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反颠覆反渗透前沿尖兵
❶ 反分劣反渗透作文300字尽快
一曲优美动听的《新疆好》,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团结月”凝铸兄弟情
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在历代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
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从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天山南北广泛开展起来。
每年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的农村牧区、工厂矿山就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
20年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的活动,自治区党委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使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无处藏身。民族团结教育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密切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普遍尊重。同时,一大批德才兼备、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干部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目前,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干部总数的51.8%。随着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的第20个年头,各地不仅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报告会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而且举办了一系列的电影周、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自治区各家新闻媒体通过对20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回顾和评论进行宣传,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树立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区营造出一种人人讲团结、个个争先进的氛围,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新疆各族百姓的心中。热爱民族团结的无数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地贯彻民族团结的精神,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付出。
团结稳定促社会发展
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新疆的发展。20多年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000多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占60%以上。这一时期,新疆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以农业为基储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一批大型骨干项目的完成和生产能力的实现,使新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大大加强。
棉花和石油是新疆两大优势资源,在中央政府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这两项资源已经变成新疆的支柱产业。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三分之一,这几年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帮助各族群众掌握生产技术,使得棉花连年高产,棉农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两大油气田不断探明新的储量,新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也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巨大实惠。伴随石油开发进行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南疆人民的出行不便和照明问题,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世居高原和沙漠边缘,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解决这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始终是自治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去年,新疆30个贫困县市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138元,比“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前增加了570多元,农牧区的贫困发生率从1994年的20%下降到目前的4.4%左右,贫困地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新疆对内对外的经贸合作,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无论是首府乌鲁木齐,还是南疆重镇喀什或西部边城伊宁,到处都是一派和睦安宁的景象,吸引着国内外的投资者。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在新疆这片祖国西部的热土上,各族人民正团结一心,共同营造着团结、稳定、繁荣的美好家园!
❷ 反渗透思想汇报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434b30100bana.html
贴不上来,你去拨棵里看吧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决不能丝毫松懈。要把各族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切实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开展国情、区情、市情教育,真正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全体青少年学生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自觉抵制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动,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无条件地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无神论教育,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
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团结、稳定的伊宁市,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❸ 间谍罪怎么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间谍罪是行为犯,并不以实际上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只要实施了间谍行为,即构成本罪。
犯本条所规定之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是指虽然参加间谍组织,但未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但所实施的间谍行为,确属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等。
根据本法第56条和第11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所谓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是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进行破坏活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致使我方遭受特别严重损失的等。
(3)争做反颠覆反渗透前沿尖兵扩展阅读
案例: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院长刘华28日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2017年江苏检方依法查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开展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反邪教斗争和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专项行动,起诉危害国家安全、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案件146件255人。其中,苏州市检察院起诉了马亮亮、梁鑫向境外组织提供军事情报的重大间谍案。
据了解,2016年7月,被告人马亮亮、梁鑫在河北保定打工期间,被台湾间谍吴荣同勾连策反。两人在明知对方为间谍的情况下,通过QQ邮箱、网易邮箱接受指令,利用曾在武警北京总队服役的便利条件,搜集并向吴荣同报送武警部队训练、部队和军工企业内部部署以及军工企业装备测试等相关情资,对大陆军事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2017年5月,苏州市检察院对马亮亮、梁鑫以涉嫌间谍罪依法提起公诉,该案目前正在法院审理中。间谍罪在大陆属于严重犯罪,根据刑法规定,一旦被认定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罪,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❹ 冷战 是什么意思
