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丁醇废水生化处理
❶ 处理废水中加入什么物质减少COD
主要是以,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叔丁醇为主的过氧化有机物.应该是加在气浮池后,难以检测,主要是要闻气味,就如丙酮的味道一样,同时检查处理设施有没有特别的管道!
❷ 污水中含有的叔丁醇怎么处理,所体现的COD在10万左右,怎么有较为方便的方法将叔丁醇除去或者降解
叔丁醇水溶液中加入碳酸钾可使其分层。可以利用其物理性质将其分离回收
❸ 怎样从污水中分离乙醇和异丁醇
用甲醇合丁烯酰胺 1.气、炼厂气及石油馏催化裂化、石油烃裂解所C4馏均含丁烯各种异构体经离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等采用50%硫酸抽提C4馏异丁烯首先C4馏与硫酸混合酯化硫酸氢叔丁酯加热水解异丁烯叔丁醇异丁烯再经碱洗、水洗、压缩
❹ 污水中含有的叔丁醇怎么处理,所体现的C
叔丁醇水溶液中加入碳酸钾可使其分层。可以利用其物理性质将其分离回收叔丁醇水溶液中加入碳酸钾可使其分层。可以利用其物理性质将其分离回收
❺ 叔丁醇和双氧水反应,生成什么
只知道是工业上的反应
按照操作流程分别将双氧水、叔丁醇和40%左右稀硫酸等依序添加
不知道生成什么
❻ 污水中的叔丁醇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测
自上而下以此为: 61.斗杆“卸载”油压开关 62.斗杆“挖掘”油压开关 63.行走油压开关 64.左回转油压开关 65.铲斗“卸载”油压开关 66.动臂“提升”油压开关 67.铲斗“挖掘”油压开关 68.左回转油压开关 69.动臂“下降”油压开关
❼ 李继定的主要学术成果
序号 鉴定项目 鉴定单位 1 千吨级渗透汽化苯脱水中试研究 国家教育部鉴定 2 千吨级C6溶剂油脱水中试研究 中石化鉴定 3 500t/d超滤膜中水回用技术 北京市政管委会 4 新型聚电解质膜和聚电解质
复合物膜及其应用技术 国家教育部 1、李继定,陈剑,林阳政,一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23323.1
2、李继定,陈剑,林阳政,一种液化气脱硫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023153.7
3、李继定,陈剑,林阳政,周强,王建春,刘敏忠,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平片滤膜的制备,发明专利,公开号:200810243970.9
4、李继定,陈剑,林阳政,周强,王建春,刘敏忠,用于市政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平片滤膜的制备,发明专利,公开号:200810235358.7
5、李继定,操建华,林阳政,二氮杂萘聚醚砜酮类聚合物平板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177247.0
6、李继定,操建华,林阳政.,一种用于有机蒸汽分离的PDMS/ PVDF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176855.X
7、李继定,展侠,叶宏,林阳政,一种用于优先脱醇的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118481.6
8、李继定,叶宏,陈剑,林阳政,一种用于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的聚氨酯-酰亚胺膜制备,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118480.1
9、李继定,叶宏,陈剑,林阳政,用于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的含氟聚酰亚胺膜制备方 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710117733.3
10、 李继定,陈剑,叶宏,林阳政,一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聚乙二醇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099601.2
11、 李继定,陈剑,叶宏,林阳政,一种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和环己烷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117722.5
12、 李继定,王璐莹,林阳政,优先透碳酸二甲酯的渗透汽化膜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176754.2
13、 李继定,王璐莹,林阳政,一种用于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物的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710064633.9
14、 李继定,王璐莹,林阳政,一种用于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液的渗透汽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10169592.5
15、 李继定,陈剑,叶宏,操建华,林阳政,陈翠仙,一种有机蒸汽分离的共混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10012264.4
16、 李继定,林阳政,叶宏,陈剑,王丽华,陈翠仙,一种汽油脱硫聚酰亚胺非对称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610113875.8
17、陈翠仙,李昕,李继定,含酚酞侧基的聚芳醚砜或聚芳醚酮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510011473.2
18、 赵长伟,李继定,赵之平,陈翠仙,一种渗透汽化汽油脱硫共混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510011355.1
19、 陈翠仙,郭红霞,王平,李继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滤膜表面的亲水化改性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410062258.0
20、陈翠仙,李继定,刘寿山,张丹霞,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接枝渗透汽化膜及其制法,发明专利,公开号:200410015893.3
21、陈翠仙,贠延滨,秦培勇,陈镇,李继定,新谷卓司,安藤雅明,二氮杂萘聚醚砜酮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制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310115544.4
22、陈翠仙,陈镇,李继定,贠延斌,二氮杂萘聚醚砜酮类新材料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03124222.7
23、陈翠仙,石国领,李继定,陈镇,二氮杂萘聚醚砜酮高分子合金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03122366.4
24、 陈翠仙,李继定,韩宾兵,邹键,秦培勇,用于渗透汽化的聚电解质膜和聚电解质复合物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00109130.1
25、 蒋维钧,李继定,陈翠仙,余立新,采用梳流式膜框的板框式膜组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26357.X
26、 陈翠仙,蒋维钧,李继定,余立新,具有加热板的板框式膜分离器,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26356.1
27、 陈翠仙,余立新,李继定,张立平,一种制备渗透汽化复合膜的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98123190.X
28、 蒋维钧,陈翠仙,余立新,张立平,李继定,用于渗透汽化过程的板框式膜组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81000833.X (共358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1.Chen J, Huang JQ, Li JD, et al, Mass transport study of PVA membranes for the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water/ethanol mixtures,Desalination,2010,256 (1-3): 148-153
