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
Ⅰ 某化工厂的污水处理池中存放的污水量已经达到了环保部门规定的最高值
环保部门是针对排污的浓度进行管理和处罚的。浓度是不可以超标排放的,你所说的情况属于安全上的了,如果污水只是储存,没有排放,没有通过渗坑等地进行排放,那么环保部门是没有权利针对存放量进行处罚的。
Ⅱ 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
(1)方案一:污水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多种难溶碱,主要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锌版和氢氧化铜等,因为这权三种沉淀加热后均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水,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氧化铜,更不能得到纯净的铜.
方案二: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和汞都强,所以污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时滤渣的成分除铜、汞外还含有剩余的铁,所以加热滤渣不会得到纯净的氧化铜,故也不能得到纯净的铜;
方案三: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和汞都强,所以污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得滤渣的成分主要是铜、汞和剩余的铁,滤渣中铜汞不能与与盐酸反应,而铁能反应,此时滤渣就变成了铜与汞的混合物,加热汞转化成汞蒸气挥发出来,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采用氢气还原可得纯净的铜,
故答案为:不能;不能;能;
(2)从该过程可以看出该步骤中③是汞的污染环节,要想防止汞污染的产生就得需要对汞蒸气进行处理,以防止汞蒸气挥发到空气中导致污染,则应连接冷却回收装置,
故答案为:丙方案的第③步;应连接冷却回收装置.
Ⅲ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
(1)培养基中加入抄化合物A是为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分离出能分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这中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2)分析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由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而成,因此化合物A为目的菌提供了碳源和氮源;目的菌是需氧微生物,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震荡培养,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
(3)平板划线操作的工具是接种环,对于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该是灼烧灭菌.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5)实验设计过程应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以证明培养基制备是否被杂菌污染.
故答案为:
(1)筛选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接种环 灼烧
(4)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5)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 证明培养基制备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Ⅳ 某化工厂废水中含有Ag+、Pb2+等重金属离子,其浓度各约为0.01molL-1.排放前拟用沉淀法除去这两种离子,
解答:(来1)由表格中的自溶度积数据可知,Ag2S和PbS的溶度积最小,则加入K2S沉淀效果最好,故答案为:C;
(2)废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ρ=1g?mL-1),c(Cl-)=c(NaCl)=
1000×1g/mL×1.17% |
58.5g/mol |
Ksp(AgCl)=c(Ag+)?c(Cl-)=1.0×10-10mol2?L-2,
则c(Ag+)=
1.8×10?10 |
0.2 |
故答案为:9×10-9mol?L-1;能.
Ⅳ 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
(1)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为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提供营养物质,从而分离出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该培养基从用途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在分装前、灭菌前要进行PH调节.
(2)由题意可知,该培养基由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组成,因此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需要的碳源和氮源来自化合物A.
(3)由于微生物降解化合物A的能力强,分解的化合物A多,因此图中的选择接种应该选择化合物A含量少的样品进行连续培养;连续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数量.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抗生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抗生素对微生物抑制作用越大,圆纸片周围的透明圈越大,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大小比较抑菌效果;如果实验所用抗生素的浓度关系为A<C<B,那么B的抑菌效果最高,其次是C、A,因此实验编号2、3、1的抑菌效果依次降低,4组是对照实验,没有加抗生素,没有抑菌作用.
故答案应为:
(1)筛选出目的菌 选择培养基 调节PH
(2)化合物A
(3)化合物A含量少 使目的菌数量增加
(4)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大小 2、3、1、4
Ⅵ 【高中化学】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
(1)方案一:污水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多种难溶碱,主要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锌和氢氧化铜等,因为这三种沉淀加热后均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水,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氧化铜,更不能得到纯净的铜.
方案二: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和汞都强,所以污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时滤渣的成分除铜、汞外还含有剩余的铁,所以加热滤渣不会得到纯净的氧化铜,故也不能得到纯净的铜;
方案三: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和汞都强,所以污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得滤渣的成分主要是铜、汞和剩余的铁,滤渣中铜汞不能与与盐酸反应,而铁能反应,此时滤渣就变成了铜与汞的混合物,加热汞转化成汞蒸气挥发出来,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采用氢气还原可得纯净的铜,
故答案为:不能;不能;能;
(2)从该过程可以看出该步骤中③是汞的污染环节,要想防止汞污染的产生就得需要对汞蒸气进行处理,以防止汞蒸气挥发到空气中导致污染,则应连接冷却回收装置,
故答案为:丙方案的第③步;应连接冷却回收装置.
Ⅶ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
答案:1.目的菌 选择;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3.减少 增加 ③;4.定期取样 细菌数目的对数;
Ⅷ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
(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分离出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菌种,所以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菌种,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有机化合物A为目的菌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氮和碳源,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由于“目的菌”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进一步增加.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分离获得单菌落.
(5)若研究“目的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进行计数;由题意可知,一个大方格内的菌种数量是B÷5×25=5B,换算成每毫升的菌种数目应是5B÷0.1×1000×C=50000BC个/mL.
故答案为:
(1)目的菌选择
(2)化合物A异养需氧型
(3)减少增加
(4)平板划线
(5)定期取样50000B?C
(6)灭菌
Ⅸ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
(1)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减少 增加 (4)划线 (5)定期取样 细菌数目的对数 (6)灭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