體的沸點,這便是減壓蒸餾操作的理論依據。
減壓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有機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特別適用於那些在常壓蒸餾時未達沸點即已受熱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質
原理
液體的沸騰溫度指的是液體的蒸氣壓與外壓相等時的溫度。外壓降低時,其沸騰溫度隨之降低。
在蒸餾操作中,一些有機物加熱到其正常沸點附近時,會由於溫度過高而發生氧化、分解或聚合等反應,使其無法在常壓下蒸餾。若將蒸餾裝置連接在一套減壓系統上,在蒸餾開始前先使整個系統壓力降低到只有常壓的十幾分之一至幾十分之一,那麼這類有機物就可以在較其正常沸點低得多的溫度下進行蒸餾。
有機物的沸騰溫度與壓力的關系可以近似地由圖表示。
想像此圖中有三條線:線a表示減壓下有機物的沸騰溫度(左邊),線b表示有機物的正常沸點(中間),線c表示系統的壓力(右邊)。
在已知一化合物的正常沸點和蒸餾系統的壓力時,連接線b上的相應點b(正常沸點)和線c上的相應點p(系統壓力)的直線與左邊的線a相交,交點a指出系統壓力下此有機物的沸騰溫度。
反過來,若希望在一安全溫度下蒸餾一有機物,根據此溫度及該有機物的正常沸點,也可以連一條直線交於右邊的線c上,交點指出此操作必須達到的系統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