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中水回用
Ⅰ 求一份从古代奴隶社会到现在的建筑发展过程及特征。还有各个地方的建筑风格
一)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最大特点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成就为最高、突出表现帝皇的极权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美感,取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或自由(自然)式,如600年前的紫禁城。
3、注意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如颐和园、中南海、北海、避暑山庄。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的深沉美的追求。如皇城(紫禁城)取“外安”六城门与“内和”六宫门,其隐含着“六六大顺”之意象。
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激励我们的民族精神振兴的动力。各个时期的各种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城市区域性色彩及特色,展示城市形象。
(二)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在各历史时期的特点
1、原始社会初期建筑(公元前500世纪—前21世纪)主要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即公元前50世纪至前21世纪,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主要是初期居住建筑,未形成建筑风格和很大特色。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20世纪至前476年),奴隶制社会,建筑多以土石围、木构架屋顶、建造粗放,装饰简、就地取材,特色可概括为“纯净古朴”。
3、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475至公元280年),封建社会是建筑史上第一次兴盛期,古典艺术风格基本形成,斗拱建筑开始形成,主要特征为“豪放朴拙”。
4、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其主要特征是“简练、纯朴、和谐”。
5、隋、唐、五代时期(590—960年)是古典建筑艺术风格的成熟期,是建筑与城市发展的第二高峰,其特征是“雄浑壮丽、质朴大器”。
6、宋、辽、金时期(960—1279年),是建筑史上第三次发展高峰,其主要特征是“柔韧纤巧、清雅飘逸”或“柔韧绚丽、灵巧秀逸”。
7、元、明、清时期(1271—1840—1912年)的主要特征是“精细富缛”或“豪华精致”。
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体系为主的建筑,著名的营造匠师,除战国时的鲁班外,历史上主要有喻皓、李诫、蒯祥、徐杲、雷发达(1619—1693年)及其后七代皆为宫廷建造主持等。晚清,民国时期(1840—1949年)属近代历史阶段,社会动荡,思想混乱,其特点是“回首忧思”或“怀古守本”的表现。尽管各历史时期中传达传统背景和民族气质等元素之别,亦将自成一家。
(三)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1、古埃及式建筑的特征是反映“敬畏”时代,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
2、古希腊式建筑表现“优美”时代,象征热情激荡的沉思安息。
3、古罗马式建筑表现“武力与豪华”时代,象征“炫耀威武”的大帝国气派。
4、早期基督教式建筑表现“虔诚与爱”的时代,象征“天主慈善博爱”。
5、哥特式建筑表现“渴慕”时代,崇拜“神权刚直至尊”的精神。
6、文艺复兴式建筑表现“雅致”时代,象征艺术高贵,15世纪开始,信奉人文主义者,把西方建筑从宗教天国拉回于人间大地,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并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西方古典建筑与城市的发展同样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它们时刻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背景,传播着丰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同的时代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建筑与城市风貌。古代西方的城市构成主要是宫廷建筑、教堂建筑、广场建筑群(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性)等公共建筑和府邸别墅建筑。
在西方的欧洲,各国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程度较深,所有各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及城市风貌,虽各具特色,但差异不明显,尤其自15世纪以来表现出的文化交融更为活跃。到18—19世纪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格局鲜明地反映全欧洲的社会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形式。
近代各种复兴建筑(17—18世纪)表现“回忆”时代,象征“怀旧回望与探求古雅”的意向。到19世纪表现一种“承前启后”的思潮。
五、近现代建筑与城市的时代特征
近代的概念东西方有不同的时间概念。在中国是指公元1840—1949年的明确时间段;对西方近代的概念,应该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段革命开始,但实际上是18世纪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才真正显示其近代的特征来。
(一)近代中国的建筑与城市特征
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西方社会的全面冲击“闭关自守”的大门被逼打开,新的思想、文化的传入,给社会肌体注入活力。建筑与城市的发展随之有新的变化。尤其,北京的东交民巷,上海外滩、天津洋行、青岛的总督府、八大关等街区建筑,还有广州、武汉、烟台、哈尔滨、大连、宁波、芜湖、厦门、温州、泉州、湛江、北海以及庐山别墅群等大量的西方建筑,包括外驻机构、教堂、学校、医院、洋行、洋房等多种西方建筑。另方面也应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始终是主流,依然独树一格,安稳发展和传承下来。
