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技术
①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内容简介
第一模块 微生物检验基础
项目一 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概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三、微生物对产品的污染
四、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五、微生物检验的任务和意义
六、微生物检验的对象
七、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
八、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微生物的命名及分类
项目二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细菌
二、放线菌
三、酵母菌
四、霉菌
五、病毒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小布商成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微生物的奠基人——巴斯德
项目三 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微生物的营养
二、微生物的生长
三、微生物的代谢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抗生素的滥用及食品安全
第二模块 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的急救
项目四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培养基的分类
二、选用或设计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任务4 1配制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思考题】
项目五 消毒灭菌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消毒灭菌的有关概念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任务5 1干热灭菌技术及玻璃器皿的灭菌
【思考题】
任务5 2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及培养基的灭菌
【思考题】
任务5 3无菌室的消毒处理及超净台的使用
【思考题】
任务5 4液体过滤除菌
【思考题】
项目六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接种技术
二、分离纯化技术
任务6 1微生物的接种
【思考题】
任务6 2微生物纯种的分离培养及菌落
特征观察
【思考题】
项目七 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显微技术
二、染色技术
任务7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思考题】
任务7 2细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
【思考题】
任务7 3酵母菌、霉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
观察
【思考题】
阅读小知识:显微镜
项目八 微生物的计数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细胞数量的测定
二、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任务8 1显微镜直接计数
【思考题】
任务8 2平板菌落计数
【思考题】
项目九 菌种保藏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
二、菌种保藏方法
任务9 1实验室常用简易菌种保藏法
【思考题】
任务9 2菌种的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思考题】
任务9 3菌种的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思考题】
项目十 血清学检验技术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抗原、抗体及血清学反应
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血清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阅读小知识:单克隆抗体及
生物导弹
第三模块 产品中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
项目十一 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
二、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任务11 1对某一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
的撰写
【思考题】
项目十二 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概述
二、食品检样的采集与制备
三、食品检样的保存及送检
四、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五、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技术
六、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技术
七、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任务12 1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2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3酸乳中乳酸菌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4食品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2 5纸片法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
葡萄球菌
【思考题】
项目十三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概述
二、化妆品的卫生学检验标准
三、化妆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四、化妆品的卫生细菌检验
任务13 1化妆品中绿脓杆菌的检测
【思考题】
项目十四 药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药品无菌检查法
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任务14 10?9%氯化钠注射剂的无菌
检验
【思考题】
任务14 2咳嗽糖浆中细菌总数、霉菌及
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思考题】
项目十五 环境的微生物学检测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背景知识】
一、空气洁净度的微生物检测
二、水质的微生物学检验
三、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任务15 1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总
大肠菌群的检测
【思考题】
任务15 2发酵车间空气中微生物的
测定
【思考题】
任务15 3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思考题】