2.Chen J, Li JD, Qi RB, et al.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Thiophene-Heptane Mixtures with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Membrane for Desulfurization,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10,160(2): 486-497
3.Zhan X, Li JD, Huang JQ, et al. Enhanced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Multi-layer PDMS/PVDF Composite Membrane for Ethanol Recovery from Aqueous Solution,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10,160(2): 632-642
4.Junqi Huang, Jiding Li, Jian Chen, Xia Zhan, Cuixian Chen,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N-Heptane/Organosulfur Mixtures With PDMS Membrane: Experimental and Modelling,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9, Vol:87(4): 547-552.
5.Xin Li, Cuixian Chen, Jiding Li, Formation Kinetics of Polyethersulfone With Cardo Membrane Via Phase Invers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9, Vol.340(1-2):272-274
6.Peiyong Qin, Cuixian Chen, Binbing Han, Shintani Takuji, Jiding Li, Benhui, Sun, Preparetion of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asymmetric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II the gelation process, rate,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6, 268: 181–188 (SCI) 7.Chuyi Zeng, Jiding Li, Ding Wang, Tianquan Chen, Changwei Zhao, Cuixian Chen. Infinite Dilute Activity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 Polymers by Inverse Gas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2006, 51:93-98 1、可工业化应用成果
渗透汽化脱水技术(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戊醇及其异构体、酯类、醚类、酮类与水形成的恒沸体系。苯、甲苯、己烷、环己烷、庚烷等溶媒脱水)
有机汽体膜法回收技术(汽油汽、醇、醚、酮、芳烃、烷烃、烯烃等汽体)
MBR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技术
MBR可生物降解工业污水处理回用技术
蛋白质提取和浓缩膜技术
大分子天然物提取和浓缩膜技术
2、可工业中试成果
渗透汽化脱甲醇技术
渗透汽化脱乙醇技术
渗透汽化脱酯(碳4或碳4以下)技术
渗透汽化汽油脱噻吩硫技术
油脂生产溶剂回收循环使用技术
单糖低聚糖分离膜技术
高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❽ 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吗为什么
1、醇为什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原因,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醇,起到还原剂的作用,酸性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高锰酸钾褪色变成2价锰离子。
2、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氧化能力强(+1.51V),才能氧化醇。
3、醇不能使中性的高锰酸钾(氧化剂)褪色,是因为氧化剂的产物是二氧化锰(有颜色)。
(8)叔丁醇废水生化处理扩展阅读:
醇的酸性和碱性:
醇羟基的氧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氧能利用孤对电子与质子结合。所以醇具有碱性。在醇羟基中,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氢的电负性,因此氧和氢共用的电子对偏向于氧,氢表现出一定的活性,所以醇也具有酸性。
醇的酸性和碱性与和氧相连的烃基的电子效应相关,烃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醇的碱性越弱,酸性越强。相反,烃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强,醇的碱性越强,酸性越弱。烃基的空间位阻对醇的酸碱性也有影响,因此分析烃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高锰酸钾的主要用途:
在化学品生产中,广泛用作氧化剂,如用作制糖精、维生素C、异烟肼及安息香酸的氧化剂;医药中用作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及解毒剂;在水质净化及废水处理中,作水处理剂,以氧化硫化氢、酚、铁、锰和有机、无机等多种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脱色。还用作漂白剂、吸附剂、着色剂及消毒剂等。
❾ 过氧化叔丁醇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收入塑料桶内。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四、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具有强氧化性。受高热、阳光曝晒、撞击或与还原剂以及易燃物硫、磷接触时, 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五、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六、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2017 UN编号: 209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钢板厚1.0 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100 公斤),零担再装入透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七、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2 类有机过氧化物。
