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念除垢扫尘都能成佛
A. 佛陀是如何让他最笨的弟子开悟的
反复的只念一句“扫尘除垢”,持之以恒,最终开悟了。这是真实的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位弟子名叫盘特尊者,带着他的弟弟投入佛陀座下,在僧团中修行。盘特尊者很有智慧、很聪明,但是他的弟弟周利盘特却是反应迟钝,总是心不在焉而无法集中精神,所以盘特尊者对弟弟感到很无奈,也教得很灰心。
有一天,尊者就对弟弟说:"周利盘特,你这么不专心、不用心,还是回去吧!"但是周利盘特很喜欢在僧团修行,一听到哥哥要他离开僧团,他着急得哭了。
佛陀见状,很慈悲地问伤心的周利盘特:"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周利盘特禀告佛陀:"哥哥说我很难教,要我离开僧团。"
佛陀就问他:"那么你的想法呢?要留下来,还是回去?"周利盘特说:"我很想跟随佛陀修行。"
佛陀就说:"只要你有决心,就能够留下来。来!你就在我的身边先做些打扫工作。"周利盘特很感恩佛陀慈悲收留,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地修学。
佛陀就拿了一支扫帚,说:"这是扫帚,你把这个名称背起来,每天扫地就先背这个名称。"周利盘特很用心地背,但总是记得前一个字,忘记下一个字;记得下一个字,反而忘了前一个字。
佛陀还是很慈悲、很有耐心地对他说:"没关系,你再用心花时间,专心记这两个字。"几天之后,他背起来了,觉得很欢喜,佛陀就说:"你再背“扫尘除垢”。"他又开始背了。
又花了好几天,已经将"扫尘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说:"扫尘除垢,你知道意思吗?"他摇摇头,佛陀就说:"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扫尘除垢”是什么意思?要好好地想。"
周利盘特整天都在想:"扫尘除垢"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日,他忽然开通了:"扫"是要清净,"垢"就是污秽,周围的环境一有污秽,就需要用扫帚扫干净。
B. 为什么说 念阿弥陀佛 就包括了念所有经咒,包括了一切佛只念阿弥陀佛不了解佛陀的智慧怎么成就
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佛慧),这里讲的众生心指的是我们能思考能想象的意识心,用意识心是不能了解佛陀的真实智慧的。念一切佛,念一切经咒目的都是为了摄心,这是戒定慧三学中的戒、定之学,当我们有相当的定力时,真实智慧就会显露,真实智慧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不是外来学的,只不过被烦恼蒙蔽,暂时不能显露而已。戒定慧三学归根结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目的都是得清净心,放下烦恼,具体的表现方法则根据众生的根性不同而不同,众生根性无量,故佛说法门无量,一一对治。
只念佛为什么能开智慧?因为真能念佛能伏烦恼,进一步能断烦恼,烦恼逐渐变少意味着智慧跟着相应增长,当我们念佛时能放下其余杂念,唯剩能念与所念,这就是事一心不乱,进一步把这能所的概念也放下,就是理一心,理一心是开悟,真心现前,真心能时时刻刻当家做主对境时,就是六祖所说的:弟子常生智慧。
当然,要念到理一心,非常困难,然我们能具足信愿,有浅的事一心不乱就能往生弥陀国度,一得往生,永不退转,直至成佛。
C.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叫周利盘陀伽,佛陀让他背诵扫尘除垢四个字素材立意
修行人也要时时扫出内心的尘垢
D.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成佛,我看了净土五经都没找到依据,想请知道的人告诉我,谢谢
