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污水废水 » 衢州衢江区污水下水道

衢州衢江区污水下水道

发布时间: 2021-03-23 16:12:02

A. 衢州市衢江区东港街道残疾证怎么办理

衢州市衢江区东港街道残疾证按国家规定办理

B. 我2020年1月6日在衢州市衢江区人法院拿到民事执行书。为什么到三月份还没等到通知

你好,你的表达有问题,首先你的案件是在2017年就已经审理完毕了吗,若审理完毕,那么你的案件是已经有相关的民事判决书,那么你在2020年1月6日拿到的是执行的相关材料。
其次如果你对执行的情况有异议,那么建议你可以拨打12368热线,你可以选择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法院有专门的人员与你联系解答,你的案件具体是什么情况。

C. 衢州市衢江区的四通一达的服务电话是什么

衢州市衢江区的四通一达的服务电话打114查询

D. 衢江区环境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状况

衢州市衢江区位于浙江省金衢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18°45′28″~119°06′39″、北纬28°31′00″~29°20′07″之间,南北长91.8km、东西宽35.6km,地理方位呈“弯月”形,占据衢州市区的东、北、南三面,总面积1760.39km2。东与龙游县相连,南邻丽水市遂昌县,西与衢州市柯城区、江山市毗邻,北与杭州市淳安县、建德市接壤。交通十分便利,为浙江省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有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23省道横穿而过;乡镇公路交错成网;民航及水运也较发达(图7-1)。

图7-1 衢江区交通位置简图

衢江区区政府设在沈家,辖12镇14乡,505个行政村。全区人口约40万人,人口密度227人/km2。衢江区经过“八五”的高速发展之后,在“九五”期间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8亿元。畜牧业产值与种植业在全省有重要位置。衢州玉露茶、三元猪、红竹笋、“一品红”椪柑等农产品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衢江区环境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境内属浙西山地和金衢盆地的一部分,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以中间衢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阶梯状上升。全区地貌可分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和河谷平原五种类型(图7-2,见彩页)。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平原、丘陵。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北部为千里岗山脉,南部为仙霞岭山脉。有衢江、江山港、常山港等主要河流,为钱塘江支流上游。

中山(>1000m)分布于北部西侧和南部东侧一带,山体连绵,河谷深切,沟谷多呈“V”字型,地形坡度30°~50°,面积67.01km2,占3.8%。北部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43座,最高峰为灰坪乡与淳安县交界处的黄茅尖,海拔1388.4m;南部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54座,最高峰为长柱乡与坑口乡交界处的水门尖,海拔1451.8m。

低山(500~1000m)在区内南、北部大面积出露,地形坡度25°~40°,面积443.54km2,占25.2%。高丘(250~500m)主要分布于黄坛口水库西侧一带,地形坡度15°~30°,面积423.42km2,占24.1%。低丘(<250m)分布于盆地边缘一带,地势相对较平缓,地形坡度8°~15°,面积470.52km2,占26.7%。

河谷平原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间一带,平坦开阔,海拔约为54~120m,地势由南、北两侧向衢江微倾,自西向东由衢江上游向下游微倾,呈平缓、宽大阶地产出。面积355.90km2,占20.2%。

(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动力特征,可将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红层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衢江及其支流两侧和中部平原地带,水位随季节变化略有起伏。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和渗流的形式排泄(表7-1)。

2.红层孔隙裂隙水

红层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白垩系红色沉积碎屑岩的层理、节理裂隙中,其富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单井涌水量一般10~100t/d,水量贫乏,水质较好。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补给,以渗流(泉)和深井开采形式排泄。

表7-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文地质特征表

3.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岩溶水)

含水层岩性为灰岩,岩溶较发育,富水程度极不均匀。据前人资料,一般泉流量1.0~10.0L/s,单井涌水量100~2500t/d;当岩性为灰岩夹碎屑岩时,一般泉流量0.1~1.0L/s。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以泉形式排泄。

4.基岩裂隙水

含水层岩性为块状岩类,如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类时,岩石呈块状构造,裂隙不发育,泉流量<0.1L/s,水量贫乏;岩性为层状碎屑岩时,一般泉流量0.1~1.0L/s。基岩裂隙水受季节变化极为明显,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

(三)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发育较完整,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种类较多。