所谓"冷战",就是指战后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战后美苏冷战局面来源于战争结束时的形式,触发点是战后西方对东欧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影响都是举世无双的。美国还控制着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泛美同盟等国际组织。雄厚的实力使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大大膨胀,认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美国世纪已经到来,声称决心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这对于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障碍。对此,美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杜鲁门上台后,加紧推行称霸全球的计划,他摈弃了罗斯福大国合作的和平缓进战略,利用其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企图把介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为了遏制苏联,美国统治集团有意识地制造了苏联利用共产主义进行扩张的舆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去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凯南断言,苏联无视"理智的逻辑",却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并且表明准备随时动用的话,那么用不着真的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甚至迫使苏联退却。不久,凯南在长电报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分析苏联主权以及美国应采取的政策的文章,并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发表。这篇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凯南8000字电报中的观点,指出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是对手,而不是伙伴",必须"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最终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这样,凯南为杜鲁门政府提供了一整套所谓"遏制"苏联的战略,这套战略很快就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指导方针。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攻击苏联奉行扩张政策,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他危言耸听地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呼吁英美结成联盟,是双方的军事力量、道义力量和其他物质力量联合起来,有效地遏制铁幕后面苏联的扩张。丘吉尔的演说是美国准备发动对苏冷战的信号。与此同时,美国内部也加紧研究对付苏联的长远方案。1946年9月24日,杜鲁门的白宫主力克里福德提出了长达50页的《美国对苏联关系》的报告。这时美国政府内部全面分析美苏关系,确定对苏方针的重要文件。报告提出的对苏方针的着眼点,实际上是在反对苏联扩张的旗号下控制处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
经过一年多的思想和舆论准备,杜鲁门政府认为公开发动对苏冷战的实际已成熟。1947年2月,英国因经济困难和镇压希腊革命的失败,决定3月底从希腊撤军,停止向希腊、土耳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强调这两个国家军事上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美国利用这个机会大力渲染希、土危机的严重性,乘机抛出了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纲领。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声称希、土危机表明"自由世界"受到"极权主义"扩展的威胁,美国的安全也受到危害,要求国会授权向希、土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派文职和军职人员前往希、土参与"重建"。这一咨文在国内外引起巨大震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处于顶峰时期的美国遏制苏联、独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他把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战略作为基本国策公诸于众。这时美国公开推行对苏冷战的重要步骤,它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和集体安全,从而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盟友变成了敌人。它是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此后,美苏之间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和较量进一步发展,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❺ 纵观历史“统一战线”的作用是什么
纵观历史,一共出现了五次统一战线。分别是:
一、国共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时期)。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
作用: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包括两个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的联盟。
作用: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作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
作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五、“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作用:1982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❻ 党风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一、内容的阶级性
所谓党风,就是党的作风的简称。它是指一个政党的风格和风貌,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生活上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一贯的态度和行动。党风的实质是党的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它具体地体现了一个政党的思想方法、政治立场、组织原则、工作态度、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是党的性质、宗旨、世界观等本质问题的综合反映。不同阶级的政党,由于代表的阶级利益的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世界观。而任何政党和党员的行为、态度和精神风貌都要受世界观的指导,所以不同阶级的政党和党员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在内容上都具有不同的性质。也就是说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认识和掌握党风内容阶级性的特点,可以使我们在党风建设中,深刻地理解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阶级根源和历史根源。党内腐败现象实质上是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随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刺激了一些人的投机心理和利己主义,某些党员、干部根本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和金钱的诱惑下,不择手段地追逐个人的物质利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倒买倒卖,这些腐败现象严重地玷污了我们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削弱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妨碍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落实。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党就有腐化变质的危险。因此在党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必须自觉地把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作为最根本的措施。改造世界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教育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特别是要增强阶级观念和反颠覆、反渗透、反演变的能力,努力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影响的广泛性
既然党风是党的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是体现一个党的精神风貌、思想作风的,它必然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言论行动中反映出来,必然在我们党所领导的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既然党风不是个别党员的态度和行为而是多数党员的态度和行为,因此,认识和掌握党风影响广泛性的特点,可以使我们增强对党建设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党风建设必须全党动手、综合治理的思想。由于党风的广泛存在与方方面面的工作生活等密切联系,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党风建设不仅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以三大作风为主体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而且至今仍然指导和影响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正确的。因此绝大多数党员的思想作风是好的。这是我们党党风的主流。但是,随着地位环境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进行,党内逐渐滋长起来的不正之风也是比较严重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与个人的私利和小团体的利益紧密相联,给清理纠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当前必须采取坚决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搞好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的党风和廉政建设。
三、行为的有意识性
