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的余氧
Ⅰ 水中余氧,有机物,无机盐有哪些害处
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旧称矿物质,在生物细胞内一般只占鲜重的1%至1.5%,目前人体已经发现20余种,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Fe、锌Zn、硒Se、钼Mo、氟F、铬Cr、钴Co、碘I等。虽然无机盐在细胞、人体中的含量很低,但是作用非常大,如果注意饮食多样化,少吃动物脂肪,多吃糙米、玉米等粗粮,不要过多食用精制面粉,就能使体内的无机盐维持正常应有的水平。
Ⅱ 污水处理中为什么要去除氧气
污水处理的过程当中有厌氧菌、需氧菌,并不是一定就要除氧了。要看你的处理工艺。
Ⅲ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好氧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你不知道??所谓的厌氧好氧是根据污水中氧的状况来划分的。好氧是水中的回分子氧和化合氧存答在(直接通空气或通氧气);厌氧是既没有分子氧也没有化合氧存在条件下;缺氧是只存有化合氧。一般说来,好氧、厌氧、缺氧是根据 具体工艺来安排方法和顺序,主要涉及到"脱N除P"过程。在这里就有溶解氧(DO):好氧生物处理的DO一般为2-3mg/L,缺氧反硝化一般在0.5mg/L,厌氧放P要求低于0.3mg/L。具体还有很多,这里就说这么多了。你可以直接去搜索这3个专业词组就OK了!!
Ⅳ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和好氧是什么意思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和好氧的意思是:厌氧就是不喜欢氧气,微生物的工回作环境不能有氧答气,相反,好氧菌的工作环境则必须含有氧气。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早期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一般认为,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70%的CH4产自乙酸的分解,其余的则产自H2和CO2。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和优势,一般是将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的方法来进行生产和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处理模式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的种群,人工添加一些产生絮凝作用的微生物菌群,不管是在厌氧阶段还是在好氧阶段,通过适时添加相应的微生物絮凝剂(如红平红球菌等),不仅加快了各个过程的反应时间,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沉降时间,同时减少了絮凝剂法国爱森聚丙烯酰胺的用量,降低了药剂成本;还有一个趋势是,在污水处理的最后阶段,添加一些高分子的生物絮凝剂,比如聚谷氨酸,聚胱氨酸等可以生物降解的絮凝剂,避免了污泥的二次污染,同时节省了污泥处理成本。
Ⅳ 污水中需氧量一般为多少会是负数吗
化学需氧量是负值意味着氧气过多,需要释放一部分。如果把一瓶纯净水做专氧气饱和,其需氧属量就应该是负数。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测定方法:重铬酸盐法、高锰酸钾法、分光光度法、快速消解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符合国家标准HJ-T399-200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Ⅵ 污水处理厂出水溶解氧一般为多少
出水溶解氧一般大于等于2mg/L。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来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常用物理法。一级处理后的废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还须进行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BOD去除率为80%~90%。一般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处理法。
2、三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某种特殊的污染物质,如除氟、除磷等,属于深度处理,常用化学法。
(6)污水中的余氧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的方法: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Ⅶ 水里边的余氧,有机物是什么意思
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但广义有机化合物可以不含碳元素。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相关的物质,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塑料、有机玻璃、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与有机化合物有着密切联系。
Ⅷ 污水余氧检测正常值是多少
pH(酸度)
pH值反映水的酸碱性质,天然水体的pH一般在6~9之间,决定于水体所在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饮用水的适宜pH应在6.5~8.5之间。生活污水一般呈弱碱性,而某些工业废水的pH值偏离中性范围很远,它们的排放会对天然水体的酸碱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SO2、NOx等也会影响水体的pH,但由于水体中含有各种碳酸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2. SS
灼烧后残留的悬浮物的重量则是固定性悬浮物,它代表了悬浮物中无机物的含量。可用一关系式表示为:
水中悬浮物=水中挥发性悬浮物+水中固定性悬浮物
悬浮物包括肉服可看得见的,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和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前者的粒径通常大于0.1微米,这些悬浮物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可与水分离。而后者的粒径比较小,粒径在0.001~0.1微米之间,这类颗粒也称为胶体颗粒。胶体颗粒在水中比较稳定,会产生丁达尔现象,不易产生沉淀。通常胶体颗粒表面都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是水产生浑浊的主要原因。
3. 有机物含量
1)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它是一个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的含量多少以及排入水体后产生耗氧影响的指标。生化需氧量不反映具体有机物的含量,只是间接地反映出能为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
在有氧的情况下,有机物生化分解好氧的过程很长,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亦称碳化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的CO2、H2O和NH3的过程,碳化阶段消耗的氧量称为碳化需氧量,用BODu表示。
第二阶段(亦称硝化阶段):主要是氨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过程,硝化阶段的耗氧量称为硝化需氧量,用NODu表示。
一般有机物在20℃条件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20天的生化需氧量可以BOD20表示。如此长的测定时间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均以5天(20℃)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所测得的数值以BOD5表示。对一般有机物,BOD5约为BOD20的70%。
(2)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或KMnO4)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时,与消耗的氧化剂当量相等的氧量(mg/L)。
如果废水中各种成分相对稳定,那么COD与BOD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说来,CODCr>BOD20>BOD5>CODMn,其中BOD5/CODCr可作为废水是否适宜生化法处理的一个衡量指标。比值越大,该废水越容易被生化处理。—般认为BOD5/CODCr大于0.3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3)总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
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是C、H、O、N、S,在高温下燃烧后,将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TOD的值一般大子COD的值。
(4)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
有机物都含有碳,通过测定废水中的总含碳量可以表示有机物含量。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方法:是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气流中通入定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900℃高温下燃烧,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量,再折算出其中的含碳量,就是总有机碳TOC值。为排除无机碳酸盐的干扰,应先将水样酸化,再通过压缩空气吹脱水中的碳酸盐。TOC的测定时间也仅需几分钟。
4. 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
溶解氧是指溶解于1升水中的分子氧的含量,用毫克(氧)/升表示。它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水环境监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在没有污染的水体中,溶解氧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例如,一个大气压下,温度为0℃的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10毫克/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约为淡水溶解氧含量的80%。
5. 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
氮、磷等物质主要来自于人、动物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如化肥厂、食品厂所排出的废水中均含有氮、磷),属植物性营养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氮、磷的污染问题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规定。如从1998年开始,城市污水处理厂磷的排放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此外,对各工业污水中磷的排放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6. 有毒物质
废水中的毒物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三类。大量有毒物质排入水体,将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以及人类的健康。在各类水质标准中,对主要毒物均规定了浓度限值。
7. 大肠菌群数
Ⅸ 污水处理中什么是厌氧
厌氧就是不喜欢氧气,微生物的工作环境不能有氧气,相反,好氧菌的工作专环境则必须属含有氧气,兼性菌则对氧的要求不高,有氧可以活动,没有氧也能工作。因为各种微生物的适应性和分解不同化学物质的能力不同,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往往根据水质选择菌种。
Ⅹ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好氧是什么意思
好氧:是处理废水中的微生物是需要氧气。
厌氧:是处理废水中的微生物不能有氧气。
微生物吸废水中污染物生长,繁殖,最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