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废水
㈠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师资力量
优势研究领域
磷化工与矿物清洁加工技术、钛矿加工与钛化工过程、过滤与分离机械、石油化工反应过程、化工装备及过程强化、膜科学与技术、化工新材料、微流控技术、计算化学与催化剂工程、大型工业过程管理软件、生物质加工与可再生能源、制药与生物化工等。
基础研究
药物研究:定向药物释放、水性药物合成、分子药物设计等。
微反应器高效催化剂研究:微通道反应器、生物传感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化工材料交叉学科:智能膜材料与膜过程、智能控释载体、生物医用材料、微流控技术等。
生物化工交叉学科:微生物冶金、微生物脱硫、微生物水处理、生物能源等。
分离过程:过滤机械与膜技术、分子分离过程、生物质提纯等。
工程开发
产品化工程建设:大型磷铵联产技术、30万吨/年MAP技术、10万吨/年湿法磷酸净化技术、8万吨/年大颗粒尿素成套装置、2.5万吨/年工业磷铵、10万吨/年磷酸生产装置、4万吨/年磷酸氢钙、3000吨/年对氨基苯酚、6万吨/年生物柴油装置、500吨/年茶多酚等。
工业化试验:500吨天然气等离子乙炔、1000吨橡胶助剂造粒、500方焦化废水处理、8万吨/年精制盐内热式流化床干燥、25万吨磷石膏CO2转化生产硫酸铵、大型电站脱硫成套装置、5万吨醋酸乙烯合成反应器。
优势技术领域
◆磷化工工程技术及成套装备
学院在磷化工方面建立了教育部工程中心“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与 “川大—瓮福磷化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磷化工与工程研究开发团队。我们先后开发了MAP成套生产技术、DAP尾气联产MAP大型化成套技术 、湿法磷酸净化成套技术、磷酸氢钙成套技术、窑法磷酸高温反应技术以及相关磷酸盐、磷化工生产技术,引领了我国近20年来磷化工发展的方向。
◆优势技术领域
新型反应技术:大型化磷酸中和反应器、矿物(磷矿、钛矿等)大型酸解反应器、烃类(甲苯、环己烷、丙烯等)氧化反应技术、加氢反应技术(油脂加氢、BDO、苯胺等)、等离子甲烷裂解制乙炔反应技术、醋酸乙烯合成反应器、高温窑炉反应技术、微通道硝铵反应器等。
流态化与造粒技术:气固循环流化床技术、高效流化床干燥技术(内热式流化床干燥技术、脱水/干燥一体化工艺与设备技术、振动流化床技术),转鼓喷浆造粒技术(磷铵造粒、大颗粒尿素、橡胶添加剂等)、喷动床造粒及包衣技术。
粉体与冶金技术:涂料干法喷涂技术,离子交换膜电解法制高纯金属粉,镍锌铁氧体共沉粉,功能氧化锌、磷酸钴、超细金属镍粉制备技术,各类金属冶金炉技术,湿法炼锌废电解液中分离镁回收锌和硫酸,湿法炼锌废电解液中除氯节能降耗。
催化剂:蒸汽重整转化催化剂、硫酸转化催化剂、加氢催化剂、均相氧化催化剂、甲醇催化剂、二甲醚催化剂、醋酸乙酯合成催化剂、硝酸合成催化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制备研究与工业开发;构型催化剂与反应器设计、低阻力床层催化剂设计、界面改性光化学催化剂等。
计算机模拟及大型管理软件:计算化学及反应动力学计算、发动机燃烧过程模拟、化工过程流场模拟、化工工艺过程模拟和单元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工程设计、大型企业管理及实时控制软件等。
无机化工技术:磷石膏废渣制硫酸钾铵新工艺、湿法磷酸强化过滤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制高浓度三元复合肥、正、偏磷酸盐技术、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多聚氯化磷酸钠及饲料级磷酸氢钙成套技术,氯化铵转化技术。
特殊分离技术:废醋酸的处理技术、汽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深度脱水技术、天然气脱硫技术、循环水阻垢及防腐新技术、渗透汽化膜技术与膜分离过程应用研究,旋转流动在膜分离中的应用。
精细化学品:对氨基苯酚、乙酰氨基酚、6-甲氧基-2-萘乙酮、3,4-二甲氧基苯乙酮、3,4-亚甲二氧基苯酚、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酮、4-苯基苯乙酮等合成新技术,新型无机抗菌剂,颜料系列,晶须材料等。
单元设备:液-固、气-固、气-液、液-液-固分离过程强化与设备开发,离心沉降与离心过滤工艺与装备的设计与技术、强化传热技术与高效换热器、高温余热回收装置技术,泵与风机的优化设计及耐腐蚀特殊泵和风机专有技术,泵、压缩机、风机等装置的优化节能技术,压缩机的无油润滑技术和流体密封技术研究。
生物技术:生物柴油及丁醇发酵生物质能源技术、微藻及细胞培养工艺、微生物脱硫技术、生物质提取技术、生物体组成分析技术、心包材料表面修饰诱导组织再生及控制降解机理、拆分光学或醇用酶的研究。
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在磷化工、磷资源化学及磷矿清洁加工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大、有国际影响的磷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中心。
由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承担的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中心将依靠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在磷化工方面的科研优势和学科优势,建立起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成为我国最大的磷化学与工程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心拥有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磷化学与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团队,其开发的料浆法磷铵工艺对我国磷肥生产行业的进步和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在湿法磷酸净化及磷铵生产大型化方面取得突破,连续建设了六套20-30万吨级的大型磷铵装置,为我国几大磷肥企业升级、全国磷肥产业结构转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在产学研结合的工程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中心进入了国家“985”四川大学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将在矿物加工及清洁方面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科学研究中心,并与企业共建成立了多个技术中心,其中“川大-瓮福磷化工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级技术中心。近的期,中心在继续发扬传统磷化工优势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向精细磷化工转型,结合当前全球研究热点新能源开展了磷酸亚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钴锂、六氟磷酸锂等一系列功能精细磷酸盐开发研究,已见成效获得企业青睐。
四川大学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研究院
该中心是在“特色矿产与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985工程二期)”基础上组建的跨学科创新平台,是四川大学“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研究院(2011创新计划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以化工清洁生产与低碳技术为目标、以CCU(Carbon-dioxide Cycling Utilization)为导向、以循环利用为特色,旨在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水平CO2减排技术创新平台和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育基地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
