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树脂配方设计
1. uv油墨配方有哪些
广告页、宣传册、条幅,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宣传材料都是使用UV油墨印刷而成。随着印刷工艺的进步,立体印刷开始普及,UV油墨在立体印刷中使用开来,通过光栅成像技术与特种印刷工艺结合,原本平面的印刷图像变成了立体、异变的动画效果。不同配方的UV油墨能产生不同的印刷效果。
UV油墨的配方
UV油墨主要是由聚合性预聚物、光引发剂、感光性单体等主要成分以及着色颜料、填料、添加剂等辅助成分调配而成。
聚合性预聚物
作为决定UV光油涂层性能的重要因素,聚合性预聚物是UV油墨最基本的配方。聚合性预聚物是一种成膜物质,它对于固化墨膜的性能起了重要作用。
聚合性预聚物在内部化学结构上是含有不饱和双键的低分子树脂,主要是甲基丙烯酰基、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醚丙烯酸树脂。聚合性预聚物通常根据骨架结构分类,内部的骨架结构决定了涂层硬度、耐摩擦性、附着性、耐光性、耐水性等性能。
感光性单体
感光性单体又被称为活性稀释剂,是一种功能性单体,它为UV油墨提供粘度,让内部单体发生聚合、提升固化速度,形成固化膜的一部分。
传统的单体为苯乙烯、第一代丙烯酸酯单体等物质,他们带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用安全系数低。目前,使用的是高性能单体,不仅对皮肤的刺激小、毒性小,而且无异味、在材料表面容易固化、附着性好。
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吸收辐射,是任何UV类固化体系的主要成分。光引发剂包括夺氢型和裂解型两种。夺氢型是利用不同烷基和芳基提取氢原子,从而刺激其变为激发态络合物的化学机理反应。裂解型则是通过刺激发态克直接分解为自由基的形式作用。
添加剂
添加剂是改善油墨性能的助剂。稳定剂是帮助改善油墨性能添加剂中的一种,它可以提高UV油墨存放的稳定性,避免UV油墨发生热聚合。
总之,UV油墨目前广泛应用于印刷业中,进行平印、凸印、网印、喷墨印刷等。UV油墨可以避免油墨结皮现场发生,防止了胶印机停机的后顾之忧,同时,让油墨的固化速度大幅提升,色彩更为鲜艳,表面更为耐磨。
2. UV光固化高清底漆配方与制作
需要全套的配方及制作工艺,一般情况下网上是不能获取到满足要求的,一方面过时,另一方面或许技术成本就达不到,何况这种配方本来就是保密的,建议选择专业禾=川化学检测机构,提供好的UV光固化高清底漆样品,做配方还原,后期便可模仿生产。
3. 用在石头上面的uv,附着好的,要哪种树脂怎么搭配,求配方……
配方是不公开的,一般都用UV树脂,一般都是AB型的那种,一混合就可以使用的那种
4. UV漆如何做才能提高干膜韧性
这是我搜到的,希望有点帮助1、流挂:流挂现象是在喷涂后烘烤均化阶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类弊病,在垂直涂装中最易流挂,它的形状像小水珠一样沿着边角垂直流淌,形成的表面缺陷。
@原因分析:
原漆的粘度太低、工件离喷枪距离太近涂膜过厚,线速度太慢是造成流挂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
提高涂装粘度、增加固含量,提高溶剂挥发速度:调整喷枪距离和出油量、调整线速度、降低涂装膜厚和烘烤温度。
2、针孔:面漆上的气泡形如麻点、中间有小孔、象针扎一样密密麻麻的凹于涂层表面。
@原因分析:
面漆喷得太厚(特别是施工粘度偏高,更易造成面漆喷得太厚),气温急剧下降,助剂、或溶剂配比不合理是造成针孔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增加开油比例以降低粘度,降低涂装膜厚、调整溶剂挥发速率,提高红外流平温度或者给UV漆加热,放慢UV流水线速度都可以解决针孔问题。
3、雾光:高光UV面漆固化后有一层像雾一样的表面缺陷,这种问题在单液黑底上最容易出现。
@原因分析:
A、溶剂挥发太快、温度和湿度偏高是造成雾光的主要原因,溶剂挥发太快使UV表面吸水、油水不混容。
