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氢氧化锂废水
1. 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
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反应前:锂离专子2个、氧原属子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1个;反应后:Li2CO3锂离子2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1个;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B.
2. 载人宇宙飞船内常用含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可溶性碱,具有碱的通性)的过滤网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2,以净
(1)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50升×2.0克/升=1100克,设吸收1100克二氧化碳需要氢氧化锂的回质量为x
2LiOH+CO2=Li2CO3+H2O
48 44
X1100克
根据:
48 |
44 |
X |
1100克 |
(2)根据2NaOH+CO2=Na2CO3+H2O
80 44
2LiOH+CO2=Li2CO3+H2O
48 44
由此可知吸收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所需氢氧化锂的质量小
吸收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所需氢氧化锂的质量小,可以减轻火箭发射的重量.
故答案为:(1)1200克;(2)吸收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所需氢氧化锂的质量小,可以减轻火箭发射的重量.
3. 单水氢氧化锂折算氢氧化锂主含量怎么算
氢氧化锂LiOH分子量:24
单水氢氧化锂LiOH-H2O分子量:42
所以只要用单水氢氧化锂的重量乘以24/42=4/7
单水氢氧化锂含量乘以七分之四就是氢氧化锂的净含量.
4. 氢氧化锂是强碱还是弱碱
氢氧化锂为白色单斜细小结晶。有辣味。具强碱性。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溶于水,20摄氏度时溶解度为12.8g/100g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1mol/L溶液的pH约为14。相对密度1.51。熔点471℃(无水)。沸点925℃(分解),有腐蚀性。
它用于制锂盐及锂基润滑脂,碱性蓄电池的电解液,溴化锂制冷机吸收液、锂皂(锂肥皂)、锂盐、显影液等或作分析试剂等;石油、化工、轻工、核工业等用。用于碱性蓄电池时,铝含量不大于0.06%,铅含量不大于0.01%。
(4)含氢氧化锂废水扩展阅读
氢氧化锂的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二氧化碳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二氧化碳、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5. 冶炼氢氧化锂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氢氧化锂通常是靠将碳酸锂与石灰乳调成浆状,用100℃水蒸气加热,滤去碳酸钙的方法来制备。其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锂中不纯,含有大量的S和P,就导致刺激性的气体是二氧化硫等,其对身体的损伤很大!其污水也是酸性的污水,对土壤和河流的污染很大!!
6. 氢氧化锂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神舟”飞船内,可用盛有LiOH的过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以降低
(1)设需要氢氧化锂的质量为x
2LiOH+CO2═Li2CO3+H2O
4844
x176g
48 |
x |
44 |
176 |
解得:x=192g
理论上至少需要LiOH的质量是192g
(2)设吸收176gCO2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CO2+2NaOH═Na2CO3+H2O
44 80
176g y
44 |
176g |
80 |
y |
解得:y=320g
结合(1)的解答可以知道,吸收等质量的二氧化碳需要的氢氧化锂的质量要小,可以减轻火箭发射的重量.
故答案为:(1)192克;
(2)吸收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所需氢氧化锂的质量小,可以减轻火箭发射的重量.