1.工业固废直接矿化CO2的CCU技术
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对CO2减排技术的迫切需求和国际上可用技术减排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提出“以废治废”、CO2循环利用的技术创新路线,通过化工清洁生产过程完成CO2减排,同步提高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
该方向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与中国石化和瓮福集团等合作,“低浓度尾气CO2矿化磷石膏联产硫基复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已经进入现场模试。
2.天然矿物矿化CO2的CCU技术
在人类可利用的自然界范围内,存在大量矿物可作为CO2的天然矿化剂。提出了CO2与非水溶性钾矿石在催化剂溶液中高效反应矿化为在自然界中稳定的固体碳酸盐,同时制取钾肥及其它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CCU技术创新,在可盈利的生产过程中CO2矿化减排。
该方向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与瓮福集团和延长集团等合作,“钾长石矿化CO2联产钾肥关键技术研究及中间试验”研究课题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并已进入中试开发。
3.过程工业节能与“三废”源头治理多相流技术
多相流是物质与能量转化的普遍化方式。优化多相结构和转化途径、提高转化效率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三废”排放的源头技术。由此提出了热力学势差控制的相际传递原理,对具有微小温差、浓差、速差的“三废”物流通过相转移实现以废治废源头减排。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资助下开发了“重型柴油机尾气污染与钻井废水同步治理”技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合作已在多个油气田钻井环保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入选科技部首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目录。
化学工程设计研究所
化学工程设计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主要从事化学装置的设计、化工科技成果工程化,具有乙级化工设计资质。自2001年首次完成大型磷化工生产装置产学研项目以来,在湿法磷酸萃取净化、精细磷酸盐研发及新能源锂化工等工程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研究所承接完成的主要项目有瓮福集团20万吨/年粉状MAP装置和12万吨/年粒状MAP装置、安徽六国化工FPPA项目、四川天齐锂业新建酸化窑炉工程设计、四川天齐锂业新建5000吨氢氧化锂项目等。
㈡ 乌杨镇2011政府工作报告
乌杨镇政府好像不够开放,信息不公开。
但乌杨镇主要是忠县工业主战场,因此,忠县的工业规划即乌杨镇的主要工作。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
1.发展机遇汇集。国发3号文件、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三峡库区后续建设规划、成渝经济区规划及重庆市扶持两翼区县工业园区等特殊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期间集中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两路寸滩保税港和两江新区加快运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向西部转移的步伐加快;重庆江南工业走廊万亿产业规划及万州第二大城市建设对忠县工业发展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明显。
2.要素保障有力。座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工业园区供水设施设备完善;建成石马220KV变电站,与龙蛇背、驼丘110KV变电站形成输变电网络,主供电能力能满足现有工业3倍的用电量;具有55亿天然气储量优势和年采气8亿立方、净化20亿立方的天然气能力,工业可供用气富足;沪蓉、梁黔、沿江三条高速公路建成交汇,与万州机场、江北机场和长江黄金水道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加快。
3.产业基础夯实。10平方公里的特色工业园区和5平方公里的移民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功能日臻完善,产业发展载体夯实;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银行担保类金融机构不断引入,企业投融资担保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产业发展资金支撑作用增强; 20万亩优质柑橘、60万头生猪、10万亩优质绿竹和10万亩优质苎麻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加快发展,功能逐步释放,产业发展原材料供应富足;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化医、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与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和市七大重点发展产业对口对路,并加快发展,集群效应已经明显。
4.发展氛围浓厚。在“半城山水满城橘”城市品牌营销及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战略支撑下,全县人民谋发展、思发展意识浓厚,外来人才、资金、项目纷至沓来,加快发展工业的条件更加成熟,愿望更加迫切,信心更加坚定,思想更加解放,措施更加有力,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两化”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流程及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发展综合实力。以开发与保护并举、节能与减排并重,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注重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坚持开放发展原则。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发挥自身政策、资源的比较优势,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实现大产业,坚定不移走“炼好内功借外力、引进项目促发展”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3.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立足忠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发展“中国西部竹乡”,做大做强“中国苎麻城”,做精做优“中国柑橘城”,引进壮大游艇、核电、盐气化工产业和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全力打造三峡库区物流基地、船舶修造中心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
