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如何过滤
Ⅰ 鱼缸怎么改下过滤
顺着这根水管延伸上来,挂在鱼缸上之后,出现了一个U型管,这两个并排的挂在鱼缸外的白色透明管,主要的作用就是在鱼缸断电时,这个U型管里会有部分存水,以便于来电时,由于虹吸的作用可以快速启动。
在U型管右侧的上端,有一个当做出气孔的白管,这个出气孔才是重点,很多大咖们所宣导的这个地方可以直接加水,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水往低处流,只要我们在这个出气口加水,水流直接就会流到了鱼缸里面的那根水管里,也就是说直接进入了鱼缸,这个时候虹吸原理根本不起作用。
除非我们能够在这个进入鱼缸的抽水管上加个单向阀,让它只可上水不可下水,那么整个管道中才会蓄满水,虹吸原理才可以形成。
另外,这个出气口的作用就是能够形成压强,这样才能形成虹吸的作用。
在U型管和出气口的中间,有一根小小的横向管,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个管,它就是控制整个虹吸原理的重点,当鱼缸的水位高于这个横向管的水位,那么虹吸原理永远在进行,底滤槽里就会永远有水,如果我们遭遇了停电之后,当鱼缸的水位低于这个横向管的水位,虹吸原理就会停止,鱼缸的底滤槽里就不会再进水。
在这根横向管的右侧,我们看到了一个向上的弯到鱼缸里的水管,这个水管我们暂且不去管它,剩下来的就是底下的一根长管直接通到了下滤槽里,这就是整个虹吸原理的下水管。
Ⅱ 鱼缸里的水怎么过滤,净化
水族市场出售有多种活性炭产品,许多水族爱好者很难辨别它们的好坏。有的产品根本只是木炭而已,无法有效地去除有害物质,这种从表面上看起来象木炭的产品,通常具有光泽,最好不要购买。
好的活性炭产品是经过“活化处理”的,所谓“活化处理”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将活性炭的孔隙率给予显著地提高,使其更具吸附力。但是产品是否有经过“活化处理”用肉眼是很难辩识的,通常只能根据产品的特性说明去判断。
此外,在选购时请记住颗粒愈小,效果愈好。因为它的总表面积愈大,孔隙愈多。但颗粒也不可太细而成粉末状,以免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影响到过滤器的过滤流量。一般以粒度约为直径1mm较佳。
活性炭虽然可用予去除水质中的悬浮物,但它的空隙很快就会被悬浮物堵塞,而失去原来的功效。所以应该把它放置在过滤棉的下面,让过滤棉先处理掉水质中的悬浮物后,过滤棉无法处理的可溶性有害物质再交由活性炭来处理,但为防止颗粒太小的活性炭随着滤水的尾程流入水族箱内,也为了以后能方便地更换,最好是将它作为第二层过滤材料来放置,而将其他的过滤材料,诸如:生物过滤球、陶瓷圈等等放置其下。
使用活性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使用前要清洗去除粉尘,否则这些黑色的粉尘可能暂时会影响水质的清洁度。但建议不要直接用新鲜的自来水冲洗,因为活性炭的多孔隙一旦吸附大量自来水中的氯以及漂白粉,在随后放置到过滤器中使用时对水质造成的破坏,相信勿需我多言。
2.靠平时简单的清洗,是无法将活性炭的多孔隙中堵塞的杂物清洁干净的。所以,务必定期更换活性炭,以免活性炭因“吸附饱和”而失去功效。且更换的时机最好不要等它失效以后再更换,如此方可确保活性炭能不断地把水族箱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建议每月更换1-2次!
