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污水坑
㈠ 华北地区,京津冀做农村,村镇污水处理比较好的公司有哪些
北控碧水源之类吧,其他国祯环保文科园林貌似都有这种业务,合续也还行,民营企业江苏力鼎环保也是专业农村污水处理
㈡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能够实行吗
环境污染物进入食品的途径
随着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而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降低或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环境中能够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并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及食物链危及人类饮食安全.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如煤和石油等)和工业生产.前者产生SO2、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后者随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出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物质(粉尘),常见的有氟化物和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些大气污染物可以直接被人和动植物吸收,也可通过沉降和降水而污染水体与土壤.
水体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动植物中累积而造成的.水体污染物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污水灌溉的方式造成.污灌可以使污染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向地上部分以及果实中转移,使有害物质在作物中累积.同时有害物质也可直接进入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体内,并蓄积.
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向土壤施肥、施用农药、用污水灌溉、在地面上堆放废物,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到土壤中.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小动物会减少或死亡,这时农作物的产量会明显降低,收获的作物体内毒物残留量很高,从而影响食用安全. 常见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1 氟化物
氟化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氟化物主要来自于生活燃煤污染及化工厂、铝厂、钢铁厂和磷肥厂排放的氟气、氟化氢、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氟能够通过作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使叶尖和叶缘坏死,特别是嫩叶、幼叶受害严重.由于农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而且氟具有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特点,因此在受氟污染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茶、蔬菜和粮食的含氟量一般都会远远高于空气中氟的含量.另外,氟化物会通过禽畜食用牧草后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氟被吸收后,95%以上沉积在骨骼里.由氟在人体内积累引起的最典型的疾病为氟斑牙和氟骨症,表现为齿斑、骨增大、骨质疏松、骨的生长速率加快等.
3.2 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
煤烟粉尘是由炭黑颗粒、煤粒和飞尘组成的,产生于冶炼厂、钢铁厂、焦化厂和供热锅炉等烟囱附近,以污染源为中心周围几十公顷的耕地或下风向区域的农作物都会受到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在某些工厂附近的大气中,还含有许多金属微粒,如镉、铍、锑、铅、镍、铬、锰、汞、砷等.这些有毒污染物可以降落在农作物上、水体和土壤内,然后被农作物吸收并富集于蔬菜、瓜果和粮食中,通过食物和饮水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这些物质对机体的危害,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但经过长期蓄积,会引起远期效应,影响神经系统、内脏功能和生殖、遗传等.
3.3 酸雨
大气中SO2和氮氧化合物是酸雨物质的主要来源.由于矿物燃烧,含硫矿石冶炼和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硫和氮氧化合物,经过大气化学反应转化成硫酸和硝酸,再以酸性降雨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酸雨会造成农作物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产量下降.不仅如此,当酸雨进入土壤或水体后,会使土壤和水体酸化.土壤中的锰、铜、铅、汞、镉等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使土壤重金属浓度增高.同时,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生长及繁衍也会受到影响.
3.4 重金属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物多来源于矿山、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废水.若使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灌溉农田,就会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常从根部开始,然后再蔓延至地上部,受重金属影响,会妨碍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使农作物叶黄化、茎秆矮化,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水体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不仅表现为重金属本身的毒性,而且重金属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曾经轰动世界的“水俣病”,就是日本九州岛水俣地区因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另外,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造成人类的慢性中毒.
