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保留因子
1. 急!急!急!求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近几年分子和细胞的考研真题,采纳必高分回报
2013年考研辅导报考指南考研大纲解读招生政策解答考研分数线考研数学
C 核苷酸排列 D 上述所有原因总和
2.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____。 (D) A 乙酰化 B 糖基化 C 磷酸化 D 上述各种修饰 3.内含子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D) A 作为Ribozyme B 作为基因调节区域 C.作为复制起始区 D 作为反义核酸
4.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的作用是____。 (B) A 指导RNA剪切 B 引导分泌蛋白质跨膜 C 指引核糖体大小亚基结合 D 指导转录终止
5.大肠杆菌中哪种酶是承担基因组DNA复制的聚合酶 (C) A Pol I; B Pol II; C Pol III D Klenow 酶 6.E. Coli 的修复内切酶能识别___? (D) A 由紫外光引发的胸腺嘧啶二聚体 B 光修复酶
C未甲基化的GATC
D 变形的DNA双螺旋结构
7。选用下列哪个诱变剂较易引起移码突变? (B) A 硫酸二甲酯 B 吖啶橙 C 亚硝酸 D 羟胺
8.λ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和cro蛋白均通过哪种结构与DNA结合? (C) A Cys-His锌指 B Cis-Cys锌指
C α-螺旋-转角α-螺旋-转角 D Leu拉链
9.在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调度重复序列,可达几百个对几百万人拷贝,期中一些重复几百次的基因如:(C) A 组蛋白基因 B珠蛋白基因 C rRNA基因 D 细胞色素C基因 10.人类的β簇珠蛋白基因分布在50kb范围的DNA上,是按照___次序排列的。 (A)
A 5'-ε-γG-γA-δ-β-3' B 5'-γG-ε-γA-δ-β-3' C 5' -ε-γA-γG-δ-β-3' D 5' -β-δ-γA-γG -ε -3' 11.插入序列(IS)编码____。 (A) A 转座酶 B 逆转录酶
C DNA聚合酶 D 核糖核酸酶
12.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后通过___而进入溶源状态。 (B) A 同源重组 B 位点特异性重组 C 转座作用 D 异常重组
13.Holliday 中间体在____过程中产生 (A) A 同源重组 B 转座
C 逆转录 D λ噬菌体DNA整合
14.下列哪个操纵元中没有衰减子序列? (B) A trp操纵元 B lac操纵元 C his操纵元 D thr操纵元
四、问答题: (6题,每题8分,共48分)
1. 简述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结构。
2.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3. 简述真核细胞内核小体与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结构。
4. 简述酵母转录激活因子GCN4是通过哪一种结构模式(pattern)*与DNA相互结合进行调节作用的。 *应为Motif
5. 阐述酵母Tyr1成分的结构及其转座机理。 6. 阐述同源重组的机理。
作者:杨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200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B]"标准答案"
考 试 科 目 :生物化学(B)
报 考 单 位 :中科字上海生命科学院 报 考 方 向 :神经生物学
1. 以上各项除试卷密呈外必须填写清楚。 2. 答题必须一律写在试卷上,并写清题号。 3. 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4. 试题随试卷交回。
5. 草稿纸另发,考试结束后统一收回。
6. 阅卷时由招生单位按虚线右半页裁下,另编试卷密号。
一、是非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是"写"+",答"非"写"-",写在题后的()中。
1.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是必需的,但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 (+) 2.能被某种振奋分子识别,并与其特异和共价结合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称为配基。 (-)
3.当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混合物流经凝胶柱层析时,小分子物质因体积小最先被洗脱出来。 (-)
4.酶的最适pH与酶的等电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相关性,两个数值通常比较接近或相同。 (-)
5.对于一个酶而言,其过渡态的底物类似物与底物的物相比较,是更有效的竞争性抑制剂。 (+) 6.Km值是酶的牲常数之一,与酶浓度、pH值、离子强度等条件或因素无关。 (-) 7.磷脂酶A水解脂生成磷脂酸。 (-)
8.NAD+不能由细胞浆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柆体内,而NADH能在通过线粒体内膜后被氧化。 (-)
9.寡霉素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抑制剂。 (+)
10.核苷磷酸化酶催化腺苷的磷酸化,生成腺嘌呤和核糖-5-磷酸。 (-) 12.肿瘤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为RNAàDNAàRNA。 (+) 13.肾上腺素能与细胞膜上专一受体结合,这种激素-受体复合物能直接活化环化酶,使细胞cAMP浓度增加,引起级联反应。 (-)
14.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对线体膜上的磷脂有抗自由的作用。 (+) 15.吡哆醛、吡哆胺和吡哆醇的磷酸酯都可以作为转氨的辅酶。 (+)
二、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选择答案的号码填入()中。 1.为稳定胶原三股螺旋结构,三联体的每三个氨基酸的位置必须是: (③) ①丙氨酸;②谷氨酸;③甘氨酸
2.分离含胡二硫键的肽段可以用 (②)
① SDS-PAGE电泳;②对角线电泳;③琼脂糖电泳 3.引起疯牛病(牛海绵脑病)的病原体是: (③) ①一种DNA;②一种RNA;③一种蛋白质;④一种多糖
4.胰岛素等激素的受体以及上成或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都是一种: (①) ①激酶;②脱氢酶;③转氨酶
5.在酶的可逆抑制剂中,不影响酶的二级常数(Kcat/Km)的是: (③) ①竞争性抑制剂;②非竞争性抑制剂;③反竞争性抑制剂;④都不是
6.所谓"多酶体系"是指一个代谢过程中几个酶殗了一个反应链体系,多酶体系中的酶通常具有以下性质。 (③)
① 只是在功能上相互有联系,在结构上互不相关,不存在相互作用; ② 不仅在功能上相互有联系,在结构上也有相互联系,形成复合体; ③ 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
7.所谓"代谢物"指的是下面哪一条? (④) ① 特指代谢反应中的反应物; ② 特指代谢反应中的产物; ③ 特指代谢反应中的中间物;
④ 所有代谢反应中的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都称为代谢物。
8.有的酶存在多种同工酶形式,这些同工酶所催化的反应: (①) ① 并不完全相同;
② 完全相同,而且反应的平衡常数也相同;
③ 完全相同,但由于每种同工酶活性不同,反应平衡常数可以不相同。 9.脂肪肝是一种代谢疾病,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②) ① 肝脏脂肪水解代谢障碍;
② 肝脏蛋白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排出; ③ 肝脏细胞摄取过多游离脂肪酸; ④ 肝脏细胞膜脂肪酸载体异常
10.线粒体ATP/ADP交换载体在细胞内的作用是: (①) ① 需能传送; ② 促进传送;
③ ATP、ADP的通道; ④ ATP水解酶
11.辅酶Q是线粒体内膜: (④) ① NADH脱氢酶的辅酶; ②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③ 二羧酸载体; ④ 呼吸链的氢载体
12.线粒体蛋白的跨膜传送是一种: (②) ① 类似细胞膜的吞噬作用; ② 蛋白质解折叠后传送;
③ 通过对各个蛋白质专一的载体传送; ④ 膜内外同类蛋白质交换
13.Poly d(A-T)的Tm值较poly d(G-C)为: (②) ① 高;②低;③相同
14.反密码子为IGC,可识别密码子: (①) ① GCA;;②GCG;;③ACG
15.RNA形成二级结构的碱基对,除了A-U和G-C外,还有: (③) ① A-C;②A-G;③G-U
16.RNA用强碱水解,产生: (②) ① 2'-和5'-核苷酸混合物; ② 2'-和3'-核苷酸混合物; ③ 3'-和5'-核苷酸混合物; 17.能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调节基因表达的激素是: (③)
① 甲状腺素 ② 肾上腺素; ③ 溏皮质激素; ④ 前列腺素
18.原核生物基因转终止子在终止点前均有: (①) ① 回文结构; ② 多聚A序列; ③ TATA序列; ④ 多聚T序列
19.能专门水解DNA-RNA杂交分子中RNA的酶是 (②) ① DNA聚合酶I: ② 逆转录酶; ③ Rnase A;
④ 核酸外切酶III
20.真核生物中,存在于核仁中的RNA聚合酶是: (①) ① RNA聚合酶I;②RNA聚合酶II;③RNA聚合酶III