4.坚持园区集中发展原则。整合江南片区工业用地空间分布,加快建设“江南万亿工业走廊”, 形成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工业区。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等资源向园区集中,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势产业向园区配套集群,力争工业总量占全县80%以上,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5.坚持超前规划原则。遵循“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思路,既努力化解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高标准规划未来工业发展的目标,以创新的思维,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抢抓忠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轮发展机遇,大干快干,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工业经济总量翻番。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32%;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1%。全面建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化医、装备制造“四个百亿集群产业”。
2.园区工业贡献突出。到2015年,建成工业园区面积17.4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100家,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其中,江南工业走廊产值达到300亿元。
3、重点企业较快发展。到2015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户,中国500强企业3-5户,中国知名民营企业5户,重庆50强企业5户。产值达50亿元企业1户,30亿元以上2户, 10亿以上企业6户,产值过亿企业25户。
4、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2015年,重点企业研发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力争培育全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5个,建成10户国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两化融合”, 建立2个信息化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打造2个以上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5家以上企业开展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达到90%以上。
5、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万元GDP能耗下降4%/年,化学需氧量(COD)减排2%/年,工业二氧化硫(SO2)减排2%/年,氨碳减排2%/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万元CO2下降23%,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20%和25%。
6、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以上,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
四、“十二五”工业基本任务及产业发展重点
(一)基本任务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确定“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基本任务。
1.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非资源性产业,加快节能减排、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建设工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门类齐全、体系完善、功能配套、可持续的工业发展体系。加快移民生态工业园、船舶工业园、建材工业园和新生物流工业园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建成企业集中生产功能区、员工舒适生活功能区以及物流中转、商品展示功能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彻底改变园区布局分散、企业分布零散、资源浪费严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市场配套资源优势和财政政策带动,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设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
2.加强园区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整合移民、交通、水利、扶贫、农业、林业等各方面项目资金,集中捆绑向园区倾斜,加快园区水、电、路、讯、管网、排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社会化管理、封闭式运营、市场化运作”模式,改革和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赋予园区管理机构在财政、税收、土地、规划、项目和社会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权限和职能,增强园区投资服务力、招商吸引力、产业接纳力和项目承载力,使园区成为要素聚集地、企业孵化地、集群催生地。按照科学规划、多元投资、集约经营的方针,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园区特色,加快以新型建材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移民生态工业园区、海螺建材园、船舶工业园、轻纺工业园和电子工业园的建设,形成产值过400亿元的增长极。
3.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按照项目建设“六个一批”工作要求,坚持把工业集群发展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围绕“4+2”产业集群,重点策划、储备一批质量高的大工业项目,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加快项目开工、投产,滚动实施项目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特别是加快推进海螺水泥二期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围绕其上下游引进与之配套的新型建材项目,壮大新型建材产业;加快推进船舶、水轮发电机、工模具、汽车等重大项目的技改扩能步伐,加强重庆水轮发电机厂、重庆东风造船厂以及重庆众多汽车摩托车制造商合作,提升装备制造业总体实力;加快柑橘、绿竹、苎麻等农业产业化项目链条延伸,做大做优忠州豆腐乳等特色产业项目,努力催生游艇、核电、盐气化工落地;结合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引进电子信息配套产业。