㈢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与利用的相关政策及运营机制
7.7.1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与利用的相关政策
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资源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制度见表7.25。
表7.25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与利用相关法律政策、法规
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对我国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中确定优先建设管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要求在缺水地区要大力推行再生水利用。京津冀都市圈内关于再生水生产和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中,北京市的法律、条例、政策制度相对完善,特别是北京市发改委在《本市对再生水处理和利用的计划》中提出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稳定可靠的新水源,并被纳入全市水资源平衡计划,强调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化解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两大难题,实现污水变资源。
但是,不管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中还是地方性的法规中都没有对污水权进行界定,没有发展再生水市场化运作的相关规定。要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和利用市场化运作,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7.7.2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与利用的运营机制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与利用机制如图7.8所示。要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和利用市场化运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发展多元化投资机制,完善市场供求机制、建立市场价格机制。
图7.8 京津冀都市圈再生水生产和利用运营机制图
7.7.3 市场价格机制下再生水生产企业效益分析
如果再生水进行市场化运作,假设再生水生产成本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限是各种用途中的自来水价格(下面计算时取上限最低的居民用水价格,见表7.16),根据公式(7)计算利润变化情况。
7.7.3.1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利润变化情况
再生水产量Q=32850万t,政府价格P1=1元/t,市场价格机制下价格P2=4元/t,单位平均成本AC=0.916元。
①政府定价下的利润
∏1=Q×P1-Q×AC=32850×1-32850×0.916=2759.4万元
②市场价格机制达到价格上限时的利润
∏2=Q×P2-Q×AC=32850×4-32850×0.916=101309.4万元
③利润变化情况
利润增长∏2-∏1=101309.4-2759.4=98550万元
7.7.3.2 怀柔污水处理厂利润变化情况
再生水产量Q=1672万t,政府价格P1=1元/t,市场价格机制下价格P2=4元/t,单位平均成本=1.73元。
①政府定价下的利润
∏1=Q×P1-Q×AC=1672×1-1672×1.73=-1220.56万元
②市场价格机制达到价格上限时的利润
∏2=Q×P2-Q×AC=1672×4-1672×1.73=3795.44万元
③利润变化情况
利润增长∏2-∏1=3795.44-(-1220.56)=5016万元
总之,在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下,污水处理厂的利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案例中虽然使用的是最高限价,但是这个限价是各种用途最高限价中最低的,说明在不同用途中的利润空间还可能比计算出来的要高一些。另外,从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当市场价格上涨到大于1.73元时,怀柔污水处理厂就会扭亏为盈。
同时,价格上升的过程也会使再生水利用企业的经济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但是,通过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既可以使生产企业盈利又可以使用水企业降低用水成本(相对于使用清洁水)的最优价格。
㈣ 京津冀秋冬污染成因找到,污染源在哪
京津冀秋冬污染成因找到,污染源是什么?
第一:工业排放。工业排放也就是所说的工业污染了,京津冀地区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工业区,发展工业产业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工业产业虽然带来了许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污染,我们都知道工业排放首先就有三废排放,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这些都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源头。目前就京津冀的污染源来看,工业污染仍然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的。况且据专业科技人员发现,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量已经大于了环境的自洁能力,如果再不加以治理的话,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对此许多专门关注这一方面的科研人员也正在努力的去找出去探索更优质的解决方法,同时居民们的环境意识也越来越高,国家对环境问题更是十分的重视,希望京津冀地区在找到污染源以及原因之后能够对症下药,大家共创一片蓝天热土。
㈤ 京津冀为什么,唯独北京几乎没发水,三环里几乎没水坑,我们邯郸发水就这么厉害,为什么北京没事
北京排水好,首都在这方面投入的多
㈥ 京津冀四川等地局地有大暴雨是怎么回事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8月12日京津冀地区将有一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将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中央气象台8月12日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8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内蒙古东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西北部、辽宁西部、河南北部、甘肃南部和东部、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中西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广东南部沿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北中部和东北部、北京、天津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200毫米),四川盆地中西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100~280毫米)。
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过10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京津冀污水坑扩展阅读
暴雨防范措施:
1、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居住人员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4、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5、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7、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8、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应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9、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㈦ 京津冀都市圈水问题分析
目前,用水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等几个方面。
2.4.1 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水资源的支撑力下降,并从一般性的资源性缺水转向供水不足、水浪费和水污染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型结构性缺水。
京津冀都市圈是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17m3,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6m3,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外援水和再生水的利用在不断提高(表2.6)。