附录
附录1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及
洗涤
附录2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3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4 食品生产相关产品的国家卫生
标准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二部)微生物限度标准
附录6 化妆品卫生标准
(GB7916-87)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我国已全面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国际、国内贸易迅猛发展,商品贸易快速增加。在产品的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及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商品质量检验、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高专商品质量检验专业正是为适应这一新形势而产生的新兴专业,该专业也必将随着社会对商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而进一步发展。由于是新兴专业,目前还没有特别适合商品质量检验专业的专门教材,十分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套教材,经过半年来我和诸位同仁的辛苦努力,《微生物检测技术》终于得以出版。
② 求生物试验室废水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水处理
实验室废水主要来自各科研单位实验研究室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废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 量少, 间断性强, 高危害, 成分复杂多变。
根据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 可以分为实验室有机和无机废水两大类。无机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有机废水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相比而言, 有机废水比无机废水污染的范围更广, 带来的危害更严重。不同的废水, 污染物组成不同, 处理方法和程度也不相同。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本着分类收集, 就地、及时地原位处理, 简易操作, 以废治废和降低成本的原则。
目前, 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有成熟的工艺和方法能将实验室废水综合处理到达标排放的标准。实验室废水的治理不能等同于工业废水处理,而是采用多单元处理流程系统或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处理, 尽可能地降低处理难度, 使处理费用较低, 操作比较简单。实验室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可以借鉴其它有机废水的处理。一般来说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和物化法。对有机物浓度高、毒性强、水质水量不稳定的实验室废水, 生物法处理效果不佳, 而物化法对此类废水的处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实验药品回收、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及回收循环再利用, 不仅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能减少化学药品的浪费。对高浓度实验室有机废水, 将其中的有机溶剂如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回收循环使用后, 再用化学方法处理; 对浓度高、毒性大且无法回收的有机废水, 需要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相关技术
废液中有害物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等,将有害物回收或分解、转化生成其它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下面是一些有害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 含砷废液的处理
三氧化二砷是剧毒物资,其致死剂量为0.1g。在溶液中的浓度不得超过5×10-5%。处理时可利用硫酸铁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与砷的化合物共沉淀和吸附作用, 将废水中的砷除去。注意,Fe3+和As3+的摩尔比约为10∶1,pH 值在9左右效果最好,充分搅拌后静置过夜,分离沉淀,排放废液。
Fe3++ 3OH-= Fe(0H)3 ↓
As3++ 3OH-= As(0H)3 ↓
可用钼蓝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测定砷的含量。
2.含铬废液的处理
Cr(Ⅵ)有剧毒,在溶液中的浓度不得超过5×10-5%。可在酸性(调pH值为2~3)含铬废液中,加入约10 %的硫酸亚铁溶液, Fe2+能把Cr(Ⅵ) 还原为Cr3+。然后用熟石灰或碱液调溶液的pH 为6~8 (防止pH大于10时Cr(OH)3转变成Cr(OH)4-) ,加热到80℃左右,静置过夜,分离沉淀,排放废液。
Fe2++ 2OH-= Fe(0H)2 ↓
Fe3++ 3OH-= Fe(OH)3 ↓
Cr3++ 3OH-= Cr(OH)3 ↓
3.含氰化物废液的处理
氰化物有剧毒,在溶液中的浓度不得超过1.0×10-4%。我们利用CN-离子的强配位性采用络合法即普鲁士蓝法处理含氰化物的废液。先在废液中加入碱液调pH为7.5~10.5,然后加入约10 %的硫酸亚铁溶液,充分搅拌,静置后分离沉淀,排放废液。
Fe2++ 6CN-= [Fe(CN)6]4-
2Fe2++ [Fe(CN)6]4-= Fe2[Fe(CN)6] ↓
4.含汞废液的处理
含汞废液的毒性极大,其最低浓度不得超过5.0×10-7% , 若废液经微生物等的作用后会变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可用Na2S 把Hg2+转变成HgS ,然后使其与FeS 共沉淀而分离除去。
Hg2+ + S2-= HgS ↓
Fe2++ S2-= FeS ↓
注意: 要防止Na2S 过量生成[ HgS2]2-络离子。可先在含汞废液中加入与Hg2+浓度等摩尔的NaS•9H2O ,经充分搅拌使Hg2+生成难溶的HgS ,再加入1.0×10-3%FeSO4 ,使Fe2+与过量的Na2S生成FeS沉淀,将悬浮的HgS共沉淀。静置后分离沉淀,排放废液。
5.含铅废液的处理
含铅废液的浓度不得超过1.0×10-4%。可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处理。先用碱液调pH值为11,把Pb2+转变成难溶的Pb(OH)2 沉淀,然后加铝盐凝聚剂Al2(SO4)3使生成Al(OH)3沉淀,此时pH值为7-8,即产生Al(OH)3和Pb(OH)2共沉淀。静置澄清后分离沉淀,排放废液。
Pb2++ 2OH-= Pb(OH)2 ↓
Al3++ 3OH-= Al(OH)3 ↓
6.六价铬
六价铬废水一般存在于皮革揉制、电镀、铬黄染料废水及冷却水(阻蚀剂)中,是一种致癌物质,化验室的含六价铬废水水量小、铬浓度低(<20mg/I),在这种情况下,可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后再用碱(氢氧化钠)进行沉淀,如选用硫酸亚铁作还原剂,废水PH控制在8__9范围,选用亚硫酸钠作还原剂,废水pH控制在2—3范围,其他还原剂还有二氧化硫、亚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等,化验员可根据情况选用。
