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为什么会通过废水进入大米
⑴ 镉大米是如何流向餐桌的
重金属如何“进入”大米?
专家分析认为,这与湖南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历史形成的工业布局密切相关。此外,农业投入品滥用、外源性污染、养殖业污染等因素也日渐显现。
湖南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土壤中重金属本底值本来就比较高,加上湘江流域历来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重化工业密集区,特别是水污染严重的有色冶金、化工、矿山采选等行业占全省80%以上。
偏重于重化工业的经济布局使湖南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的工业废水就有5.67亿吨,生活污水11.19亿吨。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别高,汞、镉、铅、砷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54.5%、37%、6.0%和14.1%。
2012年底,湖南省农业厅曾在全省耕地质量工作会上披露,目前湖南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总体已呈现出从轻度污染向重度复合型污染发展、从局部污染向区域污染发展、从城市郊区向广大农村发展的趋势。
首先是污染区域分布广。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区域呈“一线两片”分布,即湘江流域一线和湘西、湘南两片。
其次是产地污染面积大。根据初步估算,2009年全省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5%。
第三是农产品产地污染重。2011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836.27万吨,农药使用量12.04万吨,农用地膜使用量7.59万吨,而主要作物对氮磷钾等化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只有30%、25.9%和36.7%,农药利用率也仅为30%左右,地膜回收率不足85%,这意味着每年将有167.34万吨化肥(折纯)、8.43万吨农药、1.14万吨地膜残留土壤造成污染,而农用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时间长达20年之久。
湖南省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我国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已成泛滥趋势,不少化肥和农药其本身就含有重金属成分,它们会让土壤内有机质含量降低,破坏土壤的自我调节功能。
一些磷肥钾肥和复合肥被施入土壤后,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重金属,即便是有机肥料也难逃重金属污染。而在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场,人们常常在猪、鸡等农畜的饲料中添加含砷制剂或硫酸铜,因为这种重金属可以杀死猪体内的寄生虫,促进牲畜生长,甚至可能“让猪肉的颜色变得更红润”。
镉大米如何流向餐桌?
种植环节,未对土地用途进行划分;抽检环节,中小米厂抽检如同“牛栏关猫”,重金属含量长期以来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部分企业虽可抽检但却不公布,也没有公信力。
“什么叫重金属超标?我们没有听说过。”这是今年2月底媒体曝出湖南大米镉超标时,记者在田间随机采访一名农民时,他的回答。
实际上,在种植环节,由于“增产压力”,我国不少地方根本未对土地用途进行划分。直到镉超标事件导致农民手上的粮食卖不出去时,无辜的农民仍一脸茫然。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沙岭村粮农李旭芳对记者说,从来没有人告知他们,自己的田是否还适合种植农作物。
而数量众多的中小米厂的存在,使得即使严格抽检,也只能形成“牛栏关猫”的局面。离李旭芳家不到两公里,就是湖南省最大的民间米市——兰溪米市。大大小小200多家米厂,每年生产出超过200万吨的大米。山岭米业厂长赵汉才介绍,尽管益阳市每年对各厂进行两次抽检,但每次抽检的样品只有五六斤左右。
“几百家米厂,你不可能管得过来。超标的大米也没有封存,放一放,最后还是会被米厂卖出去。只要上了车,路上就不会再有检测。”赵汉才说。
此外,重金属含量长期以来也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飞雪米业公司是株洲市最大的一家大米加工企业,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没有检测重金属的能力,对大米只进行分份、杂质、黄粒米、碎米等普通指标的检测。今年媒体报道出湖南大米镉超标后,他们才按要求送检了一批大米进行重金属检测。
而一些有检测能力的大型企业,不仅能检测大米是否超标,还能具体掌握污染区域。但这些数据,大都“仅供内部参考”。
湘潭县君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前段时间对公司方圆35公里以内的区域进行了摸底调查,污染面积与未污染面积之比大概在1:6左右。“但我们不能擅自公布具体受到污染的是哪些区域。”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益民说。
“汞含量为0.008mg/kg,镉未检出,无机砷含量为0.115mg/kg,检测结论均为‘合格’”——湖南汉寿县军山铺镇宏德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彭润初翻出一份2012年5月汉寿县质量监督检验及计量检定所出具的早籼大米检验报告。然而,尽管手握重金属检测合格报告,但由于缺乏权威部门全面准确的数据,这份报告的可信度却大打折扣。
资料来源于:《镉大米是如何流向餐桌的?》
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3/0520/c14739-21540668.html
⑵ 镉大米重现,“毒大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毒大米”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工业废水排放,污染农作物,造成重金属超标;2.农药化肥的使用。
农民种植的大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使用这样被污染的水源浇灌,那么植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必然也会超标,从而成为人们口中的“毒大米”。
现在的农业种植,离不开农药化肥的使用,比如,石硫合剂这种经常被农民使用的农药,其中就含有重金属元素镉,如果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这种农药,那么就会造成种植土壤的污染,这样大米在成熟后,往往也会出现镉超标的现象。
现在有很多人还会选择有机肥,但是,这种肥料来自养殖业,很多养鸡养猪的饲养户,会喂食一些不合格的“毒”饲料,这样的话,这些家禽动物产生的粪便也会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而这样的有机肥在使用后,无形中也会导致农作物镉元素的超标。
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如果大米储存不当,出现发霉的情况,那么也会变成“毒大米”,因为发霉的大米中会含有黄曲霉素,而这种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如果吃了以后,会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如果大米发霉后一定要及时处理掉,千万不要食用。
现在,镉大米的出现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以,现在对农业的种植环境管控也比较严格,所以正规厂家的大米应该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⑶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引起植物的吸收,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
A、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镉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8,A正确;
B、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单位为1,书写时不写出来,B错误;
C、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112-48=64,故C错误;
D、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如果第一层做最外层最多排2个电子,其他层做最外层最多排电子数为8,故D错误;
故选A.