1、清末北洋民国政府中有一位身居要职的建筑学家朱启钤(1872—1964),推动京都市政公所的建立,广泛宣传近代城市规划思想,1913年主持起草《京都市政条例》经国务会议同意,设立京都市政公所与京都警察厅负责北京的市政管理。仿照西方市政管理形式,以科学组织提高效能为目标。其次1907年7月,西直门外将面积1.5K㎡的动物园——万牲园经重新修整首次向市民正式开放。再其次,制定和颁发城市管理法规,使清末北京已有一些城市管理法规《呈报建筑规则》、《保护电线赏罚规则》、《京都市房屋基线施行规则》首次提出与现代城市规划中道路“红线意义相近的概念”。
2、1895年为慈禧那拉氏60寿庆重新修建被破坏的颐和园,成为宫廷园苑中完美豪华建筑群的典范。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修建的南京中山陵的规划设计,北京、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幕,还有原中山大学校园、黄花岗72烈士陵园及各大都城市的纪念性公共建筑,都是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杰出作品,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西方近代建筑的特征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8年,1774年美国资产阶级及独立运动,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化,1789年终于爆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时期的建筑有两条主要脉络:(1)、城市建筑的资本主义化;(2)、建筑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全欧洲经济政治形势,以法国为主导。
1、铁和玻璃材料的应用,加快了建筑技术进步。1709年英国人达尔比发明了焦碳练铁法,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有力地推动1760年左右的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一些建筑师、工程师开始用铁来建造房屋结构和大桥。1889年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世博会设计的的铁塔,幸能保留至今,因后来无线电发展的需要,这是当时铁造建筑的辉煌时代的标志。
2、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欧洲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一种“复古”或叫古典复兴思潮。到18世纪中又出现了欧洲的第三次建筑古典复兴时期。(1)英国主要建筑潮流是古典复兴,如汉普顿宫(1689年改建)、圣保罗大教堂(1675—1710重建),在城市建筑中流行,反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主张。1764年温克尔曼在德国完成了他的《论古代艺术》,宣称“世界上越来越广泛地流行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天空中形成的”。他感觉到建筑师应当努力达到希腊人所表现的高格调—“高雅的朴素、沉静的华丽、精确的轮廓。”(2)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其古典主义代表作有巴黎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是当时王室的离宫,是仰慕古罗马的共和政治,兴起罗马的复兴建筑潮源,拿破伦时期建的军功庙(1799),巴黎凯旋门等建筑普遍地趋向简洁壮观,关键的古典主义横三段纵五段的立面构图也抛弃了,如波尔多剧院(1731—1800)和巴黎的万神庙(1764—1790),后来英国人也引进这种思想。(3)德国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是建筑艺术的巴洛克风格的繁荣时期,18世纪下半叶经济恢复,主要是希腊复兴,如柏林勃兴登堡大门(建于1788—1791),宫廷剧院(1818—1821)。(4)西班牙建筑:15世纪末,驱逐伊斯兰侵略者,建立了统一的天主教国家,16世纪末前半叶,版图扩大到南意大利、西西里、尼德兰、在美洲建立广大的殖民地。在世俗建筑中,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名为“银匠式”。因为象金银细工精巧繁密。西班牙是耶稣老巢,天主教建筑中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到荒唐地步,成为“超级巴洛克”。此后,新艺术派建筑师高迪(1852—1926)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去。(5)俄罗斯建筑: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巩固,城市建设活跃,在一些重大建设中民主思想,鲜明地表现出来,建筑风格主要的古典主义,19世纪初,1812年打败拿破伦的侵略后,爱国主义高涨,凯旋的激情成了大型公共建筑的主流思想。莫斯科克里坶林的建设使宫殿进入中心广场和干道。19世纪初的彼得堡市中心。建立了一批纪念性建筑和海军大厦,大厦前正中央有一座27m高的塔,构成建筑群的垂直轴线,市中心成为俄罗斯建筑艺术中心,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之一。
近代欧洲建筑的特征,明显地在其城市建筑中体现出时代特征。
(三)现代建筑的特征。
“现代建筑”是具有强烈的时间概念,指所有的建筑活动时间从19世纪中叶以来到现在,现代建筑没有明显的东西方地域区别,它的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现代性,从材料、技术到艺术风格和样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和现代的变化相一致的,也和人的民主化、个性化发展相一致,有利于展示个人的风格。
奥地利维也纳学院的建筑学教授瓦格纳(1841—1918)的著作《新建筑(现代建筑)》1855年出版,“现代建筑”的基本内涵是与古典建筑相比具有极大差异的新建筑通称。现代形式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现代建筑”这个概念被人们接受的时候。实际上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对新建筑(现代建筑)的探索阶段。
1、现代建筑派的诞生,早在19世纪50年就出现了,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和法国的勒·柯比西埃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二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自20世纪60年代又出现后现代主义建筑学派: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简约主义等学派。他们主张返回历史,公开地向历史索取符号,作为装饰以悦公众的“通用口味”的设计流派给定了名称——后现代主义。