如果UV漆溶解力太强或底漆耐溶剂性偏差,底漆未干透,也易使UV漆咬底漆,也容易造成失光。
@ 解决方法:
A、调整溶剂挥发速率。
B、调整UV漆和底漆配方,将底漆烘干且适当降低涂膜厚度,使底漆在短时间烘烤时相对会干得透一点。
4、鱼眼:鱼眼又称凹陷,它一般呈现出圆形凹痕、边缘凸起、看上去就像鱼的眼睛。
@原因分析
工件表面和环境不干净,压缩空气不干净所造成。
@ 解决方法
重新清洁待涂装的工件和环境、检查压缩空气过滤系统是否正常。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
1、附着力不佳
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影响附着力的可能原因:
1、底漆硬度高:涂装后放置时间太长,干得太透;铝粉漆的铝粉含量偏高都是影响层间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2、UV面漆原因: 树脂和单体自身的粘附性不高;或配方设计时官能度偏高造成自由基聚合反应时体积收缩太大(特别是涂膜太厚时体积收缩影响附着力的现象更明显);或UV固化不彻底,没有形成足够长的分子链。溶剂偏弱或挥发太快、导致对底漆及塑料底材的二次溶解力不够。表面张力太高,不能对底漆充分润湿和流平,配方设计不合理。
@解决方案:
1、调整底漆的硬度,提高底漆烘烤温度延长烘烤时间。铝粉含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用和UV配套的底漆系统。
2、控制好UV涂膜的体积收缩,调整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速率,调整膜厚、引发剂用量和灯功率,重新选择原材料和调整配方。
2、硬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
硬度的定义:涂层的硬度一般是指涂膜表层的铅笔测试硬度,其测试结果主要取决于涂层自身的硬度,同时也与涂膜的韧性和表面滑爽有关。
@ 影响硬度的可能原因:
底漆硬度和涂膜厚度;
所选用主体UV树脂的结构和官能度,单体官能度越高硬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厚涂时附着力易差;
配方的最终UV固化转化率要求UV固化时能量不小于800mj/cm2;
涂层中丙稀酸双键的交联密度;
UV线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UV曝光能量以及干膜厚度。
@可行的解决方案:
调整底漆硬度;
调整面漆配方增加交联密度,但不能太高,以硬度大于H为好;
增加涂膜厚度,控制在30-40um;
增加曝光强度,但不宜太高,否则官能团太多,交联点太多,体积收缩太大,厚涂时附着力会变差;
调整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使UV漆中溶剂在红外流平时要充分释放后再进行紫外光固化,但红外流平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也会造成UV漆咬底漆而降低整个涂层硬度。 3、针孔和麻点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外界因素:
环境中灰尘太多;
物件表面没有处理干净 (灰尘、油污、静电等);
底漆涂装工艺缺陷、细度不够或反粗。
涂装因素:
配方体系中过滤不干净或搭配不合理,体积收缩太大,涂膜的润湿铺展性不佳,易形成局部团聚,导致麻点产生;
稀释剂的溶解力不够,溶剂挥发后期有不相容物析出;
喷涂粘度过高,一次涂膜太厚引起的针孔,或者是助剂使用不当,底面的微小气泡上升而没有破裂。
@ 可行的解决方案:
提高喷涂车间的无尘级别;
对素材除油除蜡,用静电枪除尘;
保证底漆的细度,色漆控制在15微米以下,银粉漆控制在30微米以下,平衡底漆的膜厚、平整性和遮盖力;
调整配方的相容性、固化速率和体积收缩,引入大分子量的体积收缩小伸展性较好的树脂;
控制稀释剂的溶解力和挥发梯度,做到溶解力、挥发速率和咬底性的三方平衡;
调整助剂的合理搭配,做到润湿、流平、消泡性能三者平衡。
