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污水
A. 那位好心人帮忙下一下http://wenku.baidu.com/view/6ca45de9e009581b6bd9ebe2.html谢谢[email protected]
你好,网络文库可以用“冰点文库下载”这个软件下载,软件本身免费,下载不需要文库财富值,只要把资料对应的文库地址复制进去就可以了,支持PDF下载,还可转换为WORD文档,(carlsber温馨提示:转换后的WORD文档可能需要自行调整板式)自己搜一下网上大把。
冰点下载后是PDF格式的,需要专门的软件看,比如Adobe Reader 9
我告诉你的方法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以后就不需要求人或者去弄财富了。
B. 七上人教版历史重点MP3 发到[email protected]
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厘米)
比例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小大略)
②方向: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只是北方(东E、西W、南S、北N)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③图例:包括各种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
3.社区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经济功能: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多种服务(在社区内的超市里购物等)
政治功能: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建立各类组织、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社区的人在选举、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的政策等)
文化功能: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区里健身与学习、进行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举行各种讲座和培训等)
管理功能:维护治安秩序、调解民事纠纷、管理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解决邻里纠纷、卫生清洁维修、治安保卫、打击违法犯罪等)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一、识别不同的社区
1.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2.社区的差异:规模不同——村庄、大都市
特色各异——城乡差异,城市内部差异
城市与农村是差异比较明显的两种社区类型
3.区域之间的联系:物质、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名“绝对高度”)
2.等高线特点: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和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陡峭。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与大洋
一、人类的栖息地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2.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岛屿: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 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半岛:三面环水,一面连接大陆。
3.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识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识记:太大印北)
6.赤道穿越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位于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南极洲;
位于赤道以北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7.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6.世界主要海峡和运河及需要掌握的国家。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②直布罗陀海峡,在欧洲与非洲之间,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8.海洋给人类提供的便利:
①给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②给人类提供了鱼盐之利、能量之源
③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④填海造陆,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
第二课 自然环境
1.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深圳的地形是丘陵,深圳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3.地中海气候类型: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4.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共同构成了自然景观和地区差异。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亚马孙平原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总数/该地区总面积(人/平方千米)
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不同肤色的人们
1.世界上三大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2.世界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3.正确的种族观: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国家和地区
1.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主权(国家有主权,地区没有主权)
2.地区:世界上一些区域不具有主权国家的地位。(如克什米尔地区、台湾地区)
3.领土: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4.一个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5.国家的根本特征是拥有主权,而不是拥有领土。
6.陆地面积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7.国界划分的三种类型:因山而划、沿河而划、按经纬线划分。
8.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四、关爱世界大家庭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会议,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20°W、160°E)
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
3.中国的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4.中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一、 辽阔的疆域(地图见课本P42)
1.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2.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 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wo)、越南;记忆方法: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和老越(逆时针方向)
4.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韩日菲,马文印)
5. 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为第二大岛。
6.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是一个岛国,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
7.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③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④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 行政区划(地图见课本P44)
1.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省”作为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正式出现在元朝。
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是北京。
4.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见表)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是北京。
名称 简称 省会(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省会(行政中心)
23
个
省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江西省 赣 南昌
吉林省 吉 长春 湖北省 鄂 武汉
辽宁省 辽 沈阳 湖南省 湘 长沙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广东省 粤 广州
山西省 晋 太原 海南省 琼 海口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山东省 鲁 济南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江苏省 苏 南京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安徽省 皖 合肥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河南省 豫 郑州 青海省 青 西宁
浙江省 浙 杭州 台湾省 台 台北
福建省 闽 福州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4个直辖市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沪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庆 渝 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三、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中国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2.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密西疏,分布不均匀。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第二课 山川秀美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地图见课本P50)
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
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盆地:中间地势低平、四周被群山环绕
丘陵:地势起伏和缓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宽广低平
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 一大丘陵:东南丘陵
5. 五种走向的山脉:
①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三横)
②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台湾山脉(三纵)
③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两斜杠)
④ 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一弧线)
⑤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6.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7. 长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物产丰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8.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抱,其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
