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污泥处理去向
⑴ 废水处理工程在培养污泥调试期间排水质量和去向问题.若是水质不达标能排放吗
调试期间肯定有个水质不达标的过程,一般项目调试前需要厂家去环保局申请内试生产报告并给予容一定时间调试水处理设备这个时候应该是不查的,当然过了期限还不达标的话可就麻烦了。
当然了有一种办法也很有效就是和厂家协商好少量生产把产生的废水处理到达标可以排放然后再生产部分,当然这种办法对厂家影响很大,建议还是选第一种办法。
⑵ 化学污泥怎么处理不会污染环境
由于多数城市管网建设滞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日益增多。污泥处置技术虽然有很多种,但仍然存在处置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并没有明确集中比较成熟且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处置方式。政府对污泥处理的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就采取简单填埋,导致了二次环境污染。随着各地大批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能否顺利推进,成为污水处理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鉴于目前污泥处置进展缓慢的现状,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引导力度,同时,解决好污泥处置之后去向何方这两大问题。 1、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引导,污水治理和污泥处置属于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处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是,污泥处理作为污水处理的下游产业链,如果国家能够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就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也可以减轻财政负担。 2、污泥处置之后去向何方需要明确。目前我国农业部、住建部、环保部等部门各自有一套对于污泥处置的标准,比如农业部不准处置后的污泥还田,就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很多企业参与污泥处置的积极性。由于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并不能控制进厂污水的质量和来源,之后污泥处置后的污泥土壤不能保证重金属不会超标等现象。建议国家先把处置后的污泥用在绿化美化环境上,比如绿植栽培和城市园林建设,可以大胆采用处置后的污泥土壤。此外,城市管网建设也需要提升建设质量和水准。对多个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新区而言,需要做好排水管网雨污分离建设,使得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能够承接来源清楚的污水,这样产生的污泥及其之后的产品,就可以达到还田的最终目标。
⑶ 工业废水污泥怎样处理
人家问的是污泥,哥们,,,
1、生化性强的污水,一般可以做生物肥料。
2、生化性差的污水,通常干化后掩埋,。
3、带重金属离子的生化性差的费水最好焚烧,或者制砖。当然量得控制好。
⑷ 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该怎样处理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通常把污水厂污泥的稳定和脱水(一般脱水至含水率达70%~80%)称作污泥的处理;将污泥的堆肥、填埋、干化和加热处理及最终利用,称为污泥的处置。如脱水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农用标准,就要考虑卫生填埋和污泥干化焚烧技术。从国外污泥处理的发展来看,无论在欧洲、日本或美国对污泥用于农田控制越来越严,而对污泥进行干化和加热处理的比例正逐年增加。
1.污泥的处理
污泥稳定处理有好氧稳定和厌氧稳定,好氧稳定有很多优点,但能耗很高,只有当污泥量较少时才采用。污泥厌氧稳定处理通常采用中温(35℃)厌氧消化方法。国内已有十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此方法,污泥经消化后,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污泥消化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沼气(消化降解1kgCOD可产生350L沼气)可以回收利用。
但由于消化装置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有难度。污泥厌氧消化和沼气利用装置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费的30%左右,而且大多需进口技术和设备。从调查已建消化池的实际运行看,只有少数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管理、设计问题,亦有沼气利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比较好的如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该厂设计规模为处理城市污水40万m3/d,污泥日产2460m3(含水率96%),产生沼气13300m3,供4台248kW发电机发电,日可发电27000度,并与市电并网。
污泥的稳定问题,除了采取污泥厌氧消化外,还应结合污水处理工艺中考虑少产生污泥和稳定泥质的方案。例如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采用延长污水曝气时间,减少污泥的产量;设计参数中增加污泥泥龄(如泥龄20天以上),尽量使污泥趋向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采用带有延时曝气功能处理工艺(如氧化沟等处理工艺)是可取的。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投资低(如AB法的A段),而污泥量较多,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成本。故应当把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统一考虑,一并计算投资和运行费用。