4、涂膜泛白
原因与分析
@ 可能原因:
1、光固化涂装环境湿度太高,曝光时表面凝结有水份;
2、底漆线温度太高,底漆线稀释剂挥发太快,挥发时水份落在底漆表面而泛白。
@ 解决方案:
1、涂装环境的湿度尽量控制在不高于80%;应在40%-70%,温度20℃-30 ℃ ;
2、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降低涂膜厚度。
5、手印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手印来源于人体的汗液和小分子迁移的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
1、UV涂料固化过程中残留的小分子丙烯酸酯单体;
2、引发剂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
3、有机硅助剂迁移到表面的作用;
4、总体来说人体汗液没法解决,只能从配方上去想办法;
单体的选择很重要,尤其是单官能团单体;注意涂层曝光的固化程度和转化率;
引发剂的搭配用量合理
选择表面张力低和耐污性好的助剂。
@缩孔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1、被涂物表面有油污或表面有蜡和灰尘,涂装时局部表面张力过低容易产生缩孔;
2、涂装时空压机有油或水混进了油漆中,引起缩孔;
3、涂料的表面张力过高,被涂物的表面能过低在涂装时也容易引起缩孔;
4、被涂物表面被有机硅污染或是涂料中使用了过量的短波有机硅油也容易引起缩孔。
@解决方案:
检查空压机中的油水是否长时间未放;
检查油水过滤系统是否运转正常,最好加装空气干燥过滤器;
涂装前用白电油或IPA清洁被涂物的表面,除去表面油质,蜡和其它污渍;
涂料的表面张力要尽量调整到和被涂物的表面能接近,涂装湿润不好可以用溶剂调整,涂装以后产生缩孔可以用低表面张力的助剂调整;
表面被有机硅污染过的物件要特别做好清洁,涂料中使用的助剂要仔细筛选和评估。
6、不耐水煮的
@原因分析
1、涂层偏薄或涂层固化不彻底;
2、配方中选用的主体树脂或单体含有亲水性基团;
3、涂层的交联密度偏低
4、固化后残留有小分子;
5、底面配套的密着性差。
@解决方案:
1、选择疏水性较好的单体和树脂;
2、涂层的固化程度和膜厚要控制适当;
3、交联密度和转化率越高越好;
4、控制好固化速率,减少小分子的残留;
5、调整好底面配套的密着性,达到素材和涂层的应力平衡。
7、流平不良
@ 原因分析稀释剂溶解力不够或挥发速率过快;
开油比例偏低,涂装粘度偏高导致流平不佳;
涂料分子量高或涂装固含量偏低
配方中使用了短波助剂;
树脂相容性不良。
@ 解决方案
调整溶解力或挥发速率;
控制好开油比例和涂装粘度;
配方的分子量和涂装固含要控制的合理;
短波助剂少用或不用;
选择相容性好的树脂搭配组合
8、开裂
@原因分析
配套底漆干燥时间不够;
面漆稀释剂太强或挥发太慢
曝光能量太高固化收缩率太大;
交联密度高或转化率太低;
涂膜太厚或曝光过程的温度偏高。
@解决方案:
底漆喷涂后要有足够的温度和干燥时间;
面漆稀释剂不能太强和挥发太慢;
控制好曝光能量,添加低官能团树脂及单体调整体积收缩;
降低交联密度提高转化率;
控制涂膜厚度和曝光过程的温度。
9、起皱
@罩光后漆膜出现起皱现象主要原因
1、底漆烘烤时间过短,漆膜喷的过厚;
2、底漆干燥速度太慢;
3、光固化溶解力太强。
@解决方案:
1、提高烘烤温度或者延长烘烤时间,控制漆膜;
2、提高底漆干燥速度;
3、降低光固化溶解力。
5. 请问UV紫外光树脂需要几种树脂配制成漆
道理很简单,uv漆就是一盘菜,比如红烧热,uv树脂就是炒这道菜的主要原料猪肉版。专业点,就是涂料的基权本知识,任何涂料都是由树脂加其他一些物质组成的。比如uv涂料,也就是俗称uv油漆是由uv树脂加单体加光引发剂以及其他助剂和辅助性产品做成的。希望能给分。
6. uv涂层的配方
经常有朋友问:uv涂层喷后打印产品附着力差,容易脱落等问题,还有uv涂层怎样使用效果最好?今天我们东莞绿泉实业做一个基本的说明,希望对全国万能打印机用户有所帮助。
目前,全国所有的万能打印机在打印玻璃,陶瓷,金属,石材四大类材质时,一般都是需要在印前喷涂层的。
uv涂层那怎样使用效果会更好?