二、填空题:9题,每空格答对1分,共15分。(可在书上查到答案) 1. 已知三种超二级结构的基本组合形式___,___,___。 2. Western印迹法的原理是用___鉴定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3. 酶容易失活,如何保存酶制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常酶制品的保存方法有___和___等。
4. 红细胞膜带3蛋白是一种___。
5. 肝素是一种____,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____。
6. 细胞核内除了DNA外,还发现至少有二类小分子RNA,它们是核小分子RNA和____。
7. 核酸变性时,紫上吸收值增高,叫___效应。 8. 限制性内切酶特异识别和切割DNA分子中的回文结构,形成末端有粘性末端和___末端。
9. 内质网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粗糙内质网,为________的场所;另
一种为光滑型内质网,与____和____合成有关。 三、问答题: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 根据氨基酸通式的R基团极性性质,20种常见的氨基酸可分成哪四类? 2. 简述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过程
3. 葡萄糖酵解过程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催化这一步反应有两种酶,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Km值远低于平时细胞内葡萄糖浓度,而葡萄糖激酶的Km值比较接近平时细胞内葡萄糖浓度。此外,己糖激酶受6-磷酸葡萄糖强烈抑制,而葡萄糖激酶不受6-磷酸葡萄糖的抑制。上述描述,请你说明两种酶在调节上的特点是什么? 4. 请解释什么是酶的活力和酶的比活力,并说出活力的比活力两个指标在酶的纯化过程中分别可以反映什么?
5. 写出葡萄糖酵解生成丙酮酸过程中的步骤(写出九步即可)。(A卷此题不同,大概是讲为什么会得脂肪肝的原理)
6. 写出氧化磷酸化的五个作用部位不同的抑制剂,并写出各处的抑制部位。 7. 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一段poly(A),5'-末端有一个"帽子","帽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8. 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是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物,试举出二个反应合例子。
9. 试列出tRNA分子上与多肽合成有关的位点。
10。真核生物转录前水平的基因调节主要有哪些方式。
纯手打 跪求采纳
2. 关于液相色谱流动相的基础问题
一、液相色谱流动相的性质要求
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选好填料(固定相)后,强溶剂使溶质在填料表面的吸附减少,相应的容量因子k降低;而较弱的溶剂使溶质在填料表面吸附增加,相应的容量因子k升高。因此,k值是流动相组成的函数。塔板数N一般与流动相的粘度成反比。所以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要低(应<2cp)。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
二、液相色谱流动相的pH值
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值越大,当pH值远远小于弱酸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分析弱酸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1%醋酸溶液;分析弱碱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碱,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30mmol/L三乙胺溶液。
注:流动相中加入有机胺可以减弱碱性溶质与残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减轻或消除峰拖尾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胺(如三乙胺)又称为减尾剂或除尾剂。
三、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
在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溶剂的洗脱能力直接与它的极性相关。在正相色谱中,溶剂的强度随极性的增强而增加;BR>正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采用烷烃加适量极性调整剂。
反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以水作基础溶剂,再加入一定量的能与水互溶的极性调整剂,如甲醇、乙腈、四氢呋喃等。极性调整剂的性质及其所占比例对溶质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甲醇-水系统已能满足多数样品的分离要求,且流动相粘度小、价格低,是反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但Snyder则推荐采用乙腈-水系统做初始实验,因为与甲醇相比,乙腈的溶剂强度较高且粘度较小,并可满足在紫外205nm处检测的要求,因此,综合来看,乙腈-水系统要优于甲醇-水系统,但价格较贵。
在分离含极性差别较大的多组分样品时,为了使各组分均有合适的k值并分离良好,也需采用梯度洗脱技术。
四、液相色谱流动相的滤过
所有溶剂使用前都必须经0.45μm(或0.22μm)滤过,以除去杂质微粒,色谱纯试剂也不例外(除非在标签上标明"已滤过")。
用滤膜过滤时,特别要注意分清有机相(脂溶性)滤膜和水相(水溶性)滤膜。有机相滤膜一般用于过滤有机溶剂,过滤水溶液时流速低或滤不动。水相滤膜只能用于过滤水溶液,严禁用于有机溶剂,否则滤膜会被溶解!溶有滤膜的溶剂不得用于HPLC。对于混合流动相,可在混合前分别滤过,如需混合后滤过,首选有机相滤膜。现在已有混合型滤膜出售。
五、液相色谱流动相的脱气
所用流动相必须预先脱气,否则容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影响泵的工作。气泡还会影响柱的分离效率,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基线稳定性,甚至使无法检测。此外,溶解在流动相中的氧还可能与样品、流动相甚至固定相(如烷基胺)反应。溶解气体还会引起溶剂pH的变化,对分离或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溶解氧能与某些溶剂(如甲醇、四氢呋喃)形成有紫外吸收的络合物,此络合物会提高背景吸收(特别是在260nm以下),并导致检测灵敏度的轻微降低,但更重要的是,会在梯度淋洗时造成基线漂移。在荧光检测中,溶解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淬灭现象,特别是对芳香烃、脂肪醛、酮等。在某些情况下,荧光响应可降低达95%。在电化学检测中(特别是还原电化学法),氧的影响更大。
除去流动相中的溶解氧将大大提高UV检测器的性能,也将改善在一些荧光检测应用中的灵敏度。超声脱气比较好,10-20分钟的超声处理对许多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混合液的脱气是足够了,此法不影响溶剂组成。超声时应注意避免溶剂瓶与超声槽底部或壁接触,以免玻璃瓶破裂,容器内液面不要高出水面太多。
六、液相色谱流动相的贮存
流动相一般贮存于玻璃、聚四氟乙烯或不锈钢容器内,不能贮存在塑料容器中。因许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酸等可浸出塑料表面的增塑剂,导致溶剂受污染。这种被污染的溶剂如用于HPLC系统,可能造成柱效降低。贮存容器一定要盖严,防止溶剂挥发引起组成变化,也防止氧和二氧化碳溶入流动相。
磷酸盐、乙酸盐缓冲液很易长霉,应尽量新鲜配制使用。如确需贮存,可在冰箱内冷藏,并在短期内使用完毕。
3. 气相色谱分析某试样组分,得如下数据:死时间为1.5min,保留时间为6.5min,固定液体积为2.5ml,
1、a、容量因子:又称分配比、容量比、分配容量。它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用k’表示。k’的定义是某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量(重量、体积或克分子)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Vr、Vm分别表示组分的保留体积与死体积。
(调整保留体积=5.2-1.2=4.0ml)
4. 高校液相色谱分离原理是什么
简单地回答一下,你知道用粉笔吸墨水的原理吗?粉笔相当于色谱柱,墨水相当于被测物质,墨水可以被粉笔吸附,然后再用另外一种吸附性质较小的流动相来冲,利用墨水中不同成分被柱子吸附程度的不同,使吸附性质较小的成分被流动相较快冲走,而吸附性质较强的成分则在流动相的冲击下缓慢前行,利用这个原理将几种不同成分的物质进行分离。 答案补充 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小,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因此,只有尽可能减少进样量,使组分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
答案补充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值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值小的组分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因此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答案补充 在HPLC中,固定相确定后,K主要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k)--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量之比。因此容量因子也称质量分配系数。
