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内污水环保
『壹』 施工过程中污水管网破裂污水直接排到河道环保部门有没有处罚权
施工中污水管破裂,污水直接排到河道,环保部门是有权处罚的。
『贰』 关于河道环境保护的问题
三都镇梓里片近千亩吊瓜已陆续进入采收期,今天看见有很多瓜农把采收的吊瓜在小河畔剥壳、漂洗,有的甚至把壳也留在了岸上。瓜农们在享受着丰收的成果时,又对造成的河道污染不知所措。浅浅的小河流上漂浮着几只红红的吊瓜壳,没有人去清理。但愿在两个多月的采收季节里,广大瓜农把采摘的吊瓜在吊瓜田间完成剥壳、采籽、漂洗、扔壳等工序,使产生的污水、废壳经腐烂后直接肥田。积极保护公用河道,为河道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
一、坚持预防优于治理的原则。不能存在“污染了再治理”的麻痹思想。村干部应及时张贴镇政府发放的“关于预防河道污染、保护水源”的通告,动员所在村的瓜农在家里田间完成剥壳、漂洗、晒壳等工序,不许到公用河道漂洗。树立“河道保护,人人有责”的思想。
二、树立节约用水、爱惜用水的思想,保护水资源,为创建环境优美农村打下良好基础。村级吊瓜合作社应积极做好广大瓜农的产后技术服务工作,在吊瓜采收之际,对于因吊瓜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从防范到治理,积极推行在自家吊瓜田里完成剥壳、漂洗、晒壳等工序,推广小型简易机械设备集中漂洗吊瓜籽,污水不准直接排入河道。因地制宜,动员瓜农采用其它节水措施处理吊瓜籽。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力争在源头上及时预防河道环境污染。
三、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及组织协调机构,打破条块分割。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条例及具体管理措施,加强执法力度和违法打击力度。加强预防可能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培训与合作,围绕山塘河道积极开展综合有效治理。同时积极引导吊瓜采后处理科学化、无污染化,促使吊瓜产业做强做大。(呆驴爆哥)
『叁』 向河道排放泥浆废水环保局怎么处罚
私自偷倒是要罚款的,如果废水是强酸或者强碱,或含有重金属则要判刑
『肆』 下列对环保认识不正确的是()A.禁止向昆明市区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是为了保护滇池B.各超市积
A、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是为了防止水污染保护滇池,故A正确;
B、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故B正确;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影响农业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应适当使用农药和化肥,故C错误;
D、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伍』 如何治理河水污染
1、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于雨水管经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实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则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污水可以通过河道排放。
2、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一般来说,城镇新建居民区都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都实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区房屋破旧,多数没有下水道系统,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都需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3、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加强城镇的综合卫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净,减少因风吹、雨水等因素将脏物带入河流。对自由市场、餐馆、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对建设工地卫生实行严格监督,对产生污染的路边小生意、洗车点或进行环境改造、或取缔。
(5)河道内污水环保扩展阅读:
河流治理技术
1、截污分流。
截污是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建设雨、污水管网,将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流的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处理厂或者人工湿地,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从而削减了排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
截污分流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问题,但实施难度较大,涉及到水利、市政、道路等多个部门,因此一般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辅助。
2、引水冲污。
引水冲污实际上是通过清洁江河水置换河道的污染河水,将原污染河道中的污染物稀释或带入下游,从而降低河道的污染负荷,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但引水冲污只能稀释或转移污染物,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污染物总量,在当地水源不足时,需要外购清净水,成本较高。
3、底泥疏浚。
底泥是河流污染的内源因素之一,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分解,会降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同时产生硫化氢、磷化氢等恶臭气体,使河水变黑变臭。底泥疏浚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减少底泥中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能永久去除底泥中的污染物,有效减少内源污染,对改善河流水质有较好的作用。
但该法工程量大,而且淤泥清除力度过大,会将大量的底栖生物、水生植物同时带出水体,破坏原有的生物链系统。而且疏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淤泥,如处理不善,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4、曝气复氧。
曝气复氧技术主要用于应对河道的突发污染,即在适当的位置针对河水进行人工复氧,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水体中好氧生物的活力,使水体自净能力增强,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状况。
曝气复氧法操作简单,有利于污泥絮凝和水质混合,但该过程无法迁出、转移、输出污染物的分解产物,可能导致河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反弹。
『陆』 河道湖泊水体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其次重复利用废水。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如电镀废水闭路循环,高炉煤气洗涤废水经沉淀、冷却后再用于洗涤。
第三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尽量使流失在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与水分离,就地回收,这样既可减少上产成本,又可降低废水浓度。第四处理好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渣,避免因降水或径流的冲刷、溶解而污染水体。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水体污染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
第二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第三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标准。第四同行业废水应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
3、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第一设立国家级、地方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环保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保护环境、保护水源。第二颁布有关法规、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的具体条例。
(6)河道内污水环保扩展阅读
进行污水防治,根本的原则是“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
1、“防”
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有效控制和预防措施,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削减到最小量。
对工业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资源能源利用量最小,污染排放量也最少的先进的生产工艺。清洁生产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有:改革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
