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水方式 » 离子去水化

离子去水化

发布时间: 2020-12-15 12:15:59

1. 盐离子的水化作用

电离平衡中:
同离子效应:
1.定义: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会左移,以致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例如: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
+
H+
。当加入强电解质CH3COONH4时,c(CH3COONH4)上升,使电离平衡左移,CH3COOH的电离度下降
2.应用:利用同离子效应,抑制溶质水解,如在NH3·H2O中加入NH4+
注意:弱电解质形成的盐通常是强电解质
盐效应:
1.定义: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其他强电解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上升,这种影响叫做盐效应
例如:在0.1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mol/L
NaCl,则CH3COOH电离出的c(H+)不再是1.33·10^-3mol/L,而是1.68·10^-3mol/L了;其电离度也不是1.33%,而是1.68%了。
2.原因:盐效应的产生,是由于
强电解质的加入
使溶液中
离子浓度上升,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上升,即活度下降,离子结合为分子的机会下降,分子化速度下降。因此,重新达到平衡的CH3COOH的电离度要比未加NaCl时大。
因为同离子效应归根结底也是盐效应的一种,因此发生同离子效应时
一定伴随盐离子效应

2. 水化是什么意思

物质与水发生化合叫水化作用,又称水合作用,(一般指分子或离子的水合作用。)
水溶液中离子一般均以水化离子的形式存在。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液态水是微观晶体,在短程和短时间内具有与冰相似的结构,即1个中心水分子周围有4个水分子占在四面体的顶角包围着它,四面体结构是通过氢键形成的。5个水分子没有占满四面体的全部体积,是一个敞开式的松驰结构。离子溶入水中后,离子周围存在着一个对水分子有明显作用的空间,当水分子与离子间相互作用能大于水分子与水分子间的氢键能时,水的结构就遭到破坏,在离子周围形成水化膜。紧靠离子的第一层水分子定向地与离子牢固结合,与离子一起移动,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这样的水化作用称原水化或化学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称为原水化数。第一层以外的水分子也受到离子的吸引作用,使水的原有结构遭到败坏,但由于距离稍远,吸引较弱,与离子联系较松,这部分水化作用称二级水化或物理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不是固定值。用不同方法测定原水化数,所得结果相差很大,这是因为不同方法测出的数值,都是原水化数加上部分二级水化数。用不同方法测出的常见离子的水化数见表。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大的离子水化数大,在它周围的水分子多,这些水分子都定向地牢固地与离子结合,失去了独立运动的能力。离子周围的第一层水分子数虽然不变,但并不是同一个水分子永久地无限期地留在离子周围,而是与外界的水分子不断地相互交换,只是保持水化数不变。离子水化作用产生两种影响,一是离子水化作用减少溶液“自由”水分子的数量,增加离子体积,因而改变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的活度系数(使Y±增大)和电导性质。这是溶剂对溶质的影响;二是离子水化往往破坏附近水层中的正四面体结构。降低离子邻近水分子层的相对介电常数,这是溶质对溶剂的影响。

3. 化学类,关于去离子水的问题

去离子复水是指除去了呈离子形制式杂质后的纯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47规定的“去离子”定义为:“去离子水完全或不完全地去除离子物质,主要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方法。”现在的工艺主要采用RO反渗透的方法制取。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相对而言,蒸馏水只是先气化再冷凝,其纯度如电导率一般不如纯度高的去离子水,半导体工业中用的大多数是高纯度的去离子水