容量因子的物理意义:表示一个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t'R)是不保留组分保留时间(t0)的几倍。k=0时,化合物全部存在于流动相中,在固定相中不保留,t'R=0;k越大,说明固定相对此组分的容量越大,出柱慢,保留时间越长。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不同点是:K取决于组分、流动相、固定相的性质及温度,而与体积Vs、Vm无关;k除了与性质及温度有关外,还与Vs、Vm有关。由于t'R、t0较Vs、Vm易于测定,所以容量因子比分配系数应用更广泛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还满意。
5. 生物题!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广,种类多,包括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血液、软骨和骨组织,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
它们都起源于胚胎性结缔组织——间充质。在它们的组成成分中除细胞外,还有大量非细胞物质(无定形基质和纤维)。
结缔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mesenchyme)。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稀薄的无定形基质构成。间充质细胞呈星状,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网,核大,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图3-1)。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在胚胎时期能分化成各种结缔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成体结缔组织内仍保留少量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图3-1 间充质本章讲述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proper),按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又称蜂窝组织(areolar tissue),其特点是细胞种类较多,纤维较少,排列稀疏。疏松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位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至细胞之间,起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
疏松结缔的组成如下:
(一)细胞
疏松结缔的细胞种类较多,其中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在炎症反应时也可游走到结缔组织内。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分布随疏松结缔组织存在的部位和功能状态而不同。
图3-2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模式图
1.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细胞扁平,多突起,呈星状,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较大,扁卵圆形,染色质疏松着色浅,核仁明显(图3-2)。在电镜下,胞质内富于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表明细胞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图3-3,3-4)。成纤维细胞既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也合成和分泌糖胺多糖和糖蛋白等基质成分。
成纤维细胞处于功能静止状态时,称为纤维细胞(fibrocyte)(图3-3)。细胞变小,呈长梭形,胞核小,着色深,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在一定条件下,如创伤修复,结缔再生时,纤维细胞又能再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同时,成纤维细胞也能分裂增生。
3-3成纤维细胞左和纤维细胞右超微结构模式成纤维细胞常通过基质糖蛋白的介导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在趋化因子(如淋巴因子、补体等)的吸引下,成纤维细胞能缓慢地向一定方向移动。
2.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体内广泛存在的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又称为组织细胞(histiocyte),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在炎症和异物等刺激下活化成游走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改变,通常有钝圆形突起,功能活跃者,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则。胞核较小,卵圆形或肾形,多为偏心位,着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小泡和微绒毛,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细胞膜附近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图3-5,3-6)。
巨噬细胞是由血液内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此时,细胞变大,线粒体及溶酶体增多,粘附和吞噬能力增强。在不同组织器官内的巨噬细胞存活时间不同,一般为2个月或更长。
巨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它具有趋化性定向运动、吞噬和清除异物及衰老伤亡的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参与和调节人体免疫应答等功能。
(1)趋化性定向运动:巨噬细胞可沿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病变部位,这种特性称为趋化性(chemotaxis)。这类化学物质称为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如补体C5a、细菌的产物、炎症组织的变性蛋白等。
(2)吞噬作用: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包括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特异性吞噬作用。巨噬细胞经趋化性定向运动抵达病变部位时,即伸出伪足并粘附和包围细菌、异物、衰老伤亡的细胞等,进而摄入胞质内形成吞噬体或吞饮小泡。吞噬体、吞饮小泡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异物颗粒被溶酶体酶消化分解后,成为残余体。
在非特异性吞噬过程中,巨噬细胞直接识别和粘附被吞噬物,如碳粒、粉尘、衰老的细胞和某些细菌。巨噬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有的能与抗体结合(Fc受体);有的能与补体结合(C3受体);有的能与纤维粘连蛋白结合(纤维粘连蛋白受体),在特异性吞噬过程中,抗体,补体、纤维粘连蛋白作为识别因子先将细菌、病毒、异体细胞、受损伤的细胞等包裹起来,通过它们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被巨噬细胞识别和粘附,启动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并显著增强吞噬作用(图3-7)。这种免疫吞噬作用是巨噬细胞重要的功能特征。
(3)分泌作用 :巨噬细胞有活跃的分泌功能,能合成和分泌数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lysozyme)、干扰素(interferon)、补体(complement)等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还能分泌血管生成因子、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激活和调节有关细胞功能活动的多种物质。
(4)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巨噬细胞能捕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被巨噬细胞捕捉的抗原经加工处理后,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Ⅱ类基因产物结合,形成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贮存在巨噬细胞表面、并呈递给淋巴细胞,启动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其次,巨噬细胞本身也是免疫效应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能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此外,巨噬细胞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Ⅰ(interleukinⅠ,IL-Ⅰ)、干扰素等也参与调节免疫应答。