9.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如 阿尔泰山与天山山脉间夹着准葛尔盆地。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间夹着塔里木盆地。(三山夹两盆)
10.黄土高原: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藏族人喜食的青稞酒和糌粑(zan ba),都是以青稞为原料制成的。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石林广布,“喀斯特”地貌盛行。
11.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中,山地面积最大。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3。中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
12.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3.中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最高的第一级阶梯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包括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包括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14.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之间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之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二、季风的影响
1.我国五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地图见课本P53)
2.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利: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弊:季风的不稳定性,会引发洪涝或旱灾。
3.季风是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出来的偏北风。(地图见课本P53)
4.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5.水稻种植可以达到黑龙江省的北部,季风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
三、母亲河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黄河上中下游分界处:河口(内蒙古)、孟津(河南)
3.黄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4.黄河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
开封附近“悬河”(亦称“地上河”)。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5.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户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
6.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7.黄河各河段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8.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水土保持。
9.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
10.长江上中下游分界处:宜昌(湖北)和湖口(江西)。
11.长江主要支流及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
12.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
13.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14.位于成都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岷江上)
15.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16.三峡工程在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长江上游)其作用是防洪、发电、航运。
17.长江主要灾害是洪灾。原因:季风的不稳定性容易使长江出现大洪水,上游水土流失加上人们不合理占用河道、围湖造田,导致长江出现洪灾。
长江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 防洪。具体措施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退耕还湖。
第三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
2.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一月份0℃等温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
5.冬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北方气温低,南方气温高,南北方气温差异大。
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南北方气温普遍很高,气温差异不大。
南北方降水量的差异:北方降水量低于800毫米,南方降水量高于800毫米,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6.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温带气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不结冰,便于航运。
7.南北方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气候特点 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滋润。
民居 防寒,窗户严密,有取暖设备 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泄雨水,通风防雨
饮食 面食 米饭
交通 基本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不仅有公路铁路,许多河流还能通航
耕地 以旱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温带水果 水稻、油菜、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二、东西部差异显著
1.西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贵州省、重庆市。
2.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
方面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盆地
气候 季风区,温暖湿润 非季风区,寒冷干燥
资源 人力资源丰富,矿产能源短缺 草场、矿产、能源资源丰富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稀疏
城市 较多 较少
交通 交通线密集,水陆空铁发达 交通线稀疏,以铁路为主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 欠发达
三、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东部和西部交流的原则(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东部和西部交流的主要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
1.湄南河平原(被誉为“泰国谷仓”――稻作文化)
①地理位置: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自然环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②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
人为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③居民生产状况:人工劳动、精耕细作、生产力水平低。
④居民生活状况:住高脚屋、崇尚“谷神”“稻母”、生活水平较低。
2.美国中部平原
①地理位置: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
自然环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
②影响生产的因素
人为因素:地广人稀,劳动力稀少
③居民生产状况:机械劳动、大规模、高效率。
④居民生活状况:居住分散、人均产量大、生活水平高。
⑤农作物以玉米、大豆和小麦为主。
第二课 与山为邻
一、垂直的牧场
1.我国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 夏季牧场
2.山体表面的自然景观自下而上呈现明显的变化 春秋牧场 海拔升高
冬季牧场
3.哈萨克牧民利用山地牧场,进行“四季放牧”——“转场”。
4.居住在“毡房”,便于转场。冬季牧民们利用休闲时间安排婚礼、节庆等活动。
二、如画的梯田
1.云南省哀牢山区元阳县
印度洋
2.利用水资源 水汽 云雨 水渠 梯田
元江
3.梯田的地位:哈尼族“小伙子的脸”
4.梯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热闹的山谷
1.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
有利:增加了居民收入
2.阿尔卑斯山旅游业
不利:人满为患,生态环境遭破坏
3.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应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
第三课 傍水而居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
1.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和太湖。是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有“鱼米之乡”之称。
2.太湖流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生产生活形成水乡城镇。
3.太湖流域临河的民居建筑,是水乡特色的人文景观。 “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4.太湖流域的古镇:乌镇、周庄等。
5.现在水乡发展趋势:水乡城镇化。
二、耕海牧渔
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岛国。最北端的北海道,其附近海域处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是世界著名渔场。
2.日本领土自北向南依次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组成。
3.日本独特的鱼文化
①日文中有很多带“鱼”字旁的文字;②雕塑中大量以鱼为素材的精美艺术品;③谚语中也有许多通过鱼的形象、习性来寓意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④渔民们每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4.日本渔业面临的问题
①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而填海造陆,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国内因素
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沿海水质恶化,水产品无法食用。
③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利润越来越少
国际因素
④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捕鱼范围大大缩小,许多远洋渔船不得不闲置。
5.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①实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设定禁渔期,并对捕捞器具、捕捞方法做出规定,避免过度捕捞,使渔场有休养生息的时机。
②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的排放。
三、水上都市
1.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
3.威尼斯 “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六七百年前,威尼斯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称为连接亚、非、欧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一度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
“因水而美”: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水城风光,旅游业发达。
“因水而忧”: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涨
4.《马可•波罗行记》的作者——马可•波罗就是从威尼斯出发到中国的。
第四课 草原人家