净土宗的根本经典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内容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世界怎么来的,说明它的缘起、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意思、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使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有相当的了解,等于说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概论,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解说西方极乐世界最完备的一部书。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非常非常重要,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行菩萨道,建造西方极乐世界的构想、蓝图。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在五劫修行当中累积起来的大愿,诸位读《无量寿经》就能了解。 西方极乐世界建成之后,这四十八愿等于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宪法。古今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或者是论述、讲解,凡是与四十八愿有抵触的,我们一概不取,依法不依人,四十八愿是根本法,西方极乐世界的宪法,凡是与他的根本法相抵触的,一律无效,我们不必采取它;凡是与四十八愿相应的,我们采取,我们可以信得过。所以我们对西方净土的信心,可以说就是以四十八愿作依据,决定不会错,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具体内容是:佛宣讲无量寿经,说出阿弥陀佛最初的因地:弃国王位,出家修行,发四十八大愿普度众生。经过长时间的依愿修行,终于福慧圆满,得证佛果。所感得的极乐世界,庄严无量,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共赞叹。十方世界的菩萨、回小向大的声闻缘觉、以及具足惑业的凡夫,只要肯往生,咸得往生。
你可以看下佛说阿弥陀经,里面就有
E. 为什么只是念念佛号,就是学佛就能成佛
佛号是自性本体的用,和佛咒一样,就像手电筒,本体是手电筒,但是按下开关,就能照亮。这个照亮的功能就是用。
我们每个众生都具有那个本体,学佛的过程就是找到自己那个清净污染的本体,并启用功能,解脱自己,度化众生。
所以念佛号,就是通过这个本体的用,找到本体,再把这个用用上,然后解脱自己,大彻大悟。
成佛就是彻底圆满的断除无明,断除烦恼,达到真正彻底的解脱。所以念佛号可以做到这个。可以达到大彻大悟。
F. 念一句佛号为什么可以成佛什么原理
答:不一定对。因为肉眼只能看见三维以内的事物,四维以上就看不见了。而宇宙间的许多事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如:空气、电、电波、磁波、磁场,一切超光波等,以及四维空间,五维时间,六维速度等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但魔术都是人们肉眼可见的,但却又都是假的。另外,“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的本身就是定论,是以肉眼为参照标准的偏知偏见。1、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对不对?2、佛的两位大弟子中,须菩提专乞富不乞贫,自言:“贫者已经很困难,不应该再给他们增加负担,而富者多施一碗饭,对他来说并不少什么”。而大迦叶是专乞贫不乞富,并自言:“富者因何富?是因为过去世种福田,贫者为何贫,是因为过去世未种福田,我为了给贫者提供种福田的机会,所以才专乞贫”。二人所说,谁对谁不对? 答:人们对此题可能会有五种答案:一是须菩提对;二是大迦叶对;三是都对;四是都不对;五是无言。一、认为须菩提对者,是分别心,但偏向穷人;二、认为大迦叶对者也是分别心,但也是偏向穷人;三、认为二人都对者仍是分别心,但认识上较模糊,其心理也是偏于穷人;四、认为二人都不对者,是以本性为参照标准来判断二人,因为二人都是在分别、攀缘,所以从本性的角度讲,二人都不对;五、是无言,不是不会答而无言,而是真正进入了本性,而无须回答,因为本性是空,是清静无为,如如不动,有答已动念,故而无言。 答:佛像不是佛。因为觉者为佛,佛像并未觉悟,所以佛像不是佛。佛像只是画家和雕塑家手下的作品而已,是为了适应拜佛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而设的一种像,有着延续佛法,提醒人们信佛、修行的作用。