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电池蒸馏水
① 摩托车电瓶没蒸馏水了还能充电不
最好是先加完液以后再充电,这样可以保证再充电的时候,极板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不加液充电,容易把电瓶冲坏。
② 摩托车电瓶加水后怎么办
电瓶加水后,应静置两个小时再给电瓶充电。
给电瓶加水需要注意水不能加过液面线,在加水过程中,应该注意电瓶液是否出现浑浊,如果出现电瓶液浑浊,需要将电瓶液抽出,再加入纯净水或者蒸馏水,反复几次直到电瓶液清澈为止。电瓶加水后需要静置,是因为要让水与稀硫酸充分融合,才能给电瓶充电。
③ 摩托车电瓶里的蒸馏水是起到什么作用
电瓶里的蒸馏水是保证电瓶液里面的硫酸浓度的,因为电瓶液硫酸浓度高,会腐蚀电瓶电极板的,所以不能让硫酸浓度高了。在电瓶出现液面下降就需要马上给电瓶补充蒸馏水。
④ 摩托车蓄电池该怎样加水
用针筒把蒸馏水加入孔里。
蓄电池的电解液由硫酸与蒸馏水按比例调配而成,电解液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温度升高,充、放电频繁,这个过程就会造成电解液配比失调,甚至硫酸浓度变大形成腐蚀,因此要定期给予补充适量的蒸馏水,弥补水耗。只有补充适量的蒸馏水,才能保持电解液的正常充放电功能,保持电池的使用寿命。
(4)摩托电池蒸馏水扩展阅读:
摩托车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1、用户需要经常保持蓄电池清洁干燥,要保持通气孔的通畅。当极板或夹头出现氧化物时应将其擦净,涂上少许黄油以免腐蚀。
2、用户不可连续使用起动机,每次使用不超过5s,两次启动休息10~15s后再用。严冬蓄电池放电程度不可超过25%,夏天不得超过50%。
3、加足电解液的蓄电池不得长期在充电不足的情况下放置要定期充电,否则会导致报废。
4、向蓄电池充电时,电压不要过低或过高,一般12V充电标准电压为(13.5~14.5)V范围内;24V充电标准电压为(28~29.9)V范围内。
⑤ 如何判断摩托车电瓶该加电解液还是蒸馏水呢
摩托车电瓶在使抄用的过程中袭缺液了,应该添加蓄电池补充液或者蒸馏水,因为摩托车电瓶在发电机充电的时候,电解液发生剧烈沸腾,损失的主要是蒸馏水,所以添加蒸馏水就可以,如果添加电解液,会造成电瓶内部的电解液比重太高,烧蚀内部极板。
⑥ 摩托车电瓶没水了要加什么水
摩托车电瓶没水了要加补充液,也就是蒸馏水,蒸馏水不含任何杂质或者矿物版质,不会造成电瓶内权部放点故障,添加电瓶补充液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电瓶上面的加注口封条。
⑦ 摩托车电瓶加电解液还是蒸馏水如何判断是该加什么呢
应该加蒸馏水或家用的纯净水。因为电瓶在工作中,;硫酸不消耗,只有水消耗,所以只补偿水。
其反应式为:Pb+PbO2+ 2H2SO4=2PbSO4 + 2H2O 。所以放电过程,硫酸变稀,密度编小,充电时,硫酸又生成,但在使用中水会增发减小。
(7)摩托电池蒸馏水扩展阅读
蓄电池(Storage Battery)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
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它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又称格子体)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密度1.26--1.33g/mlg/ml的稀硫酸作电解质。
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
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简称蓄电池,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蓄电池。如汽车上用的蓄电池(俗称电瓶)是6个铅蓄电池串联成12V的电池组。
对于传统的干荷铅蓄电池(如汽车干荷电池、摩托车干荷电池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补充蒸馏水,使稀硫酸电解液保持1.28g/ml左右的密度;对于免维护蓄电池,其使用直到寿命终止都不再需要添加蒸馏水。
参考资料:网络-蓄电池
⑧ 汽车电瓶蒸馏水和摩托车电瓶的蒸馏水一样吗
都是一样的..加的时候不能加过量哦.有上刻线和下刻线的.蒸馏水不能能到皮肤上和眼睛里
⑨ 摩托车电瓶如何补充蒸馏水
电瓶分干式免维护电池和湿式电解电池。
干式的没有加电解液的瓶口,湿式的有一排塑料小盖,在电池每一格上都有一个,不是加的蒸馏水,而是电解液,成分请参照GBT 18270-2000 国家标准
⑩ 摩托车电瓶该加多少蒸馏水
不是加普通的水,那个水是有化学成分的。现在生产的电瓶水含有微量硫酸内成分.容
我目前用的电瓶基本没有加水,一年换一个了,加水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如果楼主比较在意这方面,建议楼主经常用电瓶比重计测定比重,应该补充蒸馏水就补蒸馏水,应该补电瓶水就补充电瓶水,让电瓶液的比重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