1、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2、 澳大利亚的气候干热,土地多为旱地,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
澳大利亚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亚羊比人多,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3/4的绵羊都为美利奴细毛羊
3、 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的现代化是以_国家工业化为基础的。
4、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草场面积广大,牧草营养成分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畜牧业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能适应这里的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气候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是青藏地区主要的畜牧品种。
5、 青藏地区是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牧区。
6、 青藏高原的牧民一直延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主要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
7、 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青藏地区同其他地区的交流,畜牧产品开始走向全国,同时因为在沿线设置了许多也身份动物通道,因此它也被称为“环保铁路”。
8、 内蒙古草原的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蒙古袍是他们的传统服饰,易拆易装的蒙古包是当地牧民的住房。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1、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拥有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2、“丝绸之路”是主要运输丝绸等商品的路线,穿越新疆。
3、新疆绿洲农业的主要水源是冰雪融水,人们发展灌溉农业的重要设施是坎儿井,主要主要农作物有葡萄、哈密瓜、小麦。
4、西亚处于亚洲、非洲、欧洲之间,周围有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5、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
波斯湾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一条巨大的石油带,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
6、波斯湾石油输出航线有哪些?(地图见课本P98)
(1)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南海-日本或中国;
(2)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或美国
(3)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或西欧
第六课 文明的中心——城市
C. 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要根据内部资料来的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 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 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 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34、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35、我国正在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羊卓雍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是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36、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在青藏地区。
37、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38、台湾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
39、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40、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41、台湾已形成“进口— 加工— 出口”型的经济。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42、台湾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平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43、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大城市是高雄,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44、台湾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的地方是台湾西海岸。
45、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樟脑。
46、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是福建。
47、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的200多个岛屿组成。
48、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对外贸易是本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49、香港的旅游业很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50、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
51、澳门现在成为以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70年代后,加工工业兴起,产品主要出口美国、香港和西欧。
52、我国北方“黄土地”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花生和谷子。
53、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是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54、我国四大区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广布的是西北地区。
55、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分布在察尔汗盐湖附近。
56、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7、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
58、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二、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
3、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与山谷②陡坡与缓坡③断崖
5、地形剖面图的作图法①建立横座标②建立纵座标③画出交点④连接成线
6、疆域的四至点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73°E),乌苏里江(135°E)
7、陆疆和陆上邻国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8、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10、领海和内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
11、主要岛屿和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12、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1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港澳是特别行政区。
14、中国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15、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16、中国民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7、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主要山脉及其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19、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20、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2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23、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交通③水力
24、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25、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200mm、400mm、800mm、1600mm。
27、雨带的推移与降水的季节变化
5月(南岭)、6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9月回撤。
28、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0、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31、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旱灾、洪涝、寒潮、台风。
32、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33、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4、主要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洪泽湖(苏)、巢湖(皖)
35、主要咸水湖青海湖(青)、纳木错(藏)
36、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37、长江的源流概况源头(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口)
38、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39、长江的开发利用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40、黄河的源流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
41、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2、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4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
44、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45、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46、主要铁路干线5纵3横(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京包,陇海,浙赣-湘黔
47、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
48、长江对外贸易港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49、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50、主要的商业中心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51、主要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文化宝藏、革命圣地、民族风情。
参考资料:http://cqwsllf.blog.163.com/blog/static/9635673200611231124406/
地理必修3主要考点
●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点 详解
区域的含义 l 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方法划分的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