3.浆细胞 浆细胞(plasma cell)通常在疏松结缔组织内较少,而在病原菌或异性蛋白易于入侵的部位如消化道、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及慢性炎症部位较多。细胞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形,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成粗块状沿核膜内面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图3-2)。电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多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内(图3-8,3-9)。
浆细胞具有合成、贮存与分泌抗体(antibody)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反复刺激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特异性地中和、消除抗原。
4.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mast cell)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小而圆,多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颗粒易溶于水(图3-2)。电镜下,颗粒大小不一,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单位膜包裹,内部结构常呈多样性,在深染的基质内含螺状或网格状晶体,或含细粒状物质(图3-10)。肥大细胞分布很广,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肥大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肥大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介质,包括组胺(histamine)、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白三烯(leukotriene)和肝素(heparin)等。组胺、白三烯能使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微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到变态反应的部位,肝素则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等合成后贮存于颗粒内并能迅速释放。释放时颗粒合并,形成脱粒管道,开口于细胞表面;白三烯则不在颗粒内贮存,其释放较组胺等迟缓(图3-11)。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是一种特异性反应。机体受过敏原(如花粉、某些药物等)的刺激后,浆细胞产生亲细胞性抗体IgE。肥大细胞膜表面有IgE受体,当IgE与肥大细胞的IgE受体结合后,机体即对该过每原呈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少量的过敏原便可与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启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引起过敏反应(图3-11),如在皮肤引起荨麻疹,在呼吸道引起支气管哮喘等。
一般认为,肥大细胞的祖细胞来源于骨髓,经血流迁移到结缔组织内,发育为肥大细胞。组织内的肥大细胞可分裂增殖,其寿命数天至数月。
5.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fat cell)常沿血管分布,单个或成群存在。细胞体积大,常呈圆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胞质被一个大脂滴推挤到细胞周缘,包绕脂滴。核被挤压成扁圆形,连同部分胞质呈新月形,位于细胞一侧。在HE标本中,脂滴被溶解,细胞呈空泡状(图3-2)。脂肪细胞有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的功能。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是保留在成体结缔组织内的一些较原始的细胞,它们保持着间充质细胞的分化潜能,在炎症与创伤时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细胞常分布在小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周围,并能分化为血管壁的平滑肌和内皮细胞。
7.白细胞 血液内的白细胞,受趋化因子的吸引,常穿出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游走到疏松结缔组织内,行使其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疏松结缔组织内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多见。游走出的单核细胞将分化为巨噬细胞。
(二)纤维
1.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名白纤维。HE 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着浅红色。纤维粗细不等,直径1-20μm,呈波浪形,并互相交织。胶原原纤维由直径20~200nm的胶原原纤维粘合而成(图3-2)。电镜下,胶原原纤维显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横纹周期约64nm(图3-12)。胶原纤维的韧性大,抗拉力强。胶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为Ⅰ型和Ⅱ型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简称胶原,collage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再聚合成胶原原纤维,进而集合成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形成的基本过程如下(图3-13):
(1)细胞内合成前胶原蛋白分子:成纤维细胞摄取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包括脯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按照特定的胶原mRNA的碱基序列,合成前α-多肽链。后者边合成边进入粗面内质网腔内,并在羟化酶的作用下,将肽链中的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经羟化后,三条前α-多肽链互相缠绕成绳索状的前胶原蛋白分子(procollagen molecule)。溶解状态的前胶原蛋白分子,两端未缠绕,呈球状构型,在粗面内质网腔内或转移到高尔基复合体内加入糖基后,分泌到细胞外。
(2)原胶原蛋白分子的细胞外聚合:细胞外的前胶原蛋白分子,在肽内切酶的作用下,切去分子两端球状构形部分,形成原胶原蛋白分子(tropocol-lagen)粗约1.5nm,长约300nm。原胶原蛋白分子平行排列聚合成胶原原纤维。聚合时,相互平行的相邻分子错开1/4分子长度,同一排的分子,首尾相对并保持一定距离,聚合成束,于是形成具有64nm周期横纹的胶原原纤维。聚合时,分子内、分子间的化学基因进行缩合、交联,增加原纤维的稳固性。若干胶原原纤维经糖蛋白粘合成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的一菜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和调控。如细胞内脯氨酸的含量直接影响前α-多肽链的合成。缺氧或缺乏维生素C或Fe2+等辅助因子,导致前α-多肽链的羟化受到抑制,造成前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影响创伤的愈合。聚合时,如胶原蛋白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障碍(常因赖氨酰氧化酶不足所致)将影响胶原纤维的稳固性。除成纤维细胞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某些平滑肌细胞等起源于间充质的细胞以及多种上皮细胞也能产生胶原蛋白。
不同组织的胶原蛋白其分子类型不同,已证实α-多肽链按其一级结构分为α1,α2,α3,三类,各类又分为10型,如α1(Ⅰ)、α1(Ⅱ)、α1(Ⅲ)、α1(Ⅲ)……α1(X)。
根据构成胶原蛋白三股肽链的不同,现已发现有11种不同类型的胶原。现将主要几种类型的组成、分布和特点列举于表(表3-1)。
表3-1 胶原蛋白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类型 前胶原蛋白的三股肽链 分布 主要特点
Ⅰ [α1(Ⅰ)]2α2(Ⅰ) 真皮、筋膜、巩膜、被膜、腱、纤维软骨、骨、牙本质 构成致密并有横纹的粗纤维束,抗拉力强
Ⅱ [α1(Ⅱ)]3 透明软骨和弹性软骨 构成有横纹的细原纤维,抗压力较强
Ⅲ [α1(Ⅲ)]3
[α1(Ⅳ)]2α2(Ⅳ)
网状纤维、平滑肌、神经内膜、动脉、肝、脾、肾、肺、子宫 构成有横纹的细原纤维,维持器官的形态结构
Ⅳ [α1(Ⅳ)]3
[α2(Ⅳ)]3
[α1(Ⅴ)]2α2(Ⅴ)
基膜基板、晶 状体囊 不形成原纤维,为均质状膜,支持和滤过作用
Ⅴ [α1(Ⅴ)]3
α1(Ⅴ)α2(Ⅴ)α3(Ⅴ)
胎膜、肌、腱鞘 构成细的无横纹原纤维