7. 芜湖核电站的环境影响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18日开始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结合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的编制,在该报告书报送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前向公众公告如下信息。
(一) 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1)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
项目业主: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规模: 两台百万千瓦级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额定功率1250MWe/台;
项目地点: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
(2) 项目建设必要性
— 符合国家“积极推进核电”的能源战略;
— 可进一步满足安徽省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
— 改善安徽省的电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多元化,减少运输压力;
— 核电作为清洁、安全的能源,可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有助于减排SO2、NOX等大气污染物。
(3) 工程概述
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拟采用AP1000核电机组,采用了非能动、双层钢衬里等安全技术,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预计在2009年10月1日具备浇灌第一罐混凝土的条件,单台机组建设周期为58个月,两台机组间隔8个月,预计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建成投产。
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工程技术方案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 机组额定电功率1250MWe;
— 电站设计寿命60年;
— 机组平均可用率≥82%;
— 换料周期为12个月;
— 采用先进的燃料组件和先进的燃料管理政策;
— 采用数字化仪控技术和先进主控室设计;
— 采用体现先进压水堆要求的严重事故管理对策,具有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
— 满足先进的防火设计要求。
(二) 环境特征概述
(1) 环境质量现状概述
— 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
— 大气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
— 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属于乡村,不存在大型的工业及其它噪声源;
— 电磁辐射:厂址区域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环境本底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存在强无线电干扰源;
—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良好。
(2) 其他环境特征
— 人口分布:
Ÿ 厂址半径80km评价区范围内,截止至2005年底的总人口数为9755313人,平均人口密度为485人/km2;城镇人口超过万人的城镇有35个,最大的人口中心是NE方位约74km的马鞍山市区,有城镇人口494254人,其次是厂址NE-NNE方位约35km处芜湖市区,有城镇人口431320人。
Ÿ 厂址半径5~15km范围内有人口数超过千人的居民点共有113个,最大的居民点是位于SSW方位约6.5km处的荻港镇区,户籍人口14546人,其次是厂址WNW方位约13.5km处的无为县姚沟镇的吴大村,有7094人。
Ÿ 厂址半径5km范围内涉及135个自然村,2005年底人口总数为31470人,平均人口密度为401人/km2。离厂址最近的是WSW方位约0.3km处的毛元村(户籍人口112人),人口最多的是NNE方位约2.5km的新港镇区(户籍人口4096人)。
Ÿ 厂址近区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少。
—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述:
Ÿ 工业:厂址15km范围内没有大型企业,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各乡镇的政府所在地。
Ÿ 厂址附近的固定和移动危险源数量少、规模小,根据计算不会对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造成威胁;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无飞机场,半径4km内没有民用航空线经过;厂址半径30km范围内有少量军事设施。
Ÿ 交通:厂址附近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距离厂址最近的交通干线为S216省道(南新线);厂址滨临长江下游芜湖段,半径15km范围内繁昌县的港口主要有荻港港区、芦南乡港区和新港港区,全部分布在长江南岸沿线。
Ÿ 农业和副业:厂址区域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一年多熟,蔬菜常年生产。粮食耕种以水稻种植为主,其它还有杂粮、蔬菜、茶叶以及少量水果种植。经济作物有菜用和果用瓜类,茶叶苎麻和药材,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和芝麻。蔬菜主要有大白菜、青菜、苞菜、萝卜、四季豆和茄子等。厂址周围地区畜牧饲养种类主要是猪、牛、羊、家禽(包括鸡、鸭、鹅)。饲养的大牲畜主要是水牛和黄牛,主要用于耕作劳役,乳牛数量少。
— 气象:厂址地处安徽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厂址所在地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降雨量年季变化剧烈,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根据繁昌气象站累年(1959~2000年)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日照、雾日以及风向、风速的统计结果:累年平均气温为15.9℃;累年年平均气压为1013.1hP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5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81.1h;年平均雾日为10.3d;累年平均风速2.9m/s;平均主导风向为NE,所占频率为14%,次主导风向为SW,所占频率为10%,区域内年平均静风频率为22%。
— 水文:长江为安徽芜湖核电厂的水源和受纳水体,流量大,可以满足核电厂取水的要求,也有良好的稀释扩散能力。厂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覆盖层中为孔隙型潜水,花岗岩石中为基岩裂隙水。