污泥的稳定并不等于污泥无害,用于农田还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中关于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见下表。其中对镉、汞、砷、苯并芘、多氯联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应该通过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源头的排放,来控制污泥的性质。
国外在污泥稳定方面,除了用生物法(包括中温消化、高温消化及利用微生物和某些添加剂)外,还采用了化学法,有的将脱水后的污泥加盐酸调pH值至2~3,反应60分钟再加硝酸钠;有的对脱水污泥添加石灰。后者在欧洲应用较多。
2.污泥的处置
(1)制复合肥
按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对多数污水厂(特别是大量小型污水厂)来说,污泥用于农田是比较可行和现实的方案。污泥中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有增产作用;污泥中的有机质、腐殖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污泥经适当浓缩、脱水后运至市郊或邻近省份作为农肥,是许多污水厂采用的方法。但农田施肥有季节性,不需要泥肥时,污水厂会泥满为患,影响正常运行。于是一些污水厂支付费用,让农民把污泥拉走,而不问其去向,这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对北京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过堆肥加工成复合肥,进行了用于农田的试验。该厂每天处理15000m3城镇污水,污泥产量5~6t/d(含水率80%),由于采用酸化—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污泥质量不错。添加一定数量的N、P、K做成复合肥(N、P、K的比为1∶09∶04),并直接造粒为污泥颗粒肥。通过在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冬小麦田试验以及在温室内进行的油菜和玉米苗期盆栽施肥试验,均取得可喜的结果。由于是制成颗粒状污泥肥料,便于运输和贮存。
(2)卫生填埋
上海市对污水厂的污泥处置提出“处理一点,填埋一点,利用一点”的原则,上海市水务局组织对污泥处理、处置和利用的专题研究,提出污泥用作农田、卫生填埋和污泥焚烧点的布局和具体的分期实施方案,防止产生二次污染。这无疑是正确的举措。
上海白龙港大型污水厂,按卫生填埋要求建设污泥填埋场,根据污泥性质、含水率及力学特性等因素进行设计。填埋厂使用期为七年,填埋场底部设有盲管将渗滤液再回到污水厂处理。此法占地大,运行工作量大,遇雨季污泥更难以压实,到使用期限后仍需另选场址。对大型污水厂采用污泥卫生填埋,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卫生填埋场的造价不低,国外对卫生填埋场还要有沼气安全收集系统,对分层复盖的泥土和排水、绿化有专门的要求。鉴于地价上升和填埋场有臭味,近几年来,无论欧盟国家或美国、日本,污泥卫生填埋的比例越来越小,美国已有的填埋场还将逐步关闭。
有些城市(如成都市)拟将污水厂污泥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一并处置,这存在两个实际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垃圾的中转站和填埋场的布点、设计和投资,属环卫局管理,而污水厂的污泥属市政系统管理,设计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和布点距离未考虑接纳污水厂污泥;二是脱水污泥含水率过高。运往垃圾填埋场的污泥,要求含水率不大于30%,而目前污水厂的脱水污泥含水率在70%~80%,这类污泥不易碾压填埋,除非将污泥作适当干化或加石灰、絮凝剂处理。无论作何种填埋,污泥宜采取高干度脱水方案。
(3)干化、焚烧
国内近几年在一些大城市已建和正建一批城市垃圾焚烧场。但污水厂的污泥作焚烧处置,只有上海市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40万m3/d)设有污泥焚烧炉装置,计划今年年底投产。焚烧炉采用国外技术在国内制造,污泥的干化和焚烧设备总投资为人民币8000万元,费用并不算高。
由于污泥干化和污泥焚烧相结合比单污泥焚烧一次性投资少,处理成本低,故污泥干化往往是焚烧的前处理。北京市清河污水厂二期工程和天津市咸阳路污水厂,拟先建污泥干化装置。污泥干化可使污泥含水率控制在10%~40%,减少了污泥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运输费和填埋费,而且污泥的臭味大为减少。
干化装置分直接干化和间接干化,其能量消耗与污泥成份和水分有关。间接干化(利用沼气通过热交换器)一般推荐用立式干化装置,并选用流化床工艺。干化与焚烧串联工艺中,干化的程度取决于污泥的热值和回收焚烧炉的热能,使干化的能量尽量平衡,不另外添加燃料。上海石洞口设计污泥的干化和焚烧,污泥热值高,能源平衡有余。污泥流化床焚烧炉,温度在800℃以上,炉内有砂粒循环使用,外排气体要适当处理。污泥焚烧炉远比垃圾焚烧炉的工艺简单得多,且污泥焚烧不会产生二恶英。下图是法国巴黎塞纳河旁Colombes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焚烧炉和焚烧灰的除尘装置。
如脱水污泥与垃圾一并焚烧,国外的经验是每吨垃圾添加15%~20%含水率为30%的污泥。污泥的干化和焚烧,可能将是一些大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方向。当然,由于国外对焚烧炉排尘有严格的要求,除了采用电除尘,还要降温加温,加酸加碱,达到无烟尘的排放。
(4)填埋与焚烧的比较
上海和浙江一些单位作过污泥卫生填埋及焚烧处置的方案比较。其主要工艺流程为:
原污泥→浓缩→消化→脱水→卫生填埋
原污泥→浓缩→(消化)→脱水→焚烧→焚烧灰填埋