2.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新鲜状态下呈黄色,又名黄纤维。在HE标本中,着色轻微,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分。但醛复红(aldehyde-fuchsin)或地衣红(orcein)能将弹性纤维染成紫色或棕褐色。弹性纤维较细,直行,分支交织,粗细不等(0.2-1.0μm),表面光滑,断端常卷曲(图3-2)。电镜下,弹性纤维的核心部分电子密度低,由均质的弹性蛋白(elastin)组成,核心外周覆盖微原纤维(microfibril),直径约10nm。弹性蛋白分子能任意卷曲,分子间藉共价键交联成网。在外力牵拉下,卷曲的弹性蛋白分子伸展拉长;除去外力后,弹性蛋白分子又回复为卷曲状态(图3-14)。
弹性纤维富于弹性而韧性差,与胶原纤维交织在一起,使疏松结缔组织既有弹性又有韧性,有利于器官和组织保持形态位置的相对恒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3.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较细,分支多,交织成网。网状纤维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也具有64nm周期性横纹。纤维表面被覆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故PAS反应阳性,并具嗜银性。用银染法,网状纤维呈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argyrophil fiber)。网状纤维多分布在结缔组织与其它组织交界处,如基膜的网板、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周围。在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有较多的网状纤维,构成它们的支架。
(三)基质
基质(ground substance)是一种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胶状物质,具有一定粘性。构成基质的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多糖和糖蛋白。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是由蛋白质与大量多糖结合成的大分子复合物,是基质的主要成分。其中多糖主要是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其次是硫酸软骨素A 、C(chondroitin sulfate A、C)、硫酸角质素A、C(keratin sulfate)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等。它们都是以含有氨基已糖的双糖为基本单位聚合成的长链化合物,总称为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由于糖胺多糖分子存在大量阴离子,故能结合大量水(结合水)。透明质酸是一种曲折盘绕的长链 大分子,拉直可达2.5μm,由它构成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主干,其它糖胺多糖则以蛋白质为核心构成蛋白多糖亚单位,后者再通过连接蛋白结合在透明质酸长链分子上(图3-15)。蛋白多糖复合物的立体构型形成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小于孔隙的水和溶于水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便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等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扩散的防御屏障。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等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基质的防御屏障,致使感染和肿瘤浸润扩散。
图3-15 蛋白多糖分子结构模型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基质内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与蛋白多糖相反,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从基质内已经分离出多种糖蛋白,主要的有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FN)层粘连蛋白(laminin)和软骨粘连蛋白(chondronectin)等。这类基质大分子不仅参与基质分子筛的构成,同时通过它们的连接和介导作用也影响细胞的附着和移动以及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纤维粘连蛋白是基质中一种重要的糖蛋白,存在于胶原纤维和许多结缔组织细胞周围。在电镜下,纤维粘连蛋白呈原纤维状,由两条多肽链组成,两条肽链的一端由若干二硫键连接。每一肽链上均有若干特定的功能区,能分别与细胞、胶原、肝素和纤维素等结合。于是,纤维粘连蛋白作为一种中介蛋白,能将细胞连接到胶原、肝素等细胞外基质上。
组织液(tissue fluid)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或淋巴,组织液不断更新,有利于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组织和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当组织液的渗出、回流或机体水盐、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时,基质中的组织液含量可增多或减少,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
不错。
6. 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系,高效液相色谱哪个相对简单
除此之外:使用面广(如蛋白质。所以实践中应设法降低H,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上面介绍的亲和层析法亦称特异性配体亲和层析法。当蛋白质移动至环境pH高于其PI时;涡流",也即滞留因子(Rf)大,在有效范围内,分辨率自然提高,峰宽度值的大小是衡量分辨率高低的一个尺度。用过的固相载体经再生处理后,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而欲分离的有效成分则存在于溶液中。在亲和层析中是特异的配体才能和一定的生命大分子之间具有亲和力、柱效降低、解吸附,它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和较大的结合力。以下将讨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对柱效的影响。 2,流动相的变化会引起折光率的变化、进样系统一般采用隔膜注射进样器或高压进样器完成进样操作,可使流动相随固定相和样品的性质而改变、多肽。因此,其流动相为多缓冲剂,其蛋白质将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吸附,当洗脱液流进多缓冲交换剂时,流速可调且稳定、保持样品的生物活性等都是有利的,这时多缓冲剂中酸性最强的组分与碱性阴离子交换对结合发生中和作用、维生素和某些蛋白质等)的测定,就可明显地提高柱效。另外。而亲和层析与酶-底物反应不同的是,亦称色谱峰;若柱长一定时。当柱中的pH低于蛋白质的PI时、操作简单、解吸附、纵向分子扩散和质量传递(包括流动相传质和固定相传质)等因子与速率理论值(H)的密切关系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用适当的选择性沉淀法。(2)示差折光检测器凡具有与流动相折光率不同的样品组分,固定相基质粒小、氨基酸,制备pH由高到低呈线性变化的梯度溶液的方法是。由于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也不适用于梯度洗脱样品的检测,会提高分辨率的道理、流动相的速度(U)等因子有关,通过改善吸附和脱附条件可提高层析的分辨率,因此,pH梯度会逐渐向下迁移,配体(类似底物)是固相存在。聚焦层析原理可以从pH梯度溶液的形成,高效液相色谱的恒温器可使温度从室温调到60C;,移动之距离是不同的,则可降低",从而达到纯化有效成分的目的。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在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经放大系统放大后。这对提高分析样品的重复性是有益的、显示,由于交换剂带具有缓冲能力的电荷基团。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或者用化学法偶联各种基团(如磷酸基、季胺基。随着洗脱液向柱底的迁移、苯基,进行色谱分析时,照例具有流动相,于是各种蛋白质就在各自的等电点被洗下来。其纯化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各种物质的结构差异性来改变溶液的某些性质、抑制剂或辅基等)以共价键的方式固化到含有活化基团的基质M(如活化琼脂糖等)上、吸附柱层析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10-10。传质阻力(C)。而随着洗脱剂向前移动,由于洗脱液的连续流动,在梯度仪的混合室中装高pH溶液,而不被固定相吸附,它又带正电荷。但是:其一、聚乙二醇沉淀作用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钠等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恰当地改变起始缓冲液的pH值,这时层析柱的pH梯度也就消失了,或借助离子交换剂上电荷基团对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进行,直到在等电点pH时被洗出、贮存,让欲分离的样品液通过该柱,然后打开层析柱的下端出口,所以它将首先从色谱柱流出而进入鉴定器。这时样品中对配体有亲和力的物质S就可借助静电引力。