2、钢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自1855年贝赛麦炼钢法(转炉炼钢法)出现后,钢材在建筑上应用便开始普遍了。钢筋混凝土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广泛应用,为现代建筑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支持,对建筑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大跨度厂房、飞机库、剧院、体育馆等建筑功能要求得到了解决。
3、现代主义的主要建筑大师
(1)欧洲的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柯比西埃等;
(2)美国赖特(1867—1959),大学原学土木工程后改从事建筑,19世纪80年代在芝加哥沙利文建筑事务所,1893年开始独立执业。多从事别墅和住宅设计,如流水别墅、古根海博物馆等;
(3)第二代现代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哈佛学生,受格罗皮乌斯和赖特的影响,曾任耶鲁大学建筑系主任,1961年设计该系馆;
(4)贝书铭,华裔建筑师是第二代现代主义大师的代表,1948—1955年在泽肯多夫的房产公司内担任主任建筑师。1955年开始自己办事务所,受人瞩目,其作品为一系列建筑,波士顿的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及苏州博物馆等70多项知名优秀设计,他一生追求直冲时代前列,努力吸取多种元素为创新服务,不受形式所局限。
4、后现代主义,1977年美国詹克斯著作《后现代建筑语言》出版后,开始出现一种对国际风格的垄断设计强烈批判态度,认为现代主义运动对千篇一律,传统文化的阻绝,思想贫乏的城市面貌负全责。“后现代主义”指的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基础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机动地进行折中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有明确的时间段,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初,以后开始衰退。从本质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否定现代主义设计,而是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赋予人性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
5、在中国1950—1956年曾有过建筑与城市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思潮兴起的苗头,经学术界计论批判,贯彻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1959年建国10周年,国家建工部部长刘秀锋发表了“创造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文章,为建筑与城市设计工作指明方向。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设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健康发展。跨入21世纪,更是如虎添翼快速发展与时俱进,与世共享。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应具有“绿色品格”的特征。
六、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特征的探讨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建筑师都理性地意识到建筑与城市的发展, 必须走生态化道路,也就是更多地研究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城市环境的和谐,给人更的人关系怀。在世纪交替之际,人们特别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没有心思和空闲热衷于搞流派。本着“回首前瞻”面对现实深入探求健康的生态策略,所以当代建筑没有学派之分,以更开放务实的思维去自主创新并与时代同行。
2、2001年开始的新世纪,建筑与城市设计正在努力实现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生态化友好型的建筑与城市。建筑风格与城市风貌特色是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文发展的历史产物。从任何一个城市中均可解读这种历史的整体内涵。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及天人合一的一致性。新的建筑设计理念,认为建筑是一项植根于本土环境,代表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反映时代趋向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各地相雷同。建筑艺术属象征艺术类,也是实用艺术,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
3、当代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潮流,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演化是必然趋势,共同探求新的时代特征,体现“尊重自然、融入人文、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技术创新、艺术创意”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建筑与城市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响往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以实现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最低地影响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广大设计者不容推托的重任。
4、“绿色”通常是天然环保的统称。绿色建筑涉及两个概念,一是绿色环境,二是节能减排,国家已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执行标准,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应体现出从一个复杂混乱的环境到一个十分简单的环境过程。那是简约不简单的过程。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减排无害,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是现代最流行的时代特征之一。