4.强化企业培育,做强特色产业。按照重点企业扶优扶强工作思路,定期评估出市场潜力大、发展质量好、带动作用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本着企业“内外一致”的原则,出台财税奖励政策,集合各种优势资源倾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梯度扶持、竞相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坚持把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重点围绕“4+2”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世界500强企业、中国100强企业和市内50强企业重点企业。着力打造柑橘、绿竹、苎麻加工及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电子信息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
(二)产业发展重点
1.巩固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
巩固提升以博富文柑橘、派森百橙汁、忠州腐乳、团丰农业公司、源源龙脉食品、龄童米业、国豪食品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年产30万吨鲜果汁加工生产线、年产10000吨腐乳生产线等项目为支撑,以50万亩优质柑橘基地为依托,以产、加、销、研、学、旅“六位一体”的“中国柑橘城”为重点,以产业上下游项目引进为培育为补充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推动绿色、有机种养殖为基础,重点发展、提升和壮大酒精及高档酒酿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粮食肉类蛋类深加工、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制造等四大行业,把忠县建成三峡库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引进年加工30万吨鲜果浓缩橙汁加工、年产100万吨肉制品加工、大豆油系列深加工、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项目、年产5万吨植物油加工生产线、年产5万吨淀粉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力争建成10—20亿企业3个。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50亿元。
2.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
培育壮大以金龙船业、一胜特工模具、云河水电、川江汽车、长轴、华亚拖拉机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为龙头,以船舶、汽车、通用(专用、机械)设备等骨干产品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扩大船舶、汽车、水力发电设备等产品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下游产品。力争建成10—50亿企业4个。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船舶工业。重点重点做大做强船舶制造业、做专做精船舶配套业、做好做优船舶服务业,加快完善忠县船舶工业生产体系,促进船舶企业集群共生和产业集聚发展。船舶制造业,以金龙船舶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万吨级以下液化气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轮、滚装船、工程船等货船、游艇制造和特种船舶及新型海上多功能拖轮、陆上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船舶配套件及船舶制造业,重点引进中小型船用柴油机、船用悬臂吊、船用锚链、船舶废弃物处理装置等,重视游艇零配件制造业和艇内装饰业的发展,开发生产港口起重机械、运输机械、装卸机械及金属结构件等,力求形成港口机械新兴产业。船舶维修业,积极发展售后维修保养服务。船舶服务业,积极发展为造船企业承揽协作业务的专业建筑、钢材预处理、钢结构制作、管道施工、电器安装、起重架设、涂装作业、轮机装备、安装调试等专项业务,以及为船舶产业提供事务代理、市场开拓、融资担保、技术协作、信息咨询、商旅餐饮等服务。
汽车工业。以川江汽车、云河汽车为骨干龙头企业,建成集特种车、轻型汽车、中型汽车、重型汽车、普通客车、豪华客车、汽车底盘为一体的汽车工业,引进为川江汽车、云河实业配套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配套行业以川江汽车、云河实业为核心,重点发展发动机及与之配套的气缸盖、连杆等发动机零部件,力争发展成为发动机整机厂。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轮毂、钢板弹簧、载货车车箱总成、汽车箱体、制动器、汽车轮胎、汽车线束、等速万向节、刹车片、前轴、中轴、前桥、后桥、减速器总成、防盗系统、油箱、汽车蓄电池。
通用(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发电成套设备制造业、通用机械、农用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金属锯切工具及模具、环保成套设备、等六类优势设备制造产业,引进核电配套设备、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制造产业。重点扶持一胜特、华亚拖拉机、长轴等企业加快发展。
3.做大做强能源化医业
做大做强以天然气净化厂、星博化工、天地药业、巨琪药业、东方农药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西部最大的头孢类原料药基地为依托的能源化医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复混肥、有机肥、天然气化工及相关产品、头孢类原料药、生物制药以及环保农药。力争建成10—50亿企业4个。到2015 年实现产值12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400亿元。
医药产业。重点支持天地药业、巨琪药业等现代医药企业发展头孢类生物制药、化学、抗生素药物;加大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机整合中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扶持新型中药企业,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研发和推广;积极扶持优质中药饮片及针剂、中成药品的二次开发、药食两动植物功能保健品。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炭黑、橡胶轮胎、化肥、农药等产业,适时发展盐气化工,通过天然气化工与盐化工的结合,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依托忠县及周边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制甲醇及氢氰酸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延伸下游产业链。主要规划乙炔装置、甲醇、甲醛、MTO 、EVA、顺酐、C5、特种环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乳液、甲酸甲酯、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N, N-二甲基甲酰胺、季戊四醇、1,4一丁二醇(BDO)、聚四氢呋喃等产品。重点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构建核心和关键产业链,开发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力争建成10-50亿级企业2-3个。