拜佛的作用是,当你看见佛像时,时刻提醒你要向佛学习,照着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拜佛的作用。而不是求他保佑你什么,如果求他保佑你,那只是在外求、攀缘的外道之中。4、“舍去小我得大我,舍去大我得无我,无我方为永恒我”,这里面什么是小我?什么是大我?什么是无我?为什么无我还又有个永恒我? 答:“小我”是指自私自利之我;“大我”是指利他利己之我;“无我”是指舍己利他之我;无我之我才是这个整体的真我,本性的真我,而不是个性的、自我之我,是与整体本性合一的我,因宇宙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故无我即是永恒之我。5、一些有天眼的人,当看到师父或佛菩萨显像时,常说某某师父或某某佛菩萨来了,此说法对不对?是师父和佛菩萨真的来了吗?为什么?原理何在? 答:当你用天眼看到师父或佛菩萨显像时,并不是他们来你家了,是他们无处不在的波被你这部生物仪器变极放大后显现的图象,所谓“来者实无来,去者实无去”正是此意。如同电视机里的图象,当你打开电视机时,是电视台的演员都来你家了吗?当你关掉电视机的时候,是电视台的人都走了吗?显然不是,这都是波的变极放大。但是,这种生物波具有全息能性质,可以做这个生物能做的一切事,这就是生物全息能原理。6、饿鬼、罗刹是好是坏? 答:饿鬼、罗刹也是众生,众生都出自同一本性,没有好与坏之分。所谓的好与坏都是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的就分别为“好”,对自己不利的就分别为坏。前面讲过,即使是魔也不分好坏,他的作用是成就佛,能成就佛难道还坏吗?所以,一切众生,一切万物都不分好坏,只有其不同的作用而已。7、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与佛平等不二,为什么还要修佛? 答:一般人感冒了,总是强调外界的原因,说是受凉引起的。这是偏见。内因是决定的因素,感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理或身体的不平衡,阳盛有火,体内产生了炎症,才会表现出感冒的症状。如果说是受凉了,大家都在同一空间,同一气温下,为什么你感冒,而别人不感冒?冬天那么冷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有感冒,而夏天那么热为什么有的人会感冒?这是受凉的原因吗?一切事情从内里找原因才是正见,如果找外面的原因则是偏见,而且永远也找不到根本。9、有些人能遇到善知识,有些人却总遇到恶知识,无意中总接触一些恶友,或偏知邪见之人,原因何在? 答:这个主要原因仍在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总遇不到善知识,或总遇到恶知识和恶友,是自己善根较差,偏见太多,以及多生多劫以来傲慢心重,总爱攻击善知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总遇恶知识或恶友,说明自己的心存在很大的偏差和偏见。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不要再怨天尤人,只有深刻查找自己的原因,这才是正见,如果还是怨天尤人,不仅仍执于偏知偏见,而且又造下了更大的业障。10、凡夫肉眼所见的各种物体认为都是真的;有天眼的人认为肉眼看到的相是假的,而天眼看到的相才是真的。这两种认识对不对? 答:凡夫认为肉眼看见的事物是真的,属于着相。有天眼的人认为天眼看到的事物才是真的,仍然是着相。肉眼看到的只是阳性物质的相;天眼看到的是阴性物质的相,都是一种假相。《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无论你是肉眼看到的相,还是天眼看到的相,都不要执着,都是一种假相。有许多有天眼的人就是对此理不明,总认为天眼看到的是真的,因而着相,常以天眼看到的相为标准来判断事物,而且验证的很准确,就总以自己的天眼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久之则被外界的鬼神所控制,而入魔道。11、比如:洗好一盆苹果,一个没有修行的人去挑了一个大的,另一个修行人却挑了一个小的,二人谁对谁不对? 答:无论挑大苹果还是挑小苹果,都是心生分别而动念,只不过一个是执恶,一个是执善而已。一个是在为自己着想,一个是在为别人着想,只是层次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分别。自私的人会认为前一种是对的,执着善者会认为后一种是对的,这都是偏在了两边,都是分别和捡择,仍属偏见,均属背道。而且后一种偏见却是修行人很难察觉和认识的。