5、建筑与城市的时代特征源于自然、源于文化、源于人与人的和谐。表现于以城市公共建筑为主导,以大量性的居住建筑群及景园建设为背景,并以现化工业园区建设为烘托,展示城市风貌与城市的现代化绿色品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Ⅱ 为建设美丽的湛江,请你为治理废水提出一合理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明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新农村或小城镇建设,对于带动农村经济或小城镇的发展是一大战略。但是,在发展农村经济或小城镇经济的同时,又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可续发展的又一大重大举措
我国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涉及到的环保问题,主要有农村污水污染和农村垃圾污染两个方面。在农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养殖污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这些污染物与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农村污水实际上是上述污水的总称。农村污水具有以下特点:
⑴、纳污面积小、污水量少、变化系数大、水质和水量波动大。
⑵、有些农村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给水质造成一定冲击。
⑶、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雨不分流,有的还有地下水渗入。
⑷、农村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近期污水量比较少,而远期污水量较大。
⑸、由于经费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即使建好了污水处理站,社区也可能难以维持能耗高、维修量大、管理复杂的处理系统。因此,我国新农村污水处理应该选择经济、高效、节能、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新农村一般分为1000人社区、2000人社区、3000人社区三种类型,社区人均排水0.15m³/d,污染物浓度CODcr<900㎎/L,PH值为6.5~7.5,BOD5<350mg/L,SS<700mg/L,色度(稀释倍数法)<200,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但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可见,农村污水水质指标明显高于城市生活污水,而采用低负荷的工艺技术,占地面积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因此,采用高负荷的污水处理工艺《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农村污水,特别适合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及小城镇污水处理建设的需要。
我国的污水处理发起步晚、发展快,污水处理采用的工艺主要是生化处理,常见工艺有接触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沟、SBR、曝气生物滤池、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我国的农村的污水处理不能学国外,也不能照搬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因地制宜,适合国情、符合我国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只有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实施、适度集中、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五大原则,才能多快好省地建成广大农村污染理工程,因此笔者建议采用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约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设备《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不同,它又分为:水解-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厌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快沉-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超超声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微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臭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与其它工艺结合,发展出AB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2/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导流曝气生物滤池;SBR-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间隙曝气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硝化返硝化法、给水快滤法等八者设计手法,并结合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工艺 而研制出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医院、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榨菜等领域的污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完成两次曝气,两次沉淀、两次过滤,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间隙曝气,活性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其优点较处理其它方法较为突出,处理效果尤为显著。2009年被列为“创新项目”;同年12月又被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201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2年又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投入在城镇、村镇、农村、工业、养殖、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领域中推荐使用、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前瞻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典型的高负荷、淹没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导流,脱氮除磷反应器,在不加大投资的前提下,使处理后的污水优于排放标准,达到中水回用水质,因此技术前瞻性。
