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废水 » 雨污水基坑钎探点布置规范

雨污水基坑钎探点布置规范

发布时间: 2021-03-19 11:04:04

㈠ 筏板基础的钎探点如何布置

依照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来布置。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槽宽 (cm) 间距 (m) 深度 (m)
小于80 中心一排 1.5 1.5
80~200 两排错开 1.5 1.5
大于200 梅花型 1.5 2.0
柱基 梅花型 1.5~2.0 1.5,并 不浅于 短边
人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φ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2.0m;8~10磅大锤。
钎探,就是在基础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按规定对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进行探察,判断土质的软硬情况,并探察是否存在坑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等。
钎探:用φ22~25mm的钢筋作钢钎,钎尖呈60°锥状,长度1.8~2.0m,每300mm作一刻度。钎探时,用质量为4~5Kg的大锤将钢钎打入土中,落锤高500~700mm,记录每打入300mm的锤击数,据此可判断土质的软硬情况。

㈡ 关于地基钎探的要求

地基钎探的要求:
(1)对地质复杂的或重要的工程,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以及地基开挖后对地基土有疑义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或验槽磋商的意见进行钎探试验,并做好测试记录,钎探记录应填写清楚、真实,并有钎探记录人、施工员、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钎探记录应附有打钎平面图以及钎探结果的分析。
(2)钎探打钎按平面图标定的钎探点顺序进行,记录每打入300mm(一步)深度的锤击数,填入地基钎探记录,钎探锤重、落距、钎径应符合规范规定。
(3)钎探完毕,要认真分析钎探记录,查明槽底以下土质的变化,分析孔深范围内基土坚硬程度是否均匀,如有异常需处理,应在打钎平面布点图上标明部位、区段、标高及处理方法。
(4)钎探孔的布置一般均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钎探,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则布置:
1)槽宽小于800mm时,在槽中心布置探点一排,间距1~2m,一般为1.5m;
2)槽宽800~2000mm时,在距两边200~500mm处,各布置探点一排,间距1~2m,一般为1.5m;
3)槽宽2000mm以上时,应在槽中心及两槽边200~500mm处,各布置探点一排,每排探点间距1~2m,一般为1.5m,3排成梅花形布置;
4)矩形基础:按梅花形布置,纵向和横向探点间距均为1~2m,一般为1.5m,较小基础至少应在四角及中心各布置1个探点。
(5)钎探的钎距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矩形基础应等于或大于1.5m,一般不小于1.8m,并不小于短边长度,也不宜大于3m。如土质情况复杂可适当减少钎距和加深钎探深度,钎距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应不大于1.5m。
(6)钎探应绘图编号,按编号顺序进行击打,打钎人员应固定。
地基钎探是一种土层探测施工工艺,将标志刻度的标准直径钢钎,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使用标定重量的击锤,垂直击打进入地基土层;根据钢钎进入待探测地基土层所需的击锤数,探测土层内隐蔽构造情况或粗略估算土层的容许承载力。

㈢ 地基钎探点如何布置

1、地基钎探点布置的要求是纵横向1米5,梅花桩布置。纵横交叉相当于1.2 平方米一个左右。

(3)雨污水基坑钎探点布置规范扩展阅读

注意问题

1、基土必须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受雨后不得钎探。

2、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写锤击数。

3、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别开来。

4、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查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6、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现以外事故。

7、现场施工人员严禁在施工过程中抽烟、嬉闹,不能光膀子施工。

8、打钎工具:钢钎应使用直径为22~25mm的光圆钢筋制成,钎尖要呈60°,钢钎长度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现场上经常采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笔在钢钎上画一个标志的方法,应当说有两个缺点,一是每次打钎前都要量划,比较麻烦,二是由于钎孔很多,一旦量错,不容易准确。

因此使用钢锯条在钢钎上锯一个小口作为深度标志是可行的,各段小口的方向可以各异,但不要锯得太深,防止锤击钎体时阻力过大,以小口标识作为每步打入地基深度的标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㈣ 地基钎探施工规范

http://wenku..com/search?fr=bk&word=%B5%D8%BB%F9%C7%A5%CC%BD&lm=0&od=0
看看

㈤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那些要求

5.2.11 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2 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3~5m。对于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水位监测管埋置深度应满足降水设计要求。 3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4 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GB50497基坑监测规范规定。

㈥ 什么样的地基基槽需要钎探,钎探深度如何确定,在那本规范里有要求。谢谢!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钎探:

  1. 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 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 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 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钎探:

  1. 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 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

  3. 基岩、以建筑垃圾为主的杂填土也可不进行钎探。

深度是基础宽度的三倍深度,也可以做浅一些的,能得出结论判断地基基槽就可以。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里有。

(6)雨污水基坑钎探点布置规范扩展阅读:

应注意的问题

(1) 基土必须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受雨后不得钎探。

(2) 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写锤击数。

(3)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别开来。

(4)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查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6) 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现以外事故。

