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水防治
⑴ 农村污水如何治理
买设备,污水净化的设备。需要资金和规划,需要有关部门的经济支持。
⑵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如下:
1、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通过采取节水农业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包括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综合防控措施,精准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3、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再利用。通过采取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配套一些废弃物的综合处置设施,包括我们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发展循环农业,使废弃物、粪便能够得到更高的有效利用。
4、实行农膜的有效回收和处置以及循环利用。现在农膜广泛使用,这些农膜都容易老化,而且容易残留在土壤当中。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激励收储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源。
5、加强监督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开放的,而且是跨流域的,是流动性的,所以流域上中下游之间要加强协同监管。
6、强化法制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国家正在做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还有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的制定。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
(2)农业污水防治扩展阅读
面源污染的形成过程:
1、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即累积在流域地表的污染物受到降水的冲刷作用,随着径流的形成和泥沙的输移在陆地坡面产生污染负荷,并随径流与泥沙的输移在流域内增加和衰减,最终到达河道。
2、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径流在坡面的冲刷过程中,径流首先携带土壤细颗粒,侵蚀泥沙中细颗粒特别是粘粒的含量明显增加,这导致了泥沙粘粒的富集。
3、污染物转化过程。土壤与径流的作用、土壤养分与径流-泥沙的相互转换使土壤养分流失。
⑶ 如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
首先,推广科学施肥。施用化肥并非施得愈多愈好,农田投入养分过大,盈余部分并未起作用,而最终是进入土壤和水环境,造成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从技术上指导农民,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平衡氮、磷、钾的比例,减少流失量。
其次,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综合防治。主要包括: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事措施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来控制病虫害。
再次,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最大限度地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并实现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粪便的多样化综合利用。另外,对规模化养殖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倡清污分流,粪尿分离的处理方法。在粪便利用和污染治理以前,采取各种措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最后,制定法规,加大宣传。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农药、化肥中对环境有长期影响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的排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特别是广大农民对面源污染的认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喷洒农药等,尽量减少由于农事活动的不科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中残余污染物的增加。建立健全面源污染的检测、研究机制,为更有效地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⑷ 国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控”】
在农业水的用量方面,通过采取节水农业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两减”】
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包括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综合防控措施,还有在施肥方面,怎么精准施肥,包括对新型肥料、绿色生产资料的研发,通过这些措施,来有效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效率。
【“三基本”】
一是在畜禽粪污的处置方面,通过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充分布局我们的养殖业,而且要严格进行环境评估,实施环评制度和限养制度。
二是要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再利用,包括通过采取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配套一些废弃物的综合处置设施,包括我们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发展循环农业,使废弃物、粪便能够得到更高的有效利用。
三是农作物秸秆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一些作物产量连年提高,生物量在不断地增加,整个农作物秸秆的生物量大概超过9亿吨,其中可以收集的秸秆也达到8亿多吨。
【强化具体工作】
一 强化普查规划。
二 加强监督管理。
三 强化法制建设。
四 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
五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六 强化科技支撑。
七是强化科普宣传。
⑸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要注意什么
一是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每亩减少氮肥施用量3公斤(折纯)以上,生态效益显著。
二是秸秆还田。广元市每年实现秸秆还田面积均在300万亩左右,还田秸秆量约110万吨,每年能给农田增加有机质20万吨左右,蓄碳减排效益明显。
三是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大力推行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做到种植园区、养殖小区、新村集聚区“三区”结合,治污、用气、沼液利用“三效”同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四是推进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1个、低碳农业园区21个,面积达23万亩,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
五是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根据周边农田、果园、池塘、林地资源的规模,确定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确保周边种植业有能力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
加强农业污染治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地方实践,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治理目标。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各地应制定相应时间表和路线图,一个节点、一个时段地逐一落实,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二是强化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已建成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规范城乡垃圾收运处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面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正确率。
三是疏堵结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建设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推广沼气利用技术,整治村庄和农村庭院环境,加快生态小康户、生态小康新村建设。
四是资金投入多渠道。加大测土配方施肥、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业清洁生产示范、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充分发挥好公共财政的杠杆作用,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行政和事业经费及专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PPP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等办法筹措农业污染治理经费。
⑹ 农业环境污染的农业环境污染防治
1、农药污染的防治
在农药污染防治方面,除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外,还应当注意:①通过对各种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及时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时期适时用药,减少用药次数。②研究推广先进喷雾技术,改进农药剂型,开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施药量,减少农药残留。③推广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营养防治、生态防治,这样可大大减轻农药的污染。④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农田,改为制种田或改种经济作物、花卉、苗木,减少对粮食、蔬菜的危害,保护人体健康。