对于焚烧处理工艺,为了避免消化后污泥热值减少,也可以不作污泥消化处置。上述两个工艺的经济性比较结果,无论采用国产设备或进口设备,二者的处置工程费用基本相同。按国产设备对污泥进行处置,运行费用折成污泥干固体,处理总成本约为800元/t。以10000m3/d污水厂产生2吨DS计,每吨污泥处理成本约为016元,与国内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成本(不计折旧和还贷利息)03~045元/m3相比,需增加成本35%~50%,这与国外的实例相当。
既然污泥的卫生填埋与污泥的焚烧其工程费和运行成本大致相当,那么,从污泥无害化和减量化看,焚烧方案有明显的优点。这亦是国外(特别是西欧和日本)污泥焚烧发展较快的原因。荷兰的污泥是100%采用焚烧处置的。焚烧后少量的泥灰可用于混凝土、砖瓦制品、路基路面的骨料和工程建设的回填土。
⑸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可以如何处理
尼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泥无热干化NHD™技术,采用不加热的方式对污泥进行脱水回和干化,只需10分钟就可将污泥的含答水率从85%-80%降至55%,后经过不加热状态下的强制通风干化技术,将污泥中的含水率持续降至40%,而能耗只有热干化的10%,并且处理过程不会产生臭气。
“污泥无热干化NHD™技术”攻克了污泥干化能耗高、产生臭气这一世界性难题。取得的另一项惊人的成果是:干化后的泥饼具有相当高的热值。由于采用不加热的方式进行干化处理,避免了污泥中有机质的损失。用干化后的泥饼制成的生物质燃料,经权威部门检测,以秦皇岛抚宁区中冶污水处理厂污泥无热干化项目的实际检测效果为例,热值达到4080大卡,高于褐煤,真正做到了变泥为“煤”。实现了国家倡导的循环经济原则,真正让污泥处理处置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⑹ 污泥处理技术怎样有发展前景吗
前景非常看好,据《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污水处理效率的提高和污水处理程度的深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急剧增加。由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不足、手段落后,大量污泥没有得到规范化的处理处置,直接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比之下,我国有关污水处理的研究起步很晚。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的污泥处理技术处在初级阶段,少数污水厂能够通过机械脱水对污泥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将污泥的含水率由原来的97%-99%缩减到75%-80%,但是仍然存在处理后污泥的储存及再处理问题。近20 年来,我国的污泥处理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缺乏参考。
结合当下的智慧水务,前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⑺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的污泥有哪些处理途经
目前,我国污泥的处置方法主要有填埋场、海洋处理、焚烧等,但这些方法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填埋处理
污泥填埋场目前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中国污泥处理的大部分垃圾填埋场都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泥本身含水量过高,质地松散,容易造成垃圾渗滤液产生,垃圾填埋场土壤不稳定。埋层破裂的可能性增加。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机械脱水后,大部分污泥的含水率只能达到80%左右,不能满足污泥填埋标准的要求。随着中国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很难开辟新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处理不再是污泥的最佳出路。
2 海洋处理
海洋污泥处理是简单可行的,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只利用海洋吸收污染物。这种处理方法容易造成海洋污染,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存在较大的隐患。世界各国正在逐步废除这种处理方法,以避免将来对海洋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3 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污泥减量处理。与填埋和海洋处理相比,早期投资较大,后期运行管理要求较高,但焚烧法能最快、最彻底地实现污泥减量化。且处理后残渣较少,便于后续处理。但焚烧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能会有尾气污染,产生有毒气体,不是一种环保的处理方法。
4. 污泥资源化处置
除传统的处理方法外,污泥在其他行业的应用研究也逐渐增多,如制备蛋白质灭火剂、建筑砖等。这些研究为实现污泥资源化和减量化指明了方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实现。
5. 制备污泥蛋白
剩余污泥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被酸、碱水解,制备水解蛋白(肽)。水解蛋白具有发泡性能,搅拌后通风可产生大量泡沫(具有灭火特性),如添加稳定剂、防腐剂、防冻剂等,可制成蛋白泡沫灭火剂。与传统的化学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和动植物蛋白水解液灭火剂相比,该灭火剂具有制备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发展剩余污泥减量、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制备建筑用砖
