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养殖废水课程设计
⑴ 肉鸭养殖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肉鸭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肉鸭粪便污染、饲料浪费污染、兽药残留污染和肉鸭疾病污染。肉鸭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
(1)直接污染
直接污染包括:肉鸭粪便、养殖场污水、病死肉鸭、肉鸭叫声形成的噪声、饲养场的粉尘等。
(2)间接污染
间接污染包括:肉鸭粪便发酵后的恶臭、养殖场滋生的蚊蝇、养殖场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
(3)水源污染
养殖场粪便、病死肉鸭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旦被雨水冲刷,就容易流到河道内,造成水污染。另外,目前我国对肉鸭的养殖主要以农户养殖为主,而农户的肉鸭饲养场又以简易的无硬化大棚、圈舍为主,长年累月,粪便不断渗透到土壤中,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尤其是水体中大肠杆菌超标严重。
(4)空气污染
若肉鸭粪便、病死尸不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发酵后产生的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将散布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目前,许多肉鸭养殖户为防止肉鸭接触潮湿的地面而发病,往往采用高床网养,而粪便就排在网下,生产中,一般是等一批养殖结束后才进行清理。由于网下湿度高,当气温较高时,粪便发酵严重,造成有害气体不断产生,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
⑵ 养肉鸭的污水怎样处理
养殖氨蛋酶处理 基本能达到要求的
⑶ 肉鸭养殖方法
1、加强通风
肉鸭对空气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下,应该加强鸭舍的通透性,加强通透性可以促进鸭舍中的空气流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也可以降低肉鸭的体温。时刻保持鸭舍内的空气流通,也大大的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在晚上也要适当的控制舍内的通风情况,因为在白天肉鸭的运动量过大会使肉鸭使用过多的体能,在晚间需要大量新鲜空气进行恢复。
2、遮阳降温
肉鸭是一种特别喜水但是又特别不耐热的动物,每年到了夏季都会有大量的肉鸭因为扛不住炎热的天气而死亡,大多数也都是由于养殖户的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所以在到了夏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鸭舍的降温,可以将鸭舍顶部设置一层遮阳设备,防止太阳的直射,降低鸭舍内的温度,也可以在白天多将鸭子赶紧水中降低肉鸭的体温。但是要扩大它们日常的活动范围,避免由于太挤二产生热量。晚上要注意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
3、降低密度
很多朋友都认为鸭子的体质较强,不容易发生什么疾病,而且生长周期快,成本也比较少。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养殖场地的时候就会很随意,养殖的时候也不会注意养殖场地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会选择加大养殖的密度为了能达到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思想是千万不能去实施的,因为养殖过密会导致肉鸭的活动空间变少,生活在一起也会增加热量,导致肉鸭极易发生中暑和热应激等疾病。最后成熟的肉质也会下降,影响自身的商品价值。
4、防治疾病
坚持每天清理一遍鸭舍,将鸭粪远离鸭舍,因为鸭粪如果堆积在一起的话会使鸭粪内部温度升高,开始发酵,这种环境是细菌与寄生虫最喜欢的环境,它们会疯狂的滋生繁殖,对肉鸭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还要定期对鸭舍进行消毒,控制好鸭舍的温湿度,加强通透性,从一切方面减少或者杜绝疾病的产生。
⑷ 通风换气对肉鸭养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肉鸭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排泄的废物多。要特别注意鸭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以保证鸭子的健康生长。
鸭群饲养密度过大或通风不良,常常蓄积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由于粪便和垫料发酵腐败而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对饲养人员和鸭群都有不良影响,严重时会造成中毒。同时,通风换气还有利于舍内温度、湿度的控制。
鸭舍内氨的含量不得大于20微升/升,硫化氢的含量不得大于6.6微升/升,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15%,一般以人进入鸭舍无烦闷感觉和眼鼻无刺激感为度。
冬季,通风换气应掌握的原则是在能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通风。早晚天气冷时小敞通风口,或不开。中午时大开,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要循序渐进。通风换气时仍需升温,饲养前期以保温为主,后期以通风为主。
夏季,尽最大限度通风换气,气温过高时应采用通风设备来加强通风,保证空气对流,夜间也应加强通风。
⑸ 肉鸭养殖被告污染 如何解决
集中处理污水,可以选择灌溉!集中亚排泄物,可以做肥料!