正确的做法是顺其自然,拿到哪个就吃哪个,不挑不捡,不动心念。12、“杀人者将来必下地狱”,此话对否?“杀人是坏事”,此话对否?为什么? 答:“杀人是坏事”,“杀人将来必下地狱”,这句话本身就是定语,定论。定论已经落入了偏见之中。说这句话对的人肯定是执着善的人,还在分别善恶。执着善的本身就已经偏在了善的一边,另一面肯定是造恶。为什么呢?如果说杀人是坏事,该枪毙犯人的时候谁去执刑?抗日战争时期谁去消灭日本鬼子?如果都没有人来做这些事,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人民?其结果只会让更多的人丧命,这种执着善的同时不是在作恶吗?13、“有些事情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比如母子,母亲永远是母亲,儿子永远是儿子”,这句话对否? 答:这句话的本身仍然是定论,断开了时间的连续性。首先来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每时每刻永不停息地变化,没有一样是永久不变的。即使是母子之间,也只是这一生的母与子,前世可能是夫妻,可能是爷孙,前世已经变化过无数次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世又可能会排列出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这种说法是偏知偏见。14、“凡是修佛的都是修内道,凡是练气功的都是修外道”,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答:这种认识仍然是偏执一方的定论。修佛者如果还未从心上修,还在外求保佑、发财、消灾、升官,仍属于外道;炼气功者如果同时从心上修,并非外道。只凭名子表象就一概而论是内道或外道,其本身就是偏见的定论。内外本来就是一,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一体,如果硬要分出个内外来,其本身就是背道的分别心。15、什么是修行?修行是在修什么? 答:这个问题对于尚不懂得什么是修行的人,可能会作出许多答案,有的会认为念经、念佛是修行;有的可能认为印经、放生是修行;有的可能会认为每天烧香拜佛是修行;还有的人认为做善事就是修行。其实,这些只是修行外围的、表象的内容,可以积累一些功德,但都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改习气,是从心上改掉自己不符合宇宙本性的意、言、行,使自己的意、言、行逐渐靠近道,这才是真正的修行。16、到底有没有鬼、仙、神、佛?如果有,为什么我们看不见? 答:鬼、仙、神、佛都是客观存在,都是众生的一些代名词。我们肉眼看不见他们,并不等于他们不存在。而是我们肉眼受三维的局限,只能看到长、宽、高三维以内的事物,四维的空间,五维的时间,六维的速度我们都看不见,他们是以超光波的形式存在,与我们三维生命的人不在一个维层,如同电视机的各个频道,这个频道看不见那个频道的图像,因此我们看不见他们,只有有天眼等感知功能的人,才能不同程度地感知到他们的存在。17、 答:念一句佛号肯定能成佛,根据“生物全息能原理”,佛的名号里也带有佛的全部信息,你天天在念佛号,等于天天在与佛勾通,在你的第八识里输入了牢固的佛的程序,与佛达成了同一光谱频率,当你临走的时候,你心里只有佛,佛也肯定会来接引你,因此,只要长期坚持念一句佛号,不加杂,不昏沉,临终定能往生极乐。
G. 释迦牟尼有一位弟子扫尘除垢语文作文 题目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佛陀在世时,有一个跟随佛陀出家的徒弟,他的名字就是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天性愚笨,对佛陀的讲经说法,始终不能领悟其意趣。佛陀知道他不能以解门而入道,于是传授他一套咒语,让他时时刻刻诵咒不辍,从此行门下手最终也能趋向菩提大道。
无奈,此周利槃陀伽确实愚笨无比,不仅大段的咒语念诵不下来,即便最短的三两言的咒语,也无法成诵。
周利槃陀伽在佛陀僧团中被安排作清洁工作,每天手持扫帚,清扫地面,可以说是扫帚不离手。
慈悲而又具有无穷智慧的佛陀,观察周利槃陀伽的根机后,于是传授给他一套特别的法门,告诉她只要依此法门,一门深入、常时熏修,定得佛果。
这个法门就是念诵“扫帚”,因为扫帚是周利槃陀伽日不离手的工具,而看着这个工具念着这个工具,不会使心念游移。可是,开始周利槃陀伽还是无法顺利的念诵“扫帚”,他念了“扫”,就忘了下面的“帚”;念了“帚”,就忘了下面的“扫”。