区域差异 1、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运用区域比较法研究;区域内部有整体性,运用综合分析法研究;
2、区域比较的方法:(附表在后)
区域比较的方法
大项 小项 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邻关系
气候 1、气温特点;2、降水特点;3、气候类型概括;4、特殊气候现象。
地形 1、地形单元;2、地势特征;3、主要地形类型;4、特殊地貌景观。
水文 1、主要河流水文特征;2、主要湖泊水文特征;3、其他湿地水文特征。
植被动物 1、地带性植被;2、典型动物;3、特殊物种。
土壤 1、地带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
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资源构成;
2、 资源优势及其问题;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民俗 1、人口规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语言及文化 1、语言种类;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生产活动 1、 农业(作物、熟制、农业类型、在世界农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
2、 工业(工业部门构成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区及其重要工业城市)
其他 其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温暖湿润 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 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 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 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植被、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 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冻土广。
区域分异主导因素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与原理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 背景: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另一方面,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结论: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2.方案:主要是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各种工程方案的优、缺点比较,结合区域地理考查相关内容,影响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等。这一部分内容一般不属课标要求考查的重点。
3.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是课标要求的核心问题,侧重考查学生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结合不同的资源类型、区域特征,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对资源输出地和资源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和不利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注意对资源调配所涉及的有关区域(工程建设沿线地区)的影响,如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区,对于沿线地区同样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加就业机会、解决沿线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等积极影响,工程建设也可能产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等相关负面影响。又如,北煤南运对于沿线地区会加大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压力、运输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结合世界、中国各类能源、资源分布图,要求学生关注各类能源、资源的分布、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其中重点是该类资源的特征、分布;输出、输入、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产业转移
1.概念: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环境因素、资源问题等。
相关案例:
(1)二战后,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其主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产业向西部、南部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因为东北部地区的环境、资源问题。该产业转移有利于东北部地区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它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和经济衰退。
(3)近年,台湾大量机电、IT企业向大陆转移,其主要因素是寻找新的市场。
(4)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其主要因素是为了实现区域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当然其中也有山区和两翼地区的比较区位优势)。
3.国际三次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是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附加价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重点发展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轻重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进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使机电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
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承接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还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迅速提高,并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4.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三大特点:
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在制造业中,高耗能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减小本国的环境压力,从能耗、环保、税收等方面对高耗能项目进行限制,加上《京都议定书》生效后,这些国家为完成减排温室效应气体的任务,越来越多地将此类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
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到西部进行投资。东部地区外商到西部地区再投资,也已成为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
第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如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设立各种形式的开发园区、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和消化提升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等。
跨国公司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但中小企业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5.国内产业转移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的衰退,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如果中西部地区努力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本地区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那么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最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6.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服装、纺织、电子元件等)大量向珠三角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一方面加快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使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广东欠发达地区、甚至“泛珠三角”地区转移,而珠三角地区则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珠三角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突出表现在政策支持的削弱,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压力,珠三角经济体本身存在的缺陷(地理空间有限、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因此珠三角地区必须调整并优化承接国际产业的结构,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着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有步骤地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进行产业转移。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产业转移”迅速成为各级政府、各地企业广泛关注的热点。《意见》重点提出了扶持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措施:一是给予用地政策支持。二是给予园区外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三是确保园区电力供应。四是加强园区企业用工培训。通过教育扶贫或委托培养、培训等方式,由省属和珠三角地区有关技工学校、职业技术院校为山区及东西两翼培养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五是加大对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
7.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评价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自然方面: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
◆人文方面:人口、聚落、交通、文化、农业、工业等
如:上中游河道特征——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
下游河道特征——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
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
◆资源开发:
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
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
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
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
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
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生态(恢复)建设:
矿产资源开发:①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植被破坏,产生的废石、废渣占用大量土地;
②不合理的开采引发地面沉降、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废渣、废水中的有毒元素污染环境。