能源产业。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天然气发电、核电,以及生物质发电,打造库区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忠县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站,现有天然气净化厂年处理能力20亿立方米,境内天然气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丰富,利用天然气发电优势凸出、条件较好。生物质发电,充分利用忠县年产农作物秸杆、森林资源发电。积极做好核电规划建设。
4.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业
充分利用石灰石资源优势,加快完成海螺水泥二期项目,以移民生态工业园和新型建材工业园为平台,以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碳酸钙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推动水泥包装、水泥、特种水泥添加剂、骨料、砂浆、混凝土、水泥机械配件、生产及销售一体化、本地化。力争建成10—50亿企业3个。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8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50亿元。
以安徽海螺集团、弘时建材、皇华轻钙等企业为依托,支持开发生产绿色新型建材、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新型管材、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非粘土类空心制品、混凝土砌块、高档青水砖、彩色饰面砖和各种轻质板材、复合板材。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增加品种规格,注重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发展。积极发展化学类、金属类、复合类、功能类新型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兴环保建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忠县现有城乡劳动力59.62万人,其中城乡剩余劳动力约30万人。忠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和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每年培训2.15万人次,城乡劳动力有20余万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有务工经历的人员累计超过50万人,为忠县特色工业发展尤其是承接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储备了大量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和熟练工人。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供给综合成本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重点发展以轻工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争建成10亿级企业3个。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轻工纺织产业。三峡库区是国家“东桑西移”和“纺织工业梯度转移”的优势承接地,忠县具有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良好的人力资源、区位交通和综合成本优势,并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加强对东部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石狮等)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群转移。以重庆沙浪嘎服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市凯悦丝绸有限公司、美丝麻业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服装产业的配套发展,有效链接纺织服装产业的各环节,实现从原料、辅料到服装、服饰、最终到市场的完整有效的紧密结合,着力打造三峡库区集贸易、加工、研发、展览、物流仓储等为一体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抓住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契机,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重大龙头项目为突破,以招商引资为主要途径,以产业链的加速延伸和配套能力完善为着力点,利用库区政策和人力资源优势重点引进电子信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电子信息工业园。发展方向为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配套、光伏产业、LED照明,汽车电子,电子元器件,手机产品等。重点扶持金龙电子、南泰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产业空间布局
(一)产业布局基本理念
——着眼于宏观全局。忠县工业产业布局应立足宏观全局,放眼重庆乃至国际国内产业发展,避免区域产业布局中出现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
——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忠县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应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专门化生产部门,以保证园区各产业协调增长,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经济技术综合效益。根据产业、产品的具体特性,综合考虑燃料、动力指向、消费地指向、原料地指向、劳动力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等进行空间布局。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重点布局在忠州都市圈和重庆“万亿江南工业走廊”。
(二)工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圈两翼”、江南工业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忠县“千亿江南工业走廊”,优化工业布局,形成新的工业增长极,推动城市和工业协调发展。新增工业项目要向园区集中,形成组团集聚式科学发展。工业布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省道等形成“一区三带”,即县城核心区、沿长江带、沪渝高速公路带、忠万公路带,形成“一核心五基地”的格局,核心园区主要布局在忠州都市圈内。到2015年,新建成工业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空间布局如下:
——移民生态工业园核心区(江南工业走廊核心园区)。移民生态工业园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5.37平方公里。拟在该区重点布置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信息化产业、食品医药产业。