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持续干旱,1999~2008年10年平均降水量476mm,仅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81%。北京市主要地表水源密云、官厅水库平均来水分别为2.86亿m3和0.88亿m3,水库蓄水量分别由2001年初的15.4亿m3和4.2亿m3下降到2008年末的11.3亿m3和1.63亿m3(图2.7)。天津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为160m3,加上入境和引滦入津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70m3,远低于世界的人均占有量1000m3的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是全国平均年人均水资源量2338m3的十四分之一,也就是比全国平均水平的月平均水量都要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天津发展的瓶颈。河北省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m3,是全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三分之一,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年用水量已经高达220亿m3,但可利用量仅为170亿m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河北省城市日缺水量达150万~170万m3,所有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石家庄市平均每年水资源为22.4亿m3,近几年,全市平均每年实际用水量已达35亿~40亿m3,亏缺的部分主要靠超采地下水补齐。同时,由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水平较低、节水观念淡薄、浪费严重,更加剧了人口过剩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经济圈内只要河流及地下水减少情况严重(来源:基于循环经济的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问题研究)。
图2.7 1999~2008年密云、官厅水库来水过程图
2.4.2 水环境问题
京津冀都市圈水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污染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仅2004年城镇生活和工业废污水排放量就达30亿m3,其中北京市12.8亿m3,天津市5.6亿m3,河北省8个市11.2亿m3。而2004年10个城市集中污水处理能力只有453万t/天,按每年运行330天计算,年处理污水量只有14.9亿m3,低于城镇废污水排放量的一半,由于管理和资金上的问题,很多污水处理厂还不能正常运行。
河流污染情况依然严重。京津冀都市圈2004年进行水质评价的8200km的河长中,只有4000km的河长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类,有约4200km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受污染河长占53%。其中天津蓟运河、北运河,张家口洋河、石家庄洨河、保定府河污染严重。
在25座大型水库中,多数水质良好,但北京官厅、承德庙宫两库水质劣于III类,其他水库库区水质符合III类标准。白洋淀区水质总体不良,有56%水面为IV类,22%为V类,22%劣于V类(表2.13)。
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地表水、地下水的评价表明,京津冀都市圈水质污染已相当严重。地表水中,滦河及冀东沿海污染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0.5%,海河北系占63.7%,海河南系占77.5%。
由于都市圈各城市水源地主要为水库的蓄水和地下水,对水库和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现状评价的15个水库中,大部分水库水质为Ⅲ类,密云、大黑汀和岗南水库水质较好为Ⅱ类,官厅和洋河水库最差,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项目有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大肠菌群和溶解氧。
通过对评价区67261km2面积内314个观测井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没有Ⅰ类和Ⅱ类水质,Ⅲ类、Ⅳ类和Ⅴ类水地区面积分别为19372km2、19255km2和28634km2。主要超标项目有氨氮、总硬度和亚硝酸盐氮。在评价区内,承德地下水水质较好。主要水库和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见表2.13,表2.14。
表2.13 2004年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水源地水库水质状况
注:根据2002年6月1日起实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表2.14 2004年京津冀都市圈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水务局,水资源专题报告,2004年。
全市有一半以上的河道水质不达标,部分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六环以内520km河道,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已治理的河道,由于新水补充少,水质不能保证。2008年,北京市污水年排放量13.20亿m3,年处理污水总量10.43亿m3,污水处理率78.9%左右,仍有大量未处理的废污水排入河道和渗井渗坑。全市河流有48%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河流水体有46%超过IV类水质标准,其中超过V类的达45%,城市下游河道多为超V类水体污染严重。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大量废污水排入水库造成水库水质超过了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1997年后已经不能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密云水库近年来也有富营养化趋势。地下水超Ⅲ类标准的占47.5%,主要为总硬度、浑浊度和NH3-N超标。
若不考虑原生天然水质,仅考虑次生污染造成的水质状况,都市圈内监测井代表面积72551km2,其中未经污染(Ⅲ类水质)面积占49%,轻度污染(Ⅳ类水质)占24%,重度污染(Ⅴ类水质)占27%,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氮等。各市地下水受污染情况(表2.15)。
表2.15 地市平原(含盆地)地下水受污染情况单位:km2
资料来源:中国水务局水务报告,北京,2004年。
2.4.3 水生态问题
京津冀都市圈的水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和地下水过量开采三个方面。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减少,水环境破坏造成的。
2.4.3.1 河道断流,入海水量锐减
在滦河、陡河、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白沟河、南拒马河、唐河、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子牙河等河流平原段中,已有约一半以上的河道干涸,其中永定河三家店以下、蓟运河九王庄以下、滹沱河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几乎全年干涸。2004年(枯水年),滦河、潮白河、大清河、子牙河入海水量只有10亿m3,比50年代年年均量减少了95%以上。河流干涸使水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失去了补给地下水、输沙、排盐等作用,丧失了河道航运、景观等功能。因入海水量减少,各主要河口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河口淤积加剧,每年清淤任务繁重。
2.4.3.2 湿地萎缩,作用衰退
白洋淀、青甸洼、黄庄洼、七里海、大黄堡洼、团泊洼、北大港、大浪淀、南大港等9个平原重要湖泊湿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570km2降至2000年的469km2,减少了82%。湿地萎缩大大降低了其作为“地球之肾”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作为生物基因库的功能。
2.4.3.3 地下水超采
平原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唐山、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城市,被迫加大地下水开采,浅层地下水位每年以1~2m的速度下降。地下水开采量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占总供水量的67%提高到2004年的78%,由于降水入渗等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过量开采,部分地区含水层已经枯竭。长期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加之对水生态缺乏保护意识,部分地区水土资源开发过度,人与自然争水问题突出,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现象严重。北京市地下水年超采量5.8亿m3左右。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挤占河湖及地下水系统生态用水,引发了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地下含水层疏干、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北京市区严重超量开采的局面得到了控制,但目前广大郊区各县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尚缺乏宏观控制的手段。