3、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流域的治理措施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②工程护坡、打坝淤泥等工程措施;③进行小流域治理。
◆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①关闭污染较重的小工业;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治理;③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适当迁出保护区内的居民;③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类活动(如交通建设);④宣传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农业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或图示信息,弄清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与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程度,从光热、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农产品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等方面评价其农业区位条件。
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分析:
区域农业布局体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以适应为主。农业生产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否则,会陷入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
不同自然因素对农业布局有不同影响,主要控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地形:从宏观看(大区域图)——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湿地(湖区、库区等)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从微观看(小区域,通常为等高线图)——坡度较大的山地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较缓处可发展经济林木(如茶叶、果树等)或修筑水平梯田,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可发展种植业,湿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气候:热量——不同热量带有各自的典型农作物品种。水分——不同的干湿状况决定不同的用地类型:湿润地区—水田,半湿润地区—旱地,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地。
D. 一封写给父母的信(求教)
1 亲爱的爸爸妈妈:
最近工作忙吗?我离家一个多月了,没有你们陪在我身边,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现在只要谈起家,我也会有千言万语。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查遍汉语词典,关于家的解释只有寥寥数语,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
贫困时,家是一个窝。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 挡住雨雪,挡住豺狼与虎豹。
战争中,家是一幅箩筐,一根扁担。烽火硝烟,颠沛流离,一家人扶老携幼,相依为命。父亲的脊梁母亲的背,就是掩体,就是防空洞,就是安全的屏障。
动乱时,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一脸的污水,一头的唾沫,一身的伤痕,回到家就可以洗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张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
孤独时,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却带给你无限的遐思与慰藉。
富裕时,家是一帖清醒剂。时时提醒你“衣食足而知荣辱”,切不可“富贵思淫欲”。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的说,家是一种文化;有的说,家是一段时光;有的说,家是一种情怀。还有人说,……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想当初,你们还在我身边,我也还偎依在你们温暖的怀抱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出差去了,只有我和妈妈在家,我由于贪玩,很晚才回家,妈妈就拿起皮带想要打我,我还以为妈妈只是吓唬我,没想到,妈妈真的打了下来,那一刻,我只感觉到我的身体好痛,然后我哭了,妈妈蹲下来看着我,便抱着我一起哭,我知道,妈妈永远是爱我的……
家给我的感觉很综合: 像充电器,在私人空间里完善自己的一切,然后整装待发; 像驿站,走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累的时候,一天回来,身与心都得到了舒放; 更重要的,是像容器,包容我的喜怒哀乐。 唯一天定的情缘,唯一可以撒娇的地方,最值得好好珍惜的感情。
爸爸妈妈, 比家大的是家乡,不是吗?家乡更是一个人土生土长的地方。我的家乡巧家,镶嵌在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的金沙江畔、药山山麓,位于东经102°53′-103°27′,北纬26°32′-27°25′,处于攀西至六盘水开发区的腹心,连接昆明滇中经济圈,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分工与合作,距昆明280公里,贵阳350公里,成都450公里,西昌160公里,攀枝花200公里。县境东西横距57公里,南北纵距98公里,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西北沿金沙江与四川省会东、宁南、布拖、金阳等县毗邻,东南与昆明市的东川区、曲靖市的会泽县接壤,东北与昭通市鲁甸县、昭阳区隔牛栏江相望。药山、金沙江、牛栏江“一山两江”构成了巧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东高西缓、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040米,最低海拔517米,属典型的亚高山深切割地貌,就全县而言,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海拔的差异造成了县境内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农牧及热区资源等优势资源为我县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3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8种,铅、锌、铝、铜等金属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有一个滇东北最大的铅锌矿,已探明的大型铅锌矿床一个,储量近90万吨,还伴生有锗、镉、镓、铟、银等,铝土矿500万吨,铜矿矿床38个。此外尚有石膏、重晶石、莹石、冰洲石、稀土、花岗石、磷矿等非金属矿种,特别是石膏矿,储量达3亿吨。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林木、果木、花木种类近千种,尤以中草药材最为盛名,地产中药材131科属376种、408样,有砂仁、银杏、板兰根、玉竹、紫胡、党参、贝母、天麻、岩白菜等数百种天然药材,人工开发价值极大,范围极广,潜力较大。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金沙江、牛栏江、马树河、荞麦地河、以礼河等干、支流纵贯全境,仅国家级金沙江白鹤滩巨型电站装机容量就为1200万KW,尚有省级牛栏江梯级电站建设可装机约70万KW,县级水电资源蕴藏量41.82万千瓦。农特产品质量上乘,烤烟、蚕桑、甘蔗、花椒、芒果、石榴、反季蔬菜等经济作物和林果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让中国人从落后走到现在的繁华的,则是我们中国人最伟大的母亲——中国。这点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认识并了解,我说得没错吧!
她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5200公里。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中国大陆的东部和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岛屿5400个。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
我爱我的祖国,也爱祖国的大自然的风景。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开辟荒野、种出粮食,挑来河水或井水把我哺育长大。
我也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象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
我爱祖国的语言。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爸爸妈妈,你们是否发现你们的女儿正在逐渐成熟、逐渐长大了吗?你们等着吧,不久,我将成为你们最好、最体贴的女儿,你们也将永远以我为荣!
xx
xx年xx月xx日
2 爸爸妈妈:
您们好!其实我有很多话都想跟你们说,但有不知道怎么向你们开口。你们对我的要求很严。希望我有所作为。我也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是你们根本不了解我。看书做题虽然很重要,但是像你们这样对我压迫式的,让我被动的去学习,非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使我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看到书就觉得不自在,有怎么能学好呢?
在我的心中,有许多的想法是你们无法理解的。在你们的脑子里只有“读书——考大学”这一条死胡同。在你们看来,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在现代看来,社会需要的不是自己会读书的“机器人”,而是需要有能力的人。现在的考试成绩是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全部能力的。
在你们看来,分代表了我在学校的一切。不管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也不管我是否努力学过。分就代表了一切!只有分数高,我想我在学校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了。但是我只有成绩没考好,你们总是会怀疑我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是绝对不会管我没考好的原因的。因为在你们的眼里,分就是一切。
我喜欢看小说,我喜欢上网,我喜欢的一切的一切,都被你们用学习成绩一一的封杀了。在成绩面前,我是一个无奈的出局者。一切都是成绩,为什么?成绩虽然能反映一定的能力,但却不是学生的全部。在现代,上网是十分普遍的,而你们却对我限制了有限制。说什么影响学习!
最后,我只想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多给我一点自己的空间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让我自己去发展。如果我是一棵草,你们施再好的肥我也不会长成参天大树;而如果我是棵树种,我迟早会撑开自己的一片天!
祝: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xx
xx年xx月xx日
虽然有点假,但是参赛应该还可以吧
E. 急 ..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 东海、南海。海域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少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形的特征(P24-29):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地面积广大(活动P26-27 1、2、3;P29-30 1、3)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P25图2-5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势),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读图:P31 2——13 P32 2——14,读图步骤如下:
①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如图2——13: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我国最南气温为16℃,最北气温-32℃,所以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5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五个(北→南)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P33图2——15 了解我国六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行政区、地形区)
例:P34页 活动2
答: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P35 图2——16,在图在中找出我国主要的等降水量线穿过的省区?