(2)、工艺创新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过程。整个运行没有闲置。 因此工艺创新性。
(3)、工程投资经济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BOD5容积负荷是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5~10倍,并将两个曝气池、两个沉淀池、两个过滤池合为一体,因此,工程投资经济性。
(4)、处理效果稳定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没有污泥膨胀之虑,不受水力负荷的冲击,因此处理效果稳定性。
(5)、处理流程简化性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能将污水理后,在不用深度处理设施和设备的条件下,达到中水回用水质,因此处理流程性简化。
(6)、运转费用经济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利用滤料切割、阻挡、细碎气泡,强化气、液传质效应,增加微生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大大提高充氧率,减小耗电功率,因此运转费用经济性。
(7)、操作管理简单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采用PLC实现程控运行,即通过通过液位传感与设备连锁,做到有污水自动开机,无污水自动停机;通过溶氧测定仪变频器连锁,实现曝气量调节;通过无钱传输,实现远程监控,达到水质监控、故障判等目的,因此操作管理简单性。
(8)、脱氮除磷典型性
通过内锥的下部、和外锥的上部的自养型细菌(如硝化菌)等,使氨氮被两次硝化,能将氨氮脱到3mg/L以下,最低的小于0.068mg/L,因此脱氮典型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是在内锥、和外锥这两个好氧段产生的聚磷菌,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并且通过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锥底沉降后,很顺畅的排泥,因此出水中的磷一般小于0.5mg/L,最低的达到0.08mg/L,因此除磷典型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有效解决了BAF(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果好,除磷效果差的技术难题。同时还解决了A2/O在二沉池中N2附着污泥上浮,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不尽人意等技术难题。
(9)、气温及运行方式适应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能在1℃—50℃之间正常运行,不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适用于南方,也适合于北方,加上大量的微生物不会流失,即使长时间不运转也能保持其菌种的活性,进水后很快正常运行,因此气温及运行方式适应性。
(10)、检修换件方便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转动设备置于地上,加上采用的是国产设备,并且设有故障判报警统,因此检修换件方便性。
(11)、工程建设灵活性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池为模块化结构,可集中设计,也可分开设计,有利于工程的升扩建,能较好地适应各个地区地貌,对于旧污水处理工程的升级改造也时分有利。
Ⅲ 湛江中水回用设备厂家那个比较好点有没有联系方式负责人姓什么
做中水回用做的比较好的就有广州奥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了,他们的设备做的很不错,配件都是采用最好的,(大部分都是进口配置)在同行里的信誉比较高。也有你说的行业的中水回用案例~~~
Ⅳ 评论绿色建筑“宗教”潮流下的不合理性.
一)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最大特点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成就为最高、突出表现帝皇的极权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美感,取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或自由(自然)式,如600年前的紫禁城。
3、注意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如颐和园、中南海、北海、避暑山庄。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的深沉美的追求。如皇城(紫禁城)取“外安”六城门与“内和”六宫门,其隐含着“六六大顺”之意象。
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激励我们的民族精神振兴的动力。各个时期的各种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城市区域性色彩及特色,展示城市形象。
(二)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在各历史时期的特点
1、原始社会初期建筑(公元前500世纪—前21世纪)主要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即公元前50世纪至前21世纪,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主要是初期居住建筑,未形成建筑风格和很大特色。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20世纪至前476年),奴隶制社会,建筑多以土石围、木构架屋顶、建造粗放,装饰简、就地取材,特色可概括为“纯净古朴”。