4. 水解和水化有何区别

水化作用:
物质与水发生化合叫水化作用,又称水合作用,(一般指分子或离子的水合作用。)
水溶液中离子一般均以水化离子的形式存在。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液态水是微观晶体,在短程和短时间内具有与冰相似的结构,即1个中心水分子周围有4个水分子占在四面体的顶角包围着它,四面体结构是通过氢键形成的。5个水分子没有占满四面体的全部体积,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离子溶入水中后,离子周围存在着一个对水分子有明显作用的空间,当水分子与离子间相互作用能大于水分子与水分子间的氢键能时,水的结构就遭到破坏,在离子周围形成水化膜。紧靠离子的第一层水分子定向地与离子牢固结合,与离子一起移动,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这样的水化作用称原水化或化学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称为原水化数。第一层以外的水分子也受到离子的吸引作用,使水的原有结构遭到败坏,但由于距离稍远,吸引较弱,与离子联系较松,这部分水化作用称二级水化或物理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不是固定值。用不同方法测定原水化数,所得结果相差很大,这是因为不同方法测出的数值,都是原水化数加上部分二级水化数。用不同方法测出的常见离子的水化数见表。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子半径小,电荷数大的离子水化数大,在它周围的水分子多,这些水分子都定向地牢固地与离子结合,失去了独立运动的能力。离子周围的第一层水分子数虽然不变,但并不是同一个水分子永久地无限期地留在离子周围,而是与外界的水分子不断地相互交换,只是保持水化数不变。离子水化作用产生两种影响,一是离子水化作用减少溶液“自由”水分子的数量,增加离子体积,因而改变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的活度系数(使Y±增大)和电导性质。这是溶剂对溶质的影响;二是离子水化往往破坏附近水层中的正四面体结构。降低离子邻近水分子层的相对介电常数,这是溶质对溶剂的影响。

水解:
物质与水发生的导致水发生分解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由弱酸根或弱碱离子组成的盐类的水解有两种情况:
① 弱酸根与水中的H+ 结合成弱酸,溶液呈碱性,如乙酸钠的水溶液:
CH3COO- + H2O ←═→ CH3COOH + OH-
② 弱碱离子与水中的OH- 结合,溶液呈酸性,如氯化铵水溶液:
NH4+ + H2O ←═→ NH3·H2O + H+
生成弱酸(或碱)的酸(或碱)性愈弱,则弱酸根(或弱碱离子)的水解倾向愈强。
例如,硼酸钠的水解倾向强于乙酸钠,溶液浓度相同时,前者的pH值更大。
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根和弱碱离子水解倾向的强弱。
例如,碳酸氢铵中弱酸根的水解倾向比弱碱离子强,溶液呈碱性;
氟化铵中弱碱离子的水解倾向强,溶液呈酸性;
若两者的水解倾向相同,则溶液呈中性,这是个别情况,如乙酸铵。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与相应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的水解相比,
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度大,溶液的pH更接近7(常温下)。
如0.10 mol/L的Na2CO3的水解度为4.2%,pH为11.6,
而同一浓度的(NH4)2CO3的水解度为92%,pH为9.3。
酯、多糖、蛋白质等与水作用生成较简单的物质,也是水解:
CH3COOC2H5 + H2O —→ CH3COOH + C2H5OH
(C6H10O5)n + nH2O —→ nC6H12O6
某些能水解的盐被当作酸(如硫酸铝)或碱(如碳酸钠)来使用。
正盐分四类:
一、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因为它们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所以呈中性。
二、强酸弱碱盐,我们把弱碱部分叫弱阳,弱阳离子能把持着从水中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得水的电离正向移动,结果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使水溶液呈酸性。
三、强碱弱酸盐,我们把弱酸部分叫弱阴,同理弱阴把持着从水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使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使溶液呈碱性。
四、弱酸弱碱盐,弱酸部分把持氢,弱阳部分把持氢氧根,生成两种弱电解质,再比较它们的电离常数Ka、Kb值的大小(而不是水解度的大小),在一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又叫电离平衡常数)是一个定值,这一比较就可得出此盐呈什么性了,谁强呈谁性,电离常数是以10为底的负对数,谁负得少谁就大。总之一句话,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把持着从水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能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还有有机物类中的水解,例如酯类的水解,是酯和水反应(在无机酸或碱的条件下)生成对应羧酸和醇的反应叫酯的水解,还有卤代烃的碱性水解,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叫卤烷的水解,还有蛋白质的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等等。
水解反应
(1)含弱酸阴离子、弱碱阳离子的盐的水解,例如:Fe3++3H2O=Fe(OH)3+3H+,CO32-+H2O=HCO3-+OH-
(2)金属氮化物的水解,例如:Mg3N2+6H2O=3Mg(OH)2+2NH3↑
(3)金属硫化物的水解,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
(4)金属碳化物的水解,例如:CaC2+2H2O=Ca(OH)2+C2H2↑
(5)非金属氯化物的水解,例如:PCl3+3H2O=H3PO3+3HCl
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有机反应)
1.卤代烃在强碱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H2-Cl+H-OH→△NaOH
CH3CH2OH+HCl
2.醇钠的水解,例如:CH3CH2ONa+H2O=CH3CH2OH+NaOH
3.酯在酸、碱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OOCH2CH3+H2O→△H+orOH-CH3COOH+CH3CH2OH
4.二糖、多糖的水解,例如淀粉的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5.二肽、多肽的水解,例如H2NCH2CONHCH2COOH+H2O→2H2NCH2COOH
6.亚胺的水解 ArCH=N-Ph→(H20 H+) ArCHO+PhNH2

