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200吨/日非抄常小,不推荐用太麻烦的机械格栅,格栅都没法选。我做以前农村污水项目都是这个小规模的东东,肯定不能用机械格栅或者常见的人工格栅了。你千万别往市政污水处理方向思考。
我建议你最好用水力筛网或者提篮格栅。
不锈钢水力筛网:适用于有压力提升送来的污水的垃圾格栅。淘宝上就有买的,你买个最小的就行了,没几个钱而且非常方便。
提篮格栅:适用于无压力自流进来的,放在污水检查井里面保持0.8米以上的水头损失就足够了。自己路边小金属加工店焊制一个就行了,L×B×H=0.3m×0.3m×0.6m,孔眼你自定吧,你这水量小最好选稍大的否则你清垃圾都麻烦。提篮格栅建议做两个,一用一冷备方式,方便尽快提起更换。
Ⅱ 工业废水处理:造纸废水中白水如何处理与回用
工艺选择
工艺方案的选择对于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行费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结合设计规模、废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分析后优选出最佳的总体工艺方案和实施方式。
在废水处理没施的总体工艺方案确定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所选工艺必须技术先进、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运行稳定,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工厂使用标准及国家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2)所选工艺应减少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占地面积和降低能耗。
(3)所选工艺应易于操作、运行灵活且便于管理。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应能对工艺运行参数和操作进行适当调整。
(4)所选工艺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提高操作管理水平。
(5)所选工艺应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气味、噪声、气雾等)。
常用预处理方法
预处理工艺主要由格栅、筛网、纤维回收系统、调节水量及水质等工艺组成。可根据不同的造纸工业废水水质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手段,去除一部分污染物,改善废水水质,使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主要处理方法
废纸造纸废水的SS、COD浓度较高,COD则由非溶解性COD和溶解性COD两部分组成,通常非溶解性COD占COD组成总量的大部分,当废水中SS被去除时,绝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同时被去除。因此,废纸造纸废水处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去除SS和COD。主要有以下方法:
(1)气浮或沉淀法。采用气浮或沉淀方法,通过投加混凝剂,可去除绝大部分SS,同时去除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及部分溶解性COD和BOD5。
(2)物化与生化处理相结合。对于造纸废水排放量较低、废水含COD较高的大中型废纸造纸企业,期望通过单级气浮或沉淀的物化方法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可溶性COD、BOD5主要需通过生化方法才能有效去除。一般采用物化加生化的处理方法。
(3)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造纸过程中浆料的流失不可避免,做好流入废水中的废浆回收有两个好处:一是回收的浆料可回用于造纸或外售作为低档纸的原料,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二是降低废水处理负荷,减少药剂消耗。
Ⅲ 达标污水回用到循环冷却补充水的处理工艺
个人觉得这个出水水质可以直接进RO膜,淡水进行回用不需要稀释,RO膜产生的浓水需要考虑如何处回置,如答能排放至市政污水处理厂,那最好,如不能,需要再进行委外处理或者蒸发处理。绿化用水有限定总溶解固体含量的指标,所以浓水是无法进行绿化的。
Ⅳ 排水工程的参考教材
目前较为流行的教材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排水工程》,分上、下两册。
排水工程上册(孙慧修主编)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教材编写要求和《排水工程》(上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排水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积累的教学经验,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编写而成,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排水工程学科发展的趋势。
《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增加了城市污水回用工程一节,以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再利用,是防止水污染和解决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重要方向。本版加强了雨水设计流量的论述,介绍了几种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系统向区域排水系统发展的趋势以及涌现出的新技术作了介绍。同时,对第三版中个别提法不妥这处理行了更正,并增加了部分新技术资料。规范以《室外排水规范》(GBJ14-87)及1997年局部修改的条文为主。计量单位以198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排水工程下册(张自杰主编)
《排水工程》下册主要内容是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阐述污水和污染物质的形成、形态、分类;污染特征与污染指标;各类地面水体(河流、湖泊、海洋)污染造成的危害及其自净规律和数学模型;有关的水质标准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则等。
第二部分为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包括深度处理与回用在内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各种处理技术单元,从基础理论到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以及设计、计算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系统和比较深入的阐述。在本部分内,对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也作了系统、深入的介绍。
第三部分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在本书内自成体系,从工业废水的形成、分类、污染特征开始,根据工业废水的特征,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法,分别地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本书为高等工业学校四年制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方面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2011年版排水工程教材
书名:排水工程
作者:张玉先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ISBN:9787112129102