例:P37活动1:①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通风可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③绍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④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P36 图2——17,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及分布地区?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影响因素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候 气温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黄河的治理:P48 图2——32,知道黄河的概况,流经省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约古宗列渠,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下游则多泛滥。
河段 黄河的忧患 治理措施
表现 成因
上游(源头——河口) 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 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 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凌汛 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黄海。(P53图2、36)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阶段开发较少。
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例:P55活动1:
洪涝发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治理措施: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许多水库;④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人产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 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 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④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的特点:①从那里来→自然界;②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
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例:P61、62活动1、2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⑤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例:读图3、8,并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P67活动):
⑥ 运用资料,说出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经济活动
一、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农业的差异:①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原因: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它自然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业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②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原因分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 熟制原因:由于南北的热量差异
例:P101活动1、2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如长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③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④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例:P103活动1、2、3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
现状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③科技兴农
例:P106、107活动1、2、3
二、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对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车生产:开采铁矿→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所用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的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工业的分布:①我国工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多,广大的西部地区少;②我国工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如北京、天津、广州等;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如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等;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全理分布工业:①辽中南地区:资源配置好、交通便利,以重工业为主;②沪宁杭工业区:资源匮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综合型工业;③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邻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前店后厂”的外向型经济;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例:111、112活动1——4
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区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沿边——贸易导向型,内陆——国防军工
P115 活动1、2
三、比较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交通运输: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牲畜、地铁、管道等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发发展交通运输。
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原因:我国人口的东多西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家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修路成本高。
铁路线 联系 命名法 类似线
京沪线 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是上海的简称 用起止点城市命名 哈大线、成昆线
湘黔线 湘是湖南简称,黔是贵州简称 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浙赣线、青青藏线
兰新线 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 陇海线
南疆线 南疆为新疆南部 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线
命名规律:①从北京出发,“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后;③东西走向,东前西后。
我国铁路网的骨架,简称“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线——京广线
4、同蒲线(大同—孟塬)——太焦线——焦柳线
5、包兰线——宝中级(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
7、陇海线——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中国的疆域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人;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领土的四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西岸濒临台湾海峡。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有台湾岛,海南岛等5000多个岛屿。渤海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与行政中心见第三册P9、10的表。
我国的人口2005年1月6日为止,我国人口为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F. 有八年级上册各副科的复习提纲吗
1、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少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2、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形的特征(P24-29):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地面积广大(活动P26-27 1、2、3;P29-30 1、3)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P25图2-5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②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势),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读图:P31 2——13 P32 2——14,读图步骤如下:
①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如图2——13: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我国最南气温为16℃,最北气温-32℃,所以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5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五个(北→南)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P33图2——15 了解我国六个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行政区、地形区)
例:P34页 活动2
答: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关系:①不同的温度带,地面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②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同;③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也不同;④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P35 图2——16,在图在中找出我国主要的等降水量线穿过的省区?
例:P37活动1:①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通风可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③绍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④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P36 图2——17,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及分布地区?
例:P37活动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西北、东北)
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偏南(东南、西南)
海洋→陆地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P38 图2——19;2——20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例:P40活动2: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例:P40活动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P42图2——26,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例:P43活动2: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果有: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③ 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基本特点
内容
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水量丰富
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蕴藏量极大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P44图2——28,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影响因素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候
气温
成为内流河,位于内流区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黄河的治理:P48 图2——32,知道黄河的概况,流经省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约古宗列渠,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下游则多泛滥。
河段
黄河的忧患
治理措施
表现
成因
上游(源头——河口)
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 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 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凌汛
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黄海。(P53图2、36)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阶段开发较少。
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例:P55活动1:
洪涝发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治理措施: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许多水库;④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人产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 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 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蕉。
④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的特点:①从那里来→自然界;②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
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例:P61、62活动1、2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⑤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例:读图3、8,并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P67活动):
⑥ 运用资料,说出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一、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农业的差异:①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原因: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它自然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业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②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原因分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 熟制原因:由于南北的热量差异
例:P101活动1、2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如长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③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④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例:P103活动1、2、3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
现状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③科技兴农
例:P106、107活动1、2、3
二、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对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车生产:开采铁矿→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所用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的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工业的分布:①我国工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多,广大的西部地区少;②我国工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如北京、天津、广州等;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如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等;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全理分布工业:①辽中南地区:资源配置好、交通便利,以重工业为主;②沪宁杭工业区:资源匮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综合型工业;③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邻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前店后厂”的外向型经济;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例:111、112活动1——4
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区差异:沿海——科技
G. 有关地理的论文1000字!!!!!!!!快
中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一个疆土辽阔的国家,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世界第三。中国陆地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至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相距5500千米;从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到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跨经度60多度,相距5000千米。与俄罗斯、朝鲜、印度等14个国家接壤,与韩国、日本等6个国家隔海相望。
中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世界最大洋太平洋,其中渤海为我国内海,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有18000千米长的大陆海岸线。拥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大小岛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有“四大盆地”、“ 四大高原”和“三大平原”。
中国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的分界线。南方北方夏季普遍高温,但冬季温差很大。根据积温差别,我国从南到北分属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几个温度带,南部、东部数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较大;西北属非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中国河流众多,长江为我国第一长河,长6300km,同时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域广阔,水量丰富。黄河为我国第二长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还有淮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等重要的大江大河。
中国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3亿,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因为我国人口数量过大,增长过快,素质偏低,我国已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基本国策。
全国共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壮族为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各少数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和习惯。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也比较落后。但是经过改革开放的这30年的奋起直追,我国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迅猛。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前列。
但是,大家也看到,我们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一味的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现在出现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各种各样的生态破坏以及各种资源消耗严重的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局面。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深思,我们应该思考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是继续着“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之道?其实,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并不困难,只要我们防治污染、搞好生态建设、节约能源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坚信,我们会迎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那一天!