⑷ 镉大米是什么,吃了会有什么危害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
镉在肾中一旦累积到一定量,就可能损害泌尿系统。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的肾损害,这并不致命,但可能会略微影响预期寿命。镉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前提都是几十年长期、较大量地吸收,因此预防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就可以保护受镉污染影响的人群。
镉污染比较普遍 对动植物都有影响
镉在常温下为银白色或略带蓝色光泽的软质金属。自20世纪初以来,镉的产量及用途不断增加,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万吨,其中82%~94%会进入土壤中。[4]
近些年来在我国由镉等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已有较多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南方某省镉污染水灌溉导致的污染地区所做的研究表明,大米镉含量超标率为71.69%,肉禽蛋类未超限量。2005~2009年对南方某省食品镉污染情况进行的调查,镉的检出率为64.4%,超标率为7.3%;镉超标食品涉及粮食、水果、食用菌、水产品、动物内脏等,说明在一些地区镉污染情况比较普遍。
研究证实,土壤中镉超标可能对农作物和人体都会带来危害。因此在制订环境质量标准中,需要考虑镉对植物生长产生毒害作用的阈值,以及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阈值。研究结果显示,植物毒性临界值一般高于人体毒害临界值,也就是说在未显示出植物生长异常的土壤镉含量的情况下,也许已经对人体造成了伤害。[5]
⑸ 镉大米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长期食用“镉米”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专家介绍,进入人体的镉,除引起“痛痛病”外,主要累积在肝、肾、胰腺、甲状腺和骨骼中。使肾脏器官等发生病变,并影响人的正常活动。造成贫血、高血压、神经痛、骨质松软、肾炎和分泌失调等病症。
镉在肾中一旦累积到一定量,就可能损害泌尿系统。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的肾损害,这并不致命,但可能会略微影响预期寿命。镉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前提都是几十年长期、较大量地吸收,因此预防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就可以保护受镉污染影响的人群。
人长期食用含镉的食物会引起痛痛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
镉超标大米的危害镉对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是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致畸和致癌。最新研究成果还表明,镉能引发人类乳腺癌。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镉只有1%~5%被胃肠道吸收,所以食用镉超标大米是机体摄入镉的一种可能,大量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
⑹ 废水中有镉的来源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处理方法有哪些
镉是一种灰白色的金来属,自然自界中主要以二价形式存在。镉电镀可以为钢、铁等提供一种抗腐蚀性的保护层,具有吸附性好而且镀层均匀光洁等特点,因此工业上90%的镉用于电镀、颜料、塑料稳定剂、合金及电池等行业,含镉废水的来源还包括金属矿山的采选、冶炼、电解、农药、医药、油漆、合金、陶瓷与无机颜料制造、电镀、纺织印染等工业的生产过程中。
镉会在人体的肾脏和骨骼内蓄积,引起肾功能衰竭、骨质软化等各种疾病。发生在日本富山的“骨痛病”事件就是当地铝厂将含镉废水排入水体,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大米、饮用含镉水,体内镉积累过多,引起肾功能失调、骨质中的钙被镉取代,使骨骼软化、骨折而造成的。镉还有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的毒害作用。
实用的含镉废水处理方法有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铁氧化体法、膜分离法和生化法等,对于高浓度或经过离子交换后浓缩的含镉废水,电解及蒸发回收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⑺ 镉超标大米中的镉来自哪里
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业排放的镉不是很多,主要来自冶炼厂。采矿和冶炼会导致土壤镉污染,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
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虽然2013年工厂的重金属排放标准较严格,也不排除是当地因多年来工业生产历史,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累计造成的镉
污染。要寻找稻米镉超标的原因,还需对当地大气、水和土壤都进行检测。
⑻ 什么是镉大米
镉大米,一般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人长期食用含镉的食物会引起痛痛病(即骨癌病)。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
镉大米,主要产自湖南湖北,2013年5月中国广东发现大量湖南产的含镉毒大米一度引起轰动。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