但是,周利槃陀伽对佛陀有着绝对的、无可动摇的信心,他坚信佛陀为他指示的这个法门,是自己得以解脱的最妙法门,也是他自己最后的机会。自己的愚笨来源于过去生过去世的罪业,自己只有以精进努力的修行,来洗刷罪业,才不会辜负佛陀的恩德。
周利槃陀伽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念着:扫……帚、扫……帚、扫……帚,……
就这样日复一日,“扫帚”的声音已经绵绵密密地不断回旋在周利槃陀伽的四周,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景,他也已经不再去想、甚至可能已经完全忘记了为什么要念这个“扫帚”,这已经成为他完整生命的一个不可以缺失的部分了。
在念诵“扫帚”的第二十七天,这是一个事前没有任何预兆的早晨,伴着天上逐渐稀疏的星辰,周利槃陀伽照例用手中的“扫帚”扫去地面的落叶和其他浮尘,口中无声的念诵着“扫帚”,这个声音轻柔的从口中飘出,缈缈的钻入耳际,轻盈地落在周利槃陀伽的心上,然后再次轻柔的从口中飘出……。
太阳不知不觉从地面跃出,将她温暖和煦的阳光洒向大地,一抹阳光钻过浓密的树丛和枝叶,落到了周利槃陀伽的身上,同时强烈的光线一下子刺射了周利槃陀伽的瞳仁,他像被光线灼伤了一样抖动了一下身体,突然他一下子领悟了所有存在的意义,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了秘密,他洞悉了隐藏在所有存在现象之中的本原。
一个愚笨的周利槃陀伽,一个谨遵佛陀教导的周利槃陀伽,已经超越了凡俗生存的状态,而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圣哲。从此恭列于佛陀的诸多大弟子之中,圆瑛法师在《弥陀要解讲义》中这样介绍周利槃陀伽:“于三七日,将一把无相扫帚,把心地见思烦恼,扫得干干净净,得阿罗汉果,具足辩才,义持第一。可见修行,不怕愚钝,只怕不肯发心。若肯发心,下愚可得上智,但诵扫帚,亦能证果。如若念佛,岂不成佛,此其证也。”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应当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吧!
H. 拂尘何不拂人心 拂去尘心即佛心 舍去尘缘存佛念 是名积得证无心
在佛经来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自当时佛陀有一个叫周利般特的弟子,他愚笨过人,记忆力又是非常差,他有个哥哥也在佛陀的僧团里出家,对这个愚笨的弟弟非常嫌弃,因此总想把他赶出僧团外,周利般特为此觉得很苦恼。这天他正伤心地在哭着,恰巧遇上慈悲的佛陀,佛陀问他哭什么,他说因为自己的愚笨,被哥哥所嫌弃。佛陀安慰了他一番,然后就让他在僧团中帮忙扫地,并教他念“扫尘除垢”四个字,他确实非常笨,佛陀教他念“扫尘”时,他就忘记了“除垢”;教他念“除垢”时,他又忘记了“扫尘”,教了很长时间才把四个字念下来。从那以后,周利磐特每天都在寺院扫地,边扫边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由于心念的专注,一段时间后,妄想渐渐减少,无明渐渐减少,无漏的智慧光明也显现出来。后来,周利盘特因为天天念这四个字的关系,证得了阿罗汉果。不过还有一首六祖所作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心本是纯洁的,只因执著和贪恋尘世中的一切,就被污染了,要学会放下(这只是个人理解)
I. 以扫尘除垢为作文题
两件看似毫无瓜葛的事,在今天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前些日子一起学习的同学,带来了一瓶面膜,叫排毒滋养面膜。她说她用完一次,觉得自己的脸怎么能这么脏啊!我心存疑惑的想,有这么夸张吗?转天,她把这面膜带来给我用,先敷上20分钟,然后慢慢用手指在脸上打圈的揉。不一会儿,毛孔里的脏东西和黑头还有脸上的死皮纷纷显现和脱落,我惊叹,我从小到大,没洗过脸吧?!鉴于这面膜的神奇效果,赶紧上网买了两盒。北京的沙尘大,我便隔三差五的清理清理皮肤。心中很是欢喜。
放下这件事,再说说扫尘除垢的故事。这是一个佛典故事,很有意思。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有一位世人看来资质极其愚钝的人,叫周利盘特。成为佛陀的弟子很多年,连戒律都不能背下来,更不要说修行参悟了。僧团大众认为他这样的弟子简直玷污了佛陀的美名,便想将他逐出僧团。果然,在考试中,他意料之中的没有通过。知道自己要被轰走了,他很伤心,跑到树林里大哭大喊:难道我真的是个傻瓜吗?