H. 迟子建《泥泞》中的“泥泞”有什么深刻含义
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
I. 求初二上学期地理,生物复习提纲,越多越好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我只有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1、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半球划分: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最东端 东经135度2分30秒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最西端 东经73度40分 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
最南端 北纬3度52分 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纬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
2、我国国土辽阔:
陆地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国土: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南海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均是最大的。
图见教材4页。
3、行政区: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图教材7页
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表教材10页。
4、人口:
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各省区面积与人口的比较,图教材14页。
5、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6、地势和地形: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各阶梯概况,海拔、地形特征见教材22、24、26页,主要看各阶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脉(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对位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加上高原,两者占60%。山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见教材29页。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7、南北气温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镇与海口市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温度带划分,见教材33页。
8、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降水量和干湿地区,见教材35、36页。干湿地区景观、建筑以及农业的差异,见教材36、37页。
9、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见教材39页。主要是降水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见教材42页。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10、河流和湖泊:
内流河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外流区的分布,见教材44页。内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水量仅占全国的5%;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的95%。
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内流湖一般为咸水湖(青海湖)。
外流区:河水来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区
(1)太平洋外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进行发电和灌溉(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见教材48页。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几字形与凌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流域水系,见教材53页。各段的名称和支流。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洪水灾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长江河道弯曲,中下游湖泊萎缩(围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调东线。
中国五大淡水湖(按面积大小排列)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浙交界)、洪泽湖(苏)、巢湖(皖)。
(2)北冰洋外流区(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
(3)印度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
1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情况: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随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将会继续减少;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12、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情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见教材67页。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表见教材69页。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属可再生资源,如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我国土地利用中对土地的破坏有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依法用地、规划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禁止乱占耕地等。
13、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资源中,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缺水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水资源时空分步不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易造成干旱缺水;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80%以上,北方仅占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比如三峡(长江)和小浪底(黄河),对防洪和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水量,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如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扬州—京杭运河—津冀鲁)、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砻江、金沙江—黄河上游)三条线路。引栾入津,是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天津缺水状况;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总体上看,一方面供应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水污染严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措施见教材81页。
14、交通:
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
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我国的交通运输网见教材89页。其中注意哪些大城市所缺少的运输功能,也就是各城市属于哪种交通枢纽类型,比如是单一交通枢纽,还是铁路—公路枢纽,还是铁路—航空枢纽,还是多种综合枢纽。
我国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区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这些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有修建高速公路的需求和物质需求。主要高速公路分布见90页。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见91页。掌握一些主要铁路线及铁路枢纽,各条铁路线起始点和终点各代表哪个城市。
南北向:京哈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青藏线。
东西向:京包线—包兰线、陇海—兰新线(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襄渝线。
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京广、陇海)、武汉(京广、襄渝、长江水运)、南昌(京九、浙赣)、徐州(京沪、陇海)、兰州(陇海、包兰、兰新)、宝鸡(宝成、陇海)、株洲(京广、浙赣、湘黔)。