1.地层

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前震旦系

是本区基底地层,出露在庙前乡姜孟坑—太真乡杨梅湾、杜泽镇毗溪—双桥乡及全旺镇压南—大洲镇南。下部为一套以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为主的浅海相碎屑岩组合,上部为一套陆相喷发安山岩—流纹岩建造。

(2)震旦系

分布于峡川镇李宅—杜泽—周家乡板桥以及上方镇白坑。下部为一套类复理石建造和水碛含砾砂泥岩;上部为一套镁质碳酸盐建造含砂砾岩。

(3)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峡川镇考坑—杜泽—周家乡板桥一线和上方镇白坑一带。底部为含磷炭质硅质岩建造,产石煤。中、上部为碳酸岩建造,发育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

(4)奥陶系

分布于峡川—周家乡板桥和太真乡华坑一带。为一套海盆地-陆棚相碎屑沉积岩为主、间夹碳酸盐的岩系,主要岩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也发育疣状灰岩和薄层灰岩。

(5)志留系

广泛分布在北部上方镇—太真乡,为浅海盆地-河流相碎屑沉积岩。下部为浅海-滨海-海滩相碎屑沉积岩,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上部为三角洲-河流相陆屑建造,岩性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

(6)泥盆系

分布于北部,缺失中、下统。下部为一套滨海相石英碎屑岩沉积、岩性主要为石英砂砾岩、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滨海沼泽-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为砂岩或砂、砾岩互层。

(7)石炭系

主要分布于北部上方—灰坪—太真一带,南部大洲—全旺有零星分布,下部为滨海沼泽相碎屑沉积岩,由石英砾岩与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呈韵律层,底部为含煤组;上部为海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局部为滨海滩相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沉积。岩性为厚层-块状灰岩,局部夹砂岩、硅质岩或泥岩薄层及石英砂岩。

(8)二叠系

零星分布在上方、后溪及大洲—全旺一带,发育尚全。下部为海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质灰岩;中部以三角洲相碎屑沉积为主,岩性为泥岩、硅质泥岩夹薄层砂岩,含黄铁矿和磷质、硅质结核,夹石煤层;上部为滨海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由泥岩、粉砂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互层及煤层组成。

(9)三叠系

薄仅分布在南部大洲—石室以南,缺失中统。下部为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夹薄层灰岩;上部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砾岩、砂岩、泥岩夹炭质泥岩和煤层。

(10)侏罗系

侏罗系在区内缺失下统,中统仅出露马涧组,而上统则广泛分布于区域的北部和南部。中统马涧组零星分布在南部的坑口、举村交界处一带,为断陷盆地河湖相碎屑岩夹煤层,岩性为砾岩、含砾砂岩与砂岩、泥岩及粉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和煤线。

上侏罗统以发育陆相喷发的钙碱系列火山岩为特征。在区内北部称黄尖组,展布在沿基底褶皱轴部的火山构造盆地中,下部为红色碎屑岩夹火山岩,其中下段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夹火山岩,上段为粉砂质泥岩、泥钙粉砂岩夹凝灰岩、流纹斑岩;上部为一套酸性为主的火山岩系,岩性主要为流纹斑岩、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在区内南部称磨石山群,从下往上主要岩性为大爽组(J3d)酸性火山碎屑岩、高坞组(J3g)中酸性晶屑熔结凝灰岩、西山头组(J3x)成层性较好的火山岩夹沉积岩、九里坪组(J3j)单一的酸性熔岩局部夹沉凝灰岩及酸性火山碎屑岩。

(11)白垩系

分布在金衢盆地内的平原丘陵地带。白垩系在本区内属断陷盆地型,以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为主间夹火山岩。在衢江区内仅划分为白垩系上统金华组和衢县组。金华组下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上部为棕红色厚-块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白色砂岩、砂砾岩。衢县组下部以棕红色粉细砂岩为主夹砾岩,上部以砾岩为主夹粉砂岩。

衢江区地层(白垩系—前震旦系)见表7-2。

表7-2 衢江区地层(白垩系—前震旦系)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12)第四系

根据成因及分布分为全新统、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残坡积层岩性为浅土黄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土,结构松散,分布在基岩表面、坡脚及山间凹部,层厚0.5~2.5m,局部达10.0m。其余第四系地层详见表7-3。