— 地质地震:厂址半径25km范围内没有发震构造;厂址附近范围断层均为前第四纪断层,有历史记载以来,厂址半径6km范围内无小震记录,厂址5km范围内不存在能动断层;厂址地震烈度为Ⅵ度;厂址区域范围处于整体性稳态运动的地区;经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对厂址SL-2级地面运动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值计算,厂址SL-2级设计基准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水平向为0.20g、竖直向为0.13g;厂址不存在潜在的地震地质灾害,其他小规模、局部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厂址的安全性没有影响。
(三)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1) 建设期间环境影响
安徽芜湖核电站的建设主要包括道路建造、场地平整和电厂主要构筑物的建设,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 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核电厂建设将永久占用旱地、水田、鱼塘、林地、草地、荒地及其他土地,施工会对当地植被、土地利用性质、景观生态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其空间结构、视觉效果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原有自然环境被人工设施和景观所替代。
— 地表水环境: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外界条件(如大风、降水等)的作用,容易造成开挖的土石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随风或水扩散,部分将落入附近长江流域,将造成局部江水含沙量和浊度的增加。施工期间产生的场地冲洗水、混凝土搅拌水、设备洗涤用水等虽然量不大,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如不加处理,含油废水一旦进入长江,一部分附着在悬浮物上并随之沉降到江底,另一部分溶于长江中随长江扩散,而大部分则漂浮在长江上,会造成长江水体的污染。
— 大气环境:工程施工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主要来自于厂区平整施工作业活动,污染源主要是开挖爆破、砂石料破碎、施工运输和机械设备燃油排放的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粉尘等。
— 声环境:工程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开挖、钻孔、爆破、砂石料破碎、混凝土拌和、施工运输和机械设备运行等,由于项目施工区附近有环境敏感点(居民点)分布,影响对象主要包括施工作业人员和附近居民点的居民。应关注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点的影响,由于取排水和道路为线性工程,在某点施工的时间较短,因此施工噪声对每个敏感点的影响较为短暂,而厂区施工时间持续较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最小。
— 水土流失:工程在施工中将不可避免的扰动地面,破坏原有的水土资源,降低当地的土地生产力,在暴雨的作用下,加剧水土流失。通过对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表组成物质及水土流失现状等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结合拟建公路工程特点,确定厂区、厂外道路及码头区、施工场地工程区为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
(2) 运行期间环境影响
安徽芜湖核电站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分正常运行期间的影响和事故工况下的环境影响。
— 安徽芜湖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Ÿ 辐射环境影响:根据初步计算分析表明,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常运行期间每年对厂址周围公众造成的剂量小于1.0×10-5Sv,低于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规定的2.5×10-4mSv的要求;根据同类核电站多年实际运行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不会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本底造成明显影响。
Ÿ 低放射性废液的排放不会造成长江水中放射性的明显增加。
Ÿ 化学物质排放的影响:为保证核电厂用水的质量,需要使用少量如硼酸、氢氧化锂等化学添加剂,这些物质会随废水排入长江,因此产生的废水中也会含有相应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相当低,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有限。
Ÿ 生活污水的影响:电厂生活污水及其他非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排放物,通过专门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排放,不会影响受纳水体水质。
— 安徽芜湖核电站在最大可信事故工况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辐射影响,在核电厂固有的放射性防护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保守的计算参数估算得到,暂定的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可满足《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对该事故辐射剂量后果的要求。
(四)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 施工期间污染防治措施
— 水污染防治措施
Ÿ 施工材料妥善保管,堆放地远离江岸,且采取覆盖等防护措施;
Ÿ 加强对车辆、设备使用的油品管理,防止油品进入施工生产废水,进而污染水环境。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Ÿ 施工区和相关道路上散落的灰土应及时清扫,道路路面上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
Ÿ 开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至填方地段充填,尽量减少土方的堆置时间;
Ÿ 渣土临时堆放场应加盖布条进行防护;
Ÿ 水泥等粉状建筑材料妥善保管,不露天随意存放;
Ÿ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调度运输车辆等。
—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Ÿ 尽可能使用噪声低的先进施工设备;
Ÿ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在施工期间对高噪声设备的管理,避免高噪声设备的同步使用;