3.活性炭的处理水质的效率与其处理用量相关,通常为“用量多处理水质的效果也相对好”。
4.定量的活性炭被使用后,在使用初期应该经常观测水质的变化,并留意观测结果,以作为多长时间活性炭失效而更换的时间判断依据。
5.在使用治疗鱼病的药剂时,应该暂时将活性炭取出,暂停使用。以免药物被活性炭吸附而降低治疗效果。
Ⅲ 鱼缸如何做过滤系统
这么大的鱼缸用20W显然有些小了。再说内循环的效果也不好。
不知道内楼主养的什么鱼,是大型容鱼还是小型鱼。
如果是大型鱼例如地图等,建议上:上虑+滤筒,我的缸是一米的,3条大地图,30左右,上虑加滤筒,一共70多w,不管怎么喂一点都不混。大型鱼一定要过滤强大,否则其他都是扯淡。什么加净水剂什么的根本不好使。对鱼也不好。
上虑的话直接找人粘一个或者买个现成的塑料的都行。滤筒推荐CF系列的。1200什么的都行。这个根本不需要什么原理,很简单的。上虑和滤筒里放满玻璃环,放上过滤棉就ok了。
楼主把泵功率加大,加上上虑,加个滤筒,水再混,你找我!
Ⅳ 小型鱼缸如何选择过滤
瀑布泵即可,买大一点的泵,能装东西的。买几个环,就行。
Ⅳ 鱼缸过滤如何布置
养好鱼的关键是过滤,而过滤主要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现在通用的水族过滤系统主要是上滤、滴流合、底滤、滤桶、侧滤、背滤,这些过滤系统形式是不同的,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缸外培养硝化菌的过滤系统。也就是说鱼便要抽取到那些滤体里才能进行硝化处理的,也才能把鱼便的氨清除。这些过滤系统需要通过缸内的水流才能把大部分的鱼便抽入滤体,通常需要配合造浪泵使用,造浪泵工作时鱼便会漂浮整个鱼缸,而把这些水体全部过滤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鱼便会有部分溶解在水里,污染水体使氨含量升高,鱼也就容易有病。所以经常需要用吸管及时地把鱼便吸取出来及经常换水,以减轻过滤的负担,这就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了。
常见的自来水过滤器多是不锈钢或搪瓷制作的圆柱形容器,它是全密封型的,内部装满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底部设有三只撑脚,放在地面上非常安稳。过滤器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上部和底部铺有海绵层,中间置放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等过滤材料,利用过滤材料的吸附能力,达到迅速除氯,同时降低水质硬度的效果。自来水过滤器使用时,自来水是由底部的进水口进入的,慢慢地通过里面的过滤材料层,整个过滤过程中,自来水完全浸泡在过滤材料中,过滤后的水由顶部出水口流出。为了确保过滤水质的安全性,底部流入的自来水流速应很慢,使自来水与过滤材料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其水量很小,宛若细细雨滴,顺流而下。
目前有一套简单易行的设备,即选用一只可口可乐瓶,内装活性炭,一端接自来水管,一端接蓄水缸,让自来水慢慢地流下,令其滴水或流出,短时间搁置就可养鱼。
Ⅵ 鱼缸过滤器怎样才能过滤更好
要让鱼缸过滤更加有效,不论上滤还是底滤,都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增加水体在大范围内的回流;其次要让过滤系统更加高效,能够拦截更多的污物
水体回流是过滤的基本要求,这就必须有好的水泵,而且还要合理布局。家用鱼缸一般都是用的潜水泵,这种水泵可以利用水对泵进行冷却和润滑,还能降低泵运转的噪音
由于鱼缸的大小不同,这首先就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泵,根据缸体的大小和水泵的瓦数进行匹配;而对于其放置,是由水的循环回流确定的,在常见长方体鱼缸中,入水口和出水口基本都是按照对角布置的,这样可以整体性的造成水流循环