3、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475至公元280年),封建社会是建筑史上第一次兴盛期,古典艺术风格基本形成,斗拱建筑开始形成,主要特征为“豪放朴拙”。
4、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其主要特征是“简练、纯朴、和谐”。
5、隋、唐、五代时期(590—960年)是古典建筑艺术风格的成熟期,是建筑与城市发展的第二高峰,其特征是“雄浑壮丽、质朴大器”。
6、宋、辽、金时期(960—1279年),是建筑史上第三次发展高峰,其主要特征是“柔韧纤巧、清雅飘逸”或“柔韧绚丽、灵巧秀逸”。
7、元、明、清时期(1271—1840—1912年)的主要特征是“精细富缛”或“豪华精致”。
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体系为主的建筑,著名的营造匠师,除战国时的鲁班外,历史上主要有喻皓、李诫、蒯祥、徐杲、雷发达(1619—1693年)及其后七代皆为宫廷建造主持等。晚清,民国时期(1840—1949年)属近代历史阶段,社会动荡,思想混乱,其特点是“回首忧思”或“怀古守本”的表现。尽管各历史时期中传达传统背景和民族气质等元素之别,亦将自成一家。
(三)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1、古埃及式建筑的特征是反映“敬畏”时代,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
2、古希腊式建筑表现“优美”时代,象征热情激荡的沉思安息。
3、古罗马式建筑表现“武力与豪华”时代,象征“炫耀威武”的大帝国气派。
4、早期基督教式建筑表现“虔诚与爱”的时代,象征“天主慈善博爱”。
5、哥特式建筑表现“渴慕”时代,崇拜“神权刚直至尊”的精神。
6、文艺复兴式建筑表现“雅致”时代,象征艺术高贵,15世纪开始,信奉人文主义者,把西方建筑从宗教天国拉回于人间大地,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并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西方古典建筑与城市的发展同样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它们时刻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背景,传播着丰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同的时代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建筑与城市风貌。古代西方的城市构成主要是宫廷建筑、教堂建筑、广场建筑群(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性)等公共建筑和府邸别墅建筑。
在西方的欧洲,各国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程度较深,所有各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及城市风貌,虽各具特色,但差异不明显,尤其自15世纪以来表现出的文化交融更为活跃。到18—19世纪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格局鲜明地反映全欧洲的社会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形式。
近代各种复兴建筑(17—18世纪)表现“回忆”时代,象征“怀旧回望与探求古雅”的意向。到19世纪表现一种“承前启后”的思潮。
五、近现代建筑与城市的时代特征
近代的概念东西方有不同的时间概念。在中国是指公元1840—1949年的明确时间段;对西方近代的概念,应该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段革命开始,但实际上是18世纪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才真正显示其近代的特征来。
(一)近代中国的建筑与城市特征
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西方社会的全面冲击“闭关自守”的大门被逼打开,新的思想、文化的传入,给社会肌体注入活力。建筑与城市的发展随之有新的变化。尤其,北京的东交民巷,上海外滩、天津洋行、青岛的总督府、八大关等街区建筑,还有广州、武汉、烟台、哈尔滨、大连、宁波、芜湖、厦门、温州、泉州、湛江、北海以及庐山别墅群等大量的西方建筑,包括外驻机构、教堂、学校、医院、洋行、洋房等多种西方建筑。另方面也应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始终是主流,依然独树一格,安稳发展和传承下来。
1、清末北洋民国政府中有一位身居要职的建筑学家朱启钤(1872—1964),推动京都市政公所的建立,广泛宣传近代城市规划思想,1913年主持起草《京都市政条例》经国务会议同意,设立京都市政公所与京都警察厅负责北京的市政管理。仿照西方市政管理形式,以科学组织提高效能为目标。其次1907年7月,西直门外将面积1.5K㎡的动物园——万牲园经重新修整首次向市民正式开放。再其次,制定和颁发城市管理法规,使清末北京已有一些城市管理法规《呈报建筑规则》、《保护电线赏罚规则》、《京都市房屋基线施行规则》首次提出与现代城市规划中道路“红线意义相近的概念”。
2、1895年为慈禧那拉氏60寿庆重新修建被破坏的颐和园,成为宫廷园苑中完美豪华建筑群的典范。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修建的南京中山陵的规划设计,北京、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幕,还有原中山大学校园、黄花岗72烈士陵园及各大都城市的纪念性公共建筑,都是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杰出作品,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西方近代建筑的特征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8年,1774年美国资产阶级及独立运动,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化,1789年终于爆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时期的建筑有两条主要脉络:(1)、城市建筑的资本主义化;(2)、建筑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全欧洲经济政治形势,以法国为主导。
1、铁和玻璃材料的应用,加快了建筑技术进步。1709年英国人达尔比发明了焦碳练铁法,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有力地推动1760年左右的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一些建筑师、工程师开始用铁来建造房屋结构和大桥。1889年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世博会设计的的铁塔,幸能保留至今,因后来无线电发展的需要,这是当时铁造建筑的辉煌时代的标志。