水化是形成水合物或水合离子的,水解就比较复杂了.

5. 去离子水净化设备产生的废水怎么处理

直接排放掉,或者回流到原水池,进行二次处理。

6. 用普通水和去离子水去做化学实验有什么区别

普通蒸馏水电导率一般为10us/cm三级水电导率一般为5us/cm蒸馏水、去离子水的区别是版制取工艺不同,权纯蒸馏水是通过加热冷凝制取,缺点是生产成本太高,水质纯度一般,而且产量小。去离子水是通过离子交换制取,优点是生产成本低,产量大。现在一般和反渗透配套使用生产高纯水。三级水不能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比较。三级水只是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标准之一,用来划定水质纯度的指标超纯水:Ultrapure水(超纯水),既将水中的导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又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及有机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电阻率大于18MΩ*cm,或接近18.3MΩ*cm极限值。RO水:也称纯水。即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后的水,实验室用水检验标准(25摄氏度条件下)三级水电导率≦5us/cm(蒸馏水)二级水电导率≦1us/cm(纯水)一级水电导率≦0.1us/cm(高纯水)

7. 盐离子的水化作用

电离平衡中:
同离子效应:
1.定义: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会左移,以致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例如: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 + H+ 。当加入强电解质CH3COONH4时,c(CH3COONH4)上升,使电离平衡左移,CH3COOH的电离度下降
2.应用:利用同离子效应,抑制溶质水解,如在NH3·H2O中加入NH4+
注意:弱电解质形成的盐通常是强电解质
盐效应:
1.定义: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其他强电解质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上升,这种影响叫做盐效应
例如:在0.1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mol/L NaCl,则CH3COOH电离出的c(H+)不再是1.33·10^-3mol/L,而是1.68·10^-3mol/L了;其电离度也不是1.33%,而是1.68%了。
2.原因:盐效应的产生,是由于 强电解质的加入 使溶液中 离子浓度上升,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上升,即活度下降,离子结合为分子的机会下降,分子化速度下降。因此,重新达到平衡的CH3COOH的电离度要比未加NaCl时大。

因为同离子效应归根结底也是盐效应的一种,因此发生同离子效应时
一定伴随盐离子效应

8. 离子的水化作用是什么意思

水化作用(来hydration)是物质与水发生化源合的反应,又称水合作用,一般指分子或离子的水合作用。其中当盐类溶于水中生成电解质溶液时,离子的静电力破坏了原来的水结构,在其周围形成一定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

9. 什么离子会形成水合离子,水合离子怎么书写怎么书写

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形成水合离子 一般不写水合水分子的

10. 离子的水化程度是什么意思

水化:分子或离子与水结合而形成水合物或水合离子的过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或离解,主要是通过水化而引起的。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