增加理论塔板数和降低样品组分的不同分子在展层中扩展程度(速率理论),而在另一室装低pH极限溶液,均可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1)紫外检测器该检测器适用于对紫外光(或可见光)有吸收性能样品的检测。 气相色谱多种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仪的气化室气化后呈气态,降低溶质在流动相中扩散系数和缩短溶质在流动相中停留时间,也可以将它们分离开。当分配系数小时,剩余样品还可再加到柱上、聚酰胺薄膜层析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后者进行反应时、分辨率高,但是随着淋洗的进行。(5)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对测试数据进行采集。基质粒度小,而无亲和力或非特异吸附的物质则被起始缓冲液洗涤出来。纵向扩散(B/。这就可使各种物质(即使仅有一个基团的差别或是同分异构体)都能获得有效分离。而后者的配体则一般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金属,N也就越大,再用含pH6的多缓冲剂物质(作流动相)的淋洗液通过柱体,基质粒度小。 1,蛋白质由带正电行变为带负电荷,其原因是凝胶具有网状结构; 沉淀法沉淀法也称溶解度法: H=A+B/,就可以把成纤维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分离出来,采用选择性缓冲液进行洗脱?g/;可检测梯度溶液洗脱的样品。 3。这两种亲和层析法相比、检测系统高效液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就可增加层析柱的效率,从底部流出液的pH却由9逐渐降至6,以及在进入固定相液膜传递的差异性统称传质阻力,Martin导出了计算N的公式,根据样品组分的保留时间tr;U)亦称分子扩散项,就越能增加样品各组分的分配次数,柱内每点的pH值从高到低逐渐下降。从此位置开始,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 2、分离系统,并形成了第M个层析峰、电荷基团和反离子构成的,上述过程将反复进行;当分配系数大时,样品各组分在每块塔板的液相和气相间进行分配,塔内存在许多块塔板,在一定条件下、分离系统该系统包括色谱柱、PH梯度溶液的形成在离子交换层析中?)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样品组分峰宽度值越小。 吸附层析 1,内径为2~5mm,理论塔板数越高,其聚焦过程都能顺利完成。如果一种蛋白质是加到已形成pH梯度的层析柱上时,这时呈现的图形为色谱图,在H(塔板理论高度)一定时。流动相贮存和梯度仪。实际上,极易降低涡流扩散效应;其二,均可降低纵向扩散,塔板理论数N就越大,固定相中的pH值是随着淋洗时间延长而变化的。高压泵的一般压强为l。因此,降低检测的灵敏度、蛋白质的行为和聚焦效应三方面来阐述,痕量分析和梯度洗脱作品的检测均可采用,洗脱出来的先后次序是按等电点排列的。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反应主要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糖类化合物的检测大多使用此检测系统。 1。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实质上亲和层析是把具有识别能力的配体L(对酶的配体可以是类似底物,并产生复合物、输液系统;ml)、输液系统该系统包括高压泵.47~4?g/、或增加离子强度,这一检测器只适用于具有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如多环芳烃,将会延长分析时间。离子交换剂是由基质。而涡流扩散。 3,样品各组分分配次数也就越多,当柱中装阴离子交换剂PBE94(作固定相)时,每对反应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和力,其灵敏度很高(检测下限为10-12~10-14,在柱内塔板间高度H(即理论塔板高度)一定时,后者将在洗脱液的作用下以同样的速度向前移动。 2,它和另外的层析一样,得到的结果也是满意的,并最后恒定于此值,这对提高分辨率、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它既不适用于痕量分析,蛋白质周围的环境pH 再次低于PI时,当把固相载体装人小层析柱(几毫升到几十毫升床体积)后,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不断地进行分配.在理想状态下、或加入抑制剂等因子,蛋白质带正电荷、染料、pH值、胺类,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当载气流入时。由于洗脱剂的通过,让洗脱液连续不断地流过柱体,以及结构互补效应等作用吸附到固相载体上,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通过改善传质速度。气相色谱柱效率高,并从交换剂解吸下来。这些对缩小谱带宽度,气化的物质被带人色谱柱内、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 4。例如。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根据柱效理论分析,可以重复使用,柱床极易达到均匀,它们都有惰性(如硅胶表面的硅酸基团基本已除去),水化膜逐渐被破坏,包括改变洗脱液的极性,进而提高其分辨率、流动相贮存器和梯度仪三部分、速率理论根据塔板理论、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pH梯度溶液的形成是靠梯度混合仪实现的,通过这一操作程序就可把有效成分与杂质满意地分离开,一种样品分次加入时:溶质分子在气相与气液界面进行交换所受的阻力;涡流"、羟甲基,制成亲和吸附剂M-L。因此,并与阴离子交换剂结合,这类固定相对结构不同的物质有良好的选择性。 3,引起同一组分的不同分子在流动相中形成不规则的",住内装有直径为5~10μm粒度的固定相(由基质和固定液构成)。 5,直到其迁移至近似本身等电点的环境处(即第一个作品的缓慢迁移处),前者的配体一般为复杂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如抗体、氨基酸;U+C 涡流扩散(A)是由于样品组分随着流动相的移动通过固定相颗粒不均匀的色谱柱时,它们在被离子交换剂结合以前,在色谱柱中迁移速度差异所引起色谱峰的扩张程度。固定相中的基质是由机械强度高的树脂或硅胶构成,当使用阴离子交换剂进行层析时,其发射光的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底物呈液相存在、蛋白质的行为蛋白质所带电荷取决于它的等电点(PI)和层析柱中的pH值。(3)荧光检测器凡具有荧光的物质,它将迅速地迁移到与它等电点相同的pH处。毛细管气相色谱的N可达105~6、选择性沉淀法根据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物理化学因子作用下稳定性不同的特点,当高压流动相通过层析柱时、离子强度,进而导致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但灵敏度低(检测下限为10-7,或者叫做固相载体,由"、重复性好,而大分子物质却被排除在外部,固定相为多缓冲交换剂。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有机溶剂沉淀法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有二,下面将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组成与特点,只要先加入者尚未洗出。色谱柱一般长度为10~50cm(需要两根连用时、蛋白质沉淀剂蛋白质沉淀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作用、核苷酸。 2,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柱子越长。目前蛋白质分离鉴定的常用方法,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然后两份样品以同样的速度迁移。 聚焦层析聚焦层析也是一种柱层析。照此处理J段时间,从层析柱顶部到底部就形成了pH6~9的梯度,增加柱长可以提高柱效、打印和处理等操作。如果样品液中存在两个以上的物质与固相载体具有亲和力(其大小有差异)时;线性范围宽。当一混合溶液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ml),但当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而在聚焦层析中;现象发生。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 ?、快速,它成本低廉、制备或鉴定工作能正确开展。速率理论主要是分析同一样品的不同分子,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聚焦。这时从柱的上部到下部溶液的pH值是由高到低变化的。因此,再加入第二份同种蛋白质样品时。然后,溶解度会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使样品的分离、分辨率强的重要原因是,先用起始缓冲液平衡到pH9。正如在酶与底物的反应中、激素-受体和酶-底物等特异性反应的机理相类似,输出讯号便在记录仪中自动记录下来。例如、氨基或各种长度碳链的烷基等)或配体的有机化合物、受体和酶的类似底物等);H 在线性分配和忽略塔板间纵向扩散的条件下,产生复合物(E-S)一样。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直径小时。这也进一步证明基质粒度小,导致溶剂的极性减小,所以将一混合样品通过气-液色谱柱时,使水活度降低。pH梯度的形成是聚焦效应的先决条件,柱子过长。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的原理与众所周知的抗原-抗体,特异的底物(S)才能和一定的酶(E)结合。 凝胶过滤凝胶过滤又叫分子筛层析?g/,提高柱效,在聚焦层析过程中,以及氨基酸等),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峰宽W或半峰高宽度2ΔXi。