党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所为党风是属于实践的范畴。而这种实践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社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和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论和行动。因此党员在各方面的行为和态度,在实践的选择上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革命先烈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按照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风格和风貌,有意识地培育、形成和发扬光大的。而党内的一切不正之风,归根结底,也是由于行为人在思想上撤除了共产主义的防线,或者受封建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等消极影响,个人主义膨胀而有意识地造成和蔓延的。遏制住一种错误的行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解决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形态则是比较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坚决贯彻党风建设的方针中,一方面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规党法,抓好案件查处工作,以此来约束党员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员思想意识和修养,努力做好转变人们思想观念,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工作,这是党风建设十分重要的任务。
四、存在的持续性
从党风的内涵看,党风不是指偶然、暂时发生的态度和行为,而是指经常、持续发生的态度和行为。一种党风一旦形成以后,就会比较持久地存在,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扭转或消除的。我们党独具特色的一整套优良传统作风的形成,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长期起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的党的宝贵财富。即使在十年浩劫中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然发挥着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积极作用。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党的努力,党风建设得到很大加强,但是也由于一些不正之风的顽固性、反复性,要消除这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需要经过艰苦的长期的努力,特别是根据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市场经济是长期的任务,在改革开放中,努力防止和缩小其负效应,限制其消极影响也是长期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开放、搞活的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就得干多久。”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持之以恒地搞好党风建设的工作。
五、作用的两重性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党风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具有上层建筑的特性。党风最终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基础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好的党风能够更好地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提高党的威信,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放松了党风建设,使党风坏下去,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就可能腐化变质,社会主义事业就可能被葬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种危险性,特别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党的地位,由于权力本身具有二重性,如果我们党的干部不能正确地运用权力,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就会助长消极腐败现象的发展,严重脱离群众,使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切实贯彻执行,党的“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就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党风建设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不是软任务,而是一项事关全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抓紧抓好的长远的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充分认识党风自身的特点,是深刻理解党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自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认真贯彻执行“一要坚持,二要持久”的方针,加强党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采取有效对策的前提条件。
❼ 反分裂反渗透征文1000字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认识,增强免疫力。反分裂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形势,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当前我们面临着与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激烈斗争。我们每一位公民,特别是我们做为共产党员,做为对学生作思想工作的教师,都应从国际、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自觉地、主动地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反分裂斗争的重任。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十五”计划、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需求,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将党的基本理论学深,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
通过学习,深化了我对反分裂斗争的认识,提高了政治水平。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反分裂斗争的现实,始终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强新优势,赢得新发展。
❽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
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
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美苏冷战的特点: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8)争做反颠覆反渗透前沿尖兵扩展阅读:
1、苏美冷战开始的标志: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开始。
2、苏美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3、新冷战: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2007年4月27日强烈谴责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指责这一举动完全针对俄方。
他还以“冷战”时期的教训警告说,这可能将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专家说,随着美俄在导弹部署问题上矛盾升级,世界可能已站到“新冷战时代”边缘。
❾ 渗透与反渗透的特种作战
特种作战是指由特种部队或临时赋予特殊任务的部队担负的、为达成特定目的的作战。
1.包括袭击首脑机关、重要军事设施和其他要害目标以及为解救人质等进行的特种作战。现代特种部队近二十多年发展迅速,综观世界局部战争和应付突发性事件中的特种作战,现代特种作战战术之一就是秘密渗透 突然袭击.
采取各种隐蔽机动的方式,进入敌后方或纵深预定的袭击目标附近,迅即制敌于被动。这是特种部队实施敌后作战惯用的战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敌重要目标隐蔽突然的袭击,直接达成战略、战役特定目的或为战略、战役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小型、高效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特种部队,为特种部队实施秘密渗透、突然袭击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撑,这种战术将更广泛地被特种部队所运用。据军事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信息战场上:携带并使用纳米武器实施秘密渗透、突然袭击,将成为特种部队运用这一战术的发展方向。
2.特种作战的主要样式有特种渗透、特种破袭、特种侦察、特种心理战、特种搜索营救和反恐作战等。特种渗透是指担负特种作战任务的分队,多方向多方式进至预定作战地区(点)的行动。特种渗透行动与通常的部队(分队)一般意义上的向敌方纵深机动具有明显的不同:一是兵力规模、机动距离不同,特种渗透的兵力规模小,距离远;二是渗透目的不同,正规部队(分队)的纵深机动一般强调机动求势,而特种渗透的目的灵活多样,具体是为确保隐蔽、按时到位,保证而后的作战行动掌握主动。
特种破袭作战就是利用特种部队各种超常能力(渗透力、侦察能力、独立攻击能力、恶劣复杂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等),秘密渗透到敌纵深或后方,对常规部队难以发现和打击而又具有战略、战役价值的重要目标,采取直接攻击、强袭、奇袭等战术手段或采用逻辑软件、电子武器等技术手段,破坏、摧毁敌特定目标的作战行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局部的破袭行动,直接达成战略、战役为战略、战役行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