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级反渗透膜容易损坏
1. 反渗透膜损坏的原因
从你描述的现有的情况判断,你的膜可能是有污堵,但是你为了内保证制水量,增加了膜容的进口压力,造成膜进口压力过大。具体情况没有见你现场的工艺流程和指标,还不好给出具体的意见。不过反渗透膜的进口都会有保安过滤器,泵的出口有循环阀,应该不会出现你说的情况的。郑州绿奥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2. 如何判断反渗透膜损坏
膜的脱盐率复是慢慢降低制的还是清洗后降低的?降低到什么程度了?还有装置的其他参数变化情况怎么样?如果是慢慢降低的,应该是膜污染或者其他损坏造成的;如果是清洗后突然升高的,有可能是清洗造成损坏,或者操作参数变化造成的膜密封圈泄露引起的。你可以检查每个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看看每段各个容器的产水电导率是否相近,如果差别大,那就是泄露引起的;如果相近,有可能是膜污染或者膜损坏造成的。
3. 反渗透膜元件玻璃钢外皮为什么会破损
有些膜元件的端板与膜元件主体连接处出现裂纹甚至脱落,但并没有造成系统产水量和脱盐率的明显变化。该装置尽管采用了进口的膜元件和压力容器,但在安装时并没有按照厂家的要求在膜元件与压力容器的连接除安装相应的垫片,同时系统中反渗透入口处也没有安装电动慢开阀门,在系统启动时,也没有进行低压冲洗排气,因而造成高压力的给水瞬间加载到膜元件上,造成了“水捶”的现象,同时由于在系统启动时,没有进行低压冲洗排气,残留的空气无法排出,被压缩在压力容器的出口端,因而在系统停运时,膜元件又被反推回来,造成了膜元件在系统内来回窜动。根据绿健公司专业的建议,现场重新安装电动慢开门和相应的垫片,在系统启动前均进行低压冲洗,并有效排除空气,消除了造成“水捶”的条件,该系统再运行元件多年,均没有发生破裂的现象。
4. 哪种操作反渗透的不正确清洗会导致膜损坏
1、 膜污染简介
反渗透系统运行时,进水中含有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以及微生物繁殖等原因都会造成膜元件污染。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应尽可能的除去这些污染物质,尽量降低膜元件污染的可能性。污染物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请参见表1。通常,造成膜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新装置管道中含有油类物质和焊接管道时的残留物,以及灰尘且在装膜前未清洗干净;
2)预处理装置设计不合理;
3) 添加化学药品的量发生错误或设备发生故障;
4)人为操作失误;
5)停止运行时未作低压冲洗或冲洗条件控制得不正确;
6)给水水源或水质发生变化。
污染物的累积情况可以通过日常数据记录中的操作压力、压差上升、脱盐率变化等参数得知。膜元件受到污染时,往往通过清洗来恢复膜元件的性能。清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物理清洗(冲洗)和化学清洗(药品清洗)。物理清洗(冲洗)是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用力量使污染物排除膜元件,恢复膜元件的性能。化学清洗是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改变污染物的组成或属性,恢复膜元件的性能。吸附性低的粒子状污染物,可以通过冲洗(物理清洗)的方式达到一定的效果,像生物污染这种对膜的吸附性强的污染物使用冲洗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用冲洗的方法很难除去的污染应采用化学清洗。为了提高化学清洗的效果,清洗前,有必要通过对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的种类。在了解了污染物种类时,选择合适的清洗药剂就可以适当的恢复膜元件的性能。
2、 物理清洗(冲洗)
2.1 冲洗的作用
冲洗是采用低压大流量的进水冲洗膜元件,冲洗掉附着在膜表面的污染物或堆积物
2.2.1 冲洗的流速
装置运行时,颗粒污染物逐渐堆积在膜的表面。如果冲洗时的流速和制水时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则很难把污染物从膜元件中冲出来。因此,冲洗时要使用比正常运行时更高的流速。通常,单支压力容器内的冲洗流速为:
1)8英寸膜元件:7.2 – 12 m3/h;
2)4英寸膜元件:1.8 – 2.5 m3/h。
2.2.2 冲洗的压力
正常高压运行时,污染物被压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冲洗时,如果采用同样的高压,污染物仍会被压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在冲洗时,应尽可能的通过低压、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切力,把污染物冲出膜元件。压力通常控制在0.3 MPa以下。如果在0.3 MPa以下,很难达到一定的流量时,应尽可能控制进水压力,以不出产水或少出产水为标准。一般进水压力不能大于0.4 MPa。
2.2.3 冲洗的频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经常对系统进行冲洗。增加冲洗的次数比进行一次化学清洗更有效果。一般冲洗的频率推荐以一天一次为好。根据具体的情况,用户可以自行控制冲洗的频率。
