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回用标准
A. 处理水水质的一级B标准是什么
污水处理一级B标准,cod60,氨氮8(15),ss20,总磷.0,总氮20,bod20mg/l 。
如果水厂在2005年12月31日前建设,TP指标各加0.5mg/l。
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处理后,会有不同的去向,根据去向的不同,国家出台的有相应的规范或是标准。最常见的有三种:排入环境水体、回用、农田灌溉。
排入环境水体:即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湖泊水回用标准扩展阅读:
不处理水的水质危害:
1、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著名的水俣病、痛痛病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
2、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芘和其他多环芳烃、卤代烃污染水体后,可被悬浮物、底泥吸附,也可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如鱼类)就可能诱发癌症。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人畜粪便等生物污染物污染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肠炎、霍乱等;肠道内常见病毒如脊髓灰质类病毒、柯萨奇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皆可通过水体污染引起相应的传染病。
4、间接影响。水体污染后,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如某些污染物在一定浓度下,对人的健康虽无直接危害,但可使水发生异臭、异色,呈现泡沫和油膜等,妨碍水体的正常利用。铜、锌、镍等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氧化,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水体的卫生状况。
B. 地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该标准适用于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版地面权水水域。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本标准按照地表水五类使用功能,规定了水质项目及标准值、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C. 湖水水质标准
湖水作为地表水粪大肠菌有指标:一类水:小于等于200个/L,二类:2000 三类:10000
1、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3、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4、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3)湖泊水回用标准扩展阅读:
1、总固体(TotalSolids):水样在103-105℃下蒸发干燥后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也称蒸发残余物。
2、悬浮性固体(SuspendedSolids)和溶解固体(dissolvedSolids):水样过滤后,滤样截留物蒸干后的残余固体量称为悬浮性固体,滤过液蒸干后的残余固体量。
3、挥发性固体(VolatileSolids)和固定性固体(FixedSolids):在一定温度下(600℃)将水样中经蒸发干燥后的固体灼烧而失去的重量。可略表示有机物含量。灼烧后残余物质的重量称为固定性固体。
4、电导率:电导率是指一定体积溶液的电导,即在25℃时面积为1平方厘米,间距为1厘米的两片平板电极间溶液的电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水质标准
D. 河流水质各项指标国家标准是多少
1、我国的水质分类为:I,II,III,IV,V和劣V,共五类。
2、河流水质各项指标国家标准是Ⅲ类。
3、本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4、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5、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6、与GHZB1-1999相比,本标准在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和凯氏氮三项指标,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
修订了p 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7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4)湖泊水回用标准扩展阅读:
基本归类
饮用水类:
饮用水I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未受污染。
饮用水II类:较清洁,过滤后可成为饮用水。
饮用水III类:过滤清洁后可用作普通工业用水
污水类
IV类:普通农业用水,灌溉用。
V类:普通景观用水。
劣V类:无用脏水。
评价指标
天然水评价指标一般为色、嗅、味、透明度、水温、矿化度、总硬度、氧化-还原电位、pH值、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等。天然水中的大气降水水质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和降水淋溶的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有关;地表水水质与径流流程中的岩石、土壤和植被有关;地下水水质主要与含水层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补给区的地质条件有关。
水质监测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COD、BOD、SS、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E. 关于湖水的水质标准。
湖水作为地表水 粪大肠菌有指标:一类水:小于等于200个/L,二类:2000 三类:10000
其它项目为 生活饮用水也就是自来水的 检测项目,地表为没有这几个项目的国标,但是可以检测。
F.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什么关系