2、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欧洲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一种“复古”或叫古典复兴思潮。到18世纪中又出现了欧洲的第三次建筑古典复兴时期。(1)英国主要建筑潮流是古典复兴,如汉普顿宫(1689年改建)、圣保罗大教堂(1675—1710重建),在城市建筑中流行,反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主张。1764年温克尔曼在德国完成了他的《论古代艺术》,宣称“世界上越来越广泛地流行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天空中形成的”。他感觉到建筑师应当努力达到希腊人所表现的高格调—“高雅的朴素、沉静的华丽、精确的轮廓。”(2)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其古典主义代表作有巴黎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是当时王室的离宫,是仰慕古罗马的共和政治,兴起罗马的复兴建筑潮源,拿破伦时期建的军功庙(1799),巴黎凯旋门等建筑普遍地趋向简洁壮观,关键的古典主义横三段纵五段的立面构图也抛弃了,如波尔多剧院(1731—1800)和巴黎的万神庙(1764—1790),后来英国人也引进这种思想。(3)德国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是建筑艺术的巴洛克风格的繁荣时期,18世纪下半叶经济恢复,主要是希腊复兴,如柏林勃兴登堡大门(建于1788—1791),宫廷剧院(1818—1821)。(4)西班牙建筑:15世纪末,驱逐伊斯兰侵略者,建立了统一的天主教国家,16世纪末前半叶,版图扩大到南意大利、西西里、尼德兰、在美洲建立广大的殖民地。在世俗建筑中,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名为“银匠式”。因为象金银细工精巧繁密。西班牙是耶稣老巢,天主教建筑中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到荒唐地步,成为“超级巴洛克”。此后,新艺术派建筑师高迪(1852—1926)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去。(5)俄罗斯建筑: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巩固,城市建设活跃,在一些重大建设中民主思想,鲜明地表现出来,建筑风格主要的古典主义,19世纪初,1812年打败拿破伦的侵略后,爱国主义高涨,凯旋的激情成了大型公共建筑的主流思想。莫斯科克里坶林的建设使宫殿进入中心广场和干道。19世纪初的彼得堡市中心。建立了一批纪念性建筑和海军大厦,大厦前正中央有一座27m高的塔,构成建筑群的垂直轴线,市中心成为俄罗斯建筑艺术中心,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之一。
近代欧洲建筑的特征,明显地在其城市建筑中体现出时代特征。
(三)现代建筑的特征。
“现代建筑”是具有强烈的时间概念,指所有的建筑活动时间从19世纪中叶以来到现在,现代建筑没有明显的东西方地域区别,它的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现代性,从材料、技术到艺术风格和样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和现代的变化相一致的,也和人的民主化、个性化发展相一致,有利于展示个人的风格。
奥地利维也纳学院的建筑学教授瓦格纳(1841—1918)的著作《新建筑(现代建筑)》1855年出版,“现代建筑”的基本内涵是与古典建筑相比具有极大差异的新建筑通称。现代形式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现代建筑”这个概念被人们接受的时候。实际上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对新建筑(现代建筑)的探索阶段。
1、现代建筑派的诞生,早在19世纪50年就出现了,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和法国的勒·柯比西埃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二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自20世纪60年代又出现后现代主义建筑学派: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简约主义等学派。他们主张返回历史,公开地向历史索取符号,作为装饰以悦公众的“通用口味”的设计流派给定了名称——后现代主义。
2、钢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自1855年贝赛麦炼钢法(转炉炼钢法)出现后,钢材在建筑上应用便开始普遍了。钢筋混凝土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广泛应用,为现代建筑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支持,对建筑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大跨度厂房、飞机库、剧院、体育馆等建筑功能要求得到了解决。
3、现代主义的主要建筑大师
(1)欧洲的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柯比西埃等;
(2)美国赖特(1867—1959),大学原学土木工程后改从事建筑,19世纪80年代在芝加哥沙利文建筑事务所,1893年开始独立执业。多从事别墅和住宅设计,如流水别墅、古根海博物馆等;
(3)第二代现代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哈佛学生,受格罗皮乌斯和赖特的影响,曾任耶鲁大学建筑系主任,1961年设计该系馆;
(4)贝书铭,华裔建筑师是第二代现代主义大师的代表,1948—1955年在泽肯多夫的房产公司内担任主任建筑师。1955年开始自己办事务所,受人瞩目,其作品为一系列建筑,波士顿的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及苏州博物馆等70多项知名优秀设计,他一生追求直冲时代前列,努力吸取多种元素为创新服务,不受形式所局限。