2.3 冲洗的步骤
① 停止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缓慢地降低操作压力并停止装置。如果快速停止装置,压力会急速下降,这可能会对管道、压力容器以及膜元件造成损坏。
② 调节阀门:
- 全开浓水阀门;
- 关闭进水阀门;
- 全开产水阀门(如果运行时产水阀门没有全开的情况)。
如果错误地关闭产水阀门,压力容器中的后半部的膜元件可能发生产水背压,造成膜元件破损。
③ 冲洗作业:
- 启动低压冲洗泵;
- 在缓慢打开进水泵的同时,查看浓缩水流量计的流量;
- 调节进水阀门,调节流量和压力达到标准值;
- 10 – 15分钟后慢慢地关闭进水阀门,停止进水泵。
④ 恢复正常运行。按日常启动程序启动系统。
2.4 注意事项
① 进水水泵需要满足正常运行时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量 = 产水流量 + 浓缩水流量),同时必须考虑满足冲洗流量的要求。
② 浓缩水管路和阀门的选择也要考虑冲洗时的大流量。制水时,因为回收率高,浓缩水流量相对很小。冲洗作业时,要求低压高流量,几乎所有的进水都从浓水管路排除,所以设计浓水管路和阀门时不仅要考虑制水时的流量也要考虑符合冲洗时的流量需要。如果仅仅考虑制水时的流量来设计管路和阀门,则在冲洗时浓水管路以及浓水阀门处的压降升高,有可能达不到要求的流量或超过冲洗要求压力。当然,也可以考虑另外设置冲洗专用管路。
③ 选定流量计时要考虑到可以读取冲洗时的最大流量。
④ 对于多段反渗透系统,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冲洗膜元件,系统的设计有必要按可以分段冲洗进行设计。
- 如果进行全段冲洗,前段的冲洗水和污染物会一起流入后一段中,容易造成后段的堵塞。
- 段数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冲洗水流经的膜元件数量增加。为了能够达到流量要求,需要加大进水压力。由可能会超过冲洗压力的允许值,导致膜表面的压力升高,降低冲洗的效果。
- 进行第一段冲洗时,全开第一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浓水和第二段进水间阀门、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 进行第二段冲洗时,全开第二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关闭第一段浓水和第二段进水间阀门,关闭第二段浓水和第三段进水间阀门。
- 进行第三段冲洗时,全开第三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关闭第二段浓水和第三段进水间阀门。
3 化学清洗
3.1 化学清洗的标准
发生以下情况时,物理冲洗已经不能使反渗透膜的性能恢复,这时就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① 标准化条件下的产水量下降10 – 15 %;
② 进水和浓水之间的系统压差升高到初始值的1.5倍;
③ 产水水质下降10-15%。
3.2 化学清洗的频率
当膜元件发生了轻度污染时,就应及时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会因化学药剂不易深入渗透至污染层,且污染物也不易被冲出膜外等因素而影响清洗效果。如果膜元件的性能降低至正常值的30-50%,很难清洗恢复到膜系统初始性能。
膜的清洗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污染情况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个月一次。如果在1个月内清洗一次以上,需要改善预处理例如追加投资或重新设计膜系统;如果清洗周期在1-3个月一次,应侧重于调整和优化现有系统的运行参数。即使系统长期没有发生污染,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一般可考虑每6个月进行1次化学清洗。
当预处理工艺中采用了无机絮凝剂,经常会有反应不完全的无机盐没有形成可过滤掉的絮凝体。用户应确保没有过量的絮凝剂进入到膜系统中。过量的絮凝剂能通过SDI测试装置测定出来,例如SDI膜片上的铁为3μg/片,任何时候不应超过5μg/片。
除了采用浊度和SDI测定之外,颗粒计数器也可以精确衡量RO/NF进水是否合格。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物应<100个/ml。
3.3 清洗药剂的选择
不同污染物应采用不同的清洗药剂。污染发生时通常不是只有一种污染物,因此常规化学清洗需要包括高pH值清洗和低pH值清洗两大步骤。可以使用的常规化学清洗药剂请参见表4。选用哪个清洗剂进行化学清洗,可以按以下方法判断:
- 按反渗透进水水质判断;
- 进行全系统膜元件清洗之前,可以从系统中取出一、两支膜元件,通过进行清洗试验,选择最佳的清洗药品。
一般来说,应先采用高pH清洗液清洗油类和微生物污染,然后采用低pH清洗液清洗无机垢类或金属氧化物污染。有时也先酸洗后碱洗,或者只采用一种药剂清洗,例如地下水源的铁污染,采用简单的低pH清洗即可。有时清洗液中加入洗涤剂以便去除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有些加入螯合剂如EDTA,以便更好地去除胶体、有机物、微生物和硫酸盐垢。如果选择清洗剂不当,或清洗顺序不当,可能会使污染恶化。
5. 反渗透膜的更换周期
反渗复透膜的更换周期一般为制3-5年,具体更换时间要看反渗透膜的日常维护及清洗是否及时,水的质量怎么样也会决定膜能用多久。
怎么判断反渗透膜是否需要更换?