——新生清洁能源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5平方公里。拟主要是以发展清洁能源、仓储物流为主,并配套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的清洁能源基地。
——乌杨新型建材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1平方公里。拟主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
——石宝精细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平方公里。拟主要发展精细化工项目。
——拔(山)马(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平方公里。拟主要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工业项目,定位为忠县西部大型综合工业园区。
——乌杨船舶制造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船舶制造业。
忠县工业园区远景规划到2020年控制区域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江南工业走廊规划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应按照产业布局的空间要求,严格实现园区产业准入制度,使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能源化医等主导产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形成集聚经济并构造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条。
六、加快江南工业走廊建设
(一)江南工业走廊现状
忠县现有的水坪工业园区、船泊工业园区、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已布局在长江南岸的复兴镇、东溪镇、乌杨镇、石子乡,即将启动建设的移民生态工业园也规划在忠县的长江南岸的乌杨镇,忠县南岸现有工业企业有年产1000万吨水泥熟料的海螺水泥公司、年造10万吨特种船舶的金龙造船厂、年产10万吨炭黑的星博化工公司、年产1万辆重型汽车的云河汽车公司、年产5亿片药品的巨琪药业公司、年造3万吨内河船舶的东昱造船公司、年产18亿只竹纤维环保型餐具餐盒的瑞竹公司、年修建造3万吨内河船舶的海新造船厂、年产5000吨粮食酒的乌杨酒厂和将军酒厂、年产3万瓶乙炔和氧气的神安公司、年产10万吨轻质碳酸钙的皇华公司、年产60万千瓦水轮机的云河水电设备公司、年产5万吨过磷酸钙和年产10万吨复合肥嘉禾化肥公司、年产120万件休闲服装的沙浪嘎服装公司等企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
(二)江南工业走廊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
2010年至2012年,是江南工业走廊爬坡升级、转型发展的关键两年。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江南工业走廊基础配套建设,加快引导产业集中、集群发展。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0-2012年完成投资15亿元,现有江南工业走廊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投资者的项目建设、生产需要。
——培育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园。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积极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重点打造海螺建材产业园、船舶产业园、汽车产业园、轻纺产业园、电子产业园,加快移民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医药产业园做大做强,力争到2012年,新增工业投资100 亿元,新增就业岗位 2.5万个,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工业附加值达到22亿元。
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
2013年至2015年,江南工业走廊规划区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围绕产业集聚引进的产业项目基本建成,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产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关联度显著提高,四大百亿产业集群效应凸现。
——预计2013年至2015年,江南工业走廊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规划区基础配套全部完成,形成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新城。
——预计到2015年,新增工业投资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江南工业走廊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
(三)加快江南工业走廊承载力建设
进一步加快江南工业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江南工业走廊承载力和吸引力。增强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在“软、硬”件建设上双管齐下,积极加快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让江南工业走廊经济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切实加快推进各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载体、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海螺建材产业园、船舶产业园、汽车产业园、轻纺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等“五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作为“十二五”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促进产业聚集、企业集群。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加快对企业投资融资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减压减负,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江南工业走廊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总体规划,加快实施以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园区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江南工业走廊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性投入,用于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发展的财政资金要集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园区建设和园区项目。二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建立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工业用地调节资金。提高园区内企业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留成比例,并将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江南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土地储备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如利用投融资平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金和专业公司参与建设等方式,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㈢ 短文改错,每一个都麻烦解释一下为什么,详细一点,谢谢