污泥含有大量的无机物质,也可以作为处理后的建筑材料的原料。污泥砖制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干污泥直接制砖;另一种是用污泥焚烧灰砖。当直接从干燥污泥制砖时,应适当调整污泥的组成,使组成等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制砖粘土所需的化学成分为SiO2:56.8%~88.7%; Al2O3:4.0%~20.6%; Fe2O3:2.0%~6.6%; CaO:3%~13.1%; MgO:0.1%~0.6%;其他0至6.0%。污泥用于焚烧灰砖,焚烧灰的化学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相当接近。在坯料中加入适量的粘土和硅砂。最合适的投配比是关于焚烧灰:粘土:硅砂= 100:50:(15-20)。由于污泥焚烧过程增加,成本增加,操作和管理难度增加。因此,通常使用干燥后的污泥。
制备PHA
聚羟基烷酸(PHA)是由某些细菌在非平衡生长条件下(如氮、磷缺乏)合成的一种细胞内储能储碳材料,可由纯微生物或混合微生物合成。PHA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压电性等优良性能,是传统不降解塑料的理想替代品。剩余活性污泥通过向污泥中注入土源性PHA合成菌的方法产生PHA。采用生物浸出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降低了污泥的致病性。污泥适合农田应用,实现剩余活性污泥的充分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制造活性炭
"万洪云"用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好氧污泥和厌氧污泥制成活性碳。选择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性能进行了进一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残留活性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是可行的,在最佳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是令人满意的。
此外,也有关于污泥用于污泥燃烧、发电和水泥生产的文献研究,这些方法对于实现污泥资源化、减量化具有很好的作用。
⑻ 生产废水的污泥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泥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一般由比较松散的小块物质组成,含水率较高,污泥容积可达其所含固体容积的数十倍,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而且可能含有危险的病原菌、寄生虫卵等。加之污泥的性质很不稳定,极易腐化,造成二次污染,故需及时处理,使含有病原菌、散发臭味的腐化物质数量减少并使其分解。
水解池中产生的污泥性质较为稳定,且沉降性能良好。对于城市住宅区的污泥处理,可调用抽粪车定期清理,外运填埋。
而对于对生产废水的前期处理中产生的化学沉淀物,需设专用污泥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处理,由于生产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可将其作为磷肥加以利用。臭味与噪音控制
废水处理站的臭味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工艺设计者来说,保持废水在好氧构筑物不发生局部厌氧是很重要的;在企业生产初期,可能由于废水排放量较少而导致酸化水解池的停留时间增加,工艺自动由酸化转变为厌氧而产生的沼气,可根据要求回收利用或者燃烧处理排放;在管理方面,即时处理清捞出的固体废弃物则是消除臭味的重要手段。
处理站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曝气池所需的鼓风机,消除其影响有以下措施:鼓风机尽量安装在隔音效果较好的构筑物内,或采用淹没式曝气等方式;选择鼓风机时尽量选用转速低的风机;鼓风机的进出口安装消音器;在鼓风机房内部的墙面上安装隔音板、使用双层隔音玻璃、专门的进风口等可消除噪音的影响。工艺分析
该工艺有以下优点:
a) 微生物浓度高、生物活性高、容积负荷高;
b) 处理效率快,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它同类工艺;
c) 运行稳定可靠,搞负荷冲击能力强;
d) 能耗低,出水水质好,并有脱氮除磷功能;
e) 以废治废,用酸性的酸洗废水中和化学沉淀后的碱性磷化废水,将废弃物资源化;
f) 操作环境噪声小、环境清爽;
g) 污泥产量少、不必回流、不膨胀、易于维护管理。
⑼ 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前景怎样
前景非常看好,据《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污水处理效率的提高和污水处理程度的深化,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急剧增加。由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不足、手段落后,大量污泥没有得到规范化的处理处置,直接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仅降低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比之下,我国有关污水处理的研究起步很晚。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的污泥处理技术处在初级阶段,少数污水厂能够通过机械脱水对污泥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将污泥的含水率由原来的97%-99%缩减到75%-80%,但是仍然存在处理后污泥的储存及再处理问题。近20 年来,我国的污泥处理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缺乏参考。
⑽ 废水的三级处理的组成单元与其出水的去向,用途的相关性
废水的三级处理:隔油气浮、生化处理、污泥沉降,俗称老三套。出水应该达到当地排放标准,可排放或再处理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