谁知佛陀出现在他的身后,问:你认为你是个傻瓜吗?能认为自己是傻瓜的人,就不是傻瓜。佛陀留下了周利盘特,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里,依据周利盘特的根性,教给他一把扫帚和一句话:扫尘除垢。让他每天念着这四个字,打扫精舍的卫生。
周利盘特很认真,每天都念着这四个字认真打扫。很快,扫帚的毛也短了,扫帚也很脏,他自己也满是灰尘。他看看扫帚,想:每天都打扫,还是这么脏,我也这么脏……突然,他明白了佛陀的深意,我们的身体和周遭的环境,大家还能想起来去打扫,而我们的心却从来没有人去打扫过。世尊让我扫的是心里的尘和垢啊。
昨天我看了这段故事,心里很感慨,佛陀度化众生,是那么善巧,四个字一把扫帚,也能点透真理。这,促成了我今天的感悟。
按照习惯,今天我又把排毒面膜拿了出来,敷上,等待,揉出污物……猛然间,我想,我不就像是周利盘特吗?我每天洗脸,却不知道脸竟然如此的脏。污垢是皮肤滋养的障碍,去除污垢,对皮肤的保养自然事半功倍。而知道了脸上充满污物之后,我按照方法清理获得利益。这张脸我还能知道清理,可长久以来,从来没有清扫过心灵上的尘与垢啊。如果你也相信轮回,那么想想看,在生生世世中,我们的这颗心上落满尘垢,还怎么能见到光明呢?透过这些尘与垢的缝隙,或者在他们的颜色下,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又怎么能是事实真相呢?这不就相当于带上有色眼镜看事物或者坐井观天吗?真的是可笑、可叹、可怜啊……
现实生活里,我们中的更多的人自视比周利盘特聪明,比别人都聪明,不相信身体、环境中的污浊,也更不相信心灵上充满堆积的尘与垢。这才是比清扫不净更为可怕的事情。周利盘特说,扫不干净也要扫。他是对的,心灵上的尘垢,不去扫的话,我们永远也不明白,永远也看不到事实真相,永远痛苦地轮转于六道,生死离别爱恨情仇,不能解脱。
又想起了老法师的20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真慈悲、真解脱的境地。我个人的浅见,20个字,前十个字是直指人心本性,可以理解为世人所谓的心态、态度。试想,若一个人贡高我慢,听不进别人意见,以为自己高人一筹,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到这前十个字?怎么会认为自己的身心需要“扫尘除垢”呢?而像周利盘特这样所谓的“傻瓜”,某种程度上本性显现出来比聪明人要容易,想看破、放下也要容易。可见,贡高我慢之心,真的是世人集福消灾,乃至修行求道的一个大障碍。彻底消除这种心,就要像宣化上人所讲,时时刻刻看一切人皆是佛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其次,要有行动。周利盘特虽然不聪明,甚至是愚笨,但是佛陀教他一边念一边扫,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也许有人会认为,那是佛陀时时在身旁教诲监督啊,我们身边只有混乱和污浊,自然没有他做的好。我相信不是这样的。佛经就是佛陀对我们每个末法众生的教诲和监督,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经上,更在我们的心里。以此为标准,我们时时像周利盘特那样“傻傻”的坚持下去,扫不尽也要不停歇的扫除尘垢,总有一天,能彻底的明白,能见到真如本性,能游历十方诸佛世界,能明了这宇宙中生命的真谛。
以上就是一盒面膜和一个佛典故事对我的启示。若所说有益,愿有缘者见。
J. 僧人为什么特别重视扫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1.
其实重视的是扫平心地
心地净则世界皆净
心地平则国土皆平
2. 周利盘陀伽和扫地,一说扫帚的故事
大藏经中有之,不过和Yamamotohiro 所引用的有些出入
并非学佛的都是笨人,也不必都如此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