Ÿ 对于可能造成声环境敏感点影响的工程,在夜间尽量不施工,或夜间施工禁止使用重型施工机械。
—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Ÿ 对于厂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剥离的表土进行处理,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便后期绿化和复垦时再利用。
Ÿ 根据水土保持法对开发施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规定,拦挡、护坡、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排水措施等工程,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2) 运行期间的污染防治措施
— 辐射影响的污染防治措施
Ÿ 固有安全性:安徽芜湖核电站在设计中采用了“纵深防御”的概念,通过合理的运行设计、运行规程、监测系统、专设安全设施、放射性后果缓解设施等五个层次有效地保障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使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受到控制;另外,设计中还布置了四道安全实体屏障:先进的燃料芯块、高性能的燃料包壳、隔离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回路的一回路压力边界以及牢固可靠的安全壳,可以使核燃料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进入环境时需要突破多重屏障,从实体隔离上保证放射性的释放量最小。
Ÿ 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为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放射性回路内的流体进行去污,从而产生少量需要排放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进入固体废物后暂存在厂内废物库中,在一定时间后运往国家规划的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或处理,不直接进入环境;而少量的液态和气体放射性物质则需要经过相应的废物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并衰变一段时间,监测满足要求后排入环境,使进入环境的放射性物质可控。
Ÿ 放射性流出物监测系统:放射性物质排放过程中受到监测系统的连续监测,一旦发现排放超过规定限值后立即自动切断排放管线并进行再处理,可防止放射性物质的超量排放。
Ÿ 环境监测系统:在厂内和周围环境中设置有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环境中放射性含量的变化,一旦发现变化,立即分析原因并切实地解决。
Ÿ 应急计划:根据电厂运行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制定有完善地应急计划,并与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军队等部门实施联动,万一发生事故可保证各区域人员得到合理的安排。
— 非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Ÿ 冷却塔:采取降噪措施,以降低冷却塔噪声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影响。
Ÿ 核电厂设置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用于处理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和非放射性生产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Ÿ 运行中制定合理可行的运行规程,合理使用化学试剂。
Ÿ 合理布置高压线出线走廊,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减少高压线的电磁辐射影响。
Ÿ 进行有规划的厂区布置和绿化,使所占用的土地不丧失防风固沙的能力,并与周围环境相容。
(五)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 安徽芜湖核电站厂址与当地规划相容,建设必要性充分;
— 厂址环境特征中不存在影响安徽芜湖核电站建设的颠覆性因素;
— 安徽芜湖核电站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 安徽芜湖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和最大可信事故工况下的放射性剂量后果可以满足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的要求;
— 安徽芜湖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非放射性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 厂址不存在影响执行应急计划可行性的颠覆性因素。
总体而言,从安徽芜湖核电站厂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分析,厂址能满足核电厂的建厂要求;电厂施工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电厂的可能影响、从电厂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看,厂址均符合我国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就核电厂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而论,安徽芜湖核电站厂址是适宜的,在厂址地区建造两台百万压水堆核电机组是可行的。
(六)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8. 为什么单水氢氧化锂纯度最高有多少
为什么单水氢氧化锂纯度最高有多少
56.5%是单水氢氧化锂的一个含量标准,化学式是LiOH·H2O。56.5%是以LiOH计算的,代表产品中LiOH的含量,而不算那个结晶水。纯净的LiOH·H2O中LiOH的质量分数约57%,56.5%这个数值代表有比较高的纯度。可以认为剩余43.5%都是结晶水,还有其他微量杂质。
9. 载人宇宙飞船内常用含氢氧化锂(LiOH 是一种可溶性碱,具有碱的通性)的过滤网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 2 ,以
解:设:需要消耗氢氧化锂的质量为x (1 )m (CO 2 )= ρV= ρ=2.0g /L×550L=1100g 2LiOH + CO 2 = Li 2 CO 3 + H 2 O 4844 x 1100g ![]() (2)吸收等质量二氧内化碳需要氢氧化锂的质量少,这样容可以减小飞船的载重。 |
10. 氢氧化锂 纯度56.5%是怎么得到的
56.5%是单水氢氧化锂的一个含量标准,化学式是LiOH·H2O。56.5%是以LiOH计算的,代表产品中LiOH的含量,而不算那个结晶水。纯净的LiOH·H2O中LiOH的质量分数约57%,56.5%这个数值代表有比较高的纯度。可以认为剩余43.5%都是结晶水,还有其他微量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