⑹ 肉鸭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悬赏》
养鸭啊…如果那地方有鱼说明就可以…
⑺ 肉鸭养殖怎么养
中型肉鸭就是以肉用型鸭为父本与兼用型或蛋用型鸭为母本进行经济杂交所生产的杂交鸭,比起母本品种来仍能保持良好的放牧性能,生长速度和体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比父本品种瘦肉率较高。上市体重一般在2千克左右,适合整只消费者的需要,市场销路较好。由于前面所讲的肉用型鸭羽色一般都是白色,而兼用型或蛋用型鸭的羽色多为麻色,将它们组群在一起时,往往是白色的在一起、麻色的在一起,两个羽色的鸭合群性差,所以在制种时应尽早的将它们组配在一起,互相适应,适时配种。中型肉鸭应采用配方合理的颗粒料育雏,颗粒料直径不要超过3毫米。育雏阶段结束以后可适当放牧另补饲颗粒饲料。若鸭群在稻田中放牧,可采食野生动植物饲料;若在麦收或稻谷收割时进行放牧则可采食大量麦粒和稻谷,节省饲料、少补颗粒饲料。适于放牧补饲鸭的营养需要尚缺乏研究,从一些饲养试验的结果看,补饲饲料的蛋白质不低于15%,代谢能每千克不低于11.93兆焦。同时在日粮中还要注意蛋、赖氨基酸的平衡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添加。
⑻ 肉鸭养殖场应该如何进行布局规划
肉鸭养殖场应按照以下几点原则进行布局规划:
第一,肉鸭养殖场的建筑物应按文化住宅区、生产管理区、养殖生产区、隔离区四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既严格分开,又联系方便。
第二,文化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应选择在养殖生产区上风区且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建在养殖生产区的下风区。各功能区之间保持50米以上距离。
第三,养殖生产区由育雏鸭舍、育肥鸭舍、兽医室和饲料加工车间等组成。饲料加工间、育雏鸭舍等位于上风向,育肥鸭舍位于下风向。养殖生产区门前设消毒池、更衣室等。
第四,排泄物处理区设有各种废弃物及粪便、死鸭的处理设施,位于最下风向。
第五,养殖场内育雏鸭舍、育肥鸭舍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第六,养殖场应依据饲养规模和占地面积大小,保证有一定的绿化面积。
⑼ 肉鸭养殖技术
用药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药物长期使用。许多养殖户认为肉鸭饲养周期短,一般不做疫苗预防,不管肉鸭有无疾病,总是经常不断地在肉鸭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大量化学药物,如磺胺类。其最终结果是肉鸭产生耐药性甚至中毒,在疫病发生时,再使用这类兽药时,增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治疗成本。 二、不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养殖户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多种药物合用,就会增加疗效。常见到养殖户把磺胺类药同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其结果造成喹诺酮类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提高了治疗成本。临床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用药很多,如:红霉素类和磺胺类合用,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类、卡那霉素类与喹诺酮类等。 三、用药剂量不当。一旦肉鸭发病,往往对整群肉鸭进行长期超剂量用药,养殖户认为药物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因此无限制地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结果使肉鸭机体内脏器官受损,代谢失调,甚至出现药物蓄积、残留甚至中毒。 四、不对症治疗。肉鸭由于转换饲料未适应时,矿物质和电解质不平衡等导致的腹泻。而养殖户立即长期使用抗生素,其结果杀死或抑制了肠道正常细菌群而使致病性细菌迅速繁殖,导致腹泻更加严重,久治难愈。还有些养鸭户治疗肉鸭的病毒性疾病,仅仅只用抗菌药物,忽略了对症治疗和调节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 五、给药方法不当,疗程不足。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给药方式,根据药物的性质,鸭的生理特点等决定了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肉鸭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拌料,也可饮水,但剂量加倍;当严重时还可以注射。许多养殖户不仅存在着给药方法不当的现象,而且还有用药治疗不彻底的问题。用药治病都有一定的疗程,一般用药时间为5-7天,有的养殖户投药2-3天,刚看到病情好转,就停药,或者马上换别的药物。由于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不够,使得病情反复发作。 六、长期使用消毒药。养鸭户在进行活疫苗的接种时,连续应用消毒药物进行带鸡喷雾消毒或将水消毒。这样使得疫苗中的病毒(细菌)不能在机体中充分繁殖,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有的养鸭户长期应用腐蚀性消毒药物(如高锰酸钾)给鸭饮水消毒,损害了口腔、食道鼻腔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在这期间使用鸭瘟、鸭肝等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机体便不能很好的建立免疫应答,使免疫失败。同时,不容易分解的消毒药进入肠道后还杀灭正常的菌群,引起消化不良。 合理用药的方法 一、充分了解兽药,科学用药。加强对兽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弄清药物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充分考虑肉鸭的实际病情,选用药效可靠、安全、方便、价廉的兽药。反对滥用药物,尤其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肉鸭正确用药的关键是对病情正确的诊断。一般肉鸭发病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如鸭瘟、鸭肝炎等;有的是由细菌感染的,如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病毒病常采用干扰素、血清、卵黄抗体、黄芪多糖等药物治疗,细菌病选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肉鸭用药治病,要掌握中药和西药相结合、抗病毒和抗菌病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盲目大剂量给药。几乎所有的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也存在不良反应。科学地合理使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按说明书的剂量,不能盲目地随意加大用药的剂量,以防药物中毒。如果在用药之前提前使用电解多维等药物,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鸭群的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