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碳氮比
1. 碳氮比只有0.1左右的废水应该采用何种废水处理工艺,尽量具体点哈,
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过程,它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污泥随后从处理废水中分离,并根据需要将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
自从1914年发明活性污泥法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按反应器类型划分,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法、完全混合法、吸附再生法,以及带有微生物选择池的活性污泥法。
按供氧方式以及氧气在曝气池中分布特点,处理工艺分为传统曝气工艺、渐减曝气工艺和纯氧曝气工艺。
按负荷类型分为传统负荷法、改进曝气法、高负荷法、延时曝气法。
①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法: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为长方形,经过初沉的废水与回流污泥从曝气池的前端,并借助空气扩散管或机械搅拌设备进行混合。一般沿池长方向均匀设置曝气装置。在曝气阶段有机物进行吸附、絮凝和氧化。活性污泥在二沉池进行分离。
②阶段曝气法:阶段曝气法(又称为阶段进水法)通过阶段分配进水的方式避免曝气池中局部浓度过高的问题。采用阶段曝气后,曝气池沿程污染物浓度分布和溶解氧消耗明显改善。由于废水中常含有抑制微生物产生的物质,以及会出现浓度波动幅度大的现象,因此阶段曝气法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③完全混合法:完全混合法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又称为带沉淀和回流的完全混合反应器工艺)。在完全混合系统中废水的浓度是一致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氧气需求沿反应器长度没有发生变化。在完全混合法工艺中,只要污染物是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就不会直接暴露于浓度很高的进水污染物中。因此,该工艺适合于含可生物降解污染物及浓度适中的有毒物质的废水。与运行良好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它的污染物去除率较低。
④吸附再生法:吸附再生工艺(又称为接触稳定工艺)由接触池、稳定池和二沉池组成。来自初沉池的废水在接触反应器中与回流污泥进行短暂的接触(一般为10~60min),使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氧化或被细胞吸收,颗粒物则被活性污泥絮体吸附,随后混合液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废水被排放,沉淀后浓度较高的污泥则进入稳定池继续曝气,进行氧化过程。浓度较高的污泥回流到接触池中继续用于废水处理。吸附再生法适用于运行管理条件较好并无冲击负荷的情况。
⑤带选择池的活性污泥法:该工艺在曝气池前设置一个选择池。回流污泥与污水在选择池中接触10~30 min,使有机物部分被氧化,改变或调节活性污泥系统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微生物具有更好的沉降性能。
⑥传统负荷法经过不断地改进,对于普通城市污水,BOD5和悬浮固体(SS)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5%以上。传统负荷类型的经验参数范围是:混合液污泥浓度在1200~3000 mg/L,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 h左右,BOD5负荷约为0.56 kg/(m3•d)。
改进曝气类型适用于不需要实现过高去除率(BOD去除率>85%),通过沉淀即可达到去除要求的情况。负荷经验参数范围是:混合液污泥浓度300~600 mg/L,曝气时间为1.5~2 h,BOD5和SS的去除率在65%~75%。
⑦高负荷类型是通过维持更高的污泥浓度,在不改变污泥龄的情况下,减小水力停留时间来减少曝气池的体积,同时保持较高的去除率。污泥浓度达到4000~10000 mg/L时,BOD5容积负荷可以达到1.6~3.2 kg/(m3•d)。在氧气供应充足并不存在污泥沉降问题的条件下,高负荷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曝气池体积并达到90%以上的BOD5和SS去除率。
目前,许多高负荷法使用纯氧曝气来提高传氧速率,以避免曝气池紊动度过大引起污泥絮凝性和沉降性变差。如果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会引起严重的污泥沉降,尤其是污泥膨胀的问题。
⑧延时曝气工艺采用低负荷的活性污泥法以获取良好稳定出水水质。延时曝气法中停留时间一般24 h,污泥浓度一般为3000~6000 mg/L,BOD5负荷<0.24kg/(m3•d)。由于污泥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污泥处于内源呼吸阶段,剩余污泥量少(甚至不产生剩余污泥),因此污泥的矿化程度高,无异臭、易脱水,实际上是废水和污泥好气消化的综合体。典型的问题是污泥膨胀引起的污泥流失、硝化问题导致pH值降低以及出水悬浮物增高等。
氧化沟属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图13-8),氧化沟的池型,既是推流式,又具备完全混合的功能。氧化沟与其他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占地大、投资高、运行费用也略高的缺点。
2. 在污水处理领域,碳氮比是指什么碳比上什么氮(比如是COD比上总氮还是什么)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
3. 污水C/N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来碳氮比。
C是指碳,自carbon的简称;N是指氮,nitrogen的简称。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果碳氮比过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所以在施用碳氮比大的有机肥(如稻草等)或用碳氮比大的材料作堆沤肥时,都应该补充含氮多的肥料以调节碳氮比。
(3)污水碳氮比扩展阅读
污水化学性指标:
1、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中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5。一般BOD5/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3、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2、H2O、NO、SO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4. 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的理论是什么,技术有哪些
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的理论是什么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
碳源的简单计算;
尿素的投加量计专算:氮的计算(属*0.05)磷的计算(*0.01) 尿素(0.46)
日处理水量m3 *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 B/C值 /1000* 碳氮磷比值 /100 /尿素的含量
较复杂的计算:
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
5. 城市污水厂要求的碳氮比是多少
C:N:P一般比例为100:6:1
其中C为COD,N为氨氮,P为磷酸盐
6. 污水处理碳氮比究竟是什么碳什么氮
就是原子个数比。
由于污水中各种有机物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将它们简化为碳原子与氮原子的比例,只有比例合适时,活性污泥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7. 投配污水的碳氮比怎么计算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
碳源的简单计算;
尿素的投加量计算: 氮的计算(*0.05)磷的专计算(*0.01) 尿素(属0.46)
日处理水量m3 *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 B/C值 /1000* 碳氮磷比值 /100 /尿素的含量
较复杂的计算:
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节约了成本)
8. 在污水处理领域,碳氮比是指什么碳比上什
值得是BOD比上总氮
9. 如何计算人工配制污水中的碳氮比呢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
碳源的简单计算;
尿素的投加量计算:氮的计版算(*0.05)权磷的计算(*0.01) 尿素(0.46)
日处理水量m3 *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 B/C值 /1000* 碳氮磷比值 /100 /尿素的含量
较复杂的计算:
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
10. 活性污泥法中碳氮比一般是多少
活性污泥来法的碳氮磷的比例源一般是C:N:P=100:5:1。
对于各类微生物来说,其具体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
当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有一点差距是没关系的。
如果是这个样那就不知道了,一般来说现在我只是直接引用数值。
(10)污水碳氮比扩展阅读: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二沉池:
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
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
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
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 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