定价:99元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全书共分19章,分别为总论、排水系统,污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排洪沟的 设计,合流制管渠系统的设计,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基础和排水管渠系统附属构筑物,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排水泵站及其设计,城镇污水处理概论,城镇 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城镇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镇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城镇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污水厂污 泥的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业废水处理。
Ⅳ 各行业污水回用要求及水质标准
还有个污水抄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袭规范 (GB 50335-2002),不知道还有用
http://fzies.gov.cn/fgbz/jsbz/kjbz/%CE%DB%CB%AE%D4%D9%C9%FA%C0%FB%D3%C3%B9%A4%B3%CC%C9%E8%BC%C6%B9%E6%B7%B6.pdf
目前的状况是回用水只是在某些行业应用较多,国家有标准的话说明这些行业是用回用水的,或者是鼓励/要求这些行业用,但是不是所有行业都有相关标准。
Ⅵ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与供水安全的研究对比分析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注重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注重流域水资源的评价,因为河流是联系陆地和海洋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动的纽带,也是保护海洋资源最重要的战场。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不仅直接影响到河流生态系统,而且可能间接地通过河流影响到海洋的生态环境。此外,河流还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淡水的主要来源。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情况都可以归为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长期大量排放及降水、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河水的高富营养化、盐渍化等;另一类是自然和非自然因素使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类河流有因洪水成灾的密西西比河、因干旱引起河水大量蒸发的尼罗河、因森林采伐造成水土流失的亚马孙河和因水消费超过供给造成水量不足的科罗拉多河等。我国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了污染防治的措施,但是起步晚、技术落后,特别是针对自然因素引起的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研究不够深入。
二、水资源管理方面
正确定位水资源管理是有效实施水务管理的根本前提。尽管世界各国水管理体制不尽一致,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水管理是有序的,即水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社会各界都能严格遵守,一切水务活动依法办事。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一般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通过制定全流域的法律进行管理,如科罗拉多河的 “河流法”,密西西比河的 “洪水灾害防御法”、“水资源规划法”; 二是对某一方面的管理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条例,如伊利湖的 《大湖区管理协议》等。另外,各国水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和收费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等因素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水价执行程序的不同,但多数国家能做到依法收取水费,处罚违规行为。在水管理体制上,管理职责明确、责权划分清楚,规定各个权利主体和机构的权利范围和机构体系,明确规定国家、流域委员会、地方分级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美、法等国把参与水事活动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职责明确分开,各自在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若有越权或违法行为发生,通过法律手段予以纠正和处罚。目前,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已成为各国水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水资源管理随经济发展在不断合理化,但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造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而且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管理相分离,由于流域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涉及各地区、各部门,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各国都赋予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相当大的权力,以保证其完成职责,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指导、审核和监督的作用。近 20 年来的变化表明,以国家和地方为依托的管理、以流域为基础的管理在不同的国家都纳入了各自适宜的管理体制。不过,总的趋势是强调以流域为基础,与国家和地方行政监督、协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三、水资源综合开发与管理方面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对大江大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与开发。它们以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合理地组织、安排生产力,建立工业区、城市群和产业带,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促进了流域内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流域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江河治理经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管理成为当今世界水资源研究的主要方向。我国也是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对几大流域的水资源进行评价和研究。