7.镉
90%镉的应用于电镀、颜料、合金及电池等,对环境监测站化验室含镉废水实用的方法有沉淀法,吸附法。使用沉淀法,沉淀剂有氢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硫酸铁,使用氢氧化物,pH控制在lO以上,可达满意效果;使用硫化物PH控制在9以上;使用聚合硫酸铁pH控制在8.5~9.5范围。吸附法,可使用活性炭、风化煤、磺化煤作吸附剂。
8.酚
随着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焦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含酚废水也相应增多,酚的毒性较高,使用活性炭作吸附剂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于其他有毒有害有机废水,化验员也可用此方法。
9.有机回收与利用
实验用过的有机溶剂有些可回收,可先在分液漏斗中洗涤有机溶剂,根据有机溶剂中所含溶解物不同,采用不同洗涤剂进行洗涤后,再用水洗涤,然后干燥。再通过蒸馏进行精制,纯化。如四氯化碳,若含有双硫腙,则可用H2SO4 洗涤一次,再用水洗两次,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蒸馏收集76~78℃馏分。烃、酮、醛、醇、酯等有机物也可在燃烧炉中处理,温度为800~850℃时可完全燃烧或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液洗涤。
③ 2020年理化检验技术士和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合并,买什么资料复习呢
适当演练一些高质量的练习题,可以提高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水平,进而提高应试能力。通过做练习题你可以逐渐总结出考试内容的某些重点与规律,发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适当做一些来学宝典app的练习题和模拟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往年的考试真题,虽然再考和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熟悉题型是很重要的。
④ 你好!考微生物检验技术 初级和中级难度和内容有什么不同
谢谢你的抬爱。所有的专业技术考试,考点都是一样的,除非有重大发现、重大研究成果、经研究发现有所争议,否则知识点都不会有变化,只要你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也就是说你复习用旧版书是可以的。
虽然知识点基本不会变,但毕竟是考试,上年考过的东西,除非特别基础的知识,都是尽量避免重复出题的,所以,知识点不变,考试侧重点也就是考点会有一定的变化,而且考试用书经过几年的使用,不断的小改版后,有可能会出现一次大的改动,建议你先复习旧版书,等新版书出来后,到书店翻阅下,看有什么大的变动没有,没有就可以继续用旧教材,考试大纲可以从网上下载。
因为卫生资格考试是全国统考,一套合格的试卷是要保证通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所以考试难度会很严格的控制的,难度都是基本保持一致的。
最后是点建议,也是对你指定我回答的感谢:考试的变化是无尽的,知识点是有限的,每解决一个知识点就是向考试更高成绩迈进一步,复习前期,要一点一点的破,做题没必要估分,而是要透彻,以题为主,因为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出题的,选择题的出题形式限制了部分知识点以考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做题来看书,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复习后期,在你手上几套模拟卷上每个知识点都透彻的情况下,可以再做几套试卷,限时答题,估算得分,以检验你的复习水平,同时增加信心。
⑤ 实验室污水处理的的方法有哪些
新科教来学设备为您解答:源
实验室污水处理的的方法:
一般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以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化学法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生物法是去除废水中的胶体和溶解中的有机物质。
⑥ 如何检验环境水中的微生物
首 页 食品资讯 政策法规 生产技术 质量管理 检验技术 仪器设备 食品标准 资料中心 食品图库
食品人才 食品安全 食品课堂 专业英语 食品专题 食品网刊 食品网址 食品网络 个人空间 食品论坛
水质微生物
一、水质微生物及指示菌
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以及人类的动物的排泄物及污染。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
一般认为,水中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有较大优势。与其他水体相比,河水及溪水中革兰氏阳性菌相对较多,这是因为陆地微生物冲洗污染的缘故。
水体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一般并不是水中原有微生物,大部分是从外界环境污染而来,特别是人和其它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中常见的致病性细菌主要包括: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在实际控制中,对水质卫生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是无法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进行检测,而一般利用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来了解水体是否受到过人畜粪便的污染,是否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从而评价水的质量,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目前,世界各国一般认为大肠菌群是指示水质受粪便污染较好的指示菌。
我国水质控制也采用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每升不得超过3个。
在某些情况下,水体中的细菌总数也可指示水体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情况。这里的细菌总数其实是指营养琼脂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总数。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除采用大肠菌群等指标外,一般还采用细菌总数这个指标。我国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
二、水质微生物检验方法
GB5750-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提供了水质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总数的检测:
国家标准中,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对生活饮用水,直接吸取1ml水样于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后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对水源水,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稀释液1ml,加注平皿,营养琼脂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按照规定格式报告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