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采用循环用水系统,减少废水排放量;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废水浓度降低等。清洁生产提倡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及管理,而不是只强调末端处理。
对生活污染源,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减少其排放量。如推广使用节水用具,提高民众节水意识,降低用水量,从而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对农业污染源,为了有效地控制面污染源,更必须从“防”做起。提倡农田的科学施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农田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进而减少农田径流中所含氮、磷和农药的量。
2、“治”
通过各种措施治理污染源以及已被污染的水体,使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令水体环境达到相应的水质功能。
污染源要实现“零排放”是很困难的,或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确保在排入水体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应十分注意工业废水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的关系。
对于含有酸碱、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或其他特殊污染物的工业污水,一般应在厂内就地进行局部处理,使其能满足排放至水体的标准或排放至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
那些在性质上与城市生活污水相近的工业污水,则可优先考虑排入城市下水道与城市污水共同处理,单独对其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不经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厂的设计,不仅应考虑水污染防治的需要,同时应考虑到缓解水资源矛盾的需要。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可以回用于农业、工业或市政,成为稳定的水资源。为了适应废水回用的需要,其收集系统和处理厂不宜过分集中,而应与回用目标相接近。
另外,对于已经遭受污染的水体,应根据水体污染的特点积极采取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手段进行污染治理,使恶化的水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修复。
3、“管”
加强对污染源、水体及水处理设施的监控管理,以管促治。“管”在水污染防治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的管理包括对污染源、水体处理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进行经常监测和检查,以及对水体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和信息。
『柒』 城市污水向河道中排放,只要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就能彻底杜绝河道的水污染吗
理论上说是可以,但实际上不行。因为理想的污水处理设备太贵太版贵,多数城市费用承受权不起。所以还得从源头找根源,一般的生活污水用价格合适的污水处理器处理,对毒性较大的工业污水专项整治,或者搬离。没有一整套的,包括整合排污管道等综合治理手段,单靠几处污水处理设备肯定不行的。
『捌』 河道污水处理的方法 您知道几种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疏浚污染底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此类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浊度、e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少。但该河道污水治理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生态--生物方法生态--生物法( 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河道曝气法
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机动灵话、安争可靠、投资省、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等优点,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
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
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常用于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持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
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现场降解为c0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用于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试验证明cOD去除率口丁达9096以上。另~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投放药剂后.通过促生作用,促进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污染水体的BOD5,COD迅速下降,溶解氧明显上升,黑臭消除。这种方法对于消除水体黑臭、增加水体溶解氧作用明显。
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河道污水治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七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度对水的净化的日的。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水生植物净化法
该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的污水净化方法。例如采用浮萍、湿地中的芦苇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会产生臭气、害虫和景观影响等问题,因此选用时要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如选择在春夏季下风口的位置种植芦苇等。
『玖』 河流污染治理的污染原因
1 废污水处理力度不够:污水处理率偏低。大量资料显示,全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 292 万立方米,城市废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3.4%,与发达国家废水处理率80%-90%相比,我国废水处理率极低才使得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江河水质的严重污染。
工业污水虽加大力度处理,但由于处理难度大,生产水重复利用率低,导致各大企业普遍存在外排水不达标情况。
2 水土流失以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用进入本世纪,我国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都翻了一番。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造成大量化肥、农药随降水或灌溉水流入河道中,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
3 环境意识淡薄:环境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地区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利益驱使,常常出现为追求经济发展而损害环境的现象。而地区经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尚未改变,工艺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物耗、能耗等指标居高不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是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的内在原因。此外,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但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很难对排污大户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很普遍。更有传闻说个别“黑心企业”为躲避环保部门查处,直接将污水回注地下,造成地下水直接严重污染。
『拾』 下列对环保认识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向昆明市区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是为了保护滇池 B.
A、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是为了防止水污染保护滇池,故A正确; B、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故B正确;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影响农业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应适当使用农药和化肥,故C错误; D、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