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送检
⑴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一、原材料质量问题
(1)水泥质量不良
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
1)石子强度低
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
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
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4)骨料(尤其是砂)中有机杂质含量高
如骨料中含腐烂动植物等有机杂质(主要是鞣酸及其衍生物),对水泥水化产生不利影响,而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5)黏土、粉尘含量高
由此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这些很细小的微粒包裹在骨料表面,影响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二是加大骨料表面积,增加用水量;三是黏土颗粒、体积不稳定,干缩湿胀,对混凝土有一定破坏作用。
6)三氧化硫含量高
骨料中含有硫铁矿(FeS2)或生石膏(CaSO4·2H2O)等硫化物或硫酸盐,当其含量以三氧化硫计较高时(例如>1%),有可能与水泥的水化物作用,生产硫铝酸钙,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硬化的混凝土裂缝和强度下降。
7)砂中云母含量高
由于云母表面光滑,与水泥石的粘结性能极差,加之极易沿节理裂开,因此砂中云母含量较高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均有不利影响。
(3)拌合水质量不合格
拌制混凝土若使用有机杂质含量较高的沼泽水、含有腐殖酸或其它酸、盐(特别是硫酸盐)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可能造成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下降。
(4)外加剂质量差
目前一些小厂生产的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外加剂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甚至混凝土不凝结的事故时有发生。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二、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其他如用水量、砂率、骨灰比等也影响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从而造成强度不足事故。这些因素在工程施工中,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随意套用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情况,由工地向实验室申请试配后确定。但是,不少工地却不顾这些特定条件,仅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指标,随意套用配合比,因而造成许多强度不足事故。
(2)用水量加大
较常见的有搅拌设备上加水装置计量不准;不扣除砂石中含水量;甚至在浇灌地点任意加水等。用水量加大后,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造成强度不足事故。
(3)水泥用量不足
除了搅拌前计量不准外,包装水泥的重量不足也屡有发生,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造成强度偏低。
(4)砂、石计量不准
较普遍的是计量工具陈旧或维修管理不好,精度不合格。
(5)外加剂用错
主要有两种;一是品种用错,在未搞清外加剂属早强、缓凝、减水等性能前,盲目乱掺外加剂,导致混凝土达不到预期的强度;二是掺量不准。
(6)碱一骨料反应
当混凝土总含碱量较高时,又使用含有碳酸盐或活性氧化硅成分的粗骨料(蛋白石、玉髓、黑曜石、沸石、多孔燧石、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等制成的骨料),可能产生碱一骨料反应,即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它们与活性骨料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断吸水、膨胀的混凝胶,造成混凝土开裂或强度下降。日本有资料介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碱一骨料反应后混凝土强度仅为正常值的60%左右。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施工管理技术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问题
(1)混凝土拌制不佳
向搅拌机中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过短,造成拌合物不均匀,影响强度。
(2)运输条件差
在运输中发现混凝土离析,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如重新搅拌等),运输工具漏浆等均影响强度。
(3)浇筑方法不当
如浇筑时混凝土已初凝;混凝土浇筑前已离析等均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
(4)模板严重漏浆
某工程钢模严重变形,板缝5~10mm,严重漏浆,实测混凝土28d强度仅达设计值的一半。
(5)成型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入模后的空隙率达10%~20%,如果振捣不实,或模板漏浆必然影响强度。
(6)养护制度不良
主要是温度、湿度不够,早期缺水干燥,或早期受冻,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四、试块管理不善
(1)交工试块未经标准养护
至今还有一些工地和不少施工人员不知道交工用混凝土试块应在温度为(20±2)℃和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条件下养护,而将试块在施工同条件下养护,有些试块的温、湿度条件很差,并且有的试块被撞砸,因此试块的强度偏低。
(2)试模管理差
试模变形不及时修理或更换。
(3)不按规定制作试块
如试模尺寸和石料粒径不相适应,试块中石子过少,试块没有用相应的机具振实等。
⑵ 市政道路工程雨污管道使用的波纹管怎样取样送检
我这边应该是2m的管线2根,
送至检测试验室做环刚度检测。
另外要咨询检测试验室,各个地方要求不同
⑶ 球墨铸铁管污水管工程需要做哪些送检和实验
铝污水管的工程需要做很多诉讼检测的,必须得经过检验验收才可以的
⑷ 一般雨水管道送检多长
水电材料抄都是强制送检的,这不用看规范都知道了,全国各地都一样的,而且是由质监站监督抽检。但每种规格倒是不用,代表性的,和监督员沟通下就没问题了,正常我这里都是两组,就是两种使用量大的规格,注意,排水:管材、管件、PVC-U胶粘剂。 给水:管材、管件、阀门都要送检。
建设工程进场材料应当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检验。标准、规范未涉及的重要、特殊或新型材料,应当征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意见后进行检验。所有需要检验的材料必须进行常规见证检验,涉及工程结构安全、节能、环保及重要使用功能的材料还应当进行监督见证检验。
至于规范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还有一个好像是国务院还是哪里发的文,我存在了笔记本里,反正你送就对了。
⑸ 承插污水管橡胶圈需取样检测么
一般PVC排水管承插接口不需要橡胶圈连接,也就是没有定额套用。如果真要用橡胶圈连接,那么就用换算定额套用。
⑹ 室外排水管道是否需要现场取样送检
是的,按照规定给来水PPR管进场要进源行见证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才能在工程中使用。
1、节能环保型PPR给水管送检一般以同一项目工程、同一品牌、同一批次见证取样一组。
2、必检项目:抗压、折强度;耐酸碱度;回缩率;尺寸偏差等。
3、每一组取16根为单位,其中:200mm长3根、400mm长3根、120mm长10根。每一组代表最大批量为5000米。
⑺ 市政污水管道需要做哪些试验及材料送检需要详细点的,小弟刚开始做市政污水管的资料,求助各位大大,谢谢
首先是原材料的检验,各种管径的污水管材都要检验,然后是密封用橡胶圈,砌筑回检查井用的原材答料:砂、水泥、砖或者是砌块,砂浆要根据设计要求做砂浆配合比(一般是M7.5或者M10的)施工中还要做砂浆试件做28天抗压强度检验。管道部分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再有就是回填部分,不同回填材料做的检验项目也不一样,一般就是素土和灰土回填,原材料是素土和石灰的原材料检验,然后做素土和灰土的标准击实和不同比例的含灰量标准曲线,回填过程中没层都要做压实度,灰土还要做含灰量检验~
⑻ 雨水管道管材需要复检吗 怎样复检
现在城市雨水管道一般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只需要提供厂家的合格证专就可以向监理属方进行材料入场报验。一般不需要单独再进行材料进场的复检。如果是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给水管,如不锈钢管材,双壁波纹管等管件进场后需质检单位进行现场复检,后填写材料进场报验单,并附合格证明进行材料进场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