国家为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以及地一专F水水质的良好状态属,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居民收人的发展,制定一r《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一1996)。该标准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划分为三个级别。当把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回用于某一区域时,除了要保证回用水的使用及其最终排放不影响受纳的环境水体的使用功能外,还要保证其最终出水符合与受纳水体的功能相对应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地方污水排放标准,并要符合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G. 再生水的水质标准
基本标准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标准值 1 色度(稀释倍数)≤ 30 2 浊度≤ 3 3 嗅 无异味 4 pH值 6.5~9.0 5 总硬度(以CaCO3)(mg/L) 450 6 总大肠菌群(个/L) 3 选择性标准
回用于地下水回补用水选择性标准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补充地下水 1 溶解氧≥ 1.0 2 悬浮物(SS)≤ 1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4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5 汞≤ 0.001 6 镉≤ 0.005 7 砷≤ 0.05 8 铬≤ 0.05 9 铅≤ 0.01 10 氰化物≤ 0.05 回用于工业用水选择性标准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冷却用水 洗涤用水 锅炉用水 工艺与产品用水 直流 循环 1 溶解氧≤ 0.1 0.1 0.1 0.1 0.1 2 悬浮物(SS)≤ 30 30 30 5 5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10 30 10 10 4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 氨氮≤ 10.0² 10.0² 10 5.0 5.0 6 总磷≤ 1.0 1.0 1.0 0.4 0.4 7 铁≤ 0.3 0.3 0.3 0.3 0.3 8 锰≤ 0.2 0.2 0.1 0.1 0.1 钢材换热器循环水氨氮为1mg/L。 回用于农业用水选择性标准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农田灌溉 造林育苗 弄、牧场 水产养殖 1 溶解氧≥ 1.0 1.0 1.0 1.0 2 悬浮物(SS)≤ 30 30 30 1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80 150 5 5 4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1000 1000 1000 5 氨氮≤ 10.0 20.0 5.0 5.0 6 总磷≤ 1.0 1.0 0.5 0.5 7 汞≤ 0.001 0.001 0.0005 0.0005 8 镉≤ 0.005 0.005 0.005 0.005 9 砷≤ 0.05 0.10 0.05 0.05 10 铬≤ 0.10 0.10 0.05 0.05 11 铅≤ 0.10 0.10 0.05 0.05 12 氰化物≤ 0.05 0.05 0.005 0.005 回用于城市用水选择性标准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冲厕 道路清扫、消防 城市绿化 车辆冲洗 建筑施工 1 溶解氧≥ 1.0 1.0 1.0 1.0 1.0 2 悬浮物(SS)≤ 10 5 10 5 5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15 20 10 15 4 溶解性总固体≤ 1500 1500 1500 1000 1500 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1.0 1.0 1.0 0.5 1.0 6 铁≤ 0.3 0.3 0.3 0.3 0.3 7 锰≤ 0.1 0.1 0.1 0.1 0.1 回用于景观用水选择性标准 序号 项目 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 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 湿地环境用水 河道类 湖泊类 河道类 湖泊类 1 溶解氧≥ 1.0 1.0 2.0 2.0 1.0 2 悬浮物(SS)≤ 20 10 20 10 1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6 6 6 6 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0.3 0.3 0.3 0.3 0.3 5 氨氮≤ 5.0 5.0 5.0 5.0 5.0 6 总磷≤ 0.5 0.5 0.5 0.5 0.5 7 石油类≤ 1.0 1.0 1.0 1.0 1.0 缓解水资源短缺途径
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持续利用环节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日趋紧张,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推进污水深度处理,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水环境、促进循环型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
国际上,对于水资源的管理目标已发生重大变化,即从控制水、开发水、利用水转变为以水质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和“水生态的修复和恢复”,从根本上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能带来可观的效益
再生水合理利用不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首先,随着城市自来水价格的提高,再生水运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回用水量的增大,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突出;其次,再生水合理利用能维持生态平衡,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改变传统的“开采一利用一排放”开采模式,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并对城市的水资源紧缺状况起到了积极的缓解作用,具有一长远的社会效益;第三,再生水合理利用的生态效益体现在不但可以清除废污水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进一步净化环境,美化环境。
H. 河流水质各项指标国家标准是多少包括氨氮、COD、溶解氧等等
I. 城市湖泊水质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以及,当地补充颁布的地方标准(一般高于GB并对特殊的地块制定特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