1.涂层喷在或者擦在产品上面是需要“均匀”,不能是有些地方喷了涂层,有些地方还是空白,这样效果肯定不会很好的。
2.喷完一个产品时,我们可以看看产品表面涂层是否太厚,如果太厚了,下次喷涂层是需要多加入一点稀释剂,这样涂层效果会更好。
3.涂层喷好以后,需要等涂层彻底干透以后再打印,这样效果会更好。我们用东莞市绿泉实业的样品做过简单测试:同样一种涂层喷在瓷砖上面,放1小时,2个小时,12小时,uv涂层效果也有所不同。放2小时的喷涂层产品,打印后再测试。色彩附着力明显比放12小时(或以内)效果更好。
4.涂层配制比例不是死方法,可以根据材料不同,天气温度,湿度而适当调整比例。可以自己试着做一些实验,哪种配制比列最好,就采用哪种方法。
由于中国南北气候不同,uv涂层配制比列一定按照厂家的比列做。
7. 哪位知uv涂料配方有啥
UV涂料的配方主要成分就是丙烯酸改性的环氧树脂或者是聚氨酯改性的环氧树脂、不通官能度的单体、引发剂、助引发剂、其他助剂或填料等。
8. UV油墨的配方
从结构方面,uv墨水与传统的溶剂油墨最大的不同,首先是只含有很少或者基本不含可挥发溶剂(VOC)。传统的溶剂型油墨至少含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挥发溶剂,这就是uv油墨作为环境友好油墨的根本所在。其次,uv油墨一般由30-40%的主体树脂,20-30%的活性单体,以及少量光引发剂和类似流平剂,消泡剂等助剂组成。其中主体树脂与活性单体都是具有反应活性的。
油墨组织
溶剂油墨
UV油墨
溶剂
60-70%
0%
树脂
10-30%
/
主体树脂
0%
40%
单体
0%
40%
光引发剂
0%
5-10%
添加剂
0%
5%
固含量
30-40%
100%
颜料含量
15-20%
5-10%
而普通溶剂则是靠溶剂挥发后的树脂,颜料附着在承应物上的方式形成附着,这就决定了它的干燥方式,干燥后油墨的表现有着持的不同,通常来说,uv油墨有着更高的耐候、耐溶剂性能;但是由于是形成的交联油墨层,总的来说在柔软性上,不如溶剂油墨。
详情请咨询大创墨业
9. PVC配方设计方法
pvc树脂属于一类强极性聚合物,其分子间作用力大,从而导致pvc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纯pvc树脂一般需要在160~2100c时才可塑化加工。另外,pvc分子内含有的取代氯基,容易导致pvc脱hcl反应,从而引起pvc降解,所以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大大促进pvc脱hcl反应,纯pvc当温度达到1200c时,即开始脱hcl反应,从而导致pvc热降解发生。
鉴于pvc上述两个特点,纯pvc在未达到软化温度之前已开始发生热降解,从而导致纯pvc无法用塑化熔融法加工,因此,必须对纯pvc进行改性,在pvc中添加各种改变性能的助剂,使之可以用塑化方法加工。在选择助剂的品种和用量时,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物理—化学性能、流动性能、成型性能,最终确立理想的配方。
一个pvc配方的设计和确定,一般经过如下步骤
1、
根据制品的性能,确定pvc树脂的牌号;
2、
根据制品的软硬程度,确定增塑剂的添加量;
3、
根据性能(比如透明性、毒性等)和经济性,确定稳定剂的类型和添加量;
4、
根据制品性能、设备情况以及稳定性的类别和增塑剂的添加量,确定润滑体系的组成和添加量;
5、
根据pvc配方主要构成和设备情况,确定加工助剂的添加量;
6、
根据成本和性能,确定填充剂的用量(同时调整润滑剂的比例);
7、
根据制品性能,确定是否添加其它助剂品种。
配方设计好后,经过物料混合,进行加工成型试验,根据加工和制品情况,调整配方比例。最终确定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