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洪水、缺水、水污染。因此,建立流域环境和开发利用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重经济轻生态环境、重资源利用轻保护、重流域本身治理轻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目前,我国流域统一管理已经普及。大河流域的水管理涉及防洪、航运、水电、供水、水环境保护、娱乐六个方面,是一种广义的、综合的、多目标的一体化管理,呈现出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水质保护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水量方面。我国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是刚刚起步,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四、水资源服务运行机制方面
欧美国家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根据水的资源特性,其供水机构管理和水价政策仍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之内。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规定供水机构既不能盈利,也不让其亏损,因此在水价制定上以不盈利为原则,但必须保证投资的回收、运行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所需开支的自理。在制定水价时,把排水费、污水处理费、国家规定征收的增值税等也核算进去。当水价太高,用户承担有困难时,国家会补助一部分,起到调控作用。法国的流域水务局除负责流域水规划的审批和上报外,同时又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融资机构,代表国家接受地方省、区上缴的部分税款,然后根据需要投资新建水工程,通过更好地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为社会服务。另外,发达国家现行的城市水管理中,非常重视投入产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供水机构在修建供水工程之前就将供水价格确定下来,并与用水户签订合同,用合同相互约束,政府不再干预。如英法两国将水资源开发经营作为一种产业,水务投资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水利基础设施可向政府贷款或向社会筹资,靠水费或售电支付利息和偿还政府贷款。水费标准随着市场经济通货膨胀指数浮动,各地区、各城市多少不一,各年度也有变化。各水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我国还未形成服务型的水务运行机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分离,更谈不上开发利用技术服务。
五、城市水资源公众管理方面
公众参与有关水问题的立法和管理过程中提高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由于城市水管理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国外相当重视公众参与,并将其作为水管理的关键因素,包括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提高用水户的关心程度。法国的流域委员会中,采取“三三制”的组织形式。委员会由一百多人组成,其中,1/3是用户和专业协会代表,1/3是地方当局代表(市长等选举产生),其余1/3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指派),因此被称为“水务议会”。同时,将开展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各阶层的人士对水务事业的关心程度作为今后水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法国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向社会发布各种水信息,使社会了解水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社会关心支持水务工作,并将其作为水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是由政府负责,公众对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知识缺乏,更无法涉足管理。
六、资源、环境管制和经济管制方面
世界各国水管理的经验表明,资源、环境管制和经济管制最好与服务相分离,而且资源、环境管制与经济管制之间最好也彼此分离。决策必须是政府的直接职责,但把管制职能(如经济管制)分配给各个自主的机构(具有管理功能的事业单位)有相当大的优点———通过经济管制可提高供水、排水和水处理等服务机构(企业)的技术业绩和财务业绩,这也是已达到高度认同的水行业管理模式。而我国资源、环境管制和经济管制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尽管可以进行协调,但未形成资源、环境管制和经济管制的系统性制度,责、权、利不清楚,更不可能让一个部门把服务与管理分清。
七、水环境治理方面
经济发达国家的污水回收利用历史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1968年,世界上第一家合格的再生饮用水工厂在纳米比亚建成,日产水6200m3,水质达到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的标准。以色列由于长期缺水,在污水净化和回收利用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色列中水回收利用程度之高堪称世界第一。占全国污水处理总量46%的中水直接回收利用于灌溉,其余33.3%和约20%分别回渗于地下或排入河道。回灌地下的再抽出至管网系统,抽送到南部地区,最南部地区甚至将它作为饮用水源。日本是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口众多,人均年降水量仅为世界年降水量的1/5,且没有大江大湖可作跨流域调水之用。日本靠什么支撑了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复兴呢?靠的就是污水回收利用,他们称之为下水处理水的再利用。美国水资源总量较多,城市中污水回收利用工程主要分布于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等州,其中以南加利福尼亚成绩最为显著。
由于水资源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美国针对污水回收利用问题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已普遍实现了总用水量逐年增加,而新鲜水的总取水量逐年减少的良性循环局面。其基本特点是污水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另外,德国、巴西和奥地利等国家的中水、污水回收利用方面很成功,不仅处理程度比较高,污水处理量和回收利用量也高。
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利正全面向前推进,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工作也随着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确定的以防洪为中心的治江三阶段战略的基本付诸实施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泛学习国外治水、管水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是做好新时期治江工作、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基于对中外不同的国情、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和水情,有目的地选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与供水安全研究体系。