2.4.4 水灾害问题
自然灾害中,洪水、泥石流、干旱、台风等与水有关的灾害占80%以上。水资源危机必然带来生态系统恶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城市水灾害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地理位置基本有五种类型:①傍山型:城市建于山口冲积扇或山麓,在降雨量较大时常因泥石流、滑坡等造成重大伤亡。②沿江型:城市靠近大江大河,城区附近一旦决堤,城市将遭受洪水围困。③滨湖型:城市位于湖滨,当汛期湖泊水位高涨时,城市的低洼地区将遭受水灾。④滨海型:城市位于海滨,由于地区沉降等因素,往往内涝灾害严重。⑤洼地型:城市建于低洼地区或排水困难地区以及城市排水设施不足,使城市内涝损失严重,有些城市降雨量稍大就成灾。
京津冀都市圈为主要的城市地带,水灾害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城市路面硬化,街道雨水淤积,雨水渗透不及时带来的水涝灾害,从而影响城市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特别是北京近几年曾连续干旱导致沙尘暴侵袭北京城,造成了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北京市区面临的水灾害主要是暴雨带来的城市交通的中断,以及由此带来的道路路基损坏,而北京周边一些景区面临泥石流的考验,如密云、怀柔、延庆、房山、门头沟、平谷等地则是泥石流高发区。另外水资源缺乏,降水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天津城市水灾害表现为滨海型,主要是内涝灾害,而河北八市区主要是洼地型水灾害(来源:基于循环经济的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问题研究)。
㈧ 京津冀将进一步治理环境污染吗
据报道,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召开执法联动机制第5次联席会,共商2018-2019年区域环境执法联动重点工作,并启动了大清河、白洋淀流域水环境联合执法。
据悉,今明两年,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会继续深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开展联动执法,共同排查、处置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违法案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执法检查力度。
㈨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基本状况
2.1.1 京津冀都市圈地理、人口状况
京津冀都市圈也叫首都京津冀都市圈,位于华北地区和海河流域北部,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8个地级行政区,总面积18.28万km2,其中山区(含山间盆地)11.65万km2,占64%;平原6.63万km2,占36%。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冀都市圈中,有16.67万km2属于海河流域,占总面积的91%,占海河流域总面积的52%;有1.61万km2属于内陆河和辽河流域,占都市圈总面积的9%,其中张家口北部1.17万km2属于内陆河流域,承德东北部有0.44万km2属于辽河流域。截至2008年各行政区面积见表2.1。
表2.1 京津冀都市圈行政区面积状况单位:km2
注:*含山间盆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
从人口情况来看,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共有人口7339.6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3%,非农人口比重为43.40%,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68%,说明该地区总体城镇化水平偏低。分行政区来看,北京和天津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区域平均水平,河北8市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保定市最低,仅为26.40%(表2.2)。
表2.2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结构状况 单位:万人
注:由于常住人口部分统计数据缺失,在此采用户籍人口概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
2.1.2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状况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17m3,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6m3,只相当于全国的五分之一。从都市圈内部分析,承德、秦皇岛人均水资源量达到600m3以上,水资源相对丰富;天津、沧州、廊坊、石家庄在200m3左右,自产水资源贫乏;其他市在300m3左右(多年降水量及形势见表2.3,表2.4)。
表2.3 京津冀都市圈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单位:亿m3
数据来源: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8、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8、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
表2.4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水资源形势
数据来源: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6、天津市水资源公报2006、河北水文水资源信息网。1997~2006年,京津冀都市圈已经历了连续10个枯水年。按年径流量分析,1997、1999、2001、2002、2005、2006年全区均为特枯水年;1998年北部地区为平水年,南部地区为特枯水年;2000、2004年北部地区为特枯水年,南部地区为平水年;2003年全区为一
般枯水年。水资源形势从长期考虑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585mm,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6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亿m3。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出境水量14.52亿m3。地表水供应不足,地下水长期超采。地下水使用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6%,致使水位年均下降1.29m,水环境和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全市每年仍有10亿m3污水直接排放,再生水利用率也不足50%;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污染城乡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1.3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运行能力分析水资源的运行能力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对水资源运用产生的影响。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压力、废水排放量等指标可表现区域水资源运行能力状况。如表2.5所示,2008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是205.5m3、159.8m3、231.1m3;另外,通过表2.5可见,在京津冀都市圈内,运用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如区域环境支持系统能力、区域生态水平、区域环境抗逆水平、区域环境管理能力的排名中天津市各项指标较好,北京次之,河北最差。京津冀都市圈内城市2008年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比重也较高,废水排放总量在全国各省内的排名也较靠前。水压力综合指数包含了水资源压力、水环境压力、水生态压力,指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水压力综合指数分别是0.488、0.466、0.502,在全国各省内的排名分别为第3名、第4名、第2名,而全国平均水压力指数为0.220,可见,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水压力综合指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京津冀都市圈施行水资源循环经济很有必要性。
表2.5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运行能力基本指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中国环境年鉴》编委会.中国环境年鉴.北京:中国环境年鉴社,2009。
2007中国可持持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