表7-3 衢江区第四纪地层表

2.侵入岩及次火山岩

衢江区内侵入岩主要是燕山期岩浆岩。在北部,呈岩基侵入于上侏罗统劳村组、黄尖组火山沉积岩系中,较大的岩体有九华山斑状花岗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在南部,呈岩基侵入于上侏罗统大爽组、高坞组火山沉积岩系中,较大的岩体有洋口石英正长岩、举村石英正长岩,为燕山早期产物。

次火山岩零星分布,呈岩枝状,主要为燕山晚期浅成侵入岩,如莲花镇北的大乘山流纹斑岩、大洲镇的流纹斑岩及岭头乡的流纹斑岩(岩筒)。此外,偶见侵入于上白垩统金华组的喜马拉雅期浅成岩,如莲花镇西缘的乌石山玻基辉橄岩。

(四)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

本区域地跨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江山-绍兴深断裂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南侧为华南褶皱系。

(1)褶皱构造

北部处在扬子准地台东南缘,二级构造单元为浙西皖南台褶带,三级构造单元为常山-庙前复背斜。基底褶皱由前震旦系组成,分布在杜泽-双桥的铜山源水库区,走向北东。在此基础上的盖层褶皱形变十分发育,表现为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展布的背斜、向斜构造及地层倒转。

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北东缘、溪口-陈蔡隆起西段的一部分,二级构造为华夏褶皱带。基底褶皱亦由前震旦系组成,分布在大洲-全旺以南,走向北东,为宽缓型褶皱。盖层为晚侏罗世岩系,主要表现为走向北北东的宽缓向斜构造。

(2)盆地构造

衢江区中部的金衢盆地形成于陆缘活动阶段,发育于燕山晚期。它的发育基本上继承北东向构造线,为受断裂带控制的地堑型构造盆地。盆地的基底为加里东构造层,盖层为白垩系巨厚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兼具的河湖相建造。

(3)火山构造

根据区域构造控制特征,次级火山构造布局及火山岩系组合,衢江区中生代火山喷发区主要分布Ⅴ级火山构造,在北部有九华山火山短轴背斜,在南部有尚伦岗一带喷发裂隙、衢龙顶推测喷发中心和抱珠垄(岭头)推测火山通道。

(4)断裂构造

本区域自元古代至中生代各次地壳运动都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断裂活动,各种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区域北部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与褶皱轴向平行,北西向断裂次之;区域南部以北北东向为主,中部(盆地)以东西向断裂为主。现将主要断裂按展布方位分述如下:

①北东向断裂 江山-绍兴深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深达硅镁层。在衢江区经大洲-全旺境内长约18km。此断裂为规模不等的断裂带,断裂面一般倾向北西,倾角45°~80°。断裂带内岩层呈断续条带状分布,岩石破碎,侵入岩在断裂带内呈北东向串珠状分布。此断裂产生于元古代,地质历史悠久,是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是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断裂构造。

常山-漓渚大断裂:向西延出省界,向北东延伸经兰溪诸葛。境内经过周家乡至莲花镇,长约10km。该断层也是由规模不等的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倾向南东,总体走向北东。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控制了白垩系构造盆地的北部边界。

此外,境内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断裂还有严村-华埠、毛良坞-仙洞等断裂。

②北北东向断裂 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早期形成的东西向、北东向断裂多被其切断、位移。此组断裂在南部有大洲-举村断裂群、白石-白坞口断裂;北部有玳堰-下郑断裂,断裂性质为压性,区内出露长度30km左右,走向约30°,倾向南东,倾角80°,断裂宽2~10m。

③近南北向断裂 形成时间晚于北东向断裂,数量少,仅在南部见洋口断裂,区内出露长度10km左右,走向约355°~5°。

④北西向断裂 形成时间早于北北东向、晚于北东向断裂,主要有上方镇的葱口断裂,区内出露长度7.5km左右,走向约310°。

⑤近东西向断裂 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广泛发育于金衢盆地内的白垩系地层中,较规则地平行展布,主要有石梁-云溪断裂,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区内出露长度9km左右,走向约85°~95°,倾向南。

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内,属基本稳定区域。

E. 浙江衢州衢江区莲花十里丰杨胜自建房须要什么手续

浙江再州再江区莲花十里丰杨盛自建房需要什么手续?自建房应该同通过土地局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