1.
One
ofthe
biggest
problems
最高级加三单
2.
It
killedour
fish
and
pollutes
killed应与pollutes时态相同上下文并未用过去式所以改为kills
3.
主动语态Make
sb
do
所以去掉to
4.
become是系动词,angry作为形容词是表语,而more
easily是副词比较级作定语定语修饰angry,所以用副词比较级
5.
该关联词指代是前句并不缺少宾语应用which关联词
6.
a
lot
of+复数N
7.
our
wastewater
此处指的是工厂的废水所有格应用their或者用the
指代
8.
it
is
thrownaway
被动
9.
根据句意用“或”所以改为or
10.
In
thesame
car
泛指算是固定搭配没听过ina
same
car的=
=
手打的给个采纳吧
㈣ BOD分析仪的测定原理/方法
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1.1 理解BOD的含义及测定条件;
1.2 了解水样预处理的道理与预处理方法。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该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条件下,全过程需100天,根据目前国际统一规定,在20±1℃的温度下,培养五天后测出的结果,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为BOD5,其单位用质量浓度mg/L表示。
对于一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虽然含较多有机物,如果样品含有足够的微生物和具有足够氧气,就可以将样品直接进行测定,但为了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需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磷酸盐、钙、镁和铁盐)。
某些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酸碱度高的废水、高温或氯化杀菌处理的废水等,测定前应接入可以分解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这种方法称为接种。对于一些废水中存在着难被一般生活污水中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可以将水样适当稀释,并用驯化后含有适应性微生物的接种水进行接种。
一般检测水质的BOD5只包括含碳有机物质氧化的耗氧量和少量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由于许多
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和受污染时间较长的水体中,往往含有大量硝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产生硝化作用的生化过程。为了抑制硝化作用的耗氧量,应加入适量的硝化抑制剂。 BOD分析仪是高智能化在线连续监测仪。使用的玻璃仪器皿在实验前应认真清洗,防止油污、沾尘。玻璃器皿干燥后方能使用。
BDO-200A型中文在线溶氧仪是我公司生产高智能化在线连续监测仪。可以配极谱式电极,自动实现从ppb级到ppm级的宽范围测量,是检测锅炉给水、凝结水、环保污水等行业的液体中氧含量测量的专用仪器。其具有响应快、稳定、可靠、使用费用低等特点,适合火力发电厂大量使用。
常用实验室设备如下:
4.1 生化培养箱温度控制在20±l℃,可连续无故障运行。
4.2 充氧设备充氧动力常采用无油空气压缩机(或隔膜泵、或氧气瓶、或真空泵)。充氧流程可分为正压、负压充氧两种流程。
4.3 BOD培养瓶:容积550±1mL。
4.4 样品运输贮藏箱:温度保持0~4℃。
4.5 250mL溶解氧瓶或具塞试剂瓶2~6个。
4.6 50mL滴定管2支。
4.7 1mL移液管3支,25mL、100mL移液管各1支。
4.8 10mL、100mL量筒各1个。
4.9 250mL碘量瓶2个。 采用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采用重蒸蒸馏水。
5.1硫酸锰溶液
将MnSO4·4H2O 480g或MnSO4·2H2O 400g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后稀释成100mL。 (此溶液中不能含有高价锰,试验方法是取少量此溶液加入碘化钾及稀硫酸后溶液不能变成黄色,如变成黄色表示有少量碘析出,即表示溶液中含有高价锰)。
MnO+2I-+6H+=I2+Mn2++3H2O 23
5.2碱性碘化钾溶液
溶解500g氢氧化钠于300—400mL蒸馏水中,冷至室温。另外溶解300g碘化钾于200mL蒸馏水中,慢慢加入已冷却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强碱性溶液腐蚀性很大,使用时注意勿溅在皮肤或衣服上),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取上清液,贮藏于塑料瓶或棕色试剂瓶中(用棕色试剂瓶时要用橡胶瓶塞)。
5.3 浓硫酸
比重1.84,强酸腐蚀性很大,使用注意勿溅在皮肤或衣服上。
5.4 1%淀粉指示液
称取2g可溶性淀粉,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用玻璃棒调成糊状:慢慢加入(边加边搅拌)刚煮沸的200mL蒸馏水中,冷却后加入0.25g水杨酸或0.8g氯化锌ZnCl2防腐剂。此溶液遇碘应变为蓝色,如变成紫色表示已有部分变质,要重新配制。
5.5 (1+1)硫酸溶液
将浓硫酸(比重1.84)与水等体积混合。
5.6 2 mol/L(1/2 H2SO4)
5.7盐溶液
下述溶液至少可稳定一个月,应贮存在玻璃瓶内,置于暗处。一旦发现有生物滋长迹象,则应弃去不用。
5.7.1 磷酸盐:缓冲溶液。
将8.5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5g磷酸氢二钾(K2HPO4)、33.4g七水磷酸氢二钠(NaH2PO4·7H2O)、和1.7g氯化铵(NH4Cl)溶于500mL水中,西是指1000mL。
此缓冲溶液的pH应为7.2。
5.7.2 七水硫酸镁:22.5g/L溶液
将22.5g七水硫酸镁(Mg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并混合均匀。
5.7.3 氯化钙:27.5g/L溶液
将27.5g无水氯化钙(CaCl2)(若用水合氯化钙,要取相当的量)溶于水,稀释至1000mL并混合均匀。
5.7.4:0.25g /L溶液
将0.25g六水氯化铁(Ⅲ)(FeCl3·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000mL并混合均匀。
5.8 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025mol/L
称取6.2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加入0.2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重铬酸钾,C(1/6K2Cr2O7)=0.0250mol/L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