水泵处理完就要处理过滤水槽了,过滤水槽对于家用鱼缸来说多数都是架在缸体顶部,个别是直接垂直部署于缸体后侧两角之一,还有就是直接做在鱼缸底部,总体来说是附着于缸体;另外一种就是单独的过滤桶了
对于这类过滤水槽或过滤水桶,其过滤介质的多少不一样,分层空间也有差异,这就要求根据具体请看,按照基本原则进行过滤介质的铺设,一般从入水到出水,要按从密到疏的原则去处理,比如从上到下:过滤棉、木炭、火山石、过滤陶瓷的顺序,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可以将大颗粒的污物尽量拦截在首层,也方便更换过滤棉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再好的过滤都是人造的,是微循环,要定期换水保持水体的清洁度。换水可根据所养鱼的品种、鱼缸大小来确定换水的多少和换水周期
Ⅶ 如何让鱼缸过虑强大
鱼缸过滤方式有十多种。过滤效率高(同滤材体积同输出功率情况下)的有:滴淋式过滤回、潮汐过滤、答K1流床式,流沙式过滤,这几类各有优缺点。以上几种的组建方式请自行网络。草缸系统漂亮但局限大不做讨论。
鱼缸是室内使用对静音效果要求高,而滴淋式过滤、潮汐过滤、K1流床式的噪音是个问题,解决起来麻烦。建议使用沙石密封桶滤过鱼便(原理和泳池沙缸过滤相同)进行物理过滤,鱼缸水利用虹吸原理进入沙石桶,利用沙石过滤后得到清水。沙石桶清水接可陆用水泵出水至流沙过滤桶进行生化过滤,再流回鱼缸,回流水管可加个文氏管增加水溶氧量,鱼缸进出水口成对角放置,出水吹鱼便到进水口吸走。沙石桶和水泵间可用管道实现反冲洗沙石桶时一并换水冲洗掉鱼便、残饵等杂质。这套系统是完全模拟沙石溪流的生态环境。如此组建的好处是维护简单,而且无须更换滤材,静音、过滤效率高、硝化系统建成快、输出能耗低,缺点是需要有一定的DIY能力,断电5小时左右硝化系统会崩溃(接蓄电池可避免)。
Ⅷ 怎么给鱼缸过滤
你的鱼缸水量应该是300L,1200L/h的泵足够了,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生态系统,所谓专生态系统,就是水属中有大量益生菌分解有害物质,其中主要是硝化细菌,养鱼先养水就是这个道理。
过滤槽依照由下至上,由后至前的原则,依次放置陶瓷环、生化棉、过滤棉,最上层放置过滤棉,然后添加硝化细菌菌源,24小时开启过滤,生态系统一周左右就可以建立。
清洗过滤槽,不能盲目瞎洗,一般只是清洗过滤器最上层的,颗粒物质最多的上层海绵就可以了,其他滤材绝对不能清洗,那里寄生着大量的益生菌:硝化细菌,那就是你养鱼的法宝,清洗了,生态系统就破坏了,除非整缸感染了恶性病菌,需要翻缸,那就另当别论了。
给张过滤装置的全解图看看吧,里面包含顶部过滤、底部过滤和虑桶过滤的滤材摆放顺序和水流方向,根据需要自己选择一种就可以的,图片点击后放大就比较清楚,希望能帮到你!
Ⅸ 小鱼缸如何过滤
许多人养鱼用潜水泵(过滤器)。买回后,和其一套的出水软管,要从位于缸底的出口接到回水面,答然后从滤合中过滤后流入水中,完成水循环。这个软管在水里很难看,而且由于软和有螺纹,脏了很难洗。我有个办法:取电工用塑料护套线管(硬的,直的)(建材店有售)按泵与水面距离截断,用护套线弯头连接出水,成直角。这样管子在水中占位少,贴边,美观,好擦洗。不妨一试。如果有冲浪口,可用三通将两个出口并一个再连到滤合。
Ⅹ 小鱼缸怎么弄过滤
在鱼缸内部做成的,叫内背滤。用打了孔(上下对称角各一个孔)的整张玻璃在鱼内缸背侧隔出宽度为10厘米宽的空容间,用玻璃胶沾牢固,且不漏水。里面再用玻璃沾隔成格段,上下留有过水空隙,水泵、滤材都安放其中,滤槽空间很大,可以放很多玻璃环。水经下角的进水孔进入,由下而上没过隔离板,经过滤材过滤后由水泵上抽经出水孔流出,流回鱼缸里。溢流的问题,可以通过控制隔板的高度在内部就解决。 美观、实用,一般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