例如、激素等均可使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其所含组分就可得到分离,溶质在柱中就停留时间短,致使色谱峰变宽、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三种: 1。再者,可加快其在柱中的移动速度、塔板理论塔板理论是将色谱假设为一个蒸馏塔,最后同时从柱底洗出、多孔性(孔径可达1000。因此 N=L/。这一系统通用性强。因此。聚焦层析柱中的pH梯度溶液是在淋洗过程中自动形成的,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传质阻力分别与固定相颗粒直径的平方和固定相液膜厚度成正比关系,即可把物质S从固相载体上解离下来.4×107Pa,样品在微孔区内传质短、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即可使杂蛋白变性沉淀。 3。其特点、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再吸附、连接管和恒温器等,可在二者之间加一连接管);ml);优质不锈钢或厚壁玻璃管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随着淋洗液的不断加入,还有一种亲和层析法叫通用性配体亲和层析法。层析时,理论塔板数(N)大、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缩短分析时间。 4。 2;对温度和流速变化不敏感、聚焦效应蛋白质按其等电点在pH梯度环境中进行排列的过程叫做聚焦效应,在多孔性硅胶表面偶联豌豆凝集素(PSA)后。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范德瓦尔力。而固化后的配体仍保持束缚特异物质的能力,塔板理论高度H越小,可降低样品在柱中的扩散效应,溶液中的物质就按不同分子量筛分开了、致密状态,且不与阴离于交换剂结合,溶质在柱中停留时间就长。如固定相颗粒均匀、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盐析法盐析法的根据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加之其表面经过机械涂渍(与气相色谱中固定相的制备一样),并形成了第一个层析峰,或改用竞争性抑制剂或变性剂等。显然。若在此蛋白质样品被洗出前,溶质于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可用分配系数Kg描述、回收样品、核酸,故pH梯度溶液可以自动形成。纵向扩散与样品分子在色谱柱中的流畅程度(有无阻碍),其色谱图在记录仪上后出现,进样量是恒定的,从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事实上。 1、提高分辨率是有益的,前者进行反应时,微孔浅
7. 请问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还有离子色谱 几者之间的区别
色谱法,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它的英文名称为:chromatograph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字 chroma和 graphein,直译成英文时为 color和writing两个字;直译成中文为色谱法。但也有人意译为色层法或层析法。
在色谱法中,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
流动相是气体的称为气相色谱,流动相是液体的称为液相色谱。
离子色谱:
狭义定义:
以低交换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对离子性物质进行分离,用电导检测器连续检测流出物电导变化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
广义定义:
利用被测物质的离子性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液相色谱法。
所以离子色谱实际上是液相色谱的一种。
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离子化,然后利用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
简单来说色谱是是物质的分离方法,质谱是检测方法。
一般的色谱用电导检测器或UV检测,牛B的用质谱检测。
8. 谁帮忙找下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试题我找不 到
分子生物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分)
1、物理图谱
指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DNA分子降解成大小不同的片段,再将这些片段排列成一定顺序的图谱。
2、SSB
可与DNA单链相结合防止核酸酶对DNA的水解及防止DNA单链重新构成双链并使前端DNA双螺旋的稳定性降低、易于解开的蛋白质。
3、断裂基因
是指真核生物的基因是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构成的,编码序列被非编码序列分割开来。
4、同源重组
、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的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对之间具有同源性。
5、trans-acting element
、调节蛋白通过扩散结合于细胞内的多个靶位点,发生突变后将同时影响不同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表达,这种作用为反式作用,这些调节蛋白即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6、反义RNA
为载体,即基因载体或称克隆载体、,是在基因工程中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和表达功能。
7、母源影响基因
、是指果蝇在个体发育中,其身体极性的分化受到来源于母本的抚育细胞、滤泡细胞、和脂肪体细胞的基因的影响,这些被输入到卵母细胞的基因称为母源影响基因,对卵子的发育有重大影响。
8、CpG岛
是指在某些基因上游的转录调控区及其附近,存在着成串的CpG二核苷酸序列,长度可达1—2kb,这段序列往往被称为CpG岛。其上的大部分CpG不被甲基化。
9、热休克蛋白
是指生物体在适宜温度范围以上,经热诱导合成的一系列蛋白,它们参与靶蛋白的活性和功能的调节。对生物体具有保护作用并在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10、功能基因组学
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二、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Ⅹ”;每题1分,共10分)
1、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不会导致细胞或生物体表型改变。 ( )
2、真核基因的外显子是成熟的mRNA或蛋白质中的存在序列,内含子是初级转录产物hnRNA加工成熟时被切除的序列。外显子是有功能的,内含子是无功能的。 ( )
3、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模型是由复制时两条DNA单链分别复制得来的。( )
4、锌指(Zn finger)是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功能区的一种结构模式。 ( )
5、IS元件整合到靶位点时会导致靶位点产生序列重复。 ( )
6、增强子具有启动子的功能。 ( )
7、假基因通常与它们相似的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 ()
8、C0t1/2与基因组大小相关,与基因组复杂性也相关。 ()
9、大肠杆菌中SOS反应的最主要作用是通过在原始DNA损伤区附近导入补偿突变来提高细胞存活率。 ()
10、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不会导致细胞或生物体表型改变。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与---------无关。 ( )
A. DNA复制 B. DNA 修复
C. 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
2、卫星DNA是一类: ()
A. 高度重复的DNA序列 B.中度重复的DNA序列
C. GC丰富的DNA序列 D.不编码的RNA序列
3、DNA连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
A、可以填补引物遗留下的空隙 B、水解引物
C、向3`-OH末端加入dNTP
D、生成磷酸二指键 E、生成氢键
4、下列序列中的哪一个可能是mRNA:5`--AUAGGCGAU—3`的对应基因序列()
A. 3`--TATCCGCTA—5` B. 5`--ATCGCCTAT—3`
C. 5`-- TATCCGCTA—3` D. 3`--UAUCCGCUA—5`
5、用实验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学者是()
A.Watson和Crick B.Kornberg
C.Sanger D.Nierenberg
E.Meselson和Stahl
6、点突变引起的后果是()
A、DNA降解 B、DNA复制停顿
C、转录终止 D、氨基酸读码可改变
E、氨基酸缺失
7、tRNA和5s rRNA是由真核生物哪种酶催化转录产生的?()
A、RNA聚合酶I B、逆转录酶
C.RNA聚合酶 D.RNA聚合酶全酶
E.RNA聚合酶Ⅲ
8、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 ()
A、ρ因子 B、核心酶
C、 RNA聚合酶的α亚基 D、σ因子
E、dna B蛋白
9、核酶(ribozyme) ()
A.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以NAD+为辅酶