(7)现场施工人员严禁在施工过程中抽烟、嬉闹,不能光膀子施工。

(8)打钎工具:钢钎应使用直径为22~25mm的光圆钢筋制成,钎尖要呈60°,钢钎长度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现场上经常采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笔在钢钎上画一个标志的方法,应当说有两个缺点,一是每次打钎前都要量划,比较麻烦,二是由于钎孔很多,一旦量错,不容易准确。因此使用钢锯条在钢钎上锯一个小口作为深度标志是可行的,各段小口的方向可以各异,但不要锯得太深,防止锤击钎体时阻力过大,以小口标识作为每步打入地基深度的标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为了减轻人力的负重,以及保证落距的准确,锤的自由落体,应优先采用10kg重的穿心锤。

有一点需要指出,由于上述打钎工具以及使用穿心锤的重量误差、人力操作的体力分配不匀,落距较难控制,真正使穿心锤完全自由落体不易做到,从而影响每一步的锤击数,直接影响准确判断地基土质分布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很多地区打钎使用一种称为轻便触探器的打钎工具,其构造主要由尖锥头、触探杆、穿心锤三部分组成,所采用的穿心锤重10kg。轻便触探器是一种现成的产品,使用时可直接购置。

(9)为了防止钎孔的位置、打钎的力度、钎孔的深度产生错乱,要求打钎人员应尽量保持稳定,轻易不要临时抽调人员或频繁换人。

(10)打钎工作进行前,一定要对打钎人员进行交底,提出打钎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具体要求。

(11)打钎一定要打够要求的步数和每步的深度,按照要求每个钎孔分五步击打,每步打入300mm,打钎记录人员对每步击打的锤数要认真、诚实地填写打钎记录表。

㈦ 独立柱基础钎探点如何布置有关于钎探点布置的规范吗

独立组地基钎探点具体布置要求:

1、纵横向1米5,梅花桩布置;

2、纵横交叉相当于1.2 平方米一个左右;

3、基槽宽80~200cm,两排交错布置,间距1.5m,深度1.5m;

4、基槽宽大于200cm,梅花形布置,间距1.5m,深度2m;

5、柱基,梅花形布置,间距1.5~2m,深度不小于1.5m且不浅于柱基短边。

钎探点布置的规范:

地基钎探具体的规范规定是伐板基础应该满地布孔,探孔梅花状分布,孔距不大于1.5M。也必须做好钎探记录并绘制钎探平面图,标明每个探孔深度,触探器自动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钎探完毕后,应做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及验槽合格,不得堵塞或灌砂。



(7)雨污水基坑钎探点布置规范扩展阅读:

布置钎探点注意问题:

1、基土必须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受雨后不得钎探。

2、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写锤击数。

3、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别开来。

4、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查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6、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现以外事故。

7、现场施工人员严禁在施工过程中抽烟、嬉闹,不能光膀子施工。

8、打钎工具:钢钎应使用直径为22~25mm的光圆钢筋制成,钎尖要呈60°,钢钎长度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现场上经常采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笔在钢钎上画一个标志的方法,应当说有两个缺点,一是每次打钎前都要量划,比较麻烦,二是由于钎孔很多,一旦量错,不容易准确。

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要求钎探前,将所有轴线及基础的定位尺寸线放出,放出后再进行钎孔布置放线。

4、对于筏板基础要全部钎探,其他无基础部位无需钎探。

5、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要求最外侧探孔伸出垫层外边线50cm。

6、注意钎杆上30cm的标识横线。

7、钎探孔的排列方式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m。

㈧ 基坑监测点设置要求

1、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

竖向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 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设置工作基点。

高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基准点须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于建筑基础深度的2 倍,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BM1、BM2、BM3 三个基准点,为了测量方便,视现场情况设置基准点。可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等。

2、竖向位移基准点测量

基准点使用前,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使用精密水准仪对三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三个基准点高程依据。

3、水平位移基准点布点

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4、水平位移基准点测量

基准点平面坐标数据以假定相对坐标系为依据,布设导线联测三个基准点,经平差后的坐标数据做为工程基准点平面已知数据。

(8)雨污水基坑钎探点布置规范扩展阅读:

监测点布置

一、基坑及支护结构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 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 个。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2.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制成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3.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10%,且不应少于3 根。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 部位。

4.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 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

5.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监测点的数量和间距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有代表性的受力位置。

6.基底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应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 个。

(2)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30m,数量不应少于3 个。

7.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 个监测点。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2~5m,下部宜加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 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8.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竖向布置的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一般为2~5m,数量不宜少于3个。

9.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 处。

(3)水位观测管的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㈨ 求地基钎探相关的规范

地基钎探
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推荐使用)
穿心锤重1O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钢筋,长度1.5~1.8m。其他有铅丝、凳子、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米,孔深2.0米。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灌砂
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执行。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7、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8、如工程在冬季施工,每打1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不能大面积掀开,以免基土受冻。
五、质量要求
1、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基土受雨后不得钎探。
2、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锤击数。
3、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开。
4、在钎孔布置平面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察人员分析处理。
八、安全标准
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