⑺ 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根据环境的承受能力适时控制养殖规模,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
2、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管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回归“绿色农业”。
3、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城镇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源地规划建设,制定严格保护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4、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绿化村庄,房前、屋后和庭院栽花种草,提高林木覆盖率和生态效益。让农户基本都能利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
(7)农业污水防治扩展阅读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1、农村面源污染对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有着直接关联,但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面源污染防治意识,使得本应是面源污染防治主体的农民最终成为了农村环境的污染者。
2、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农民既是环境的污染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因此,不论是搜集证据,还是责任认定,都存在较大障碍。
3、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存在技术障碍。受地形条件、气候特征、水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面源污染不论是空间范围,还是时间范畴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与不确定性。
⑻ 国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三、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⑼ 农业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环节加以适当改进,创造有利于南瓜、西葫芦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条件,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或减少为害,是进行无公害生产和丰产丰收的根本措施。农业防治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其常用措施包括:
(1)选用抗病虫品种,提高种子质量 南瓜、西葫芦不同品种对同一种病害或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防治病虫,实质上是利用其本身遗传上的免疫力或抵抗能力来防治病虫,因而具有治本的作用,对于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具有明显的效果。在生产过程中要针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主要病害的类型,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良种,最好选用高抗、多抗的优良品种,这对于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具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各种主要蔬菜基本都培育出了具有抗一种或几种病害的品种,在生产上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由于种子是病害重要传播途径,使用无病种子或脱毒无性繁殖材料,自然会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所以要提高种子质量,使用无病种苗并建立无病留种田。无病留种田应给以最好的栽培管理,并要彻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2)合理安排播期及轮作倒茬①合理安排播期,避开病虫害出现的高峰期。通过提早或延缓播期,使生长期错开病害、虫害为害的高峰期,同时要注意躲过病虫易发生的气候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②改革耕作制度,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耕作制度是作物种植制度以及相应的用地和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地确定轮作、间作、套种、复种等制度,在有限的土地上既可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的多样性,又有利于互补,降低自然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控制化学物质的施用量,减少污染;处理好用地和养地的关系,可全面改善农田营养物质循环、耕层结构,减少和避免土地劣化进程;合理调节和保护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作物可持续增产。
轮作倒茬是南瓜、西葫芦无公害生产、防治病虫害的有力措施,尤其是对土传病害和单食性或寡食性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对于病原物来讲,每种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合理轮作换茬可以使病原物得不到寄主而数量减少直至消灭。此外,轮作倒茬还有调节地力、改变根群微生物种群的作用。因此,合理轮作倒茬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发挥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③翻耕土壤,合理耕作,消灭害虫和病原物。翻耕土壤可以直接消灭或减少土栖害虫及土传病害的病原物。深翻可以把残留在地表面的病残体、菌核、表层土壤中的害虫蛹等翻埋到土壤深层,促进病残体的分解腐烂,使潜伏在病残体内的越冬病原物加速死亡,使菌核不能萌发出土,使害虫蛹不能羽化越土。同时,翻耕土壤还可以把许多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物翻到地表面,使之暴露在不良的气候条件和天敌的侵袭下。
(3)科学地栽培管理①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灌排水。平衡施肥技术详见施肥问题。而水对各种蔬菜作物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灌水、排水的目的是保持菜田良好的土壤水分状态。土壤缺水,易使土壤中盐分增多,矿质元素的移动性降低,使蔬菜缺水的同时出现缺素。而灌水过多或下雨后排水不畅出现积水,不仅直接影响土壤中病原菌、害虫的活动和扩散,而且会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并增加菜田小气候的湿度,诱发和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因而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水方式,推广滴灌浇水、膜下暗灌浇水、渗灌浇水等浇水技术,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②合理密植与植株调整。合理的密度是丰产丰收的保证,必须有合理的栽培密度,达到既有利于个体发育、又有利于群体生长。密度过稀,产量不能保证;密度过大,植株徒长,枝叶幼嫩,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和害虫为害,同时,密度过大造成植株间通风透光不好,湿度加大,能诱发和加重一些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要在甩蔓时及时吊蔓,并去除老叶,如不及时绑蔓搭架和整枝打杈,就会造成叶片间互相遮荫,增加植株间湿度而诱发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③中耕除草,清洁田园。中耕可以改变田间小气候,使植株生长的环境得到改善,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也有直接消灭一些病虫害的作用。中耕还是除草的重要手段,中耕消灭了田间杂草,也就随之消灭了在杂草上越冬的多种病虫。
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病叶时,应立即拔除或摘除,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更为重要。也可用药喷施中心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对病害进行封锁控制,避免整个棚室内用药,以免空气湿度过大,又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④适时采收,合理贮运。南瓜、西葫芦果实长成以后应及时采收,此时果形、果色、口感俱佳,如采收过迟,果实过于成熟,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下降迅速,容易受软腐细菌侵染而腐烂。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碰伤和压伤,贮藏要保持低温、通风、干燥的环境。
⑽ 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有哪些规定
第47条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运输、存贮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48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49条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50条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51条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利用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进行灌溉,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