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含有氧化性物质吗
⑴ 怎么知道那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者还原性
1. 根据元素的价态高低判断
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是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S(+6)>S(+4)>S(0)
特例:HCIO>HCIO2>HCIO3>HCIO4(氧化性)
2. 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单质的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
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形成的单质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依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①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如:还原性Na>Mg>Al,氧化性Cu2+>H+>Zn2+
②非金属按F、O、Cl、Br、I、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其阴离子还原性增强.
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一般来说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要求反应条件简单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常温下KMnO4可将HCl氧化为Cl2,而MnO2则需加热才能将HCl氧化为Cl2,故氧化性:KMnO4>MnO2
6.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越剧烈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剧烈还原的还原性越强.如Fe、Zn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Zn放出大量气泡,Fe缓慢放出气泡,故还原性:Zn>Fe
7.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
①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被氧化呈高价态的氧化剂氧化性强.如Fe分别与S、Cl2、O2发生反应:Fe+S FeS,2Fe+3Cl2 2FeCl3,3Fe+2O2 Fe3O4,可判断出氧化性:Cl2>O2>S
②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如:HCl+H2SO4(浓)→不反应,HBr+H2SO4(浓)→Br2+SO2↑+H2O,HI+H2SO4(浓)→I2+H2S↑+H2O,可判断出还原性:HI>HBr>HCl
8.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
①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②电解池中,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
9.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
①浓度:一般而言,同种氧化剂浓度大者氧化性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
②温度:升高温度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如常温下CO不能与CuO反应,但加热时能还原CuO.
③溶液得酸碱度:一般在酸性环境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NO3―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不能共存.
10.根据微粒得失电子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判断.
当几种原子获得相同的电子数形成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时,放出的能量越大或形成的离子稳定性越强,则该原子的氧化性越强,反之越弱;同理,当失去电子也一样.
⑵ 氧化性物质都是危险化学品吗
只有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
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才是危险化学品。
详见《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⑶ 污水处理消泡剂能处理污水吗
污水处理消泡剂用于消除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助剂,需要配絮凝剂,沉降剂,氨氮去除剂,COD去除剂等化学助剂才能完成处理污水,达到循环使用或排放的标准。
⑷ 被还原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吗 被氧化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吗
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是相对的, 其实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只不过在一个反应中一般只表现一种, 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这个反应中,氯气就同时表现了氧化性和还原性,这样说理解了么。
⑸ 什么是氧化性什么物质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是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表现为化合价可以降低。因此所含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的物质一般都可以作为氧化剂。比如高锰酸钾,氧气,硝酸,次氯酸 臭氧,双氧水等很多物质都是氧化剂。
⑹ 具有很强氧化性的物质一般都具有什么性质
(1)对于金属还原剂来说,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一致,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不容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还原性: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Ag>Pt>Au
(2)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
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Ag+<Pt2+<Au2+
注意Fe2+、Sn2+、Pb2+,不是Fe3+、Sn4+、Pb4+
(3)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F---Cl---Br---I---S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
(三)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如: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气)
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气)
4HCl(浓)+O2==(加热,CuCl2催化剂)2H2O+2Cl2(气)
氧化性:KMnO4>MnO2>O2
(四)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
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如:
2Fe+3Cl2==(点燃)2FeCl3
Fe+S==(加热)FeS
氧化性:Cl2>S
(五)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六)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
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七)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八)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九)根据元素化合价价态高低判断
一般来说,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硼氢化钠还原性相似的产品:Na,H2,CO,C等
⑺ 具有氧化性的化学物质有哪些
1、单质:氟气、氯气、氧气、臭氧、溴水、碘。
2、离子:金属离子:银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部分非金属阴离子:Br-,I-。
3、化合物:浓硝酸、浓硫酸、双氧水、高锰酸钾、次氯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其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一些氧化性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或高价态元素(N5+、Mn7+等),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例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
例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7)废水含有氧化性物质吗扩展阅读
性质:
第一是受热、被撞分解性。
多数氧化性物质的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第二是可燃性。
氧化性物质绝大多数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机硝酸盐类,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还有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或三氯异氰尿素、四硝基甲烷等。这些物质着火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
第三是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
有些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燃烧。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甲醇或醋酸接触,都能起火。
第四是与酸作用分解性。
氧化性物质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
第五是与水作用分解性。
有些氧化性物质,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质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锰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
第六是强氧化性物质与弱氧化性物质作用分解性。
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相互之间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爆炸。如漂白粉、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氯酸盐等弱氧化剂,当遇到氯酸盐、硝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
第七是腐蚀毒害性。
不少氧化性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
⑻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有哪些
1、单质:氟气、氯气、氧气、臭氧、溴水、碘。
2、离子:金属离子:银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部分非金属阴离子:Br-,I-。
3、化合物:浓硝酸、浓硫酸、双氧水、高锰酸钾、次氯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其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一些氧化性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或高价态元素(N5+、Mn7+等),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例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
例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8)废水含有氧化性物质吗扩展阅读: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还原剂>还原产物。
这条规则对于任何环境下的任何ΔG<0的反应(即在该环境下可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成立,没有任何例外的情况。
⑼ 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是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表现为化合价可以降低。因此所含元素化合价可以降低的物质一般都可以作为氧化剂。比如高锰酸钾,氧气,硝酸,次氯酸
臭氧,双氧水等很多物质都是氧化剂。
⑽ 如何判断物质是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1.基本是常识问题,看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比方说氯气,氧化性极好,碳的还原性很好,都是常识,让我解释为什么这样,那又只能跟你说化合价那一套了
2.我觉得可以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的族来看,金属那边一般都是还原性强,非金属一遍氧化性一般都强,但是有些特例
3.别人的:常见的氧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Cl2、Br2、I2、S等(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含有变价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如KMnO4
KClO3
H2SO4
HNO3
MnO2
等;金属阳离子如:Fe3+、Cu2+、(H+)常见的还原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
Na、Mg等(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2、C、CO;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如:H2S、HI、HBr、HCl;非金属阴离子如:S2-、I-、Br-、Cl-
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