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的分离过程的设计内容
A.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含哪些
1、微滤:与常规过滤相比,微滤属于精密过滤,它是截留溶液中的砂砾、内淤泥、黏容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孢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微滤操作有死端过滤和错流(又称切线流)过滤两种形式。
2、超滤:超滤是在压差推动力作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过程,它介于纳滤和微滤之间,膜孔径范围在1nm~0.055m之间。最早使用的超滤膜是天然动物的脏器薄膜。
3、纳滤:纳滤膜分离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化学反应,不破坏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和相对分子质量高于200的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一价无机盐透过,可分离同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实现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离,且成本比传统工艺低,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超纯水的制备、食品、化工、医药、生化、环保、冶金等领域的各种浓缩和分离过程。
B. 超滤膜的简介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一种微孔过滤膜。超滤膜采用压力差为专推动力的膜过滤方属法为超滤膜过滤。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可区分为: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逆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超滤膜的孔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也就是说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
C. 超滤膜技术研发工艺流程
杭州有很多家做超滤设备的企业,水中心是最早做超滤这方面的,你可以到版相关的网站去了解权.
超滤:膜浓缩分离技术简称CMITM()
通过压力推动,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原理对液体物料中的各组分进行分离,在常温下工作,由于无相变、无需加热,不会破坏料液里各组分的分子结构,具有节能高效、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D. 膜分离的介绍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E. 有关超滤膜设计的问题~
一、超滤和反渗透的情况不一样;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1、超滤的反洗频率非常版高,正常的设计(权还要根据水质情况)反洗频率在60分钟左右吧,回收率较高的时候产生的膜污堵可以通过反洗来恢复膜通量;
2、超滤膜构造和反渗透也不一样,一般使用的超滤都是中空纤维膜,膜管内的流速较高(内压式),外压式虽然要差点,但一般都会选择气洗;
二、如何了解超滤膜产品以及寻求超滤膜厂家的技术支持是设计合理的关键。
从你提的问题上看,你对超滤可能还是不太熟悉,因此,当你正在选择膜产品型号或者你的超滤膜型号、厂家已经确定的时候,你需要仔细地了解膜产品的说明书以及相关的设计资料,最好是让膜厂商提供一些技术支持(非常重要)。这样你在设计膜的反洗、清洗、排列、回收率等参数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
希望对你有用!
谢谢!
F. 在超滤中设计通量是指什么
膜通量(或称抄透过速率袭)是膜分离过程的一个重要工艺运行参数,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上的流体量,一般以m3/(m2*s)或L/(m2*h)表示(或以m/s表示)。
膜通量由外加推动力和膜的阻力共同决定,其中膜本身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
G. 超滤膜设备的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
1、矿泉水超滤来膜系统
在膜法自分离技术中膜的微孔径在20×10-10m~1000×10-10m之间的过滤膜称为超滤膜,即0.002-0.1μm之间,而一般胶体体积均≥0.1μm,乳胶≥0.5μm,大肠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体积≥0.2μm,悬浮物、微粒子等体积≥5μm,因此超滤膜可以过滤出溶液中的细菌、胶体、悬浮物、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2、工艺流程图
适用于饮用矿泉水、山泉水、工业用超滤水,也可用于纯净水设备的前置预处理。
3、矿泉水超滤设备用途
超滤通常用于制取矿泉水、山泉水,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分离液体中的杂质的过程。目前在水处理行业中,聚砜和聚丙烯中空纤维式是组件应用最多。
转载:网页链接
上文仅供参考,不作学术性问答。
H. 什么是超滤膜技术
超滤膜的技术:
超滤膜技术是以压力差动力的一种半透膜,在过滤膜的技术上可以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逆渗透膜过滤三类。这个是根据超滤膜所能截留的杂质或分子量的大小区分的,如果是椐据膜的孔径大小区分的话,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反渗透膜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
1.超滤膜化学稳定性高,可耐高温、耐酸、耐碱,因此对进水水质要求不高,通用性强;
2.超滤膜技术原理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运转,节约劳动力,且操作简便、易于维护,运行安全稳定;
3.超滤膜技术属于物理方法,在水处理过程中并不需加任何化学药剂,因此可有效的防止水体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4.超滤膜技术效率高,处理水量大,尤其是对污染较小的城市饮用水处理方面,展现出高的应用效率。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超滤膜技术的效率高、能耗低、处理水量大等优势在水处理过程中很有成效,随着技术发展日益成熟,超滤膜技术不仅在工业污水处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城市饮用水净化领域也体现出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I. 微滤膜分离系统设计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微滤膜: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超滤膜: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膜: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 渗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MW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 20%-98%之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缩.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5-30bar.
反渗透膜: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 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 到海水的70bar.
J. 膜分离的分离技术
第一、超滤膜分离方法。根据分子的形状和不同性质利用大气压力的作用专,将其进行有效的筛选属和分离。这项技术通过我国的多年研究和使用,除污效果显著,能有效的对污水中的病原体进行处理。因此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我国各项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第二、纳滤膜分离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形成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就是在保证无机盐分离时不受电势和化学梯度的影响,通过(实际压力小于或等于1.5MPa)的作用将直径大约为1纳米的分子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离,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第三、液膜分离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被广泛应用的液膜分离技术,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其中乳液液膜在污水处理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第四、膜生物反应器。就是原水在进入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发生充分反应之后,利用循环泵,使水流经膜组件,水得到排放的同时生物相又重新流入生物反应器,该技术是通过把膜件与生物反应器进行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去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