4、后现代主义,1977年美国詹克斯著作《后现代建筑语言》出版后,开始出现一种对国际风格的垄断设计强烈批判态度,认为现代主义运动对千篇一律,传统文化的阻绝,思想贫乏的城市面貌负全责。“后现代主义”指的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基础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机动地进行折中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有明确的时间段,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初,以后开始衰退。从本质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否定现代主义设计,而是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赋予人性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
5、在中国1950—1956年曾有过建筑与城市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思潮兴起的苗头,经学术界计论批判,贯彻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1959年建国10周年,国家建工部部长刘秀锋发表了“创造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文章,为建筑与城市设计工作指明方向。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设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健康发展。跨入21世纪,更是如虎添翼快速发展与时俱进,与世共享。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应具有“绿色品格”的特征。
六、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特征的探讨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建筑师都理性地意识到建筑与城市的发展, 必须走生态化道路,也就是更多地研究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城市环境的和谐,给人更的人关系怀。在世纪交替之际,人们特别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没有心思和空闲热衷于搞流派。本着“回首前瞻”面对现实深入探求健康的生态策略,所以当代建筑没有学派之分,以更开放务实的思维去自主创新并与时代同行。
2、2001年开始的新世纪,建筑与城市设计正在努力实现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生态化友好型的建筑与城市。建筑风格与城市风貌特色是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文发展的历史产物。从任何一个城市中均可解读这种历史的整体内涵。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及天人合一的一致性。新的建筑设计理念,认为建筑是一项植根于本土环境,代表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反映时代趋向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各地相雷同。建筑艺术属象征艺术类,也是实用艺术,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
3、当代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潮流,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演化是必然趋势,共同探求新的时代特征,体现“尊重自然、融入人文、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技术创新、艺术创意”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建筑与城市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响往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以实现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最低地影响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广大设计者不容推托的重任。
4、“绿色”通常是天然环保的统称。绿色建筑涉及两个概念,一是绿色环境,二是节能减排,国家已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执行标准,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应体现出从一个复杂混乱的环境到一个十分简单的环境过程。那是简约不简单的过程。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减排无害,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是现代最流行的时代特征之一。
5、建筑与城市的时代特征源于自然、源于文化、源于人与人的和谐。表现于以城市公共建筑为主导,以大量性的居住建筑群及景园建设为背景,并以现化工业园区建设为烘托,展示城市风貌与城市的现代化绿色品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Ⅳ 求餐饮含油废水水处理设备
广东省东莞市申蓝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家致力于水处理技术开发及水处理设备应用的厂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售后等完整服务体系的水处理工程公司。东莞申蓝水处理公司专注研发设计污水废水处理,废水回用,纯水处理,中水回用,废水处理,净水处理,CEDI超纯水处理,软化除盐,RO反渗透,循环水处理等水处理设备,引用国际最先进技术来生产废水处理设备,纯水处理设备,中水回用设备,反渗透纯水系统,污水处理,EDI超纯水处理设备及重金属废水回用设备。申蓝水处理设备周边配套生产:超滤系统,源水/循环水处理前置过滤器,石英砂/活性炭及PP棉耗材。离子交换/混床/复床专用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饮用水/直饮水设备配套管道/阀门/水泵/水箱/PH值加药调节系统/压力表及流量计等。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等地。与广东邻近地区如广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成立分公司办事处。设备批发部:http://www.water-sl.cn
Ⅵ 养殖期间池塘水质泡沫过多应如何处理
泡沫过多是因为水质变坏,建议使用中水回用设备进行水处理,可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