1.反渗透膜主要是通过增压把水分子强行挤压形变后通过反渗透膜的,用久了肯定会衰减的,很直观的看出水量就可以了,要是出水量突然变得小了很多,那么可以考虑反渗透膜更换了。
2.用水压表测试废水的出水压力,要是压力值在6KG以上了,说明反渗透膜可能被堵塞了。
3.用TDS或者是电导率仪表,测水质,出水的TD高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就很差了,已经被堵塞了,可以考虑更换了。
4.经过清洗维护,产水水质仍满足不了生产要求。例如:纯水生产工艺要求电导率小于10us/cm,若电导率接近10,但维护已无法将之降低,这时,就该换膜了。
5.生产过程满足不了运行要求。如:反渗透产水电导率偏高,引起混床再生频繁,即使能满足生产,但是操作频繁,所以需要更换反渗透膜。
6. 反渗透膜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反渗透系统中生物污染是膜系统中最严重且最常见的污染,生物污染形成生物粘膜后吸内附水中的容杂质,为下一代细胞提供养料。生物污染导致膜系统产水量下降,运行压力增加,拖延率降低,甚至会严重到发生望远镜现象和机械损坏。反渗透系统的杀菌剂分为氧化性杀菌和非氧化性杀菌剂。随着反渗透膜不断用在中水回用系统中,生物粘泥成了主要污染源。
7. 反渗透膜报废更换的标准是什么
1.反渗透膜主要是通过增压把水分子强行挤压形变后通过反渗透膜的,用久了肯定会衰减专的,很直观的属看出水量就可以了,要是出水量突然变得小了很多,那么可以考虑反渗透膜更换了。
2.用水压表测试废水的出水压力,要是压力值在6KG以上了,说明反渗透膜可能被堵塞了。
3.用TDS或者是电导率仪表,测水质,出水的TD高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就很差了,已经被堵塞了,可以考虑更换了。
4.经过清洗维护,产水水质仍满足不了生产要求。例如:纯水生产工艺要求电导率小于10us/cm,若电导率接近10,但维护已无法将之降低,这时,就该换膜了。
5.生产过程满足不了运行要求。如:反渗透产水电导率偏高,引起混床再生频繁,即使能满足生产,但是操作频繁,所以需要更换反渗透膜。
8. 反渗透膜性能损坏主要是什么造成的
反渗透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清洗或清洗方法不当时,其性能会受到损坏。内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除了正常的性能衰减外,因有机物、化学垢及微生物等污染而导致的性能损坏是较为严重。经研究发现,污染时间长短不同其症状也不一样。以碳酸钙垢污染为例,当污染时间为一周时,脱盐率迅速下降,压力差会随之慢慢增大,对产水量没有太大影响,此时可选择用柠檬酸进行清洗。
如果次污染延长到一年的时间,将严重影响产水量,且盐通量会大大增加。再者,要综合原水水质、污染指数、设备性能变化等多种因素去鉴别污染的类型。
当前处理中微滤器很快被堵塞或压力差很快增加时,很可能是发生了胶体污染。RO设备的透过水和浓缩水中的细菌总数都比较高时,很可能是受到了微生物污染,这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平时保养和消毒不及时或操作不当引起的。
9. 通过什么来判断反渗透膜的好坏
怎么判断反渗透膜的好坏?
一般来说,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回收率、产水量及通量、脱盐率三个指标构成。
反渗透膜性能指标一:回收率
回收率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或者反渗透系统能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表示进入膜元件的进水中有多少成为了产品水,用公式表示为:回收率=产品水流量(纯水出量)÷进水流量
反渗透膜性能指标二:产水量及其通量
产水量是表示反渗透膜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产生纯水体积多少的指标。衡量单位常见到有GPD(加仑每天)、LPH(升每小时)。通量是指单位面积的反渗透膜片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的水的体积的多少,一般用加仑/平方英尺×天(GFD和立方米/平米×天来表示。膜元件产水量=通量×有效膜面积。
反渗透膜性能指标三:脱盐率
脱盐率是表示反渗透膜对水中杂质的去除能力。一般来说反渗透膜对相关杂质的脱除率可以用表示如下:
反渗透膜元件对不同物质的去除率不同,总体来说有以下规律:
1.对多价离子的去除率高于单价离子;对复杂离子的去除率高于简单离子;对分子量100以下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对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去除率较低。
2.脱盐率表现为表观脱盐率和实际脱盐率。表观脱盐率=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
实际脱盐率=1—2×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废水含盐量)÷2×A,其中A代表浓差极化系数(一般在1.1—1.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