选择交通方式要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如速度、运费、运输量等,还要考虑出行目的、货物性质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
1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图见教材98页。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图见教材100页。
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四大牧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主要畜牧品种:三河马、三河牛、滩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主要畜牧品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等;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绵羊、藏马等;青海是我国第四大牧区。
南北差异主要是降水和热量的差异。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以及甜菜,受气候条件限制,一年只种一季;华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还有花生和温带水果,大多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一年可收获两到三季。图见教材101页。
因地制宜: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土壤、降水等)和社会条件(与城市的距离、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装备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
挑战和对策: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止滥垦滥伐、超载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16、工业:
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工业分布:特点为沿海、沿江、沿交通线。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基地;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工业分布见教材110页。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图见教材114页。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补充知识:
1、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2)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4)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热量(温度))。
(5)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斜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2、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
(1)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2)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3)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4)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
(5)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
3、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气候趋于干旱;植树种草。
中游: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游:地上河;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加固黄河大堤。
J. 从北京开车去黑河或者漠河大概多少公里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二、 车辆驾驶注意事项
自驾游要玩得安全、开心,人的因素比车更重要。
1、每天出发前检查车辆。每天出发前,要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有无漏油漏水情况(看看车底地面有无油污水痕);测量胎压,看看轮胎的气压是否合适;检查机油状况(抽出机油尺,看看上面机油的颜色是否正常,机油高度是否合适);别忘了检查备胎是否完好等等,起步之后,先挂二挡低速行驶,踩刹车检查一下刹车是否正常工作,确认一切正常才可以转入正常行驶。
2、及时加油。跑长途前要将车加满油,途中当油量少于一半时就该到途经的大油站加油了,不要等燃油灯亮了再找油站,这样会很被动的。
3、严防疲劳驾驶。长途驾驶,首先应该避免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是造成意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副驾驶的,每2小时轮换一次为佳,如果感到倦困之时,应该停车小歇片刻,千万不要勉强赶路。
4、高速行驶爆胎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是最频繁、危险性也是最高的,所以,在出行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轮胎表面的磨损情况,看一下表面是否有鼓包裂口,是否有钝器造成的硬伤,如果存在这类情况,就要在出行前进行一下修补、保养。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拆下轮胎检查一下轮胎内侧有无伤口,因为藏在内侧的伤口常常是事故的罪魁祸首。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进行细致的轮胎检测更换,至少要把有问题的轮胎换到后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
5、注意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在汽车发生猛烈撞击的时候,带给您的保护作用有时候不亚于安全气囊。不要疲劳驾驶,每2小时要休息一会。
6、儿童尽量坐后座。长途驾驶时,儿童不要被单独安排坐在前座上。因为许多车在副驾驶位置都设置了安全气囊,气囊弹出时的冲击力极大,它虽可以保障成人安全,但却会给小朋友带来意外伤害。
7、香瓶及各种玻璃、金属质地的摆件不要粘放在副驾驶前方仪表台上,建议您将它们安置在正副驾驶中间的仪表台位置上,做到既美观又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不要超速驾驶,因为我国高速公路是按照一定车速标准设计的,超速不但可能被交警处罚,更重要的是不安全,统计数据表明,如果在车速150km/h以上发生爆胎事故时,发生死亡事故的几率相当高!
8、不可急刹车。冬季行车,有可能遇到结冰湿滑路面,此时要靠挡位和发动机制动来减缓车速,不可踩急刹车,如是四驱车,则应挂上四驱,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四轮打滑而造成车辆失控的危险。
特别提示:如遇积雪结冰路面,驱动轮上安装防滑链是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9、注意急弯。山道驾驶,往往弯多且急,此时切不可在弯道超车或在不清前方有无来车的情况下占道过弯,过弯前要减速鸣笛。要注意的是,有些车友在过弯时喜欢切线过弯,但在山路行驶时,千万不要切到对面的来车道!
特别提示:在北方山区,往往出现山阴面的路面长期积雪结冰的情况,也就是山阳面路面情况良好,但过弯后路面突然变坏的情况,这时如果高速驶入就很容易发生打滑失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控制车速。
10、靠边行驶。在狭窄崖边山路行驶时,切忌靠山边行驶,因为崖路边沿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比较危险。而如果是车队通过落石区时,应该拉开30-40米的距离通行,期间尽量不要按喇叭和猛轰油门,以免引发落石。
11、不要挂空挡滑行。去西南、西北地区的车友,常常会遇到上下长坡的情况。上长坡时,因注意及时降挡以避免发动机输出扭矩不足;在下长坡时要注意避免发生刹车皮因长时间使用导致过热失效,所以应尽可能用挡位来限制车速手挡车可以用挂入低挡,利用发动机制动来避免车速过高,绝对不要挂空挡滑行;自动挡车则可通过挂如D2、D1挡起到相同作用,如仍需长时间踩刹车,则应行驶一段距离后停车让制动系统冷却后再前进。
12、不要开斗气车。任何时刻都不开英雄车和斗气车、特别是避免和当地车辆斗气,礼貌行车,心平气和地驾驶车辆,可以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
13、尽量避免夜间行车。如确需夜间行车,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点:
A:旅途夜间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常常有行人从车队的车缝中间跑出来自左向右穿越马路,这时如遇对面车开远光灯,司机很难在远处就发现。
B:会车时主动转近光灯,不要用远光灯照射对面来车,如果自己被来车远光灯照射而无法看清路面情况时,要停车等待能看清路面情况再继续前进。
C:夜间由于视野受限,无法像白天一样观察整个道路及周边环境,因此一定要限速行驶。
14、小心涉水。如遇道路遭水浸情况时,要了解水深情况和水底路况后,看是否超出车辆的通行能力,一般地,对轿车来说,水深超过汽车轮胎高度一半时,不宜冒险涉水。涉水时,应挂低速挡,使车从岸上平稳地驶入水中,以免水花溅起。在行驶中要保持发动机有足够的动力,避免中途停车、换挡或急打方向盘。上岸后,低速行驶一段路程,并轻踏几次制动踏板,让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发生摩擦,使附着的水分受热蒸发,待制动效能恢复后,再转入正常行驶。
15、小心陷车。如果开车到河滩和海滩时,要小心出现陷车意外,特别是在开车上海滩时,要了解当地潮汐情况,否则水淹三军就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