(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
国家标准中,利用总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
国家标准提供了多管发酵法及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的方法。
多管发酵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分为三步: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复发酵证实试验。初发酵试验,采用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7℃培养24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对阳性管培养物,接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观察菌落特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对典型和可疑菌落,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进行复发酵证实试验,并根据标准所附检数表报告结果。
其中,对生活饮用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300ml,即100ml接种2管,10ml接种10管,采用两个稀释度,12支发酵管。对水源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55.5ml,即10ml接种5管,1ml接种5管,0.1ml接种10管,共采用三个稀释度,15支发酵管。两种接种方法,所用的检数表是不同的。
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就是利用微孔滤膜,过滤一定量水样,将水样中含有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帖放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如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经培养和证实试验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并计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总大肠菌群数。
三、说明:
1.菌落总数测定中,应选择合适的稀释度进行。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规定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因此可以直接吸取1毫升到平板进行培养。
2.培养时间。与食品中菌落计数不同,测定水中细菌总数,培养时间采用24h。
3.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由于饮用水和水源水可能的污染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接种量,检数表也不相同。
4.当接种量超过1毫升时,一般采用多倍浓度培养液。如配制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50mL,加入100mL水样后,总体积为150mL,培养液恢复到正常浓度。
5.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一般在检测较大量低浊度水样时采用,大量水样滤过滤膜后,水中所含有的所有细菌均截留在滤膜上。
⑦ 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师)考试的复习方法是什么,看书应该怎么看
第一遍快速学习:
整理出初级微生物检验技术士每个章节的脉络和重要内容,理解、弄懂所学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笔记,先把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仔细地用荧光笔、或彩笔在书中划出来,然后在16开大纸上用树形图的方式或画表格的方式把这些重要知识一层一层地写下来,反复加以理解,并把重要的习题的解题思路在旁边简要备注出来。
第二遍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记忆:
随身携带自己写下的笔记,反复背诵自己所总结出来并写下来的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
复习笔记要尽量反映知识的系统性。特别应当把重点概念和原理的联系与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见笔记,就可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专题的知识,即可以把“知识网”展现出来。
第三遍尝试回忆:
重新书写笔记,能清晰回忆出来的内容只需略写概念、术语、数字,而不需要写出具体内容。回忆不出来的内容把详细内容写下来。再反复背诵。
第四遍构筑知识网络并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网络图(大括号、小括号、表格等形式)帮我们把每一个章节的重要概念、定理公式等重要知识点的层级关系整理得一目了然。
由于内容的熟悉和空间距离的接近,我们会突然领悟到,原来每一个章节内部知识点之间,以及前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联系。这种感悟会让我们醍醐灌顶,欣喜若狂。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用尖头和简单的术语在这张网络图上表现出来。
第五遍加以巩固:
最后一定要做题,用来学宝典app做题,配合笔记书本,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做题才能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学得好,哪些地方是弱点,然后再通过重做来写宝典app的错题收集功能,查漏补缺,弥补自己的不足。
(7)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技术扩展阅读:
微生物的世界之最: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微生物:
1985年Fishelson、Montgomery及Myrberg三人发现一种生长于红海水域中的热带鱼(名叫surgeonfish)的小肠管道中的微生物费氏刺骨鱼菌(Epulopiscium fishelsoni),这是当时世界上所发现最大的微生物。
它外形酷似雪茄烟,长约200~500μm,最长可达600μm,体积约为大肠杆菌的100万倍,这种微生物并不需要由显微镜观察便可直接由肉眼察觉到它的存在。
目前最大的微生物则是1997年,由Heidi Schulz在纳米比亚海岸海洋沉淀土中所发现的呈球状的细菌,直径约100~750μm。这比之前所提的微生物大上2~4倍。
201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海南发现世界最大真菌子实体,该子实体已生长了20年,长度超过10米,宽度接近1米,厚度在5厘米左右,体积为409262–525140立方厘米,重量超过500千克。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小的能独立生活的微生物:
支原体,过去也译成“霉形体”,它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是地球上已知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约为100纳米。支原体一般都是寄生生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它能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牛的呼吸器官发生严重病变。