Ⅶ 增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途径
就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而言,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几方面的问题都与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有密切联系。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会使污水处理成本大大增加,污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可更新的水资源总量减少,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也随之减弱;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水平是提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能力的关键,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则不能使水资源循环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保障。
8.5.1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大幅度提高我国用水效率首先是革新观念,其次是采取经济、技术、法规政策和公众参与。早在20世纪末,原水利部水政司司长、教授级高工柯礼聘就在《地下水》杂志上发表了“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的文章[14]。文章指出:许多国家,不论是富水国还是贫水国,已逐渐认识到,加强需水管
理而不是不断去满足需水要求,实施全面节水,向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经济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是平衡水的供需矛盾的最经济和最有利于环境的措施;同时,可以推进或避免建设昂贵的供水工程设计和污水处理费用,节约资金,保护环境,而且毫不影响经济和生活水平。但是,这场提高用水效率的改革目前主要还是局限于发达国家中开展,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普遍引起重视。
由于我国北方水资源相对缺乏,因而关于北方地区用水效率和节水的研究(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文章较为多见。而文献[15]则从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用水与水费制度的关系出发,研究了在有水权水量约束和无水权水量约束下,按单位耕作面积水价征收水费时的水的利用情况和卖水可能时水的利用情况,根据水利用的均衡原理和利润最大化的拉格朗日函数分析,得出了只要农业部门向外部卖水(水权水量),无论是农业部门还是非农业部门都能增加经济效益的结论。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6]。一是节水政策研究不够。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二是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还不到有效灌溉面积的一半,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仅占灌溉面积的2.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农业灌溉水价偏低。低水价难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不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五是认识不到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还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地区为了眼前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仍在过量引水或超采地下水,搞大水漫灌。有的流域由于上游用水得不到控制,已造成下游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关于城市用水效率方面,文献[17]对国内外城市用水水平、供水损失量和用水效率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家庭生活各种用水器具均已装备,家庭生活用水量将不再继续增长,将会稳定在一个相应水平上。我国目前城市家庭除水冲厕所外,洗浴设施、洗衣机、洗碗机等用水器具和热水系统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人均家庭生活用水还将逐年有所增加。但是2002年我国城市人均家庭生活用水平均指标已达到150.5L/d,已接近欧洲13国的平均值,同时某些城市甚至超过了200L/d。这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国居民生活用水某些浪费用水方式和习惯应该摒弃,节约家庭生活用水还有潜力。另据4个不同供水检漏公司对我国179个城市的20731.6km供水管线实际检漏结果计算,平均单元管长供水实际漏损率为1.55L/km·h。约为欧洲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比各国平均值还高62%。而在总体取用水资源效率(单位取用水资源量产生的GDP)方面的数据表明,我国2002年数字比美国1998年的数字还多800亿m3左右,但GDP仅为美国的1/64,我国总体用水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10~1/20。因此,我国目前形成的浪费用水模式和用水效率的低下必须警惕。我国节约用水的潜力还很大。
8.5.2大力开展污水资源化工作
污水是被污染、使用价值不高的水资源。污水资源化(也叫污水回用)是指生活污水和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可再生资源回用到适宜的位置,它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口的膨胀和工、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资源性缺水和质量性缺水问题都很严重,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危机。水资源危机的解决有赖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污水资源化正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城市的污水是一种水量稳定可靠的水资源,将污水资源化是必要和可行的。
8.5.2.1污水的利用方向
面对如此严重的水污染现状,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质量,使水量枯竭和水质恶化尽快得以解决已势在必行。污水经过处理以后,有以下几个利用方向 王建新:对我国污水资源化的思考.见http://www.cce 365.com。
8.5.2.2污水资源化的对策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刘坤一:论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策.见http://www.hwcc.com.cn。
8.5.3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除了必要的节水措施外,还必须积极探索新水源的开发,如对暴雨洪水的利用——洪水资源化。洪水资源化是指在不成灾的情况下,尽量利用水保工程,水库拦河闸坝,自然洼地、人工湖泊、地下水库等蓄水工程拦蓄洪水,以及延长洪水在河道、蓄滞洪区等的滞留时间,恢复河流及湖泊、洼地的水面景观、人类居住环境,最大可能地补充地下水[11]。科学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可获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如补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性水资源承载力、发挥水库多年调节作用,开展养殖及灌溉、旅游业等。因此,洪水资源化、雨水回用不仅可以起到减灾的作用,同时还能补充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再生能力,缓解供需水的矛盾。