❿ 橡胶制品所致的皮肤病怎样处理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患处皮肤特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1)急性湿疹: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境界不清,周围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包或浓痂。处理适当则炎症减轻,皮损可在2~3周后消退,但常反复发作并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仍有剧烈瘙痒,皮损以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可见少量丘疱疹,轻度糜烂。治疗恰当数周内可痊愈,处理不当,则可急性发作或转为慢性湿疹。(3)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医宗》患处皮肤特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一、湿疹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湿疹的发病为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致。(一)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二)环境因素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1、人造织物、人造革品、与衣着有关的印染剂漂白剂、光亮剂、防蛀剂、防霉剂、坚挺剂等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3、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用及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的功能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4、化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制造汽车,舟船,飞机的材料,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现代交通的环境性变应原。5、洗涤剂工厂中制造洗涤剂所有的酶制剂,塑料工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橡胶工厂的乳胶,制药厂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原料等现代职业的环境变应原。6、某些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性变应原,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下时,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造成对环境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三)感染因素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1、某些湿疹患者的皮损微生物检出率较高。2、皮肤微生物对某些湿疹有致病作用。国内有学者报道在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中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1.6%,总的细菌检出率为70.6%,在金黄色葡萄球以外的细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2.7%,溶血型链球菌占1.7,其他球菌占19.6,杆菌占5.1%。在临床上无可疑细菌感染的湿疹患者中,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6.1%,76.9%;均高于慢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盘状湿疹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最高,分别为52.9%,100%;均高于其他类型的湿疹。在脂溢性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81.3%;花斑癣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96.3%;湿疹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9.7%;而急性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6.3%;手部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47.6%。某些皮肤微生物对湿疹有致病作用。Fujisanva等用交链孢霉、杂色曲霉、枸橼青霉等气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复发或加重的湿疹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及激发试验。结果皮内试验速发反应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特应性皮炎患者最高,为68.2%,而皮内试验迟发型反应(72小时观察)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及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以湿疹样皮炎最高为40%。而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也在一部分患者中获阳性,结果说明,湿疹性皮炎与气源性真菌有关,真菌局部接触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产生。3、抗微生物治疗对某些湿疹皮炎有效。有广泛渗出皮损的特应性皮炎系统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患处局部产生了细菌感染。现已明确,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有关;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盘状湿疹有关,感染皮炎是发生在原发皮肤感染灶周围的湿疹样损害,皮损常继发于原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发性皮肤癣菌感染,在新发皮损处查不到真菌,皮损随原发皮肤皮肤癣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四)饮食因素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产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变态反应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胺,而导致湿疹的发生。(五)药物因素药物因素是某些湿疹,尤其是湿疹型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来说任何药物均有引起湿疹性药疹的可能性,但常见者主要为:1、乙二胺类抗组胺剂如氨茶碱、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剂;普鲁卡因、醋磺已脲;对氨基水扬酸;食物和药物中偶氮染料;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水合氯醛、氯碘羟、碘化物及有机碘化物,X线造影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巴龙霉素、硝酸甘油片、氨茶碱栓剂和盐酸乙二胺、氨基汞、秘鲁香脂、苯左卡因和对氨基苯甲酸甘油、遮光剂、三氯叔丁醇、卤化羟喹啉霜、碘、硫酸新霉素、硝酸甘油软膏等。主要引起系统性接触型药物性皮炎。②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镍、肝素及汞主要引起佛狒综合征。③青霉素、甲基多巴、别嘌醇、吲哚美辛、磺胺、金制剂、喹宁、氯霉素、可乐定与平阳霉素等主要引起内源性接触性湿疹。湿疹型药疹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湿疹型药疹为后天获得,虽然和过敏素质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药物过敏不能直接由亲体遗传;②湿疹型药疹一般均发生于多次药物接触后,而绝少发生于首次接触者;③湿疹型药疹的首次发病均有潜伏期,一般至少经1周左右,而再次发病则无潜伏期,可以即刻发病;④湿疹型药疹的激发剂量一般均较低,患者一旦致敏,则往往可由极少量的药物接触丽致发作;⑤湿疹型药疹一般具有典型的症状或体征;⑥湿疹型药疹患者仅见于少数用药患者。(六)其他因素湿疹的产生尚可由苦闷、疲劳、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神经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干燥、摩擦等气候、物理因素所引起。此外慢性肠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皆是湿疹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