病毒:
最小的植物病毒,莴苣花叶病毒,粗1.5纳米,长28纳米;
最小的动物病毒,口蹄疫病毒,直径只有2.1纳米。
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微生物。
拟病毒的大小和类病毒相似;朊病毒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类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传染的致病因子,比普通病毒简单,1971年首次报道的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它的大小只有莴苣花叶病毒的三十九分之一。
⑧ 微生物检验技术副高考试有什么参考书吗
本书由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国内最具权威的专家共同编写,按照国家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以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线,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医学检验与临床应用的经典方法和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全书分上下册共六篇,上册包括即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生化学检验;下册包括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每篇均对检验项目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本书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是高年资检验人员必备的案头书。不仅适合拟晋升高级职称应试者的考前复习指导,还是中级职称以上医(技)人员提高实验诊断、临床会诊、以及科研教学和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学习参考书。
《检验医学知识高级教程》
按照国家及河北省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以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线,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辅导用书:检验医学知识高级教程》包括:实验室管理与科研;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技术;疾病控制微生物检验和卫生理化检验;医学遗传性检验九个部分内容,《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辅导用书:检验医学知识高级教程》均采用问答方式,涵盖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两方面,便于晋升副高职称、正高职称的人员选择相应部分进行复习。
都是大块头,可以把部分章节提取出来,整理成PDF格式,打印更方便,考试软件必备模拟人机对话考试和熟悉考试环境,还有微生物的指导用书和习题集那本书也应该看一下。我在帮你找一下考试大纲
⑨ 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水,有哪些可能的技术
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水,有哪些可能的技术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为使污水中所含的重金属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化学法;(2)物理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
化学法
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化学法是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主要方法。
2.1.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分离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由于受沉淀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沉淀法往往出水浓度达不到要求,需作进一步处理,产生的沉淀物必须很好地处理与处置,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2.1.2电解法
电解法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离子在电解时能够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加以利用。电解法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能降的很低。所以,电解法不适于处理较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2.1.3螯合法[1]
螯合法又称高分子离子捕集剂法,是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投加适量的重金属捕集剂,利用捕集剂与金属离子铅、镉结合时形成相应的螯合物的原理实现铅、镉的去除分离。该反应能在常温和较大pH范围(3?11)下发生,同时捕集剂不受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去除率高,絮凝效果佳,污泥量少且整合物易脱水。
2.1.4纳米重金属水处理技术
纳米材料因其比表面积远超普通材料,故同一种物质将会显示出不同的物化特型,很多新型的纳米材料都不断地在水处理行业中实验、实践。被环保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审批立项为“2011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纳米水处理工艺及系列产品,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内通常采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石灰中和法和硫化法等。这些传统的处理工艺,虽然可以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去除掉,但是处理效果并不稳定,处理后回收的清水水质仍难以确保稳定达标排放,而且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纳米重金属水处理技术不仅能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且稳定可靠,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与水中重金属离子反应快,吸附、处理容量是普通材料的10倍到1000倍,而且使沉淀的污泥量较传统工艺降低50%以上,污泥中杂质也少,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资源回收。有数据显示,同样是每日处理300立方米重金属污水量,传统工艺每天要产生25吨石灰渣污泥,而采用纳米技术后每月只产生25吨纳米金属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污泥中的重金属单位含量提高了30倍。若以铜冶炼厂的废水处理为例,其回收的纳米铜泥品位已达到20%,完全可以作为铜矿资源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