于250mL碘重瓶中,加入l00mL蒸馏水和1g碘化钾,加入10.00mL 0.0250 mo1/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 2 mol/L(1/2 H2SO4)硫酸溶液(5.6),密塞,摇匀,于暗处静置5 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 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尽为止,记录用量。
标定反应:K2Cr2O7+6KI+7H2SO4=Cr2(SO4)3+312+4K2SO4+7H2O
(硫酸铬,绿色)
I2+2Na2S2O3=2NaI+Na2S4O6
(连四硫酸钠,无色)
C=10.00×0.0250/V
式中 C——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V——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量(mL)
5.9 氢氧化钠,0.5mol/L
5.10 盐酸,0.5mol/L
5.11 稀释水
在5-20L玻璃内瓶装入一定量的纯水曝气2-8h,使稀释水的溶解氧接近饱和;曝气后瓶口盖上两层干净纱布,置于20℃培养箱中放置数小时,使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少于8mg/L。临用前每升水中加入四种营养盐溶液(5.7.1)、(5.7.2)、(5.7.3)、(5.7.4)各lmL并混合均匀。稀释水的pH值为7.2,应在8h内使用完。
5.12 接种水
如被检验样品本身不含有足够的适应性微生物,应采取下述方法获得接种水。接种温度应在20±l℃。
5.12.1 城市污水,一般采用住宅区生活污水,过滤后在20℃培养箱内放置一昼夜,取上清液作为接种水。
5.12.2 待测样品经生化处理构筑物的出水处的出水。
5.12.3 当工业废水中含有难降解有机物时,取该工业废水排放口下游3-8Km 处的水作为做接种水;如无此种水源采用驯化菌种的方法在实验室培养含有适应于待测样品的接种水,建议采用如下方法:取中和或适当稀释后的该水样进行连续曝气,每天加少量新鲜水样。同时加入适量表层土壤、花园土壤或生活污水,使能适应水样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当水中出现大量絮状物,或分析其化学需氧量的降低值出现突变时,表明适应的微生物已经繁殖,可用做接种水。一般驯化过程需要3-8d。
5.13 接种的稀释水
根据需要和接种水的来源,向每升稀释水(5.11)中加入1.0~5.0mL接种水(5.12)中的一种。
以接种的稀释水的5天(20℃)耗氧量应在0.3~1.0mg/L之间。 6.1 实验前准备工作
6.1.1实验前8h将生化培养箱接通电源,并使温度控制在20℃下正常运行。
6.1.2将实验用的稀释水、接种水和接种的稀释水放入培养箱内恒温备选用。
6.2水样预处理
6.2.1水样的pH值不在6.5~7.5之间时;先做单独试验,确定需要的盐酸(5.10)或氢氧化钠溶液(5.9)
体积,再中和样品,不管有无沉淀形成。当水样的酸度或碱度很高,可改用高浓的碱或酸进行中和,确保用量不少过水样体积的0.5%。
6.2.2含有少量游离氯的水样,一般放置1-2h后,游离氯即可消失。对于游离氯在短时间内不能消失的水样,可加入适量的亚硫酸钠溶液,以除去游离氯。
6.2.3从水温较低的水体中或富营养化的湖泊中采集的水样,应迅速升温至20℃左右,以赶出水样中过饱和的溶解氧。否则会造成分析结果偏低。
从水温较高的水体中或废水排放口取样,应迅速使其冷却至20℃左右,否则会造成分析结果偏高。
6.2.4若待测水样没有微生物或微生物活性不足时,都要对样品进行接种。诸如以下几种工业废水:
a、未经生化处理过的工业废水;
b、高温高压或经卫生杀菌的废水,特别要注意食品加工工业的废水和医院生活污水;
c、强酸强碱性的工业废水;
d、高BOD5值的工业废水;
e、含铜、锌、铅、砷、镉、铬、氰等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
以上的工业废水都需采用具有足够微生物。 7.1 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①溶解氧含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地表水,可不经稀释而直接以虹吸法将约20℃的混匀水样转移入两个溶解氧瓶内,转移过程应注意不使产生气泡。以同样的操作使两个溶解氧瓶充满水样后溢出少许,加塞。瓶内不应留有气泡。
②其中一瓶随即测定溶解氧,另一瓶的瓶口进行水封后,放入培养箱中,在20培养5天。在培养过程中注意添加封口水。
③从开始放入培养箱算起,经过5昼夜后,弃去封口水,测定剩余的溶解氧。
7.2 需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7.2.1 稀释倍数的确定
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下述计算方法,供稀释时参考。
7.2.1.1地表水
由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与一定的系数的乘积,即求的稀释倍数。高锰酸盐指数与系数的关系见表2-3。
表2-3 由高锰酸盐指数与系数的关系
高锰酸盐指数(mg/L) 高锰酸盐指数(mg/L)
系数
<5
—
10~20
0.4、0.6
5~10
0.2、0.3
>20
0.5、0.7、1.0
7.2.1.2工业废水
由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来确定,同程需作单个稀释比。
使用稀释水时,由COD值分别乘以系数0.075、0.15、0.225,即获得三个稀释倍数。
使用接种稀释水时,则分别乘以系数0.075、0.15、0.25即获得三个稀释倍数。
7.2.2 稀释操作
7.2.2.1 一般稀释法:
按照选定的稀释比例,用虹吸法沿筒壁先引入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于1000mL量筒中,加入需要量的均匀水样,再加入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至800mL,用带胶板的玻棒小心上下搅匀。搅拌时勿使搅棒的胶板露出水面,防止产生气泡。
按照(7.1)相同的步骤操作,测定培养5天前后的溶解氧。
另取两个溶解氧瓶,用虹吸法装满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作为空白试验,测定培养5天前后的溶解氧。
7.2.2.2 直接稀释法
直接稀释法是在溶解氧瓶内直接稀释。在已知两个容积相同(其差<1mL)的溶解氧瓶内,用虹吸法加入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再加入根据瓶容积和稀释比例计算出来的水样量,然后用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使刚好充满,加塞,勿留气泡于瓶内。
7.3溶解氧的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用碘量法(通常用叠氮化钠改良法),详见本书第二章《实验六水溶解氧(DO)的测定》 8.1不经稀释直接培养的水样
BODs = DO1-DO2
BODs——水样的BOD5值,mg/L
DO1: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DO2:水样在培养五天后的溶解氧浓度,mg/L
8.2 经稀释后培养的水样2121215)()(ffBBCCBOD
C1——水样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C2——水样在培养五天后的溶解氧浓度,mg/L
B1——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前的溶解氧浓度,mg/L
B2——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五天后的溶解氧浓度,mg/L
f1——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f2——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1 9.1 根据废水浓度高低及毒性大小确定使用稀释水、接种水还是稀释接种水,若稀释比大于100,将分两步或几步进行稀释。
9.2 培养时要注意避光,防止藻类生长影响测定结果。
9.3 其他注意事项参见本书第二章《实验六水溶解氧(DO)的测定》中(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