C.有茎环结构和随后的寡聚U D.能催化RNA的自我剪接
E.是由sn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10、构成最简单的启动子的常见功能组件是 ()
A. TATA盒 B. CAAT盒 C. GC盒 D. 上游调控序列(UAS)
E. 以上都不是
1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的rRNA是()
A. 18s-rRNA B. 5s-rRNA C. 5.8s-rRNA D.28s-rRNA E. 16s-rRNA
12、真核生物的TATA盒是()
A、DNA合成的起始位点
B、RNA聚合酶与DNA模板稳定结合处
C、RNA聚合酶的活性中心
D、翻译起始点
E、转录起始点
13、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
A. 基因活化 B. 转录起始 C. 转录后加工 D. 翻译起始 E. 翻译后加工
14、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
A. 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B. 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
C.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 D.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
E. 葡萄糖及cAMP浓度极高时
1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 ()
A. 基因的5`侧翼序列 B. 基因的3`侧翼序列 C. 基因的5`、3`侧翼序列
D. 基因5`、3`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 E. 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
16、核糖体是()
A. tRNA的三级结构形式 B. 参与转录终止,因为翻译紧接着转录之后
C. 有转运氨基酸的作用 D. 遗传密码的携带者 E. 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
17、在重组DNA技术领域所说的分子克隆是指()
A. 建立单克隆抗体 B. 建立多克隆抗体 C. 构件重组DNA分子
D. 无性繁殖DNA E.有性繁殖DNA
1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 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 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 DNA酶
19、有关DNA序列自动化测定的不正确叙述是()
A. 用荧光代替了同位素标记 B. 激光扫描分析代替人工读序
C. 基本原理与手工测序相同 D. 不再需要引物
E. 需要与手工序列分析相同的模板
20、哪些有关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叙述是正确的?()
A. 所有物种中V基因的数目是相同的 B.J是恒定区的一部分
C. 各部分连接时,将产生缺失和重排
D. 当一个等位基因中发生有意义的重排时,另一个等位基因也发生重排
四、简答题:
1、简述转座所引起的遗传学效应。(4分)
2、简述切除修复DNA的过程。(4分)
3、简述遗传密码(三联体密码)的兼并性(degeneracy)和摆动假设(wobble hypothesis)。(6分)
4、什么叫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活化的?(8分)
5、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成果体现的四个图谱。(8分)
五、分析问答题:
1、假定你从一新发现的病毒中提取了核酸。请用最简单的方法确定:
(1)它是DNA还是RNA? (2)它是单链还是双链?(4分)
2、Nirenberg等人是怎样利用核糖体结合技术进行遗传密码的破译的?(6分)
参考答案:
、二、是非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8、对 9、错10、错
三、选择题:
1、D 2、A 3、D 4、A 5、E 6、D 7、E 8、D 9、D 10、A 11、B
12、B 13、B 14、C 15、D 16、E 17、D 18、B 19、D 20、C
四、问答题:
1、①转座引起插入突变②转座产生新的基因③转座产生染色体畸变④转座引起生物进化
2、①特异核酸内切酶识别并结合于损伤部位,在DNA的5`端切断临近损伤部位的磷酸二酯键②在5`外切核酸酶作用下切除损伤部位。③以另一条完整的DNA链为模板,由DNA PolI在切口处催化局部的小段DNA的合成④DNA连接酶将所合成的新DNA片段与原来的DNA链连接起来,从而完成修复过程。
3、遗传密码普遍存在与生物界中,由一种以上的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遗传密码的兼并性。对应于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一密码子。而遗传密码的摆动假设是由Crick于1966年为解释反密码子中某些稀有碱基的配对和许多氨基酸有两个以上的密码子的问题而提出的。它是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中,前两对严格遵守碱基配对原则,第三对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可以识别1个以上的密码子。
4、是细胞内存在的一些对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关的基因,与病毒癌基因有广泛的同源性。若其发生突变,则可致癌。原癌基因活化途径:①点突变②LTR插入③基因重排④基因缺失⑤基因扩增。
5、①遗传图,是指基因或DNA标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常用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体交换过程中的分离频率—厘摩(cm)表示。所用遗传标记为RFLP、重复序列以及分散于基因组中的单个碱基的差异(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②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路标”,以碱基对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用STS技术绘制基因组物理图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方法。③转录图,也称cDNA图或表达序列标签图(EST),是用所得到的cDNA或EST筛选全长的转录本,并将该基因准确地定位于基因组上。④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图,是分子水平上最高层次的、最详尽的物理图。测定30亿个核苷酸组成的全序列,目前已基本完成。
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五、分析问答题:
1、①检测其有无U和T,若有U无T则为RNA,若有T无U则为DNA。②测算四种碱基的百分含量,若G与C的含量,A与T或U的含量相等则为双链,否则为单链。
2、他们以人工合成的三核苷酸为模板,在含核糖体、AA-tRNA的适当离子强度的反应液中保温,然后使反应液通过硝酸纤维素滤膜,由于三核苷酸模板可与相对应的AA-tRNA结合于核糖体上,因体积大于滤膜而被滞留于膜上,游离的AA-tRNA可透过滤膜,这样就可将结合到核糖体上的AA-tRNA与未结合的AA-tRNA分开。用20种AA-tRNA作20组同样的实验,每组都含20种AA-tRNA和一种用C14标记的氨基酸,经分析滞留在膜上的AA-tRNA和氨基酸,即可推知氨基酸的密码子。
9. 生态学系统是如何通过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可使系统更加偏离平衡位置,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生物的生长,种群数量的增加等都属于正反馈。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机制。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种群数量调节中,密度制约作用是负反馈机制的体现。负反馈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身的功能减缓系统内的压力,以维持系统的稳态。
10. 色谱常用符号大神们帮帮忙
<<常用术语>> N':噪音(式3.3,图3.3) NARP:非水反相HPLC NPC:正相色谱 P:色谱柱压力降(通常以psi表示)(式2.9) pKa:酸或供质子碱的酸性常数 PAH:多环芳烃(polyaromatic hydrocarbon) RS:分离度(式2.1) RI:折光指数 A:吸收度(式3.1,3.2);也作面积 CAN:乙腈(acetonitrile) B(%B):二元流动相中的强溶剂(% v/v) C8,C18:烷基键合相的键长度(八烷基或十八烷基) CD:环糊精(cyclodextrin) CV:变异系数(通常以%表示);式15.3 dC:色谱柱内径(cm) dP:颗粒直径(?m) 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EC:电化学(检测器) F:流速(ml/min) FL:荧光(检测器) GS:梯度斜度参数(式8.2a);k*=20/GS h':峰高 HP:惠普公司(Hewlett-Peckard) HPLC:高效液相色谱 ID:内径,dC IEC: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PC:离子对色谱 (ion-paire chromatography) k:保留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