洪水是洪灾形成的前提条件,但洪水并不是灾害,它是大气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径流,其本质具有淡水资源的属性。将洪水作为一种资源,合理地加以储积、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我国淡水严重紧缺的局面,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洪减灾”的作用,兴利除害,一举两得。李长安等[18]对此提出了4条措施:①加强水库建设;②退田还湖和退耕还湿;③人工控湖;④充分利用水库、湖泊和湿地蓄积长江汛期洪水以供枯季北调。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降水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经常出现旱涝同期异地发生和同地持续发生的情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水的关系,必须防汛抗旱相结合,从洪水资源利用上下功夫。文献[19]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①建立水库、湖泊风险调度机制;②充分发挥河道蓄洪作用(北京、胶东有成功范例);③建立流域或跨流域的洪水利用措施(河道串联和洪水利用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山区,可以把雨洪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如修建坡面水系工程(沿山排洪沟、蓄水池、拦沙池、塘坝等)和水窖工程[20]。
雨水回用也是水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它具有水质污染轻、建设费用少等特点,而且具有广泛的作用。雨水回用可以改善自然界的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缓城市洪涝灾害,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压力,补充地下水资源等。总之,雨水回用在城市工业、民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
参考文献
[1]曾维华,杨志峰,蒋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J].水科学进展,2001,12(2):276~279
[2]李春晖,杨志峰.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及其基本理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54~55
[3]杨志峰,沈珍瑶,夏星辉等.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论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J].中国基础科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2,5:5~6
[4]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3
[5]郭其浅主编.广东省梅州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书[R].梅州市水利局,2000.6:60~63,158
[6]赵西宁,吴普特,王万忠等.生态环境需水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4):618
[7]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13~14
[8]沈珍瑶,杨志峰,刘昌明.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与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2,22(2):162~165
[9]丁晓雯,沈珍瑶,杨志峰.黄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72~73
[10]孔庆雨,卞艺杰.广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0,12(6):33~36
[11]管延海,魏占起.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与洪水资源化[J].吉林水利,2003,4:19~20
[12]侯建涛,朱达力.雨水回用[J].科技园地,2003,2:30~31
[13]王中根,夏军,刘昌明等.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量化方法研究[J].资源科学,2003,(7):31~36
[14]柯礼聘.掀起一场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谈21世纪我国水资源战略问题[J].地下水,1999,(12):141~145
[15]陈绍金.南方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分析[J].人民长江,2004,(1):46~48
[16]刘更另.水·水资源·农业节水[J].中国工程科学,2000,(7):39~42
[17]宋序彤,许俊仪.我国城市用水发展和用水效率分析[J].建设科技,2004,(6):40~41
[18]李长安,殷鸿福.充分认识和利用洪水的淡水资源属性——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出路之一[J].科技导报,2001,(7):3~5
[19]胡炜.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努力解决缺水问题[J].中国水利,2001,(4):88
[20]徐相怀.浅谈山区洪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治淮,2002(10)
Ⅷ 水处理技术,水及废水处理理论及工艺,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工业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这些
大致给你说说吧,水处理按我自己的理解大致分3大块,污水,工业冷却内循环水,容净水处理(RO)。污水又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2大块,工业如电子厂,印染,电镀,食品等等等等,生活污水就单一些。冷却水一般就按工业来分,不过也可以分成空调水和工业工艺循环冷却水。中水回用技术基本可以划在污水处理的行业,一般和工艺设备流程联系的多些,净水就是反渗透,离子交换这种,一般桶装水这些卖净水设备的不在这个行列。细分起来太多啦,详细可以问我。总的来说现在工业水这块方向好些。打字打累了。。。
Ⅸ 污水处理项目的中水回用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的是膜法SBR技术处理皮革废水。可以做到达标排版放,COD去除率可达权80%以上,比起一般的活性污泥法要好不少。但是要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很难,皮革废水除了要调节PH值,还要脱除重金属离子,除油,脱除表面活性剂和染料。处理成本较高,经济可行性较差。如果这样做,可以设计基本流程如下:进水——格栅(革除较大杂质)——油水分离装置(隔油)——中和池(因鞣制皮革,造成进水偏酸性,加碱剂中和)——树脂交换装置(脱除重金属离子)——好氧曝气池(内设膜组件)——加药消毒(具体何种药剂视排放要求而定)。
差不多就是这样。如果要脱磷,可能还要加上厌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